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 恐怖三叉戟
随着时间的推移,塞尔达的做法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多亏了他不顾贾克布的胡言乱语,毅然带着吉尔慕斯王子和自己的部属及时撤退,才得以及时回到了巴鲁德要塞,从而避免了吉尔慕斯无家可归的窘境。
正当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逐渐在阿鲁巴尼亚全境散布开来的同时,南方的帕尔契也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此时的魏松和布鲁克斯正忙着调集兵力一边沿着狄启尔海向北推进,一边试图与李天昊占领的区域连成一片,但是由于阿鲁巴尼亚军的顽强抵抗和地理原因,这两件事的进展都不是特别的快,尤其是当他们的进度与李天昊这边的进度相比的话。
就连魏松也没有料到李天昊竟然能白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毫不费力的拿下了阿鲁巴尼亚的都城。不过吃惊归吃惊,魏松还是立即意识到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他很清楚李天昊绝不会以巴士拉底为归宿,因为说穿了李天昊和阿鲁巴尼亚交战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在巴鲁德要塞的吉尔慕斯王子,既然阿鲁巴尼亚被打趴下了,那么李天昊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吉尔慕斯。虽然目前吉尔慕斯的部队正在东进,可是一旦听到了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那么可以预见失去靠山的吉尔慕斯必然会想法逃回巴鲁德要塞。
为此,魏松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要知道原本魏松的计划里是打算和李天昊一起朝着巴鲁德要塞展开向心攻势,鉴于李天昊的面前还有巴士拉底,因此魏松的计划是稳扎稳打,一口一口的把阿鲁巴尼亚的土地蚕食殆尽。可现在计划突变,魏松虽然拥有大量的军队,却没有急速推进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帕尔契军的补给线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这种蠢事魏松是决计不会做的。因此,魏松的两条命令分别下达给了穆勒和康吉利尔:以穆勒和奇克尔达率领帕尔契的精锐骑兵迅速绕过狄启尔海沿岸的阿鲁巴尼亚军防区,直插巴鲁德要塞;由康吉利尔率领帕尔契第一舰队即刻北上,封锁巴鲁德要塞的海上通路。
魏松这么做一是要穆勒赶在吉尔慕斯前面夺取巴鲁德要塞,那么就可以把吉尔慕斯困在阿鲁巴尼亚的土地上,如果这一步失败了,则至少可以让康吉利尔保证吉尔慕斯无法从海路逃到其他国家去。
魏松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他自身对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但是他的做法恰恰和李天昊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在地图上形成了三路进兵直扑巴鲁德要塞的形势,这一场战役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魏松的三叉戟”。
然而在当时,塞尔达并不知道魏松已经悄悄对自己和吉尔慕斯拉起了一张巨网,他只是一门心思的要快点回到巴鲁德要塞去。由于塞尔达平时的严格训练,他的部下们的行动速度远超过了一般军队,但是即便如此,还没等他们回到巴鲁德要塞,他就得知了贾克布伯爵兵败的消息。
贾克布伯爵或许是阿鲁巴尼亚灭亡之际最勇敢的一个人,或许该说是最该死的一个人。他无视于整体局势的劣势和自身军队的不堪一击,毅然地朝着李天昊来的方向迎了上去。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行军仅仅持续了三天就与李天昊的军队对上了,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的军队逃走了超过六千人,可是却依然保持了九万人以上的编制,这让贾克布依然确信自己占有优势。于是双方在沙海之中展开了一场决战。
参战的双方为李天昊军约四万人,贾克布军约十万人。由于事先已经得知了贾克布军的兵力配备和指挥水平,李天昊根本没有把这支敌军放在眼里,他甚至亲自带队率先展开了突击。李天昊的大胆举动极大的鼓舞了己方的士气,尤其是塞纳斯和阿拉姆更是不甘落后的紧随其后,发动了对贾克布军的全面进攻。
面对帕尔契军近乎无谋的猛烈攻势,贾克布的军队像被沸水淋到的雪一样融化,李天昊兵锋所指之处根本没有任何人能抵挡得住,就算有些士兵尚且维持着战意,也在见识到李天昊个人武勇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交战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贾克布军就完全崩溃,帕尔契军如同驱赶着羊群的狼群一样肆意的发挥着他们的战术水平,随性地将敌军赶入死亡的国度之中。贾克布本人死于乱军之中,一向自视甚高,重视体面的他最后死在了他平日最鄙夷的普通士兵的脚下,被活生生的踩成了肉泥。一场参战人数高达十四万的大会战只用了半天就已经进入尾声,倒是事后扫尾工作整整进行了两天。
这场沙海之战在战略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贾克布军的存在并不能对帕尔契一方形成任何威胁,无论其失败与否结果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战史上也不受重视,因为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指挥官的指挥也乏善可陈,仅仅是最传统的用兵术就已经分出胜负了;不过它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它创造了一个冷兵器时代的伤亡比例记录。这场战役的结果,贾克布军有超过两万人战死,超过五万人受伤或被俘,而帕尔契军的损失仅仅是死亡十六人,伤一百二十五名。双方的伤亡比例超过七百比一,死亡比例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比一,这一点上即便是热兵器时代都是极为罕见的比例。
得到贾克布战败身亡的消息,塞尔达和吉尔慕斯都没有太过吃惊,因为从他们舍弃贾克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了,只不过贾克布败亡的速度确实超出了预计而已。他们当即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回到巴鲁德要塞,那里才是他们能够暂时歇脚的地方。
尽管吉尔慕斯的部下们因为连日赶路都已经疲惫不堪,塞尔达还是下达了强行军的命令,这个结果让超过三分之一的部下最终没能回到巴鲁德要塞,可是最终却先于穆勒的骑兵队一天一夜回到了要塞内,而这个结果也为亚基这个国家的最后归宿划定了坐标。
正当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逐渐在阿鲁巴尼亚全境散布开来的同时,南方的帕尔契也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此时的魏松和布鲁克斯正忙着调集兵力一边沿着狄启尔海向北推进,一边试图与李天昊占领的区域连成一片,但是由于阿鲁巴尼亚军的顽强抵抗和地理原因,这两件事的进展都不是特别的快,尤其是当他们的进度与李天昊这边的进度相比的话。
就连魏松也没有料到李天昊竟然能白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毫不费力的拿下了阿鲁巴尼亚的都城。不过吃惊归吃惊,魏松还是立即意识到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他很清楚李天昊绝不会以巴士拉底为归宿,因为说穿了李天昊和阿鲁巴尼亚交战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在巴鲁德要塞的吉尔慕斯王子,既然阿鲁巴尼亚被打趴下了,那么李天昊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吉尔慕斯。虽然目前吉尔慕斯的部队正在东进,可是一旦听到了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那么可以预见失去靠山的吉尔慕斯必然会想法逃回巴鲁德要塞。
为此,魏松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要知道原本魏松的计划里是打算和李天昊一起朝着巴鲁德要塞展开向心攻势,鉴于李天昊的面前还有巴士拉底,因此魏松的计划是稳扎稳打,一口一口的把阿鲁巴尼亚的土地蚕食殆尽。可现在计划突变,魏松虽然拥有大量的军队,却没有急速推进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帕尔契军的补给线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这种蠢事魏松是决计不会做的。因此,魏松的两条命令分别下达给了穆勒和康吉利尔:以穆勒和奇克尔达率领帕尔契的精锐骑兵迅速绕过狄启尔海沿岸的阿鲁巴尼亚军防区,直插巴鲁德要塞;由康吉利尔率领帕尔契第一舰队即刻北上,封锁巴鲁德要塞的海上通路。
魏松这么做一是要穆勒赶在吉尔慕斯前面夺取巴鲁德要塞,那么就可以把吉尔慕斯困在阿鲁巴尼亚的土地上,如果这一步失败了,则至少可以让康吉利尔保证吉尔慕斯无法从海路逃到其他国家去。
魏松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他自身对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但是他的做法恰恰和李天昊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在地图上形成了三路进兵直扑巴鲁德要塞的形势,这一场战役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魏松的三叉戟”。
然而在当时,塞尔达并不知道魏松已经悄悄对自己和吉尔慕斯拉起了一张巨网,他只是一门心思的要快点回到巴鲁德要塞去。由于塞尔达平时的严格训练,他的部下们的行动速度远超过了一般军队,但是即便如此,还没等他们回到巴鲁德要塞,他就得知了贾克布伯爵兵败的消息。
贾克布伯爵或许是阿鲁巴尼亚灭亡之际最勇敢的一个人,或许该说是最该死的一个人。他无视于整体局势的劣势和自身军队的不堪一击,毅然地朝着李天昊来的方向迎了上去。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行军仅仅持续了三天就与李天昊的军队对上了,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的军队逃走了超过六千人,可是却依然保持了九万人以上的编制,这让贾克布依然确信自己占有优势。于是双方在沙海之中展开了一场决战。
参战的双方为李天昊军约四万人,贾克布军约十万人。由于事先已经得知了贾克布军的兵力配备和指挥水平,李天昊根本没有把这支敌军放在眼里,他甚至亲自带队率先展开了突击。李天昊的大胆举动极大的鼓舞了己方的士气,尤其是塞纳斯和阿拉姆更是不甘落后的紧随其后,发动了对贾克布军的全面进攻。
面对帕尔契军近乎无谋的猛烈攻势,贾克布的军队像被沸水淋到的雪一样融化,李天昊兵锋所指之处根本没有任何人能抵挡得住,就算有些士兵尚且维持着战意,也在见识到李天昊个人武勇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交战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贾克布军就完全崩溃,帕尔契军如同驱赶着羊群的狼群一样肆意的发挥着他们的战术水平,随性地将敌军赶入死亡的国度之中。贾克布本人死于乱军之中,一向自视甚高,重视体面的他最后死在了他平日最鄙夷的普通士兵的脚下,被活生生的踩成了肉泥。一场参战人数高达十四万的大会战只用了半天就已经进入尾声,倒是事后扫尾工作整整进行了两天。
这场沙海之战在战略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贾克布军的存在并不能对帕尔契一方形成任何威胁,无论其失败与否结果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战史上也不受重视,因为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指挥官的指挥也乏善可陈,仅仅是最传统的用兵术就已经分出胜负了;不过它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它创造了一个冷兵器时代的伤亡比例记录。这场战役的结果,贾克布军有超过两万人战死,超过五万人受伤或被俘,而帕尔契军的损失仅仅是死亡十六人,伤一百二十五名。双方的伤亡比例超过七百比一,死亡比例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比一,这一点上即便是热兵器时代都是极为罕见的比例。
得到贾克布战败身亡的消息,塞尔达和吉尔慕斯都没有太过吃惊,因为从他们舍弃贾克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了,只不过贾克布败亡的速度确实超出了预计而已。他们当即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回到巴鲁德要塞,那里才是他们能够暂时歇脚的地方。
尽管吉尔慕斯的部下们因为连日赶路都已经疲惫不堪,塞尔达还是下达了强行军的命令,这个结果让超过三分之一的部下最终没能回到巴鲁德要塞,可是最终却先于穆勒的骑兵队一天一夜回到了要塞内,而这个结果也为亚基这个国家的最后归宿划定了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