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进攻云南
华夏战士们刚要开枪,张建成就朗声喝止:“不要开枪!”
原来张建成看这些跑出来的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箱子,箱子看起来很沉重,他们的手中还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看样子就不像普通日军士兵。
战士们都放下了枪,张建成朗声命令:“去把那些家伙给我抓回来。”
“是,队长。”一群战士鱼跃而出,围向测绘队和勘探队,战士们都知道日军士兵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故此人人不敢大意,平举着枪,枪口对准日军士兵,只要日军士兵稍有异动,便扣下扳机。
让战士们没想到的是,这些日军士兵见到他们靠近,竟然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高高举起了双手。
诶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日军士兵竟然也会举手投降了,不用问,这里面一定有诈,不可大意,战士们更加警觉了。
战士们靠近了日军士兵,日军士兵只是高高举起双手,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突然一个日军士兵用汉语喊道:“不要杀我们,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是平民。”
“平民?”战士们打量了一番日军士兵的军装,不敢相信,说话的人是个中年男人,他见到华夏战士不相信,走出人群,用汉语说道:“我们是勘探队和测绘队,不是军人,请不要伤害我们。”
战士们不太懂“勘探”和“测绘”是什么东西,于是把这些人统统押到了张建成的面前,张建成还是懂一些科学知识的,听说这些人是日本的勘探队和测绘队,如获至宝,命人把这些人关押起来,随后向林飞进行报告。
林飞听说抓住了日军的勘探队和测绘队,先是一怒,后是一喜,怒的是,日本人现在就打起了清国资源的主意,喜的是,这些勘探队和测绘队对广西和广东一带进行了初步的勘探和测绘,尤其是勘探队,在桂林周边发现了萤石矿。
随着老挝各地水电站的修建,林飞正准备在老挝和越南建设电解铝工厂,电解铝需要铝土矿,需要萤石矿,这些东西广西都有,正愁不知道去哪里找呢,日本人就送上门来了。
林飞随即指示张建成,把这些勘探队和测绘队留作己用,不过林飞有一点顾虑,那就是这些人毕竟是日本人,和我华夏是世仇,他们会老老实实给我们干活吗?不好说,林飞于是决定,出一些邪招对付这些日本人。
林飞指示张建成,从桂林找来鸦片,给这些日本人服下,让他们上瘾,以后他们要是好好干活,就给他们鸦片吸,如果他们不好好干活,那就断了他们的鸦片,让他们生不如死。
这一招看似残忍,可既然是对付日本人,那就没什么了,这些日本人于是在林飞的鸦片控制下,老老实实地给华夏干活,有不少受不了屈辱自杀了,还有一些直接在华夏死掉,总之没有一个回到日本。
林飞把日军赶跑,又给清廷发出了谈判信号,希望能够借助谈判,从法律层面上拿下广西,并直接拿下云南,可是让林飞没想到的是,清廷依旧没有谈判的意思,林飞见到清廷不想谈判,也不想和清廷干耗着,当即命令部队,挥师进攻云南。
可是想要进攻云南,林飞却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那就是,师出无名。
当初进攻广西的时候,林飞用的是华夏军队遭到清军无耻挑衅,要求清廷给出合理解释,清廷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林飞随即挥师广西。
可是现在,云南的清军什么都没有做,再进攻云南,就显得毫无道理了,林飞此时是不敢把“推翻清廷,解放中华”的口号提出来的,如果把这个口号提出来,世界列强必然会联手干涉,到时候华夏就将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
林飞略加思索,哑然失笑,我和清军有什么道理好讲,我就强硬进攻云南,然后说这是为了逼迫清廷对镇南关偷袭事件作出合理解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打你,还愁找不到打你的理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公理正义都是扯淡,唯有强者,才有活下去的尊严。
林飞打下了越南,进攻云南的路线就已经摆在眼前了,云南和越南的边境虽然到处是高山密林,是军事上的死地,可是却有一处地方,是沟通越南与云南的要道,这处地方就是——河口。
河口是一个地名,是一处瑶族村寨,位于清国与越南的边境线上,村寨边上,就是著名的红河。
红河起源于清国,流入越南,在清国境内的河段称为“元江”,运力丰富,历史上就是中华王朝进入越南的重要通道,东汉初年,甚至有云南官员从红河进入越南(当时的越南称为“交趾”,是汉朝的一部分),然后从越南前往东汉都城洛阳。
林飞完全可以利用红河进兵,到河口之后,部队由水路转成旱路,直逼云南首府——昆明。
从河口到昆明,是有陆路连通的,这条路,是千百年来商旅走出来的,虽然很多地方地势险要,但是却完全可以通行,在林飞时代,法国殖民者甚至在这条路线上修过滇越铁路,这条滇越铁路一直通车半个多世纪,直到后来,才因为政治原因停止通行。
八月十二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林飞命令第一师第一旅,占领河口。
第一师第一旅一共三千五百多人,林飞还特地派出了一支由瑶族民众组成的向导团,这支向导团总共有五百多人,都是林飞从广西和越南招募的,广西和越南各民族众多,招募一批瑶族民众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一旅从河内乘坐蒸汽船出发,逆红河而上,直取河口,第一旅使用的船都是法国人留下的,法国人经营越南也有不少时日了,在河内留下了不少船,当初法国人在越南的时候,经常派出商队进入云南贸易。
八月十三日,经过一天的航行,船队进入河口。
河口原本是一个繁华的小村庄,不过因为华夏和越南的战争,此处显得颇为凋敝,岸上的村庄里冒着袅袅炊烟,倒也显得安宁祥和。
第一旅的旅长就是曾经的大功一连连长齐磊,此时他已经是旅长了,在他出发之前林飞曾经指示过他,到达河口之后,先和当地瑶族部落的族长搞好关系。
“瑶族”这个名字里有一个“瑶”字,看上去瑶族似乎像美玉一样,纤美柔弱,可是实际上,“瑶族”这个名字是林飞时代后改的,这个时代的瑶族被称为“猺族”,民风淳朴剽悍,和玉凝霜的部族不相上下。
河口的瑶族可不是用布匹和食盐就能收买的了,这些瑶族人可是见惯了好东西的,所以林飞为族长准备了精美的礼物,礼物是十件工艺品,都是法国人留在西贡博物馆里的,林飞于是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自己用了。
河口的瑶族族长见到礼物欣然收下,同意齐磊的部队在河口驻扎,也同意齐磊在河口购买粮食等等物品。
齐磊见到事情十分顺利,非常高兴,命令部队在河口村落外面扎下营寨,等到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出发,从陆路前往昆明。
可是让齐磊没想到的是,一夜之间,变故陡生。
第二天一早,齐磊刚刚起床,就有部下匆忙来报告:“旅长,不好了,我们的船,都不见了。”
“不见了?这怎么可能?”齐磊这次一共带来了五十余艘蒸汽船,这么多蒸汽船,怎么可能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它们是船啊,船怎么会突然消失!
齐磊急忙让部下带自己去河边停船的地方,宽宽荡荡的河面上,果然没有一艘蒸汽船,齐磊急忙说道:“船既然不见了,那我们的哨兵呢?”
“报告旅长,哨兵,也不见了。”
“哨兵怎么也不见了,有没有派人去找?”
“已经派人出去找了,现在还没有结果,我觉得,哨兵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齐磊的眉头紧锁起来,偷袭的人看来能耐不小,先悄无声息地干掉了哨兵,随后把五十条蒸汽船弄走,这个偷袭的人,到底是谁?
齐磊沉声说道:“通知所有连及连以上主官,到我的营帐开会。”
“明白。”一个战士跑出去传达命令,正在这时,一个排长跑到齐磊的近前,先是敬了个礼,然后说道:“旅长,我们找到哨兵了。”
“哨兵是不是死了?”
“报告旅长,哨兵的确牺牲了,尸体被扔在了远处的树丛里,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尸体,不过尸体比较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
“这个嘛,旅长,奇怪的地方不好说,您跟我去看看就明白了。”
“走吧。”齐磊说着跟着部下往哨兵的尸体近前走,这一带气候炎热,按理说尸体早就应该腐烂了,可是附近却没有尸臭气味,显然哨兵刚死不久。
来到尸体近前,那个部下用手往尸体的喉咙上一指,“旅长,您看他喉咙上的伤口。”
原来张建成看这些跑出来的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箱子,箱子看起来很沉重,他们的手中还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看样子就不像普通日军士兵。
战士们都放下了枪,张建成朗声命令:“去把那些家伙给我抓回来。”
“是,队长。”一群战士鱼跃而出,围向测绘队和勘探队,战士们都知道日军士兵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故此人人不敢大意,平举着枪,枪口对准日军士兵,只要日军士兵稍有异动,便扣下扳机。
让战士们没想到的是,这些日军士兵见到他们靠近,竟然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高高举起了双手。
诶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日军士兵竟然也会举手投降了,不用问,这里面一定有诈,不可大意,战士们更加警觉了。
战士们靠近了日军士兵,日军士兵只是高高举起双手,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突然一个日军士兵用汉语喊道:“不要杀我们,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是平民。”
“平民?”战士们打量了一番日军士兵的军装,不敢相信,说话的人是个中年男人,他见到华夏战士不相信,走出人群,用汉语说道:“我们是勘探队和测绘队,不是军人,请不要伤害我们。”
战士们不太懂“勘探”和“测绘”是什么东西,于是把这些人统统押到了张建成的面前,张建成还是懂一些科学知识的,听说这些人是日本的勘探队和测绘队,如获至宝,命人把这些人关押起来,随后向林飞进行报告。
林飞听说抓住了日军的勘探队和测绘队,先是一怒,后是一喜,怒的是,日本人现在就打起了清国资源的主意,喜的是,这些勘探队和测绘队对广西和广东一带进行了初步的勘探和测绘,尤其是勘探队,在桂林周边发现了萤石矿。
随着老挝各地水电站的修建,林飞正准备在老挝和越南建设电解铝工厂,电解铝需要铝土矿,需要萤石矿,这些东西广西都有,正愁不知道去哪里找呢,日本人就送上门来了。
林飞随即指示张建成,把这些勘探队和测绘队留作己用,不过林飞有一点顾虑,那就是这些人毕竟是日本人,和我华夏是世仇,他们会老老实实给我们干活吗?不好说,林飞于是决定,出一些邪招对付这些日本人。
林飞指示张建成,从桂林找来鸦片,给这些日本人服下,让他们上瘾,以后他们要是好好干活,就给他们鸦片吸,如果他们不好好干活,那就断了他们的鸦片,让他们生不如死。
这一招看似残忍,可既然是对付日本人,那就没什么了,这些日本人于是在林飞的鸦片控制下,老老实实地给华夏干活,有不少受不了屈辱自杀了,还有一些直接在华夏死掉,总之没有一个回到日本。
林飞把日军赶跑,又给清廷发出了谈判信号,希望能够借助谈判,从法律层面上拿下广西,并直接拿下云南,可是让林飞没想到的是,清廷依旧没有谈判的意思,林飞见到清廷不想谈判,也不想和清廷干耗着,当即命令部队,挥师进攻云南。
可是想要进攻云南,林飞却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那就是,师出无名。
当初进攻广西的时候,林飞用的是华夏军队遭到清军无耻挑衅,要求清廷给出合理解释,清廷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林飞随即挥师广西。
可是现在,云南的清军什么都没有做,再进攻云南,就显得毫无道理了,林飞此时是不敢把“推翻清廷,解放中华”的口号提出来的,如果把这个口号提出来,世界列强必然会联手干涉,到时候华夏就将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
林飞略加思索,哑然失笑,我和清军有什么道理好讲,我就强硬进攻云南,然后说这是为了逼迫清廷对镇南关偷袭事件作出合理解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打你,还愁找不到打你的理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公理正义都是扯淡,唯有强者,才有活下去的尊严。
林飞打下了越南,进攻云南的路线就已经摆在眼前了,云南和越南的边境虽然到处是高山密林,是军事上的死地,可是却有一处地方,是沟通越南与云南的要道,这处地方就是——河口。
河口是一个地名,是一处瑶族村寨,位于清国与越南的边境线上,村寨边上,就是著名的红河。
红河起源于清国,流入越南,在清国境内的河段称为“元江”,运力丰富,历史上就是中华王朝进入越南的重要通道,东汉初年,甚至有云南官员从红河进入越南(当时的越南称为“交趾”,是汉朝的一部分),然后从越南前往东汉都城洛阳。
林飞完全可以利用红河进兵,到河口之后,部队由水路转成旱路,直逼云南首府——昆明。
从河口到昆明,是有陆路连通的,这条路,是千百年来商旅走出来的,虽然很多地方地势险要,但是却完全可以通行,在林飞时代,法国殖民者甚至在这条路线上修过滇越铁路,这条滇越铁路一直通车半个多世纪,直到后来,才因为政治原因停止通行。
八月十二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林飞命令第一师第一旅,占领河口。
第一师第一旅一共三千五百多人,林飞还特地派出了一支由瑶族民众组成的向导团,这支向导团总共有五百多人,都是林飞从广西和越南招募的,广西和越南各民族众多,招募一批瑶族民众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一旅从河内乘坐蒸汽船出发,逆红河而上,直取河口,第一旅使用的船都是法国人留下的,法国人经营越南也有不少时日了,在河内留下了不少船,当初法国人在越南的时候,经常派出商队进入云南贸易。
八月十三日,经过一天的航行,船队进入河口。
河口原本是一个繁华的小村庄,不过因为华夏和越南的战争,此处显得颇为凋敝,岸上的村庄里冒着袅袅炊烟,倒也显得安宁祥和。
第一旅的旅长就是曾经的大功一连连长齐磊,此时他已经是旅长了,在他出发之前林飞曾经指示过他,到达河口之后,先和当地瑶族部落的族长搞好关系。
“瑶族”这个名字里有一个“瑶”字,看上去瑶族似乎像美玉一样,纤美柔弱,可是实际上,“瑶族”这个名字是林飞时代后改的,这个时代的瑶族被称为“猺族”,民风淳朴剽悍,和玉凝霜的部族不相上下。
河口的瑶族可不是用布匹和食盐就能收买的了,这些瑶族人可是见惯了好东西的,所以林飞为族长准备了精美的礼物,礼物是十件工艺品,都是法国人留在西贡博物馆里的,林飞于是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自己用了。
河口的瑶族族长见到礼物欣然收下,同意齐磊的部队在河口驻扎,也同意齐磊在河口购买粮食等等物品。
齐磊见到事情十分顺利,非常高兴,命令部队在河口村落外面扎下营寨,等到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出发,从陆路前往昆明。
可是让齐磊没想到的是,一夜之间,变故陡生。
第二天一早,齐磊刚刚起床,就有部下匆忙来报告:“旅长,不好了,我们的船,都不见了。”
“不见了?这怎么可能?”齐磊这次一共带来了五十余艘蒸汽船,这么多蒸汽船,怎么可能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它们是船啊,船怎么会突然消失!
齐磊急忙让部下带自己去河边停船的地方,宽宽荡荡的河面上,果然没有一艘蒸汽船,齐磊急忙说道:“船既然不见了,那我们的哨兵呢?”
“报告旅长,哨兵,也不见了。”
“哨兵怎么也不见了,有没有派人去找?”
“已经派人出去找了,现在还没有结果,我觉得,哨兵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齐磊的眉头紧锁起来,偷袭的人看来能耐不小,先悄无声息地干掉了哨兵,随后把五十条蒸汽船弄走,这个偷袭的人,到底是谁?
齐磊沉声说道:“通知所有连及连以上主官,到我的营帐开会。”
“明白。”一个战士跑出去传达命令,正在这时,一个排长跑到齐磊的近前,先是敬了个礼,然后说道:“旅长,我们找到哨兵了。”
“哨兵是不是死了?”
“报告旅长,哨兵的确牺牲了,尸体被扔在了远处的树丛里,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尸体,不过尸体比较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
“这个嘛,旅长,奇怪的地方不好说,您跟我去看看就明白了。”
“走吧。”齐磊说着跟着部下往哨兵的尸体近前走,这一带气候炎热,按理说尸体早就应该腐烂了,可是附近却没有尸臭气味,显然哨兵刚死不久。
来到尸体近前,那个部下用手往尸体的喉咙上一指,“旅长,您看他喉咙上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