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第九十四章【西游】

    有这么一个聪明干练的大臣,皇帝的心思被搅活了。〖微书网 www.103shu.com〗本来就想看看外面这花花世界。

    这下好,裴矩给自己上了《西域图记》这本书。别以为杨广同志只喜欢江南的斜风细雨和柳烟花雾,那大漠的苦寒之地也是要去的。唐朝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那地球人都知道。我在这给各位兄弟就显摆显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查遍史书,还真没发现第二位帝王去过这野猫也不拉屎的地方。这春风都过不去的玉门关,独独人家隋炀帝杨广同志身为一国之君硬生生靠着自己这一双大脚丫子可就迈过去了。

    史书有记载,“故万乘亲出玉门关,置伊吾、且末镇”他去大漠风情游了?非也!如果是公款大漠风情游,那结局肯定不是如此惨烈和血腥。他去西天取经了?

    他去西天取经了?那更不是了!同样是向西走丝绸之路,但杨广他不是唐僧。虽然老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杨广却对佛经没兴趣。虽然当时在扬州当省长的时候(扬州总管)向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天台宗智觊大师恭拜行弟子之礼,不过那是人家杨广同志的完美表演。

    那都是在政治的要求下为了绥抚南朝,加强南北文化融合,目的还是为了自个的王权统治秩序的稳固。那他带这么多人马走唐僧西游之路是意欲何为啊?列位看官且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二日,皇帝下令西巡河右。出了大兴城这就一路向西!出了临津关,过了黄河。这就到青海了。

    只是这青海地区,在当时那属于人家吐谷浑人的领地。上一年即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在帝国牛人外交加战略家裴矩同志的游说下,鼓动铁勒部落东击吐谷浑。这生猛的铁勒打得吐谷浑的伏允可汗是一路狂逃。一直逃到青海西平(今天青海省乐都县),没办法,这伏允只得向东边的大隋乞降求援。

    这下好,杨广将计就计这就派安德王杨雄出浇河(今青海省贵德县)、许国公宇文述出西平率军迎降。

    这伏允一看有救了,快马加鞭直扑大隋温暖的怀抱。但就在这临羌城(今青海省湟源县)伏允发现势头不对,这大隋军队不像是来迎降的啊,个个杀气腾腾,一副屠夫的模样。来者不善啊。伏允一看这帮恶魔那比铁勒还狠。继续掉头率众西遁。这就算把吐谷浑主力在青海给打散了。

    大隋在青海就设置了据点,并且把内地犯罪分子都迁徙过来开发大西北。看来一千多年前就开始西部大开发了。发明权在人杨广这。“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皆空,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州、县、镇、戍,天下轻罪徙居之。”

    伏允跑到了昆仑山附近,但残余势力依然存在。政权基础依然牢固。那这次杨广是铁了心要把青海全境拿下。

    要完超自己的偶像秦皇汉武。我,杨广。要成为历史上文治武功第一的千古一帝!那皇帝这次西巡可是准备充分,不仅仅是车马行仗、文武百官,还有宫属家眷。同时随行的还有当时大隋最为精锐的禁卫军。史书上记载光光军队这就带了四十万。

    好家伙,比人家吐谷浑全国人口都多。这几十万军队到了青海西平这个地方。基本就到了人家吐谷浑的腹地了。杨广看差不多了,就准备在这地方“陈兵讲武”。

    神马意思?通俗来讲,就是准备在这里搞个大型军事演习。以震慑吐谷浑,彻底消灭吐谷浑军事主力和政权。这时候吐谷浑可汗伏允帅部下驻扎在覆袁川(今青海湖东北)。围剿吐谷浑的狩猎正式开始。这演习总指挥杨广同志可就登场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命内史(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元寿南屯金山(今青海省西宁西北)。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段文振北屯雪山(今青海祁连县东北),太仆卿(相当于皇家大内总管)杨义臣东屯琵琶峡(今门源县西南)。将军张寿西屯泥岭(今大通山)。

    这就直接把伏允围在了当中,准备来个瓮中捉鳖!史书记载那这次战争那是相当惨烈。为了保家卫国,那吐谷浑可是斗急了眼。这伏允也聪明,面对大隋的瓮中捉鳖,他来了个金蝉脱壳。伏允让部下诈称可汗,屯聚车我真山(今青海省祁连县东南),自己则率数十骑遁出。

    这皇帝看吐谷浑王逃了,就派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率兵前去围捕。张定和是员猛将,轻敌冒进,连铠甲也不穿就直接率众登山。

    这伏允也不是吃素的,拈弓搭箭,直接一箭拿下。关键时刻多亏副将柳武建率众奋击,伏允大败而逃。这次伏允老底算彻底赔光光,吃饭都成问题,只好投靠了党项。主力军在吐谷浑仙头王带领下,一看老大被灭,大势已去,十多万军队穷蹙而降。至此,青海全境纳入大隋的版图。

    从这点来说,人家隋炀帝的武功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偶像秦皇汉武。还没完,这位皇帝的精力实在过人,还要继续西巡北上。不过再往西走,就要翻过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皇帝精力旺盛撑得住,不过其他人吃得消吗?尤其这好几万宫属家眷和文武大臣咋办?这是个问题。

    中国的地理很特殊,那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是个人都知道,那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啊。那从青海到甘肃,这地有点说道。得给各位白话白话。丝绸之路必须通过河西走廊过玉门关然后进疆。

    那怎么到河西地区?从青海的陇右到甘肃的河西,那就必须要翻过皑皑白雪的祁连山。

    今天我们要从青海到甘肃,那已经非常方便。有227国道的一马平川,可以把海拔3700米的祁连山踩在脚下。

    把历史的时针向前拨回到两千年前。大汉朝雄才大略的武帝刘彻同志为解除匈奴对帝国的威胁。打通西域通道,特派遣侍郎张骞出使西域。

    这张骞同志领命后就带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过黄河,沿着祁连山南麓西行,而后经大斗拔谷穿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

    谁知,张使者没走多远就在焉支山(甘肃永昌县民乐县之间)下被匈奴俘获,被困河西,为奴十多年后方寻机逃脱,再前往西域。

    据说在匈奴十多年期间人家单于可是给张大人许配了匈奴妻子。而且这哥们跟匈奴妻子还有了孩子。

    可是后来张骞同志还是在光辉使命的感召之下义无反顾离开匈奴向西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中亚诸国,开辟了丝绸之路。

    现在我们一提起这位张爷,那都翘大拇指,多么伟大,多么高尚,多么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民族国家利益不顾生死毫无私心。总之我们被教育灌输的是:这哥们是一伟人!但我在这给大家伙泼点冷水,有点煞风景。

    那被留在匈奴的老婆孩子他们过得神马日子?他们为什么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有人说你这是没事找事。且看:更想不通的是这哥们后来从大月氏完成任务返回大汉路上又被匈奴抓住羁押一年多还是逃回了。

    老婆孩子依然被留在匈奴。是害怕刘彻责罚还是害怕道德审判?有点费解。

    不过高人就是高人,跟我们凡人不一样。高人都活在自个的信念中。不过在我们凡人眼里,这帮人都是疯子,是偏执狂。“要想成功,先得发疯。”想到这。我释然了。

    我只是想表达一种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能迷恋历史,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人云亦云。有人一提起唐朝就是盛世,一提起大隋就是暴君。全是扯淡!

    看看老曹同志的红楼梦就知道了,这些所谓的盛世全是狗屁!有人说的历史完全是胡扯。什么盛唐,什么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大唐,那是净土,是天堂,我说你在做梦!历史已经被蹂躏成何种境地,在有些所谓的乱说者的口中,有人更振...

    千千万万个像这位张爷一样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甚至生命的力量汇聚,最终成就了刘彻同志的文治武功。历史就是这样,是由疯子书写的。那正常的普通人,只有被奴役的份。

    所以小弟我要写份平头百姓为主角的历史书,那做梦都甭想。废话不表,我们是继续来了。

    十多年后,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又沿着张骞走过的路线出大斗拔谷,突然出现在匈奴人面前,把匈奴右贤王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举攻占了离大斗拔谷只有20里的单于城,由此打开了驱逐匈奴的胜利之门。日月如梭斗转星移。

    历史的巨步跨到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举西进,目标直指大西北。西北野战军前部步兵第五师为截击由乌鞘岭西逃之敌,经由大斗拔谷长驱直入横穿祁连山。不巧的是,漫天风雪封锁峡谷,有多少战士在奇寒中倒下,长眠在大斗拔谷内,留下了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他们为了国家的统一付出了生命代价,我们为这些勇士致敬!穿过祁连山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国民党15旅,顺利解放了民乐城。

    以上两次行进路线都是从陇西穿过高耸入云的祁连山进入河西地区,必经过的一条大峡谷。

    这条峡谷,便是鼎鼎有名的大斗拔谷!这条在大山阻隔之下横穿群山的百里峡谷,打通了悬于祁连群峰两侧的甘青两省。

    历史也记住了下面这位。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农历六月的一个普通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一个由四十万人组成的一字长蛇队列缓缓进入了大斗拔谷,准备穿过峡谷,进入河西地区。

    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队列的领队却是当时大隋王朝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皇帝杨广同志是也。解决了吐谷浑,皇帝继续北上西巡,带着这么大的队伍穿过祁连山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他们做了充分准备,很早就出发,但这崎岖的山路和恶劣多变的天气并没有给他们特别照顾,还是给这帮来自中原的汉人以极大的挑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可不一会便狂风大作,气温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夹雪急剧下降,外加大队人马行进速度自然缓慢。

    想到过峡谷会比较慢,费时费力。只是没想到直到深夜,他们也没能走出这大斗拔谷。

    更没想到的是此地将是这队人马中许多人的安息之地!这雨它没休息,愣是下了一晚。晚上那自然是一夜无眠。

    皇帝自然无恙,但就苦了这帮文武大臣和后宫妃嫔。趁天寒地冻宫女公主们怕冷,这帮禁军武士以保护和取暖为名大占这帮女眷的便宜。

    这嫔妃公主平时还端着架子,这时啥也不顾了,什么高低尊贵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在这恶劣的环境,保命要紧,任其所为吧。

    等第二天过了这个吃人谷,人数一清点,傻眼了。史书上记载“风雪晦暝,文武饥馁沾湿,夜久不逮前营,士卒冻死者太半,马驴什**,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大半士卒被冻死,马驴也死了十之**,当然数字可能夸大了,但肯定死了不少人。

    关键这里死了个重量级人物,史书上记载了。(未完待续。。)u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