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参观
二丫让乳母泡上清淡一点的茶水,端去给史馆长。自己去外面姥姥的摊子上看看,太爷爷家可有谁在这儿买早点。
见到二堂叔王守河在这儿等着,二丫便上前去跟二堂叔说:“二叔!麻烦您先回去一趟,叫太爷爷和大爷过来我家,顺便叫上我大伯、二叔,就说镇上的史馆长来了,要商量事。”
二堂叔应了一声,就疾步小跑着回去叫人。二丫则又拐进学堂,要请老先生过来陪着史馆长坐一会。
她一边进学堂院子叫人一边在心里吐糟:‘这个妇人的身份,在这里真他妈的憋屈死人,连家里来个人都要想方设法避嫌。’
老先生因为之前跟史馆长在镇上同事过一段时间,过来后倒是能够聊上好几句。不过也没聊多久,太爷爷和大爷也跟着赶过来了。太爷爷和大爷一过来,老先生就回去要开始上课。紧接着大伯、二叔也都赶了过来,这时候二丫也可以不避嫌的坐在堂屋的四方桌边,作为东家参与讨论。
史馆长在大家还没有开口商量庆功宴之前,就首先说了另一件大事:“王太爷,之前东家娘子把几个年岁较大的孩子的亲事都交给了我,我也应着东家娘子的要求,成全了四对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没有父母族亲管的孩子,所以,我想能不能借着这次的庆功宴,请你们王家都一起给办了。”
太爷爷笑眯眯的点头,“我这儿没有问题。就看刘丫头他们怎么打算?”
二丫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当然是在一起办更好啰。不过,她怎么感觉不对劲啊!“史馆长。我记得十六七岁以上的男孩有十三个,十五六岁以上的女孩有至少有**个,怎么才有四对成亲?”
当初到处接收孤儿的时候,二丫原以为女孩会比男孩子多,事实却是恰恰相反。
后来在老婆婆那里知道,原来失去父母的女孩子,长大后不会分家产。说定了婆家等出嫁的时候,给多少嫁妆族里的其他人都不会干涉。等女孩出嫁之后,她父母留下的家产也就顺理成章的归入抚养她长大的亲属。既做了好人安抚了自己的良心又能得到实惠且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男孩子就不行了。养大了要花钱成亲这个暂且不说,就是那孩子父母留下的产业还要再还给这孩子。忙乎十来年最后一场空,说不得几年的生活当中还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谁也不愿意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有人来带走族里的孤儿。那是能送走的都尽可能送走。
这就是男子多而女孩子少的原因了!
史馆长听到东家娘子的问话,沉默了一会,回答道:“东家娘子当初说了,一定要他们彼此都认可,才能促和他们。所以,成功的少了些。”
二丫其实也知道这些孩子虽然在一块儿生活,可不一定就会看对眼。只是她当初也说了,可以在外面找的啊!唉!看看史馆长那样。就知道这位可能是不大愿意跟外界接触。
她随后又想到北地留在这儿的那些待嫁姑娘,因为她们在这里算是外地人。条件好的男家不愿意。怕人笑话说了个外地的媳妇儿。条件不好的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说上媳妇儿的,要结这门亲,大奶奶又看不上。生怕那边族人责怪他们这边不上心,没给她们家的姑娘好好寻摸。
年前那段时间把大奶奶都要愁怀了,过了年知道二丫过不了多久就要去北地开荒,她就放下了这些事。想着让她们回去找亲事算了,反正那边有二丫过去忙乎,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二丫这会儿想着自家还有这么多的好孩子没有找着媳妇儿呢,而且个个都是能文能武,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的好小伙子,可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肥水不流外田不是?!
想到这儿,二丫就双目炯炯地看向太爷爷,兴奋的说道:“太爷爷,咱们北地来的几个姑娘,不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婆家么!能不能让她们在庆功宴那天也过去,挑挑我们家的孩子们,这些孩子虽然目前没有产业,但是都是很勤奋的好孩子,而且不孬不痴,以后的日子绝对差不了。”还没有公婆、不受压制、也没有养老负担,不过这些二丫可没敢说,免得老人心里不痛快。
太爷爷乐呵呵的点着头,高兴的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那些姑娘就住在他家的老房子里,照顾着十几个本族的孩子,顺带做手工挣点儿手工钱。据他时不时的观察,这可都是好闺女,不吵不闹,不争不抢。没有大人管制,也能本本分分的守好自己的规矩,老太爷可喜欢着呢!因为在这儿这么久一直说不上合适的婆家。老太爷急的上火,把自家儿媳妇和孙媳都给数落好几顿了,可是这也不是强逼就能成的事情。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安排这些姑娘跟着二丫回到北地去,他这心里一直不好受,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族长的职责似得。
这会儿,二丫给了这么一个绝好的选择,而且还是任她们挑,这也就只有皇家的公主才有这么好的待遇吧?!
哎!好!好!好!这下对北地的大侄子也算是有了交代了。
说完这亲事,他们就开始商量庆功宴的是。商量到最后的结果是;决定三日后举办,除了跟着三叔去南方行商的几个孩子回不来,其他全部都要叫回来。无论是被二丫送去在人家的店里做小二,学习经验的几个大小伙子、还是在山上接受强化训练的三个教练和那些半大孩子、或是给东家传递消息,省城、县城、镇上、刘家岭、王家庄转转跑的蔡宝成。
要成亲的四对男女双方的族里,根据孩子的意愿请一位近亲代表参加。考中秀才和童生的。也是根据孩子的意愿请一到两位的近亲代表参加。
镇上孩子们至少的四十桌、妇人们至少的八桌、王家族人至少的二十桌、王家的亲戚朋友至少得十桌、新郎新娘的亲属和童生秀才的亲属,得预备十桌。
还要请舞狮子、戏班子、还要祭拜孔孟老子。
哎呀!二丫听的头疼,最后决定不管了。由他们去商量操办去,自己只负责拿钱就成。
小虎回来的时候,从镇上学堂经过,知道史馆长已经到过自己家,并且已经商量好了庆功宴的事情,便没有说其他的话。
只说了两件事,一件小事:不收外面的学生;一件大事:“馆长先生。今天还得麻烦您把孩子们的宿舍和学堂都给清理清理,一定要保持整齐清洁。明天秦知府、凤鸣府学的方学士、**县知县、**县官办学院的院长,会带着一些院长和先生过来探望您和其他几位先生。说是交流交流教学经验,不过也有可能会查看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上午还能平静的在王家庄子跟王家老太爷商量事情的史馆长,这会儿又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声音有些微微的发抖:
“那、那我这、就去安排?”
小虎也觉得这会儿不早了。是该赶紧的安排好。就点头说:“那就多劳馆长先生了,您要是安排不过来,可以叫我廖叔帮您。他这段时间帮您管着这些孩子和学堂,各方面都熟悉,应该能够帮得上您。我还要赶紧回去跟我大伯、太爷爷他们说一声,让他们早早做好准备,明天他们也得过来迎接着。”
史馆长连忙点头,“对对!是得来!”
太爷爷、大爷、大伯、二叔听到说知府要来。一个个紧张的不知如何是好。至于为什么只有他们几个紧张,那是因为明天只安排了他们几个去镇上迎接知府大人一行。
二丫觉得接待这些人很烦。后世的那些所谓的参观、交流,没想到在这儿也流行。但是好在自己是个女人,不需要出场,所以烦是烦,倒也没有太大的反感。也是只有在这种场合下,她才能感受一回,在这里作为女人身份的好处。
第二天上午辰时末,知府一行人、马、车,还就真来了和浦镇的孤儿学堂。
这一次,太爷爷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领着家里跟着过来迎接的几个,跪拜了秦知府。
孩子们都正常上课,这是秦知府昨天特意交代小虎的。所以能够出来迎接的只有特意没有安排课程的史馆长。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举人身份,所以一样要跪拜知府。
年轻寡居的妇人和十岁以上的女孩都藏在小院里,不敢出去,可也不敢上,怕那些迂腐的先生们,气坏了肚肠。
一队人先是参观了孩子们的教室,竟然有八个班,还分了男班女班。知府小声的问一旁陪着的小虎:“怎么还有女班,这女子也要求读书吗?”
小虎恭敬的回道:“是的,这女子只是简单的认识一些字,最主要的是学习手工、女红、计算这些生活必须要懂得技能。”
知府又问:“这有这么多的教室,是不是都是你家收养的孤儿在读书,可有别人在这儿求学?”
“有,不过只有四个,是自家亲戚的孩子,离得这儿近,所以就安排在这儿上学。其他的都是我们自家收养的孩子。”小虎小心翼翼的回答着,只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犯了啥忌讳。
知府“哦!”了一声,又继续向前边走边看。走到孩子们的宿舍,他又觉得新鲜了。
现在参观的宿舍,是二丫后来有了大量的蹲便器之后,新建的。房子是按照后世学生宿舍的方式建造,每一间房都是**的,一溜长排,男一、男二的排过去。宿舍里面是四个上下木床,可住八个人,走过两排的床,再向里走是茅厕(哎!其实应该叫卫生间,可是这里的人就非得要叫如此不雅的名字——茅厕)。茅厕因为有做瓷砖装饰,看起来非常干净明亮,而且北面有开窗子,所以一点儿茅厕应当有的异味这里都没有。
后面跟着参观的几位学士院长,都在心里默默吐糟,这么一个小小的私塾,学生居住条件竟然比他们还要好上好几倍,心里感觉不舒服啊!
知府和县令却在心里暗暗惊讶,他们从别人那儿听说了这十个报名九个考中,专门给孤儿教学的小私塾。在他们的预估中,一定是个残破不堪的茅草屋,他们还想着看完了之后要怎么帮助他们改善条件呢!可是现在这情况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看这王小虎穿戴并不起眼,没想到竟然舍得花这么大的财力和精力来照顾并且培养这些无父无母和他王家没有任何关系的孩子们。(未完待续。。)
...
见到二堂叔王守河在这儿等着,二丫便上前去跟二堂叔说:“二叔!麻烦您先回去一趟,叫太爷爷和大爷过来我家,顺便叫上我大伯、二叔,就说镇上的史馆长来了,要商量事。”
二堂叔应了一声,就疾步小跑着回去叫人。二丫则又拐进学堂,要请老先生过来陪着史馆长坐一会。
她一边进学堂院子叫人一边在心里吐糟:‘这个妇人的身份,在这里真他妈的憋屈死人,连家里来个人都要想方设法避嫌。’
老先生因为之前跟史馆长在镇上同事过一段时间,过来后倒是能够聊上好几句。不过也没聊多久,太爷爷和大爷也跟着赶过来了。太爷爷和大爷一过来,老先生就回去要开始上课。紧接着大伯、二叔也都赶了过来,这时候二丫也可以不避嫌的坐在堂屋的四方桌边,作为东家参与讨论。
史馆长在大家还没有开口商量庆功宴之前,就首先说了另一件大事:“王太爷,之前东家娘子把几个年岁较大的孩子的亲事都交给了我,我也应着东家娘子的要求,成全了四对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没有父母族亲管的孩子,所以,我想能不能借着这次的庆功宴,请你们王家都一起给办了。”
太爷爷笑眯眯的点头,“我这儿没有问题。就看刘丫头他们怎么打算?”
二丫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当然是在一起办更好啰。不过,她怎么感觉不对劲啊!“史馆长。我记得十六七岁以上的男孩有十三个,十五六岁以上的女孩有至少有**个,怎么才有四对成亲?”
当初到处接收孤儿的时候,二丫原以为女孩会比男孩子多,事实却是恰恰相反。
后来在老婆婆那里知道,原来失去父母的女孩子,长大后不会分家产。说定了婆家等出嫁的时候,给多少嫁妆族里的其他人都不会干涉。等女孩出嫁之后,她父母留下的家产也就顺理成章的归入抚养她长大的亲属。既做了好人安抚了自己的良心又能得到实惠且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男孩子就不行了。养大了要花钱成亲这个暂且不说,就是那孩子父母留下的产业还要再还给这孩子。忙乎十来年最后一场空,说不得几年的生活当中还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谁也不愿意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有人来带走族里的孤儿。那是能送走的都尽可能送走。
这就是男子多而女孩子少的原因了!
史馆长听到东家娘子的问话,沉默了一会,回答道:“东家娘子当初说了,一定要他们彼此都认可,才能促和他们。所以,成功的少了些。”
二丫其实也知道这些孩子虽然在一块儿生活,可不一定就会看对眼。只是她当初也说了,可以在外面找的啊!唉!看看史馆长那样。就知道这位可能是不大愿意跟外界接触。
她随后又想到北地留在这儿的那些待嫁姑娘,因为她们在这里算是外地人。条件好的男家不愿意。怕人笑话说了个外地的媳妇儿。条件不好的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说上媳妇儿的,要结这门亲,大奶奶又看不上。生怕那边族人责怪他们这边不上心,没给她们家的姑娘好好寻摸。
年前那段时间把大奶奶都要愁怀了,过了年知道二丫过不了多久就要去北地开荒,她就放下了这些事。想着让她们回去找亲事算了,反正那边有二丫过去忙乎,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二丫这会儿想着自家还有这么多的好孩子没有找着媳妇儿呢,而且个个都是能文能武,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的好小伙子,可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肥水不流外田不是?!
想到这儿,二丫就双目炯炯地看向太爷爷,兴奋的说道:“太爷爷,咱们北地来的几个姑娘,不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婆家么!能不能让她们在庆功宴那天也过去,挑挑我们家的孩子们,这些孩子虽然目前没有产业,但是都是很勤奋的好孩子,而且不孬不痴,以后的日子绝对差不了。”还没有公婆、不受压制、也没有养老负担,不过这些二丫可没敢说,免得老人心里不痛快。
太爷爷乐呵呵的点着头,高兴的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那些姑娘就住在他家的老房子里,照顾着十几个本族的孩子,顺带做手工挣点儿手工钱。据他时不时的观察,这可都是好闺女,不吵不闹,不争不抢。没有大人管制,也能本本分分的守好自己的规矩,老太爷可喜欢着呢!因为在这儿这么久一直说不上合适的婆家。老太爷急的上火,把自家儿媳妇和孙媳都给数落好几顿了,可是这也不是强逼就能成的事情。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安排这些姑娘跟着二丫回到北地去,他这心里一直不好受,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族长的职责似得。
这会儿,二丫给了这么一个绝好的选择,而且还是任她们挑,这也就只有皇家的公主才有这么好的待遇吧?!
哎!好!好!好!这下对北地的大侄子也算是有了交代了。
说完这亲事,他们就开始商量庆功宴的是。商量到最后的结果是;决定三日后举办,除了跟着三叔去南方行商的几个孩子回不来,其他全部都要叫回来。无论是被二丫送去在人家的店里做小二,学习经验的几个大小伙子、还是在山上接受强化训练的三个教练和那些半大孩子、或是给东家传递消息,省城、县城、镇上、刘家岭、王家庄转转跑的蔡宝成。
要成亲的四对男女双方的族里,根据孩子的意愿请一位近亲代表参加。考中秀才和童生的。也是根据孩子的意愿请一到两位的近亲代表参加。
镇上孩子们至少的四十桌、妇人们至少的八桌、王家族人至少的二十桌、王家的亲戚朋友至少得十桌、新郎新娘的亲属和童生秀才的亲属,得预备十桌。
还要请舞狮子、戏班子、还要祭拜孔孟老子。
哎呀!二丫听的头疼,最后决定不管了。由他们去商量操办去,自己只负责拿钱就成。
小虎回来的时候,从镇上学堂经过,知道史馆长已经到过自己家,并且已经商量好了庆功宴的事情,便没有说其他的话。
只说了两件事,一件小事:不收外面的学生;一件大事:“馆长先生。今天还得麻烦您把孩子们的宿舍和学堂都给清理清理,一定要保持整齐清洁。明天秦知府、凤鸣府学的方学士、**县知县、**县官办学院的院长,会带着一些院长和先生过来探望您和其他几位先生。说是交流交流教学经验,不过也有可能会查看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上午还能平静的在王家庄子跟王家老太爷商量事情的史馆长,这会儿又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声音有些微微的发抖:
“那、那我这、就去安排?”
小虎也觉得这会儿不早了。是该赶紧的安排好。就点头说:“那就多劳馆长先生了,您要是安排不过来,可以叫我廖叔帮您。他这段时间帮您管着这些孩子和学堂,各方面都熟悉,应该能够帮得上您。我还要赶紧回去跟我大伯、太爷爷他们说一声,让他们早早做好准备,明天他们也得过来迎接着。”
史馆长连忙点头,“对对!是得来!”
太爷爷、大爷、大伯、二叔听到说知府要来。一个个紧张的不知如何是好。至于为什么只有他们几个紧张,那是因为明天只安排了他们几个去镇上迎接知府大人一行。
二丫觉得接待这些人很烦。后世的那些所谓的参观、交流,没想到在这儿也流行。但是好在自己是个女人,不需要出场,所以烦是烦,倒也没有太大的反感。也是只有在这种场合下,她才能感受一回,在这里作为女人身份的好处。
第二天上午辰时末,知府一行人、马、车,还就真来了和浦镇的孤儿学堂。
这一次,太爷爷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领着家里跟着过来迎接的几个,跪拜了秦知府。
孩子们都正常上课,这是秦知府昨天特意交代小虎的。所以能够出来迎接的只有特意没有安排课程的史馆长。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举人身份,所以一样要跪拜知府。
年轻寡居的妇人和十岁以上的女孩都藏在小院里,不敢出去,可也不敢上,怕那些迂腐的先生们,气坏了肚肠。
一队人先是参观了孩子们的教室,竟然有八个班,还分了男班女班。知府小声的问一旁陪着的小虎:“怎么还有女班,这女子也要求读书吗?”
小虎恭敬的回道:“是的,这女子只是简单的认识一些字,最主要的是学习手工、女红、计算这些生活必须要懂得技能。”
知府又问:“这有这么多的教室,是不是都是你家收养的孤儿在读书,可有别人在这儿求学?”
“有,不过只有四个,是自家亲戚的孩子,离得这儿近,所以就安排在这儿上学。其他的都是我们自家收养的孩子。”小虎小心翼翼的回答着,只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犯了啥忌讳。
知府“哦!”了一声,又继续向前边走边看。走到孩子们的宿舍,他又觉得新鲜了。
现在参观的宿舍,是二丫后来有了大量的蹲便器之后,新建的。房子是按照后世学生宿舍的方式建造,每一间房都是**的,一溜长排,男一、男二的排过去。宿舍里面是四个上下木床,可住八个人,走过两排的床,再向里走是茅厕(哎!其实应该叫卫生间,可是这里的人就非得要叫如此不雅的名字——茅厕)。茅厕因为有做瓷砖装饰,看起来非常干净明亮,而且北面有开窗子,所以一点儿茅厕应当有的异味这里都没有。
后面跟着参观的几位学士院长,都在心里默默吐糟,这么一个小小的私塾,学生居住条件竟然比他们还要好上好几倍,心里感觉不舒服啊!
知府和县令却在心里暗暗惊讶,他们从别人那儿听说了这十个报名九个考中,专门给孤儿教学的小私塾。在他们的预估中,一定是个残破不堪的茅草屋,他们还想着看完了之后要怎么帮助他们改善条件呢!可是现在这情况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看这王小虎穿戴并不起眼,没想到竟然舍得花这么大的财力和精力来照顾并且培养这些无父无母和他王家没有任何关系的孩子们。(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