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壮大队伍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海鱼价格最便宜的时候,太热不好运输,能用的起冰块的客商毕竟不多。〖就来读 www.9laidu.org〗
叶明泽便决定扩大鲜果的收购范围。蒋敬之虽是走文官路子,身上倒也有那么点子肌肉。侯府贵公子吗,骑马出游是常事,对马比较了解。叶明泽自己对马匹不熟悉,就让蒋敬之挑选了两匹马,再由他自己确定一下,是否产生异变。
这下子,叶家一共有了三辆马车,一辆驴车。叶明泽派了三队人乘马车出去,分别负责阳山县的三个方向。收购到足量的鲜果后,再租当地的马车运回叶家村。要是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就往阳山县附近县镇扩散开。
果子源源不断地进入叶家,幸亏叶明泽不断买进哨兵向导,附带的家属就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还不够的由哨兵向导顶上。
这么一来,蜜饯果脯日产量很大,一个阳山县已经无法消化。叶明泽便派张伯每隔几日就到阳山县附近的县镇售卖。再不行的话,继续卖往更远的地方。
随着产量越来越大,收益自然也水涨船高。叶明泽不断买车买人扩大生产,然后收益也越发多,蜜饯生产正式进入良性循环。
到八月中旬时,马车已有五辆。哨兵向导队伍已经扩充到一百人,算上各自的家属,叶家人口已经达到两百多人。后买的哨兵向导,很多都是在其他县城买下的。随着人数的增多,不得不又起了三个一进独立院子来安置他们。院子名称很简单,就按数字一溜排下来,现在已经排到四号。
叶家忙得如火如荼,叶家村人则愁容惨淡。都八月中旬了,原本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镰的小麦麦粒还是瘪的,迟迟不进入灌浆期,离成熟还要不少时间。红薯还好,果实长在地下,不管如何,总能有所收获,最多只是个头小点。小麦之类要是不能灌浆,只能收获一堆麦壳。那样一来,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叶家种的小麦水稻都很少,只种了够叶家几口人吃的量。其他田地包括后来开垦的荒地,种的都是粗粮。对此,叶明泽倒不用太操心。问题大发的是,不只是这些成熟早的作物,其他作物一样生长的比往年缓慢。
这里不比现代,玻璃是有,可是价格昂贵。叶明泽又不会自己制作,光靠他手上的钱,连起个大棚都做不到。他在现代学的是农副产品相关,又不是专业种田的,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考虑到作物生长缓慢,估计是温度不够。叶明泽只能采取最粗放的办法,给作物搭个‘房子’,每种作物都选一小块地作为试验。能成最好,不成,浪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多。
一些植株较矮的作物,‘房子’有房顶,房顶只比植株高出几公分,整个‘房子’都是由草苫组成。像玉米这样植株特别高的,只能起个无顶的‘房子’。
‘房子’白天掀开,晚上盖上。几天下来,效果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估计比没盖‘房子’的作物能早一些成熟。
既然能有些效果,那接下来自然是按此来操作。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没有那么多茅草秸秆,再加上即使这个条件满足,也没有那么多人力弄这个。
大家只能选择一部分田地来操作。水稻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田里到处是水,不方便盖‘房子’。其他的则在考虑到自家劳力和草苫多少后,选择自家能够承受得起的方案。当然优先考虑的是成熟早的作物。
麦田麦苗间空隙都不大,只能隔个几行搭一个‘房子’。红薯‘房子’最简单,直接在上面铺一个顶就可以。这两种最先成熟,便被叶家村人优先照顾。
到八月底九月初时,小麦和红薯先后成熟,晚到的秋收总算开始。叶家只有蒋敬之的四十亩田和分家时分到的十八亩田,下种时间比较早。后来开垦的荒地种的晚,原本就没打算产量能有多高,能收一点是一点。
因此,这么点田地,叶家劳力绰绰有余。秋收的事情由叶父负责,干了那么多年农活,突然闲下来对身心都不好,正好给他找点活干。
小麦收割完毕后,又有了盖‘房子’的材料。叶家村人又是一通忙活。
九月是产鲜果子的最后一个月份,到了十月,基本就没剩几种果子了。趁着最后一个月,为了多赚点银子,叶明泽尽可能多的收购。
到九月底时,叶明泽查看自己一年的收入状况。今年以来,账本一直是蒋敬之在管理,他比叶明泽更清楚自家的收支状况。
三月到九月,一共七个月,出海捕鱼收入约四百两。果脯蜜饯收入是大头,到现在为止,共收益两千二百多两。期间,买了九十四对哨兵向导,算上家属以及特意买的各种手艺人,一共四百五十多人,花费银子约一千五百两。马车九辆,共计约三百两。耕牛十头,一百多两。起了九间一进院子,约三百两。自家的三进院子,第一进也全部建造完毕,花去一百两。购入粮食十万斤,花了三百两。再加上一些琐碎的开销,总计花了两千六百五十两。今年收入两千六百多两,算上去年攒下的八十几两,一共还剩余约五十两银子。
叶明泽看后很无奈。算上自家人,叶家人口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人。光粮食消耗至少要三十万斤。这还是按往年的饭量算的。叶明泽最近发现自己的饭量在增大,蒋敬之的饭量增幅则不明显。后来他观察其他哨兵,发现饭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噩耗。他要筹备的粮食更加多了。
今年的秋收还没结束,也不知道能收获多少粮食。如果粮食缺口大的话,又要花大笔银子买粮。问题是现在没多少钱了!去年进入十月份,蜜饯生意就停了。看来今年要继续,直到再收不到鲜果子为止。
叶明泽打算过几天陪蒋敬之去看他的爹娘。那边是苦寒之地,虽有一房下人照顾,蒋敬之始终是悬着心。当初林文珏把大部分银子都给了他,留给他爹娘的只有一百两。那边什么都缺,光是购买一大家子人的被褥衣食,钱就该花的差不多了。流放,可不是让他们享福的,虽有人照顾,那也不能太明显不是。总不能到了那里还当老爷吧?那边可是由人监管的。
一年过去,不知道家人生活如何?蒋敬之虽然担心,倒也不会提出要去看爹娘的要求。那边离叶家村有六七百里,来回一趟怎么也要一二十天。这回听叶明泽主动说起要去看望在苦寒之地呆着的家人,对蒋敬之来说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大惊喜。
“敬之,别这么激动,难道你以为你丈夫我是这么不近人情的人?”叶明泽伸手轻抚蒋敬之的脸颊,直到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蒋家人已经是蒋敬之除了叶家人之外唯一的牵挂。能亲眼去看看,是他心中一直向往的事情。
“嗯,我安排一下,家里剩下的银子全部带上,再带一些哨兵向导,以防路上有个万一。至于要带什么货物,你看着准备。”毕竟是带给岳家的东西,叶明泽便没有插手。
往日侯府节礼之类并不归蒋敬之管,到了叶家后,节礼都由叶母准备,自己小家单独送礼的机会不多,而且这边送礼都很简单,并不用他费多少心思。
两人商量后,决定这么细碎的事情,还是多听听叶母的意见比较好。
叶父叶母早就被叶明泽提前告知过,在蒋敬之两人过来前,就商讨出了一些方案。考虑到那边比叶家村还要冷,御寒之物得带上一些,不够的在当地采买。不过还是尽量多带点,那边物价应该比较高,在那里采买不是很划算。
其实北边皮货比较多,价格不高。只是叶家村是一个小渔村,有田种,又能捕鱼,猎户很少,出产的皮子自然也不多。考虑到蒋家人都是文人,想自己捕猎不怎么现实。蒋敬之便从村里猎户那买了些硝制好的皮子,从他那买价格比较便宜。
被褥之类太占空间,便只给每一房准备一床棉被。粮食自然也是面粉玉米粉各种粉类为主,这个经吃。
剩下带的最多的是各种海货,蒋家流放之地并不靠海,这些东西想买都很难买到。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零零总总装了三辆马车,都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只是很实用。
最终出发时,叶明泽带走了五辆马车。三辆装货,一辆归叶明泽和蒋敬之两人。另一辆乘坐七名向导,同样数量的哨兵则坐在车辕上,暂时充当马车夫。
叶明泽对更北的地方并不了解,出发前询问过五叔,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能多做准备。他给每人配备了武器,一把长弓一根实木棍和一把匕首。这些都是叶明泽买的工匠制作的,功能也就一般般。长弓和木棍都放在各自所在的马车车厢里,匕首则随身携带。
叶明泽便决定扩大鲜果的收购范围。蒋敬之虽是走文官路子,身上倒也有那么点子肌肉。侯府贵公子吗,骑马出游是常事,对马比较了解。叶明泽自己对马匹不熟悉,就让蒋敬之挑选了两匹马,再由他自己确定一下,是否产生异变。
这下子,叶家一共有了三辆马车,一辆驴车。叶明泽派了三队人乘马车出去,分别负责阳山县的三个方向。收购到足量的鲜果后,再租当地的马车运回叶家村。要是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就往阳山县附近县镇扩散开。
果子源源不断地进入叶家,幸亏叶明泽不断买进哨兵向导,附带的家属就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还不够的由哨兵向导顶上。
这么一来,蜜饯果脯日产量很大,一个阳山县已经无法消化。叶明泽便派张伯每隔几日就到阳山县附近的县镇售卖。再不行的话,继续卖往更远的地方。
随着产量越来越大,收益自然也水涨船高。叶明泽不断买车买人扩大生产,然后收益也越发多,蜜饯生产正式进入良性循环。
到八月中旬时,马车已有五辆。哨兵向导队伍已经扩充到一百人,算上各自的家属,叶家人口已经达到两百多人。后买的哨兵向导,很多都是在其他县城买下的。随着人数的增多,不得不又起了三个一进独立院子来安置他们。院子名称很简单,就按数字一溜排下来,现在已经排到四号。
叶家忙得如火如荼,叶家村人则愁容惨淡。都八月中旬了,原本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镰的小麦麦粒还是瘪的,迟迟不进入灌浆期,离成熟还要不少时间。红薯还好,果实长在地下,不管如何,总能有所收获,最多只是个头小点。小麦之类要是不能灌浆,只能收获一堆麦壳。那样一来,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叶家种的小麦水稻都很少,只种了够叶家几口人吃的量。其他田地包括后来开垦的荒地,种的都是粗粮。对此,叶明泽倒不用太操心。问题大发的是,不只是这些成熟早的作物,其他作物一样生长的比往年缓慢。
这里不比现代,玻璃是有,可是价格昂贵。叶明泽又不会自己制作,光靠他手上的钱,连起个大棚都做不到。他在现代学的是农副产品相关,又不是专业种田的,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考虑到作物生长缓慢,估计是温度不够。叶明泽只能采取最粗放的办法,给作物搭个‘房子’,每种作物都选一小块地作为试验。能成最好,不成,浪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多。
一些植株较矮的作物,‘房子’有房顶,房顶只比植株高出几公分,整个‘房子’都是由草苫组成。像玉米这样植株特别高的,只能起个无顶的‘房子’。
‘房子’白天掀开,晚上盖上。几天下来,效果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估计比没盖‘房子’的作物能早一些成熟。
既然能有些效果,那接下来自然是按此来操作。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没有那么多茅草秸秆,再加上即使这个条件满足,也没有那么多人力弄这个。
大家只能选择一部分田地来操作。水稻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田里到处是水,不方便盖‘房子’。其他的则在考虑到自家劳力和草苫多少后,选择自家能够承受得起的方案。当然优先考虑的是成熟早的作物。
麦田麦苗间空隙都不大,只能隔个几行搭一个‘房子’。红薯‘房子’最简单,直接在上面铺一个顶就可以。这两种最先成熟,便被叶家村人优先照顾。
到八月底九月初时,小麦和红薯先后成熟,晚到的秋收总算开始。叶家只有蒋敬之的四十亩田和分家时分到的十八亩田,下种时间比较早。后来开垦的荒地种的晚,原本就没打算产量能有多高,能收一点是一点。
因此,这么点田地,叶家劳力绰绰有余。秋收的事情由叶父负责,干了那么多年农活,突然闲下来对身心都不好,正好给他找点活干。
小麦收割完毕后,又有了盖‘房子’的材料。叶家村人又是一通忙活。
九月是产鲜果子的最后一个月份,到了十月,基本就没剩几种果子了。趁着最后一个月,为了多赚点银子,叶明泽尽可能多的收购。
到九月底时,叶明泽查看自己一年的收入状况。今年以来,账本一直是蒋敬之在管理,他比叶明泽更清楚自家的收支状况。
三月到九月,一共七个月,出海捕鱼收入约四百两。果脯蜜饯收入是大头,到现在为止,共收益两千二百多两。期间,买了九十四对哨兵向导,算上家属以及特意买的各种手艺人,一共四百五十多人,花费银子约一千五百两。马车九辆,共计约三百两。耕牛十头,一百多两。起了九间一进院子,约三百两。自家的三进院子,第一进也全部建造完毕,花去一百两。购入粮食十万斤,花了三百两。再加上一些琐碎的开销,总计花了两千六百五十两。今年收入两千六百多两,算上去年攒下的八十几两,一共还剩余约五十两银子。
叶明泽看后很无奈。算上自家人,叶家人口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人。光粮食消耗至少要三十万斤。这还是按往年的饭量算的。叶明泽最近发现自己的饭量在增大,蒋敬之的饭量增幅则不明显。后来他观察其他哨兵,发现饭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噩耗。他要筹备的粮食更加多了。
今年的秋收还没结束,也不知道能收获多少粮食。如果粮食缺口大的话,又要花大笔银子买粮。问题是现在没多少钱了!去年进入十月份,蜜饯生意就停了。看来今年要继续,直到再收不到鲜果子为止。
叶明泽打算过几天陪蒋敬之去看他的爹娘。那边是苦寒之地,虽有一房下人照顾,蒋敬之始终是悬着心。当初林文珏把大部分银子都给了他,留给他爹娘的只有一百两。那边什么都缺,光是购买一大家子人的被褥衣食,钱就该花的差不多了。流放,可不是让他们享福的,虽有人照顾,那也不能太明显不是。总不能到了那里还当老爷吧?那边可是由人监管的。
一年过去,不知道家人生活如何?蒋敬之虽然担心,倒也不会提出要去看爹娘的要求。那边离叶家村有六七百里,来回一趟怎么也要一二十天。这回听叶明泽主动说起要去看望在苦寒之地呆着的家人,对蒋敬之来说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大惊喜。
“敬之,别这么激动,难道你以为你丈夫我是这么不近人情的人?”叶明泽伸手轻抚蒋敬之的脸颊,直到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蒋家人已经是蒋敬之除了叶家人之外唯一的牵挂。能亲眼去看看,是他心中一直向往的事情。
“嗯,我安排一下,家里剩下的银子全部带上,再带一些哨兵向导,以防路上有个万一。至于要带什么货物,你看着准备。”毕竟是带给岳家的东西,叶明泽便没有插手。
往日侯府节礼之类并不归蒋敬之管,到了叶家后,节礼都由叶母准备,自己小家单独送礼的机会不多,而且这边送礼都很简单,并不用他费多少心思。
两人商量后,决定这么细碎的事情,还是多听听叶母的意见比较好。
叶父叶母早就被叶明泽提前告知过,在蒋敬之两人过来前,就商讨出了一些方案。考虑到那边比叶家村还要冷,御寒之物得带上一些,不够的在当地采买。不过还是尽量多带点,那边物价应该比较高,在那里采买不是很划算。
其实北边皮货比较多,价格不高。只是叶家村是一个小渔村,有田种,又能捕鱼,猎户很少,出产的皮子自然也不多。考虑到蒋家人都是文人,想自己捕猎不怎么现实。蒋敬之便从村里猎户那买了些硝制好的皮子,从他那买价格比较便宜。
被褥之类太占空间,便只给每一房准备一床棉被。粮食自然也是面粉玉米粉各种粉类为主,这个经吃。
剩下带的最多的是各种海货,蒋家流放之地并不靠海,这些东西想买都很难买到。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零零总总装了三辆马车,都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只是很实用。
最终出发时,叶明泽带走了五辆马车。三辆装货,一辆归叶明泽和蒋敬之两人。另一辆乘坐七名向导,同样数量的哨兵则坐在车辕上,暂时充当马车夫。
叶明泽对更北的地方并不了解,出发前询问过五叔,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能多做准备。他给每人配备了武器,一把长弓一根实木棍和一把匕首。这些都是叶明泽买的工匠制作的,功能也就一般般。长弓和木棍都放在各自所在的马车车厢里,匕首则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