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鱿鱼干
这三网捞的都是鱿鱼,其他鱼类很少。〖就来读 www.9laidu.org〗
叶父他们下了两次渔网后,就在叶明泽的船上帮忙。看着一船舱的鱿鱼,几人都很无奈。这些都只能自家吃了,新鲜品种,一时半会难以推销出去。
虽说有点遗憾,叶父一行人仍是嘴角飞扬,欢快地往家划。
等他们回到叶家村,小码头边已围了不少人。多数都是看热闹的,秋收后,大伙都闲着,哪有热闹人就往哪凑。新船下水,忌讳多着呢。这里的人都相信,第一次出海的情况将预示以后的收成。要是那么大条船,空舱而回,笑话可闹大发了。
其他那些个头最小的渔船是不用靠码头,能直接拖上岸的。叶明泽这条不行,必须停靠在小码头上。
这会天冷,白天出海没问题。夏日时光,多数都是在晚上出海捕鱼,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去镇县卖鱼,否则白天出海鱼非得发臭不可。
船一靠岸,叶明泽就搬起一篓鲳鱼,第一个走下渔船,后面紧跟着蒋敬之。码头上,叶家多数人都到了,看他们搬东西下船,纷纷上前帮忙。
叶明泽:“娘,篓子不够,还有不少没装筐,您和弟弟回家多拿些。”
“哦,哦,好的。”江氏嫁过来二十多年,还没见过哪条船有这么多收获。
旁人看着一筐又一筐往往外搬,嫉妒羡慕恨,什么样的表情都有。
“咦,怎么都是鱿鱼?”有人发现后面搬出来的多数都是鱿鱼,心里总算平衡不少。
“我就说吗,叶林福家今年运道也太好了点,要是这次都是鲳鱼,岂不又大赚一笔?”又一个心理失衡的。
“就算除去后面的鱿鱼,光搬出来的鲳鱼就有好几百斤,至少值一两多银子,可不就小发一笔?”
“看这势头,林福家这是要发啊!”几个老头子心里门清。
“是啊,他家日子过的越来越旺。”说话的老头颇为羡慕,再想想家里,简直不能比啊。
很快,江氏和叶明溪叶明泽,拿着一叠筐子返回码头。
这次收获很大,不少和叶家走的较近的人都来帮忙,拉了两三趟车子才拉完。
鲳鱼拉回叶家,鱿鱼大多都拉往蒋宅,叶家只留下一小部分吃个新鲜。
叶家村人都很感慨,特别是一些有见识的。这次是运气不好,多数都是鱿鱼,下次谁能保证不是别的鱼呢?种类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次能捕到近两千斤鱼。这在叶家村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叶明泽和蒋敬之稍微收拾一下,进房商量以后捕到的鱼该怎么处理。这条船虽然归在蒋敬之名下,但是他们不可能一点都不顾叶家。村里那么多人看着,叶明泽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父母想想。这里不比那些大户人家,媳妇嫁妆补贴婆家是常事,运气不好,碰到比较极品的婆婆,即使自己不愿意拿出嫁妆,她也会想着法子逼你拿出来。常年累月下来,不但没有积攒下私房,拿嫁妆倒贴的比比皆是。
当然,蒋敬之的状况不同,叶家除了温氏会有些牢骚,几个婶婶心里嘀咕一下,至少明面上没人会觊觎。问题是,在这里,媳妇嫁妆虽是私产,不算在公中,却会算在叶明泽的小家里。村子里,夫妻财产哪能分那么清?他们不拿出一点孝敬家里长辈简直说不过去。
这种事上,叶明泽夫妻两人都不好主动开口,房里很安静。其实,蒋敬之对钱没太大概念。即使来到叶家村,他也没缺过钱,自然对这些渔获不大放在心上。
短暂的沉默后,还是叶明泽先开了口,他对蒋敬之还算了解,知道他没那么小气。
“敬之,每次出海收获,分家里一部分,不多给,尽他们吃就行。想卖那是不可能的,省的惯出他们不劳而获的习气。”
“行,你安排吧!”蒋敬之虽不怎么在乎这些,但对于叶明泽做决定前,会顾及他的想法,还是有丝小雀跃的。
有了决定后,叶明泽当即告知叶老爷子:“爷爷,这些都留着家里吃,不用省。”
“嗯,明泽你做的很好。”叶老爷子人老成精,一看这个架势,哪能不明白叶明泽的意思。对此,他是很赞同的。看着叶明泽拿出的一篓子鲳鱼,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二孙子两夫妻都不小气啊!叶家这样子家境还不错的,平时捕到鱼,都很少舍得自家吃,基本都拿到县城里卖。这些敞开了吃都能吃好几天。看样子,家里人以后都有口福了。
和叶老爷子商谈妥当后,叶明泽夫妻来到蒋宅,开始处理鱿鱼。他打算都晒成鱿鱼干,一半放盐,一半不放。
鱿鱼干制作起来不难,从腹部剖开,取出内脏、脊椎骨和眼睛,还有类似于牙齿的东西,再把鱿鱼须上的东西也处理干净,然后吊挂晾晒两天左右即可。
叶明泽示范后,秦妈几人很快就上手,甚至做的比叶明泽还好。没办法,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娘,大伯母,你们怎么过来了?”叶明泽抬头正好瞅见,后面还跟着两家的丫头。
“这不刚忙活完,现在有空就过来看看。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的?”大伯母知道这个二侄子恩怨分明,帮着他,对自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行,很简单,你们按秦妈那样做。”说起这个,叶明泽想起家里盐不够晒制这么多鱿鱼,明天正好进城买一些。
往日,叶明泽不进厨房,不用跟盐打交道,现在冷不丁接触到,倒是让他想起,盐在这里可是个精贵物什,要二三十文一斤,比猪肉都贵。他知道怎么晒制海盐,这次却赶不及,只能少做点咸味鱿鱼干。
当晚,叶家餐桌上出现了爆炒鱿鱼,清蒸鲳鱼,一大家子人大快朵颐。尤其是爆炒鱿鱼,特别受小孩子们喜欢,一盘子菜一人几筷子,转眼间就没了,都嚷着没吃够。
呵呵,家里别的不说,鱿鱼可不缺。现在还新鲜,别以后天天吃,吃腻味了。
第二天,叶明泽让他父亲托人给出嫁的大姐和两个姑姑以及外祖父母送些鱼。这个是这里的规矩,只有新船第一次出海才有这个待遇。以后将不再按照规矩行事,只凭亲疏关系送礼。
这次出来,叶明泽把蒋敬之也带着。他一直在家调养身体,很久没出外看看。
阳山县还是老样子,只有几条街道比较热闹。今天正逢大集,西市这边人来人往,都是赶集的农人。
叶明泽他们去的是海鲜批发市场,在西市的最里面。当然这里也零卖,鱼市最外边都是零散的卖家。
阳山县城靠海,这里不缺鱼。鱼市上出货量很大,光靠本地人当然消耗不了这么多。这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外地货商,批发价才三五文的海鱼,卖到内陆起码涨到十文以上。一些容易坏的,甚至能涨到几十文。利润空间大,风险自然也不低。没点承压能力的,还不敢做这个活计。
鱼市腥味很大,连叶明泽都不大习惯,更不用说蒋敬之。
“这次先忍忍,下次让明溪明江跟着张伯过来。”叶明泽拍了怕蒋敬之的肩膀,以示安慰。
蒋敬之示意没事,紧皱的眉头却显示他现下并不好受。
来之前,叶明泽根据鲳鱼个头大小,分了三个档次,特别大个的,特别小个的和一般大小的。中间档次跟平常卖一样,四文一斤,小的两文,大的六文。
叶父熟门熟路的找到地方,摆开架势,开始吆喝。出货一向不归叶明泽管,这还是他第一次亲临现场,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集市上,海鱼种类不少,大部分近海鱼类都能看到,有不少摊位上还售卖虾蟹贝类和海菜。叶明泽看自己帮不上忙,就带着蒋敬之逛起鱼市。
这次出海没弄到虾蟹,叶明泽索性一样买了一种。家里小鱼小虾不缺,这种个大的却很少吃到,他也有点馋了。
蒋敬之虽不习惯这里的味道,却仍看的津津有味。帝都那边新鲜海货很少,他能吃到的多数是干制品,味道跟鲜货不大一样。在这里几个月,倒是吃了不少鲜鱼鲜虾。
叶明泽又买了一些海产后,把东西放在叶父那里,拉着蒋敬之出了鱼市,逛起西市。
西市人声鼎沸,正逢秋收后第一个大集,这是难免的。平常不赶集的日子,这边人流会少很多。
看了一会,发现卖的都是自家有的零碎东西。叶明泽兴趣不大,索性拉着蒋敬之去杂货铺买盐。
杂货铺这边比西市要清净许多。两人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进店看看,偶尔买点自己感兴趣或家里没有的,倒也怡然自得。
大兴朝生产盐不容易,杂货铺里卖二十五文一斤,这个价格还算公道,有些地方甚至卖到三十文以上。叶明泽买了十来斤,差不多够这次用就行。
叶父他们下了两次渔网后,就在叶明泽的船上帮忙。看着一船舱的鱿鱼,几人都很无奈。这些都只能自家吃了,新鲜品种,一时半会难以推销出去。
虽说有点遗憾,叶父一行人仍是嘴角飞扬,欢快地往家划。
等他们回到叶家村,小码头边已围了不少人。多数都是看热闹的,秋收后,大伙都闲着,哪有热闹人就往哪凑。新船下水,忌讳多着呢。这里的人都相信,第一次出海的情况将预示以后的收成。要是那么大条船,空舱而回,笑话可闹大发了。
其他那些个头最小的渔船是不用靠码头,能直接拖上岸的。叶明泽这条不行,必须停靠在小码头上。
这会天冷,白天出海没问题。夏日时光,多数都是在晚上出海捕鱼,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去镇县卖鱼,否则白天出海鱼非得发臭不可。
船一靠岸,叶明泽就搬起一篓鲳鱼,第一个走下渔船,后面紧跟着蒋敬之。码头上,叶家多数人都到了,看他们搬东西下船,纷纷上前帮忙。
叶明泽:“娘,篓子不够,还有不少没装筐,您和弟弟回家多拿些。”
“哦,哦,好的。”江氏嫁过来二十多年,还没见过哪条船有这么多收获。
旁人看着一筐又一筐往往外搬,嫉妒羡慕恨,什么样的表情都有。
“咦,怎么都是鱿鱼?”有人发现后面搬出来的多数都是鱿鱼,心里总算平衡不少。
“我就说吗,叶林福家今年运道也太好了点,要是这次都是鲳鱼,岂不又大赚一笔?”又一个心理失衡的。
“就算除去后面的鱿鱼,光搬出来的鲳鱼就有好几百斤,至少值一两多银子,可不就小发一笔?”
“看这势头,林福家这是要发啊!”几个老头子心里门清。
“是啊,他家日子过的越来越旺。”说话的老头颇为羡慕,再想想家里,简直不能比啊。
很快,江氏和叶明溪叶明泽,拿着一叠筐子返回码头。
这次收获很大,不少和叶家走的较近的人都来帮忙,拉了两三趟车子才拉完。
鲳鱼拉回叶家,鱿鱼大多都拉往蒋宅,叶家只留下一小部分吃个新鲜。
叶家村人都很感慨,特别是一些有见识的。这次是运气不好,多数都是鱿鱼,下次谁能保证不是别的鱼呢?种类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次能捕到近两千斤鱼。这在叶家村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叶明泽和蒋敬之稍微收拾一下,进房商量以后捕到的鱼该怎么处理。这条船虽然归在蒋敬之名下,但是他们不可能一点都不顾叶家。村里那么多人看着,叶明泽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父母想想。这里不比那些大户人家,媳妇嫁妆补贴婆家是常事,运气不好,碰到比较极品的婆婆,即使自己不愿意拿出嫁妆,她也会想着法子逼你拿出来。常年累月下来,不但没有积攒下私房,拿嫁妆倒贴的比比皆是。
当然,蒋敬之的状况不同,叶家除了温氏会有些牢骚,几个婶婶心里嘀咕一下,至少明面上没人会觊觎。问题是,在这里,媳妇嫁妆虽是私产,不算在公中,却会算在叶明泽的小家里。村子里,夫妻财产哪能分那么清?他们不拿出一点孝敬家里长辈简直说不过去。
这种事上,叶明泽夫妻两人都不好主动开口,房里很安静。其实,蒋敬之对钱没太大概念。即使来到叶家村,他也没缺过钱,自然对这些渔获不大放在心上。
短暂的沉默后,还是叶明泽先开了口,他对蒋敬之还算了解,知道他没那么小气。
“敬之,每次出海收获,分家里一部分,不多给,尽他们吃就行。想卖那是不可能的,省的惯出他们不劳而获的习气。”
“行,你安排吧!”蒋敬之虽不怎么在乎这些,但对于叶明泽做决定前,会顾及他的想法,还是有丝小雀跃的。
有了决定后,叶明泽当即告知叶老爷子:“爷爷,这些都留着家里吃,不用省。”
“嗯,明泽你做的很好。”叶老爷子人老成精,一看这个架势,哪能不明白叶明泽的意思。对此,他是很赞同的。看着叶明泽拿出的一篓子鲳鱼,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二孙子两夫妻都不小气啊!叶家这样子家境还不错的,平时捕到鱼,都很少舍得自家吃,基本都拿到县城里卖。这些敞开了吃都能吃好几天。看样子,家里人以后都有口福了。
和叶老爷子商谈妥当后,叶明泽夫妻来到蒋宅,开始处理鱿鱼。他打算都晒成鱿鱼干,一半放盐,一半不放。
鱿鱼干制作起来不难,从腹部剖开,取出内脏、脊椎骨和眼睛,还有类似于牙齿的东西,再把鱿鱼须上的东西也处理干净,然后吊挂晾晒两天左右即可。
叶明泽示范后,秦妈几人很快就上手,甚至做的比叶明泽还好。没办法,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娘,大伯母,你们怎么过来了?”叶明泽抬头正好瞅见,后面还跟着两家的丫头。
“这不刚忙活完,现在有空就过来看看。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的?”大伯母知道这个二侄子恩怨分明,帮着他,对自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行,很简单,你们按秦妈那样做。”说起这个,叶明泽想起家里盐不够晒制这么多鱿鱼,明天正好进城买一些。
往日,叶明泽不进厨房,不用跟盐打交道,现在冷不丁接触到,倒是让他想起,盐在这里可是个精贵物什,要二三十文一斤,比猪肉都贵。他知道怎么晒制海盐,这次却赶不及,只能少做点咸味鱿鱼干。
当晚,叶家餐桌上出现了爆炒鱿鱼,清蒸鲳鱼,一大家子人大快朵颐。尤其是爆炒鱿鱼,特别受小孩子们喜欢,一盘子菜一人几筷子,转眼间就没了,都嚷着没吃够。
呵呵,家里别的不说,鱿鱼可不缺。现在还新鲜,别以后天天吃,吃腻味了。
第二天,叶明泽让他父亲托人给出嫁的大姐和两个姑姑以及外祖父母送些鱼。这个是这里的规矩,只有新船第一次出海才有这个待遇。以后将不再按照规矩行事,只凭亲疏关系送礼。
这次出来,叶明泽把蒋敬之也带着。他一直在家调养身体,很久没出外看看。
阳山县还是老样子,只有几条街道比较热闹。今天正逢大集,西市这边人来人往,都是赶集的农人。
叶明泽他们去的是海鲜批发市场,在西市的最里面。当然这里也零卖,鱼市最外边都是零散的卖家。
阳山县城靠海,这里不缺鱼。鱼市上出货量很大,光靠本地人当然消耗不了这么多。这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外地货商,批发价才三五文的海鱼,卖到内陆起码涨到十文以上。一些容易坏的,甚至能涨到几十文。利润空间大,风险自然也不低。没点承压能力的,还不敢做这个活计。
鱼市腥味很大,连叶明泽都不大习惯,更不用说蒋敬之。
“这次先忍忍,下次让明溪明江跟着张伯过来。”叶明泽拍了怕蒋敬之的肩膀,以示安慰。
蒋敬之示意没事,紧皱的眉头却显示他现下并不好受。
来之前,叶明泽根据鲳鱼个头大小,分了三个档次,特别大个的,特别小个的和一般大小的。中间档次跟平常卖一样,四文一斤,小的两文,大的六文。
叶父熟门熟路的找到地方,摆开架势,开始吆喝。出货一向不归叶明泽管,这还是他第一次亲临现场,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集市上,海鱼种类不少,大部分近海鱼类都能看到,有不少摊位上还售卖虾蟹贝类和海菜。叶明泽看自己帮不上忙,就带着蒋敬之逛起鱼市。
这次出海没弄到虾蟹,叶明泽索性一样买了一种。家里小鱼小虾不缺,这种个大的却很少吃到,他也有点馋了。
蒋敬之虽不习惯这里的味道,却仍看的津津有味。帝都那边新鲜海货很少,他能吃到的多数是干制品,味道跟鲜货不大一样。在这里几个月,倒是吃了不少鲜鱼鲜虾。
叶明泽又买了一些海产后,把东西放在叶父那里,拉着蒋敬之出了鱼市,逛起西市。
西市人声鼎沸,正逢秋收后第一个大集,这是难免的。平常不赶集的日子,这边人流会少很多。
看了一会,发现卖的都是自家有的零碎东西。叶明泽兴趣不大,索性拉着蒋敬之去杂货铺买盐。
杂货铺这边比西市要清净许多。两人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进店看看,偶尔买点自己感兴趣或家里没有的,倒也怡然自得。
大兴朝生产盐不容易,杂货铺里卖二十五文一斤,这个价格还算公道,有些地方甚至卖到三十文以上。叶明泽买了十来斤,差不多够这次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