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乔迁志喜客盈门
自从三间砖瓦房建起来后,青莲每天都要进去看几遍。然儿不由取笑她:
“莲儿,你这样天天跑进去看,不等我们搬进去,门槛怕是要被你踏成旧的了。”
“姐姐放心好了,莲儿很心的,每次都把腿抬得高高的,一都碰不着门槛。”
知道然儿是在取笑自己,青莲也和然儿开起玩笑来。
娘的四周年祭日这天,青莲可有的了。然儿也是满心喜欢地对娘了不少话。每次上坟,姐俩最期盼的就是最后的纸灰飞舞,每次都没有让姐俩失望。
“姐姐,今年的纸灰飞得更高,舞得更好看了,是吧?”
“是啊,娘看到我们起的砖瓦房,指不定多高兴呢。”
晚上姐俩躺在炕上,开始清剩余的银钱。盖房子总共花了十八两七钱银子。稻米吃了两石,麦子吃了一石。全部折合成银钱的话,是二十两零一钱银子。然儿姐俩,三年来积攒下二十三两银子,加上卖猪的钱,娘的十两没动,然儿手里还剩下不到五两银子。
“姐姐不怕,开春就可以卖酸笋,不是又有六七两进账吗?还有鸡蛋也每月都卖钱。刚捉的猪仔,莲儿好好喂着,明年五六月又可以卖钱了。”
“姐姐可没担心,粮食虽然去了三石,还是足够我们吃两年的。有这些钱在,每个月卖鸡蛋的钱够我们日常的花销,再还有娘的十两呢。”
“姐姐过要谢谢李爷爷一家,可想到办法了?”
“没呢。本想李爷爷那里,还有三个婶子那里,每家送二十个鸡蛋去,又担心他们不收。”
“收不收是她们的事,送不送是我们的心意,明天还是按姐姐的,我们挨家去送鸡蛋吧。”
“好吧,明天早饭后,就去送。”
还好,然儿和青莲送了四家,每家虽然没有全收,但都象征性地留下了十个鸡蛋,让姐俩心里舒坦了一些。回到家里,然儿对青莲:
“十个鸡蛋少了些,等杨庄集的时候,多买红纸,今年帮他们写对联吧。不然,他们也要花钱买。”
“姐姐这个主意好,莲儿也要写。”
“好,除了正门的姐姐写,其余的都交给莲儿写可好?”
青莲练了三四年的字,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极是兴奋。每天练字的时候,也不再临帖子,而是开始找来一些喜庆的对联,开始在大方纸上练习,担心到时候写出来不好看。
怕李爷爷和三位叔叔家早买了对联回来,刚进腊月,姐俩就把红彤彤的对联给各家送了过去。看见姐俩送来的对联,先不论字写得好坏,李家爷四个心里明白,这是姐俩的一片心意,都乐呵呵地收下了,还不住嘴地夸赞字写得好。
“是我和姐姐一起写的。”
“大都是莲儿写的,要感谢爷爷叔叔婶子多年来的关照,然儿倒是写的比莲儿少。”
“不得了,莲儿也会写对联了。”
满怀心中的激动,青莲蹦蹦跳跳跑在前面,姐俩到家后,就到了做午饭的时间。
“姐姐,莲儿要吃煮鸡蛋。”
青莲的语气明显是在撒娇。然儿笑呵呵地了一下青莲的额头,:
“好,姐姐给莲儿煮鸡蛋,慰劳慰劳莲儿。”
姐妹俩两年前,每天早晨都每人一个煮鸡蛋,青莲要鸡蛋吃,自然不是嘴馋,而是写的对联受到李家爷四个的夸赞,心里的兴奋劲还在,一时就顺口了出来。
“不仅给莲儿煮鸡蛋吃,还有给娘上坟剩下的蜜饯、桃酥,姐姐也拿给我们的莲儿吃。”
“我们一起吃。”
姐俩中午煮了八个鸡蛋,吃了些蜜饯和桃酥,没有再做其他的饭菜。
“姐姐,我们现在算不算是富人了?”
“莲儿,虽然姐姐没见过富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不过我们可算不上是富人。只能算是维持温饱的普通庄户人家。”
“可,这已经是莲儿过过的最好的日子了。”
“好日子还长着呢,慢慢过吧,莲儿才几岁啊。”
“也是,将来我们有钱了,就起西泠湖畔那样的阁楼住,好不好?”
听青莲如此,然儿没有好还是不好。然儿的性子和娘一样,不喜张扬,现在青莲还,基本上还是孩子心性,所以现在了也没用,等将来有了条件再也不迟。
年初一姐俩到李爷爷家拜年,进门先给二老磕了头。李爷爷和李奶奶拿出准备好的两个红包,塞到两人手里。这几年已经成了习惯,然儿姐俩知道,红包里各有十文钱,也不推让,就收了起来。
“然儿准备什么时候搬进新房去住?”
“想等天暖和了再搬。”
“订下日子后,告诉爷爷,爷爷帮着张罗张罗。”
“爷爷,搬家就不大张旗鼓了吧?和莲儿商量着,暖和了,随便找个日子搬进去就成了。”
“那怎么行?乔迁之喜,也是一大喜事,偷偷摸摸的不吉利。”
听李爷爷如此,然儿和青莲才知道还有这样一。
“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那等哪天我们去赶集时,请人看个日子,然后再告诉爷爷吧。”
二月初五姐俩去杨庄赶集,顺便送鸡蛋给周记酒铺。花十文钱,请集上的算命先生给看了个日子,是三月初六。回来就告诉了李爷爷。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急。然儿先不要买锅碗瓢盆什么的,估计到时候乡亲们会送一些过去,等啥时候不够用了,再添不迟。”
“爷爷,是不是还要办酒席?”
“酒席当然要办,等我给你们统计一下大概的人数,到月底的时候,再根据人数准备,来得及。”
虽然然儿满心不喜张扬,却也没有办法,入乡随俗,也不能太例外了。回家后,姐俩商量了半天,也没什么头绪,只好等月底李爷爷来再。
三月初六那天来给然儿姐俩贺喜的人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来二月底,李爷爷估计多也就四五桌人,就按五桌预备,要是多来几个,李成弟兄们就不坐席,而是让给来人坐。事实是,初六那天夏村半数人家都来了人,几乎都没有空手来的。一时让然儿姐俩不知如何是好。李爷爷对然儿:
“别急,等等看,来的人未必都留下来吃饭。”
到中午的时候,虽然来的人没有都留下来,还是超出了预料。原来预备五桌的酒席,留下来的人足有七桌有余。李爷爷只好对比较亲近的人讲,先请远一些的客人落座,等他们吃完,再安排两桌。
酒席一直吃到下午申时末,客人才散。李爷爷、李奶奶领着两个婶子,留到最后,帮着收拾利索了,才告辞离开。然儿姐俩早已累得不行,顾不得收拾,草草吃了剩菜剩饭,先睡了。
歇了一夜,第二天早饭后,才逐一清众人送来的贺礼。有锅碗瓢盆,有被面,有银钱,还有送布头的,五花八门。整整一个上午,姐俩才清完毕。好在都有记录,以后是要找机会还这份人情的。
然儿和青莲不知道的是,两个孤苦无依十来岁的女孩子,独自过活不,还起了三间青砖瓦房的事情,一时在四里八村作为美谈,传了开去。
如往年一样,二月中旬,姐俩就开始忙活着挖毛竹笋,腌酸笋。只是在相邻来祝贺乔迁之喜时,停了三两天。几天的时间,对于姐俩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影响。
今年的酸笋,没有王家来捣乱,然儿和青莲又腌了一百四十坛,价格还是每坛五十文钱。留下十坛自己吃,和送给李家爷几个等。卖给周记酒铺一百三十坛腌酸笋,共收入六两五钱银子。两只老母鸡去年开春时抱的二十九只鸡仔,活下来二十四只,有五只公鸡,留下两只,卖掉了三只。不算两只老母鸡,然儿家现在有三十三只母鸡,每个月能下差不多四百五十只鸡蛋。物价平稳下来后,给周记酒铺的价格还是原来的三文钱两只。除了自己吃,以及打发人情的,能卖三百五六十只,每个月的进项就是五百四十文左右。
到五月十八,然儿姐俩过生日的时候,已经又积攒了十三四两银子。加上原来起新房子剩下的,又有接近二十两,不算娘留下来的十两。进了六月猪也出栏了,除去抓猪仔的钱,净胜二两三钱。姐俩的日子再没有什么可发愁的了。
只是有一件事让青莲很是烦恼。过完生日后,然儿十二周岁,青莲八周岁,按乡下风俗都是计算虚岁的。然儿是十三,青莲是九岁。女子十四天葵至,收拢头发,用根簪子别头,称之为及笄,也就是成年了,可以嫁人了。
所以乡下的女孩子大都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找婆家,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嫁人了。然儿姐俩不仅能干,识文断字,知书达理,而且人品又好,长相又俊俏。六月里是个农闲时节,登门亲的媒婆,隔三差五就来。
“莲儿,你这样天天跑进去看,不等我们搬进去,门槛怕是要被你踏成旧的了。”
“姐姐放心好了,莲儿很心的,每次都把腿抬得高高的,一都碰不着门槛。”
知道然儿是在取笑自己,青莲也和然儿开起玩笑来。
娘的四周年祭日这天,青莲可有的了。然儿也是满心喜欢地对娘了不少话。每次上坟,姐俩最期盼的就是最后的纸灰飞舞,每次都没有让姐俩失望。
“姐姐,今年的纸灰飞得更高,舞得更好看了,是吧?”
“是啊,娘看到我们起的砖瓦房,指不定多高兴呢。”
晚上姐俩躺在炕上,开始清剩余的银钱。盖房子总共花了十八两七钱银子。稻米吃了两石,麦子吃了一石。全部折合成银钱的话,是二十两零一钱银子。然儿姐俩,三年来积攒下二十三两银子,加上卖猪的钱,娘的十两没动,然儿手里还剩下不到五两银子。
“姐姐不怕,开春就可以卖酸笋,不是又有六七两进账吗?还有鸡蛋也每月都卖钱。刚捉的猪仔,莲儿好好喂着,明年五六月又可以卖钱了。”
“姐姐可没担心,粮食虽然去了三石,还是足够我们吃两年的。有这些钱在,每个月卖鸡蛋的钱够我们日常的花销,再还有娘的十两呢。”
“姐姐过要谢谢李爷爷一家,可想到办法了?”
“没呢。本想李爷爷那里,还有三个婶子那里,每家送二十个鸡蛋去,又担心他们不收。”
“收不收是她们的事,送不送是我们的心意,明天还是按姐姐的,我们挨家去送鸡蛋吧。”
“好吧,明天早饭后,就去送。”
还好,然儿和青莲送了四家,每家虽然没有全收,但都象征性地留下了十个鸡蛋,让姐俩心里舒坦了一些。回到家里,然儿对青莲:
“十个鸡蛋少了些,等杨庄集的时候,多买红纸,今年帮他们写对联吧。不然,他们也要花钱买。”
“姐姐这个主意好,莲儿也要写。”
“好,除了正门的姐姐写,其余的都交给莲儿写可好?”
青莲练了三四年的字,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极是兴奋。每天练字的时候,也不再临帖子,而是开始找来一些喜庆的对联,开始在大方纸上练习,担心到时候写出来不好看。
怕李爷爷和三位叔叔家早买了对联回来,刚进腊月,姐俩就把红彤彤的对联给各家送了过去。看见姐俩送来的对联,先不论字写得好坏,李家爷四个心里明白,这是姐俩的一片心意,都乐呵呵地收下了,还不住嘴地夸赞字写得好。
“是我和姐姐一起写的。”
“大都是莲儿写的,要感谢爷爷叔叔婶子多年来的关照,然儿倒是写的比莲儿少。”
“不得了,莲儿也会写对联了。”
满怀心中的激动,青莲蹦蹦跳跳跑在前面,姐俩到家后,就到了做午饭的时间。
“姐姐,莲儿要吃煮鸡蛋。”
青莲的语气明显是在撒娇。然儿笑呵呵地了一下青莲的额头,:
“好,姐姐给莲儿煮鸡蛋,慰劳慰劳莲儿。”
姐妹俩两年前,每天早晨都每人一个煮鸡蛋,青莲要鸡蛋吃,自然不是嘴馋,而是写的对联受到李家爷四个的夸赞,心里的兴奋劲还在,一时就顺口了出来。
“不仅给莲儿煮鸡蛋吃,还有给娘上坟剩下的蜜饯、桃酥,姐姐也拿给我们的莲儿吃。”
“我们一起吃。”
姐俩中午煮了八个鸡蛋,吃了些蜜饯和桃酥,没有再做其他的饭菜。
“姐姐,我们现在算不算是富人了?”
“莲儿,虽然姐姐没见过富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不过我们可算不上是富人。只能算是维持温饱的普通庄户人家。”
“可,这已经是莲儿过过的最好的日子了。”
“好日子还长着呢,慢慢过吧,莲儿才几岁啊。”
“也是,将来我们有钱了,就起西泠湖畔那样的阁楼住,好不好?”
听青莲如此,然儿没有好还是不好。然儿的性子和娘一样,不喜张扬,现在青莲还,基本上还是孩子心性,所以现在了也没用,等将来有了条件再也不迟。
年初一姐俩到李爷爷家拜年,进门先给二老磕了头。李爷爷和李奶奶拿出准备好的两个红包,塞到两人手里。这几年已经成了习惯,然儿姐俩知道,红包里各有十文钱,也不推让,就收了起来。
“然儿准备什么时候搬进新房去住?”
“想等天暖和了再搬。”
“订下日子后,告诉爷爷,爷爷帮着张罗张罗。”
“爷爷,搬家就不大张旗鼓了吧?和莲儿商量着,暖和了,随便找个日子搬进去就成了。”
“那怎么行?乔迁之喜,也是一大喜事,偷偷摸摸的不吉利。”
听李爷爷如此,然儿和青莲才知道还有这样一。
“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那等哪天我们去赶集时,请人看个日子,然后再告诉爷爷吧。”
二月初五姐俩去杨庄赶集,顺便送鸡蛋给周记酒铺。花十文钱,请集上的算命先生给看了个日子,是三月初六。回来就告诉了李爷爷。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急。然儿先不要买锅碗瓢盆什么的,估计到时候乡亲们会送一些过去,等啥时候不够用了,再添不迟。”
“爷爷,是不是还要办酒席?”
“酒席当然要办,等我给你们统计一下大概的人数,到月底的时候,再根据人数准备,来得及。”
虽然然儿满心不喜张扬,却也没有办法,入乡随俗,也不能太例外了。回家后,姐俩商量了半天,也没什么头绪,只好等月底李爷爷来再。
三月初六那天来给然儿姐俩贺喜的人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来二月底,李爷爷估计多也就四五桌人,就按五桌预备,要是多来几个,李成弟兄们就不坐席,而是让给来人坐。事实是,初六那天夏村半数人家都来了人,几乎都没有空手来的。一时让然儿姐俩不知如何是好。李爷爷对然儿:
“别急,等等看,来的人未必都留下来吃饭。”
到中午的时候,虽然来的人没有都留下来,还是超出了预料。原来预备五桌的酒席,留下来的人足有七桌有余。李爷爷只好对比较亲近的人讲,先请远一些的客人落座,等他们吃完,再安排两桌。
酒席一直吃到下午申时末,客人才散。李爷爷、李奶奶领着两个婶子,留到最后,帮着收拾利索了,才告辞离开。然儿姐俩早已累得不行,顾不得收拾,草草吃了剩菜剩饭,先睡了。
歇了一夜,第二天早饭后,才逐一清众人送来的贺礼。有锅碗瓢盆,有被面,有银钱,还有送布头的,五花八门。整整一个上午,姐俩才清完毕。好在都有记录,以后是要找机会还这份人情的。
然儿和青莲不知道的是,两个孤苦无依十来岁的女孩子,独自过活不,还起了三间青砖瓦房的事情,一时在四里八村作为美谈,传了开去。
如往年一样,二月中旬,姐俩就开始忙活着挖毛竹笋,腌酸笋。只是在相邻来祝贺乔迁之喜时,停了三两天。几天的时间,对于姐俩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影响。
今年的酸笋,没有王家来捣乱,然儿和青莲又腌了一百四十坛,价格还是每坛五十文钱。留下十坛自己吃,和送给李家爷几个等。卖给周记酒铺一百三十坛腌酸笋,共收入六两五钱银子。两只老母鸡去年开春时抱的二十九只鸡仔,活下来二十四只,有五只公鸡,留下两只,卖掉了三只。不算两只老母鸡,然儿家现在有三十三只母鸡,每个月能下差不多四百五十只鸡蛋。物价平稳下来后,给周记酒铺的价格还是原来的三文钱两只。除了自己吃,以及打发人情的,能卖三百五六十只,每个月的进项就是五百四十文左右。
到五月十八,然儿姐俩过生日的时候,已经又积攒了十三四两银子。加上原来起新房子剩下的,又有接近二十两,不算娘留下来的十两。进了六月猪也出栏了,除去抓猪仔的钱,净胜二两三钱。姐俩的日子再没有什么可发愁的了。
只是有一件事让青莲很是烦恼。过完生日后,然儿十二周岁,青莲八周岁,按乡下风俗都是计算虚岁的。然儿是十三,青莲是九岁。女子十四天葵至,收拢头发,用根簪子别头,称之为及笄,也就是成年了,可以嫁人了。
所以乡下的女孩子大都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找婆家,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嫁人了。然儿姐俩不仅能干,识文断字,知书达理,而且人品又好,长相又俊俏。六月里是个农闲时节,登门亲的媒婆,隔三差五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