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雄霸大明朝

第104章 天启的箭

    老魏对王振的冤屈一顿咆哮后,又谈起刘瑾。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刘瑾自知水平有限,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

    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各项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改正了部门运转中出现的职能倒退,勾结或有疏漏的地方,总共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军事方面共85项措施。

    刘瑾和很多官员一样,极度崇拜朱元璋,恢复西厂、内厂,典明刑纪,肃正风气。让很多的官员怕他,怕到不敢犯法。

    又设立了罚米例,对犯法论罪的官员重者罚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如果对方选择辞职则惩罚一半。

    然后,犯了众怒的刘瑾要倒霉了,他不仅得罪了所有的官员,还将其他大太监给得罪了。内掌握御马监的张永和杨一清平叛的时候,联合起来将安化王造反的原因推在刘瑾身上。

    正德皇帝没做处置,喝的醉醺醺的时候又有人刘瑾谋反,正德皇帝当即发话,酒醒之后又迟疑起来,问内阁李东阳,李东阳一锤定音,正德皇帝亲自带人抄刘瑾的家。

    玉玺、龙袍什么的自然是不缺的,甚至刘瑾随身携带的折扇里都藏有两枚刀,有人这是用来弑君的……于是,刘瑾被千刀万剐。

    朱延平只知刘瑾为害,没想到还有另外一面;前面那位王振,也提拔了不少清廉官员,可在文官的笔下,是不会记录太监们的好,只会记录太监们的坏。

    甚至刘瑾变法的具体章程、经过、成效之类的记录,根本没有。但有一朱延平记得很清楚,是鲁衍孟的,是刘瑾被抄家抄出二三百万两银子,缓解了当时平叛的消耗……

    仪仗缓缓行进,朱延平则回到车厢外持戟站立,眺望着原野、河道、村落景色,官道附近的百姓都涌到官道两侧,跪伏瞻仰这天子的仪仗,仿佛看到了这个国家依旧强盛的本质。

    随后是通州,三十多万人的通州涌出来十多万百姓观望着天子仪仗顺着官道绕城而下,朱延平望着那些笑容满面,因见到天子仪仗而激动的百姓,紧紧握住了掌中方天画戟。

    天子仪仗至张家湾,这里除了百姓外,没有朱延平预料中的刺客。他不知道的是,一些角落里厂卫正战斗着,反正街道上非常的热闹、祥和。

    他目光环视,在人群中看到了史可法,他身边还有阎应元等一帮双鹤书院有武技的学子,心中一紧侧头,隔着面具黑漆漆的孔洞瞄着史可法。

    史可法心中发寒,知道自己一帮人集体佩剑被发觉了,低声对左右着,脸色无比的难看。阎应元抬头看着持戟面具金甲护卫,双目睁圆满是不可思议,身材像,就连山文连身对襟甲也是一模一样,除了战盔有些不同。

    他挤开人群,朝朱延平家宅跑去。

    张家湾最高的梅楼上,杨衰指着史可法等一伙人,侧头道:“记住身份,调查底细,一律不准通过今年会试。若有重逆,着重监视。”

    在张家湾溜了一圈,仪仗停在双鹤书院水湾旁,三艘商船上的水手、技师、船长大副等人才第一次下船,登上张家湾的土地。

    其中水手多是生活在吕宋南洋一带的海外移民,下船后直接跪伏在地因目睹天子仪仗而激动,山呼万岁,热泪盈眶,一个个哽咽着。

    三千人的仪仗面前,左右又是两千余蓟镇骑阵,各色旗帜林立飘扬,六班声乐同时发力,下船的红夷接二连三跪伏在地,最后红胡子船长孤零零站着了片刻,跪地。

    “回京。”

    老魏隔着帐幔看了一眼,转身回到主位上侧躺。

    他只是顺道来吓吓这些红夷,他听在宁波府、泉州府红夷人仗着船快没少欺负国人,这回就是来摆摆威风。

    至于买火炮的钱?抱歉,老魏不会出一个子,这是一笔保护费。对方不给,他就进行第二次禁教,这批火炮是传教士头目汤若望弄来的。

    换岗的时候,朱延平离开了车架,走漕运水路进京。

    他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老魏这样一个六根不全的人,都如此鄙夷,想想后世的各种对洋大人的跪舔,他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非常的沉重。

    那头阎应元一副兴冲冲模样直接冲进康安堂南院,挥舞着手臂大喊:“朱兄长!天子摆驾警跸张家湾!”

    守门的陈雄一时没拦住,见是阎应元也就没去阻拦,正要自家老爷入京了,可阎应元直接跑入中院,消失在他视线内。

    一路喊着,阎应元来到中院正堂,试着问了问,推门而入探头看到朱延平的山文连身对襟甲摆在那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又有些愧疚。

    宋应星听到声响出来,一脸奇怪道:“朱先生昨日一早接到圣旨,已随内侍入京去了。外面怎会有天子仪仗?这事奇怪,朝野无紧要事,又地动不止,天子要出游也不该在这个时候。”

    当然不是天子,阎应元拱手行礼:“宋先生不,学生也不觉得离奇。可能是人心惶惶,天子出游有镇抚人心之意。”

    宋应星听了皱眉抚须,道:“虽能抚慰人心,可天子何等金贵?这地动不止,出宫不妥呀。”

    顺着运河经过通州,朱延平伫立在船头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魏忠贤讲的王振、刘瑾故事,有洗脑的意思。朱延平有自己的想法,他只想过更好更安全的生活,也想让这个生他养他的国土更为的强盛广袤。

    他浑浑噩噩走马观花似的转了一圈,心中激起了更大的愿望,也有一种渴望,他喜欢被无数人崇拜的感觉。他知道,今天所有的人崇拜的是那辆青羽华盖的天子车架,不是他。可他,依旧忍不住激动,有一种错觉,仿佛所有人在向他跪拜。

    曹少钦双手负在背后斗篷下,来到船头轻声问:“朱将军,今日有何感想?”

    “诸般心思繁复错杂,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百姓还是心向我大明的。”

    朱延平看一眼曹少钦,双臂环抱在胸前,反问:“曹少监是如何想法?”

    “咱也是如此认为,听刘师过,是朱将军有赴辽从军之心?”

    曹少钦是刘时敏的门人,算起来两人在帝党中,是一个派系里的人物。他侧着身子,目光平视等待朱延平的回答。

    头,朱延平道:“没错,若能中进士,就以文职领兵;若不中,就带着家丁去辽镇看看。素来听闻辽军不堪,若辽军无锐气,朱某则自成一部,用建奴首级换赏银维持家丁。”

    建奴是蔑视称呼,与匈奴一个意思,匈奴人自称是匈人。只要大明灭掉建奴,那以后的史书里建州女真将会被称为建奴。

    曹少钦缓缓头,道:“去年咱随刘提刑去了辽西之地,咱不看好辽镇。将军与宣大崔总督有交情,不如投军宣府镇。咱出任宣府镇守中官,将军训练军卒锐士,咱为将军筹集粮秣、军械。到时将军与咱共同立功,不得将军能做个宣大总督,咱也好做个两镇镇守。”

    朱延平皱眉思索,这事要和鲁衍孟商量,还要拜见崔景荣后才能有个结论,遂:“曹少监的话我记下了,就如昨日所言,朱某愿与曹少监做个朋友。此事与家师讨论后,会给曹少监一个回信。”

    曹少钦应下,这也是他的一个设想,也不急于一时,话题一转:“将军应知杨国栋此人,这人不日将会赴任大同,充任大同镇总兵官,挂征西将军印。他妻弟西苑太监曹承恩也有咱这样的打算,准备去大同担任镇守中官。有掌握宣大军的意图,大同又是九边之首,征西将军印非同可。”

    大同镇是九边第一镇,由徐达创立开始,兵力就一直是最强的。现在因为建奴之患,辽镇成了九边第一镇。但论九边各镇出来的将领,大同镇的将军、边军将门是最多的,其次是延绥镇。

    而且大同总兵按惯例会挂征西将军印,有这个印,名义上来就有根据情报而出军,不需等待朝廷命令的权力。

    有这个印,就能闻声而动,自主调兵的权力。当然,名义上是这么回事,实际上现在的大同总兵敢随意调遣兵马,镇守中官,也就是监军,还有宣大总督这个文职、还有兵备道员这三人,都能直接解除兵权。

    杨国栋是魏忠贤的义子,这可能是魏忠贤的意思。现在崔景荣从宣大总督的位置上即将卸任,过不了一个月,崔景荣失去对宣大军的控制,那东林与魏忠贤控制的军事力量平衡将会被打破。

    朱延平推算着,指指官道上天子仪仗,:“这应该是厂公的安排,你我插手宣府镇,恐有不妥。”

    曹少钦摇头道:“这是刘师的意思,宣大军尽操一人之手不妥当。再,相互比较一番,才能将疏散的宣大军砥砺如往昔强盛。现在的宣大军,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蓟镇是防范辽镇的,宣府镇则是防范大同镇的,这种话没必要出来。

    曹少钦望着西边,露出笑容:“此事容不得厂公不答应,就等朱将军一句话。将军若愿意,刘师会换一个宣府镇兵备道员,到时我们三方联手一起整饬军事,有了军功后,要什么没有?”

    大明最重军功,哪怕文官当权也改不了这个事实。有军功做政绩,升官自然是极方便的。

    天色近暮,乾清宫中,宣大总督崔景荣述职完毕,天启皇帝打着瞌睡,看一眼旁听的六科官之首的杨涟,慢吞吞:“崔爱卿镇守宣大劳苦功高,宣大总督加兵部侍郎衔是惯例。这样,崔爱卿由兵部右侍郎转升左侍郎,参与本部堂事,遥领宣大总督。另,加职太子太保,赏银百两。”

    崔景荣这个威严的老头谢恩,而杨涟这个大胡子抱着牙牌犹豫再三,踏前一步,鼓足气正要反对,天启皇帝打了个瞌睡,道:“有事明日再论,朕乏了。”

    天启离开宝座去了寝殿,杨涟张张口,轻叹一声,领着六科官走了。

    寝殿中,天启拿起朱弓金箭,问:“老魏到哪了?”

    锦衣卫都督田尔耕拱手俯身:“已入东华门。”

    此时的老魏,骑着马,左手牵着缰绳,右手握着一叠礼单,在温顺健壮的赤红色御马上摇头晃脑哼着调。

    来到乾清门,还在摇头晃脑,两名东厂卫士突然跪伏在地,老魏察觉,定睛一看,见七十步外的乾清殿台阶上,天启皇帝掌中朱弓拉圆,搭着金簇箭。

    “咻!”

    箭矢破空声传来,老魏脸色发白吓得一动不动。

    “呲……”

    座下御马胸颈处中了这一箭,金箭没入一尺有余,御马痛苦长嘶将老魏抖下来,天启张弓又是两箭射出,射中四蹄扑腾的御马,老魏满地打滚躲避发疯的御马。

    血液随着御马剧烈扭转而四处挥散,洒了老魏一脸后,御马倒地,无力抽搐。

    见老魏可怜兮兮望过来,天启丢了朱弓,甩袖转身进了乾清殿。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