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天龙之代天罚世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霄剑的传很是玄奇,但林天却不是将它当故事一听而过,而是颇为重视,相信赤霄剑的传不是空穴来风。

    林天心道在倭国有胆量有实力潜入大宋境内,干下血案,又不留痕迹的逃脱的,怕只有那白河天皇以及平氏、源氏这些级的大武士家族了。

    那么赤霄剑也一定是入了他们的手中了!林天眸子中寒光一闪,遂将倭国的屠龙大略告诉了刑恕。

    刑恕听后惊愕的难以相信!但细细一品后,顿时如坠九幽地狱,这倭人的心机实在阴沉得可怕!他登时脸色惨白,哆嗦道:“这……这,林大人是不是要通报官家?”

    林天闻言一愕,他还真没想到,回过神来,也感觉事态严重,头道:“不错!是要告诉官家!不过……”他眉头皱了皱,思考了一下,伸手拍了拍刑恕的肩膀,道:“不过此事,不宜泄露更多人知道,你可明白,嗯?”

    刑恕被林天每拍一下肩膀,就觉心头一颤,他的话好像一种警告,心中暗暗揣摩林门主此话是何用意。

    “另外……”林天继续道:“此事也不用刑大人去通报,林某自会前去。林某另有要事委托刑大人办!”

    刑恕立马道:“能为林大人办事,是下官荣幸,林大人请吩咐!”不仅是因为忌惮林天狠历的手段,而且是因为如今朝堂之上,最受官家信任的无疑就是这个钦差大人,怎能不把握机会好好表现?

    林天见刑恕摸样,心里生出一丝厌恶,但转瞬又想:我又不是皇位上的皇帝,也不是那些任人宰割的民,他怎样,于我何干?再者,满朝文武若是都刚正不阿、清正廉明,于皇帝、于万民、于我,也未必就是好事。

    他了头,道:“你差人将这凌河王子送到倭国去,嘿嘿,我们先给这倭国的天皇陛下送一个礼物!”

    刑恕奸笑一声,应了下来。

    其实也不用真的将凌河王子送到倭国去,因为沿海地区必然有倭国据,他只需要送到这些据就可以了。而刑恕身为刑部尚书,有缉捕天下贼寇之责,这些据密营自然也打探出了一二。

    林天想了想,觉得没有什么事情了,便欲离开,到了牢门口,突然呵呵一笑,转身道:“对了,嗯,不错,你们这里还有一些手段不错的人!林某很惊奇呀!”着手往地下指了指,不待刑恕转过神来,他已经大笑着远去了。

    刑恕皱眉想着林天临走的话是什么意思,那狱长吏却是闻言便是一声惊呼,看着林天离开的背影,直如见了鬼一般!

    刑恕不久也想明白过来:地牢第九层!天啊,他怎么会知道?

    林天与乔峰出了刑部地牢后。林天找了个借口,将乔峰忽悠着去分舵去了,自己则孤身一人,流入了街面上往来的人群,随便找了个沿街的茶铺,便走了进去。

    他在茶铺里要了一壶茶和些干果之类,一人便将就起来,这进茶馆喝茶的都是成群结伴的闲人,他一人一张桌子,便显得特别突兀。幸而他坐在角落,除了刚开始,惹人眼目外,之后便也不被人在意了。

    林天默默听了听茶客们的讲话,发现他们此时在谈论的不是扬州百官近开封,将受三堂会审,便是城门外的一通惨烈杀戮!各个提到林天便都神情惧怕。但同样,又直呼杀的痛快!显然丐帮早已将倭人的可恨谣言传遍了,而倭人居然劫持了百姓威胁朝廷,则更坐实了倭人的卑鄙可恨!

    林天喝了些茶后,便起身默默离开了,他又进了一些茶楼酒肆,听了些坊间议论,心情不免舒畅起来,心道:人心可用!

    当下随便进了一家客栈,要了一间房,便进去闭门不出,暗暗思索今后该怎么办!

    凌河王子是白河天皇最宠爱的儿子,此番自己废了他这儿子,已经将倭国给得罪透了,他作为个人,修为强大,自然不惧,但若是倭人愤怒之下,浪人屠杀沿海百姓以泄愤,该如何是好?这种事以倭人的秉性,还真干得出来!若是这样,林天也是分身乏术,无可奈何呀!

    想到这里,便已经决定晚上见赵顼时,一定要明言于他,沿海诸路的官府、军营,都要做好准备!

    而今天已经正月二十五,离二月初二龙抬头,邀约武林人士齐聚姑苏太湖时间将近了!他手中掌握着慕容家的环施水阁,又有王家的琅嬛福地做资本,弄些三流二流的武技,定然可以吸引到一大批的武人卖命,更何况他还有一些一流武技呢?

    江湖人物桀骜不驯,要想他们惟自己命是从,是难上加难,但是若是只想驱策他们,却是可以耍些手段。

    而他的手段,就是以武功秘籍诱惑人,他知道武林中人,没几个能受得了这样的诱惑的!

    在绝对数量的江湖武人的捕杀下,沿海的倭人要么顺从,要么只能自取灭亡!

    想到这里,林天嘴角一牵,沿海可还有个海沙帮呢,而他们的刑堂堂主、副帮主,可还被关在姑苏的大牢里!这个帮派控制了沿海七八成的私盐,若是将他抹实在可惜,这笔绝大的利益……

    他眼前仿佛看见了无数的白花花的银两,心道:中国历来盐铁官营,这笔产业倒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只是随即又想到,朝廷既然经营着盐铁还有茶叶等一些巨利的东西,又怎么会入不敷出,财政紧张?

    要知道据乔峰所,朝廷从盐户手中收盐不过十文钱左右一斤,而卖起来,在江南沿海繁荣地区,也要四十五文到六十文间不等,而在内地少盐地区,更是贵则上百文也有!这其中的惊天利润都到哪里去了?

    苏轼写过一首诗《山村五绝》之三,描述百姓生活,“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可见当时盐价之高,普通百姓已经颇有压力,而相当部分的贫困人群,更是已经食无盐忘其味了。

    这虽然是苏轼非议王安石新法的诗,乌台诗案中,也被拿来作为诬陷的证据,但是实在的来,这个盐价还是王安石变法后的盐价,之前盐价更加吓人!百姓生活压力极大,社会矛盾也极大,不然赵顼也不会刚一上位,便急急升任王安石主持变法。

    宋朝太祖时期(九七零年),睦州米每斗二十文,当地有一古井陶栏上记录下了这事。

    真宗时咸平三年(一零零零年二月),处于灾荒年景的杭州,米价每斗六十五文,“彼处米价,升六十五文足。”而大中祥符元年九月(一零零八年),大丰收,两浙米斗七至八文。六年正月米价为:六十文每斗。

    熙宁五年(一零七二年)五月,变法前夕,日僧成寻在越州用四百文钱,买到五斗米,“以钱四百,买米五斗”,则米价已经升到每斗八十文钱。

    到了王安石变法后,米价则降到了斗五十文钱左右浮动,虽然仍旧很高,向相比来已经降低了。王安石辞相后,米价则一路升至七十文左右!就这还是蔡确为保住变法成果,竭力遏制米价的结果!

    米在市场上价格高升,那是因为在市场上流通的米减少了,但并不是因为天灾,导致产量减少,而是因为**:宋朝不禁止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逐步集中于大地主之手,而粮食也就自然的逐步囤积于大地主之手,大地主囤积居奇,将米价拉高以谋取巨大利润!

    王安石变法因为用人不慎,固然发生了盘剥民利的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仍旧得人心,因为相比较以前,生活还是好了些,这就是为什么一面士林(尤其是北方士林)中贬斥王安石变法数典忘祖、与民争利,一面百姓却仍旧尊称王安石为王老相公,皇家赵顼仍旧对王安石礼敬有加的缘故。

    林天曾经看过宋朝历史架空的,所以很了解这些数据,到了这个时代后,一番感触下,基本属实,但他更加知道的是,原来历史上,一零八五年,赵顼驾崩,后赵煦上位,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变法派完败,守旧派上台。米价一路涨到九十文,赵煦亲政后,虽又短时间的意图重新变法,但不知何故只七年,便病逝于开封。赵煦病逝后,米价更是一路突破百文大关。

    有宋一朝,北宋年间,多有年轻的短命皇帝,林天以前不解,只当是赵家天福不够,直到穿越到这个时代,了解到皇家与韩、吕之间的斗争后,才明白,这些龙椅上想有些作为的帝王,都触犯了韩、吕的利益,不被历史所记载的斗争失败后,他们只能默默的病逝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或者任意杜撰,在近现代历史上,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利坚,不还是因为总统亲民,作出损害大资本家利益的事,而被暗杀了吗?

    利益令人疯狂。赵煦之后,便是发明瘦金体的宋徽宗,这位皇帝什么都会,后世评价为“诸事能”,但还有后半句,那就是“独不能为君!”

    徽宗年间,米价突破一百二十文,金兵南侵,皇廷南移后,米价更是一路利好飘红。

    高宗时,问大臣道:“昨夕闻已籴新米,莫少减价否?”张守回答道:“有人自浙西来,前此每斗一千二百者,今减作六百。”宋高宗大喜道:“不但军不乏食,自此可免饿殍。在细民岂补?当须及时广籴,以备岁月。”每斗600文,就使皇帝喜出望外了。

    …………………………………………

    注:本章数据偏多,但并非捏造,皆可见《宋会要辑稿??食货》。本章目的,只为更进一步描述皇家与韩吕之间的矛盾,以及百姓与韩吕的之间的矛盾。

    ^^^^^^^^^^^^^^^^^^^^^^^^^^^^^^^^^^^^^^^^^^^^^^^^^^^^^^^^^^^^^^^^^^^^^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