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兴大宋

第134章 :开办学校

    肖乃台被皇帝调到山东任命的消息很快就散布到山西全境,很多山西百姓自发的在肖乃台离开太原的时候为其送行,丁谦和宋国官员对于山西的普通老百姓对一个蒙古人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着实敬佩不已,丁谦对肖乃台一再承诺只要大宋国派来的官员肯定会一如肖乃台以往的政策,山西以目前的财力会适当的为山东进行一些补偿。

    肖乃台辞别了为他送行的山西百姓带着家眷和亲兵八百多人乘船抵达山东首府济南,肖乃台抵达济南后就召集山东各地州县的官员来了解山东境内的情况,但是他为官多年并不相信这些官场上的话,而是派出自己是随从到山东各地进行实地勘察。

    在总结了各地官员的报告和随从们带回来的信息比对后得知,山东的南部以孔夫子老家曲阜的孔家势力最大,高密、胶州和平度三地匪患严重,还有就是东营、潍坊和胶州一带因为是盐碱地不能种植庄稼,所以流民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都是老大难了,这些问题困扰了历朝历代的各级官员,所以山东一直就是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赵昰为肖乃台从帝国大学调来十位动力机械和农业学方面的学生,让他们配合肖乃台一起治理山东,刚开始肖乃台真没看得上这些学生的作用,以为是皇帝派他们来监视自己的,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愿意和这些学生交流。

    这几个学生中有一个叫贾忠明的农业学院的高材生,为人比较孤傲在看到肖乃台如此对待他以后便亲自跑到肖乃台的衙门内,向肖乃台要了山东全境土地环境分布图,带着两个学生和几个衙役便跑到东营、潍坊和胶州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提取地质样品后贾忠明向当地衙门提议种植甜高粱,甜高粱是一种高抗逆性农作物。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用途广泛:制糖,造酒,做畜牧饲料,甜高粱的投入很少,不浇水,都可以。

    同时提出改善盐碱地的方法:盐碱地的主要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改良盐碱地的原则是要在排盐、隔盐、防盐的同时。积极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通过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灌水洗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种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有效的改良措施,因为种植水稻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地的通气、透水和养分状况,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的碱性。把高粱酿酒的酒糟等种植绿肥洒在土壤中效果非常好。

    5、深耕深松对盐碱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6、客土压碱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

    7、合理种植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能力,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

    肖乃台在得知这几个家伙居然还动真格的而且还干的有模有样,对他们的精神状态所感动,便亲自下到田间看着这些学员指导着农民一块地一块地的进行翻耕,看着贾忠明拿着铅笔认真记录的模样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这么一来让肖乃台对贾忠明非常看重,经常以总督的名义带着贾忠明穿梭在山东地界内,每到一处仔细给学生们安排住处,宁愿自己饿着也不允许学生们饿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忠明他们的方法逐渐在盐碱地重灾区的几个地方开始出现效果。

    机械学院的学生们为当地百姓制作新式双面犁传统犁铧为单面,可以单向耕地

    比起原来的单面犁,双面犁可以双向犁地,用调节杆控制左右方向,可以在左右45°角自由旋转调节犁地深度,犁的材质采用全钢,比起历史上所用的生铁犁更耐用,犁嘴头螺丝更长,代替了原先的短距头螺丝,调节盘比起单铧犁加宽了4齿厚度加厚1毫米,犁长保持固定距离,使犁整体看起来更加圆润。

    不过双面犁必须需要两头耕牛才能够拉得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效率大大增加了,不用需要人工用铁锹,镐头一下一下去挖了。肖乃台虽然是牧民出身但是他知道这些新式农具的出现对以种植为主的农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帝国学院的机械系学员还在水源充沛的济南周边地区架设水力翻水车,用来对庄稼灌溉的同时还能够把农民们的麦子给磨成细面,这么一来就解决了老百姓磨面时人工的同时还能把河道里的水运输到田地内进行对盐碱地的灌溉。

    几个学员在教会当地农民们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后开始在济南把改良后的织布机、棉纺机制作出来,教会妇女们闲暇时刻用来织布和纺布,赵昰得知这些后专门从古晋调拨了一批缝纫机和配件运送到济南给肖乃台让他组织人手在技术员的带领下制作成衣。

    当肖乃台看着一块布料在进入纺织车间不一会就变成一件成衣后非常感概,蒙古帝国之所以那么快就败给宋国不是偶然的,就算宋国延后个几十年再攻打蒙古相信到时候蒙古帝国灭亡的还要快,单单看着这些机械就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替代得了的。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大学学生带着民壮用他们烧制出来的红砖和水泥在为百姓盖房子,先用水泥石子调制的混凝土配合钢筋树立起房屋的框架,然后再由专门的泥瓦匠用红砖和水泥把房屋修建起来,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熟练。

    学生告诉肖乃台再给他一些人手就可以修建水泥路面,把山东各个州县用水泥路连接起来,将来普通老百姓赶路时间将会被大大的缩短,这些看上去匪夷所思的想法让肖乃台一时根本就无法接受,心里还在盘算修建水泥路需要多少花费的同时,这些学生又开始去想别的新鲜事物了。

    这下好了肖乃台在赵昰的暗中支援下很快就把山东上百万落难百姓的衣食住行全部料理清楚,随着一片片水泥房屋的落成、一块块盐碱地被改造成为良田、一家家开始熟练的织布纺线然后出售给专门的商人由他们制成衣服转卖到各地、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面开始由济南开始向着周边县城发展着。

    每当肖乃台看着眼前这些一幕幕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心里甭提多美了,这是他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见过的美好景象,他知道这些学生今后都是当官的好材料一定要把这些人才留住,就算让他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

    于是街头的百姓经常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老者天天和一帮年轻人混在一起到处视察工地、工厂和农田,没到一些欢乐的时候老者洪亮的笑声让周围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这个老者经常询问这些年轻人如果留在山东最渴望的是什么?这些学生无意间的回答让这位老者的心思活了起来。

    这个老者自然就是肖乃台在他的旁敲侧击中了解到这些学生非常怀恋在帝国大学里的生活,用他们的话来他们被学校安排到山东来就是来实习的,等到实习期满了以后还是要回到学校去的,只要他们毕业了根本就不用愁是为国家办事成为公务员还是为有钱人做收入颇高的高等技术人员还是回到自家商店做生意,不过当肖乃台问他们如果留在山东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道办学校。

    传统的肖乃台根本就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意思,在仔细询问后才得知原来学校就是学习技术和学问的地方,这个好办既然是为了山东地界的百姓传播技术和学问那就是他这个山东总督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于是就找来山东各地官员告诉他们肖乃台想要开办学校教授山东百姓学习文化知识。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各地官员对他开办学校的提议不是很买账,他们在山东开办学府要经过一家人的同意,那就是在济南不远处就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学府那就是曲阜的孔家,孔家是上千年的世家几千年下来不知道培养了多少文人墨客皇帝宰相的,孔家就是孔圣人的宅邸那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归宿,现在总督要绕开孔家去单独开班授课这些原本的地方官员可不敢冒天下读书人之大不违所以他们的积极性明显不高。

    肖乃台询问了别的从南华调拨过来的官员意见后他们也觉得开办学校是件大事,他们也不能随便表态。这些可把肖乃台给愁坏了,他终究是一个外族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原读书人但是他深知读书对山东子弟的多么重要,可是现在却被这些迂腐的规矩给阻碍了想要绕过看来是不可能了,后来在手下人的提醒下决定亲自前往曲阜拜见孔家族长让孔家支持开办学校如此一来就名正言顺了。

    肖乃台觉得是这个道理便筹备了礼物第二天便亲自赶往曲阜拜见孔家,孔家当代衍圣公名叫孔治是孔宗愿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是:孔若愚——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全——孔治。孔子后裔的袭爵,由孔浈被剥夺衍圣公爵号后,中断4年之久,直到孔治才又袭封衍圣公爵。

    由于宋末元初这段时间各族之间连年战乱孔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周旋在各种势力之间谁都不敢得罪也不能表现的过于卑躬屈膝免得让天下读书人看不起,而这次肖乃台以一府总督的名义前来拜访如果不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岂不可惜?

    于是就在曲阜道孔家的道路上挂满丝绸现实孔家的奢华,这让曲阜周边百姓破烂的衣着形成鲜明的对比。

    肖乃台看到孔家如此奢华的迎接他心里很是不安,就让人给孔家送话请求孔治把这些挂在树枝上的丝绸送给周边的百姓,给他制成可穿戴的衣饰。

    孔治在听到肖乃台如此可笑的言论后对这位外族总督十分的不屑,告诉来人孔家既然有钱装饰这些就不会在乎那些穷苦人的生活,他们在孔家看来天生就是贱民给他们锦衣穿还不如装饰他孔家的牛马猪狗呢!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