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飞舞三国

第12章 蹇硕之死

    新皇登基,照例要大赦天下(注1),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所以从现在开始,就是光熹元年了。

    古人这种纪年方式真是让张飞头疼不已,就连张飞这种学历史的都分不清现在到底是哪一年了,依稀记得刘辩皇帝没当够一年就被董卓废了,张飞的心中的紧迫感陡然上升,说什么也要尽量阻止董卓进洛阳。

    张飞依稀记得董卓西迁长安之时,把洛阳周围二百里的人口劫掠一空,尽数掳往长安,一路饿死、累死、打死等不计其数,可谓是遗骨遍野,真正是用尸骨铺就的一条血路。这种灾难在张飞看来简直灭绝人性,如果发生了,张飞说什么都不会原谅自己。(注2)

    但是没等张飞想好办法,曹操告诉张飞一个不好的消息,袁绍重返洛阳了。按照张飞的记忆,董卓就是袁绍建议或者说私自召到洛阳的,这让张飞越来越有不好的预感,历史的车轮还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阻挡的,张飞也没有螳臂当车的勇气,有时候想的头痛不已,大了好几圈。

    有时候,张飞真想自己出手,把袁绍、何进直接刺杀了,但是又怕造成更加不可预计的灾难。好歹现在张飞还知道大致的历史趋势,要是何进、袁绍突然挂掉了,张飞记忆中的历史基本上要面目全非了。前怕狼后怕虎,就是张飞现在的真实写照。

    但是历史的脚步不会等待张飞一切准备好了。袁绍刚一回来,就迫不及待的要找宦官算账,尤其是害得自己去徐兖前线吃苦的蹇硕。至于当时提议的曹操。现在还是自己一个战壕里的,而且甚得何进欢心,袁绍暂时也拿曹操没办法,但是这笔账袁绍记在心里,总有一天要算一算。

    袁绍找蹇硕算账,正好戳中了何进的g点。何进早就对这个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家伙不爽了,更何况蹇硕现在还是洛阳除何进外唯一掌有军队的人,是挡在自己独揽大权道路上的绊脚石,蹇硕一日不死,何进一日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袁绍要想除掉蹇硕,除了报仇,更重要的目的是重新夺回失去的政治权利,重新赢得被曹操横刀夺“爱”的何进的欢心。正好这时候曹操和张飞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太过注意防备何进擅权了,结果和何进有些离心离德。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政治中的“站队”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张飞两世之身,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复杂的政治斗争,虽然很多事情看得明白,但是缺乏政治手腕。

    曹操虽然是未来伟大的政治家,也算在宦海磨练了十载,但是以前的对手都和曹操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曹操当然可以摧枯拉朽,大杀四方。但是现在何进、袁绍个个都是权术高手。

    别看史书和《三国演义》把何进和袁绍写的不堪,但是两人绝对是政治斗争的高手,即便未来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是也不会差太多。

    而且袁绍家族四世五人三公,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自从汉章帝(公元86年)担任司空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政治局常委一职袁家就是常客。这样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源就是后世美帝的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比起来都弱爆了。

    这不,刚一会洛阳,袁绍就为何进拉来了何颙、荀攸及河南郑泰等二十余人,这些人都和袁氏关系密切,而且是天下知名的士人,一时之间何进在朝中的声望无人可匹。(注3)何进见状大喜,也重新把袁绍引为臂膀,予以重用

    于是袁绍让何进左右不断地在何进耳边吹风,强调曹操宦官之后的身份,现在谋划的又是诛除宦官之事,曹操从来不设一计,可见仍然对宦官抱有同情心,久而久之,何进也渐渐相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曹操。

    曹操现在对何进防备之心大于效忠之意,对于何进的疏远也不在意,依然按时上下班,装作尽心工作的样子。

    何进和袁绍等人还没有下手,蹇硕已经很不安了,毕竟他和何进已经撕破脸了,前仇旧恨摆在那里,没有一丝缓解的可能。何进声威大涨,蹇硕相对胜算就又少了一分,于是蹇硕决定先下手为强。但是现在蹇硕的实力明显不如何进,硬拼的话胜算也不大,蹇硕只能寻找外援。

    可以被蹇硕因为外援的人本来就不多,现在这种形式就更稀少了,朝中的大臣躲还来不及,怎么会现在投靠蹇硕对付何进?于是蹇硕只能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同类——宫内的宦官。十常侍(蹇硕不属于十常侍,前文提到过)现在虽然夹起了尾巴当乌龟,但是实力还是有的,于是蹇硕就把张让他们请来,一起谋划对付何进。

    何进现在独揽大权,当然侵害了十常侍的利益,但是让他们对付何进这样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大家也不傻,送死当然不干。于是表面他们同意了蹇硕的计划,转身就把蹇硕卖了。

    十常侍中的郭胜和何进是同乡,何太后进宫就是靠郭胜的引荐,所以对何氏家族也算有大恩,联系何进的事当然就交给他了。郭胜于是偷偷把蹇硕的计划透漏给了何太后,并且告诉何太后,同意帮何进对付蹇硕,条件是让何进放过他们。

    何太后得报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她现在是孤儿寡母,何进一旦被蹇硕除掉,自己和儿子肯定被废,刘协上位;喜的是现在十常侍投靠了自己,有了他们的帮助,自己和儿子就能完全掌握皇宫,并且帮助兄长除掉蹇硕,不费一兵一卒。于是何太后就自作主张的同意了十常侍的提议。

    蹇硕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捆了个结结实实,送给了何进。何进得到妹妹的诏书,也是又怒又喜。怒的是蹇硕竟然亡自己之心不死,竟然敢先下手为强,要不是十常侍,自己毫无防备进宫,岂不羊入虎口,惨死宫中?喜的是现在自己唯一的对手蹇硕除掉了,自己就能独领中央军,整个朝廷岂不尽入自己手中?

    虽然何进还有点意犹未尽,不能把十常侍全部诛除,但是既然他们投靠了妹妹,也就相当于投靠了自己,并且为了表示效忠,还送了自己兄妹很多财物,放他们一马又如何,量他们也翻不出什么风浪。于是何进高兴地接受了何太后的诏书,把蹇硕一刀两断,接下来准备尽情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

    蹇硕就这样被诛除了,消息传来,大多数人都感觉很痛快,但是还是有几个人暗自十分不满的。曹操和张飞就很不满意,另外一个人大家都没想到,竟然是袁绍,他也很不满意。

    虽然曹操和蹇硕也算有私仇,但是现在蹇硕现在死的太不是时候了,这样一来,何进就能独揽军权,朝中再也没有了制约何进的势力。本来曹操和张飞正在想办法避免何进和蹇硕正面冲突,结果蹇硕竟然先跳了出来,张飞暗自感叹:“还是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不对,蹇硕连队友也算不上!”曹操和张飞为此愁眉不展,再也想不出现在能制约何进的力量。

    袁绍也很不高兴,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想除掉蹇硕,可以说除了何进,他是最希望除掉蹇硕的人。但是有三个原因让他高兴不起来。

    第一个是蹇硕不是他亲手抓住的,本来在他计划中蹇硕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就等自己下筷了,结果突然发现到了何进碗中,这让袁绍很不爽。

    第二个不爽是诛除蹇硕本来是袁绍计划中的树立声望的机会,这样刷声望的对手可不好找,太弱的没效果,太强的啃不动,蹇硕现在正好合适,正好曹操也是借助蹇硕的叔叔成名的,但是蹇硕的叔叔毕竟是无名之卒,自己能够除掉大宦官蹇硕,岂不证明自己比曹操强了一万倍?但是蹇硕竟然被十常侍刷了,这下自己扬名立万又要推迟了,而且超过曹阿瞒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第三个不爽是对何进的不爽。在袁绍心目中,何进只是自己进身的阶梯,寄身他名下,只是为了借助他手中的兵权来诛除所有宦官。但是何进兄妹竟然自作主张的放过首恶十常侍,只除掉蹇硕一个宦官就作罢了,这让袁绍极度不爽,事情开始脱离了自己的计划。

    但是事已至此,曹操、张飞、袁绍心中有再大的不满,也只能放在心底。不过,袁绍还不甘心,正在联络何进的门客,鼓动何进尽诛宦官。消息传来,曹操和张飞更加郁闷。尤其是张飞,历史正在不断地按照固有的进程发展,自己却束手无策,这种感觉糟糕到不能再糟糕了。

    但是何进很快就顾不上十常侍,因为又有一个新的对手跳了出来,挑战何氏家族的权威。准确的说,这个人不能算是新对手,而是老对手了。

    注1:史书对于大赦天下这件事,总是极尽溢美之词,除了国犯钦犯,一律释放回家,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时“皇恩浩荡”。这种说法当然是很肤浅的的原因,翻开史书就会发现,所有的大赦都发生仍在大灾或大喜之年,追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字:财政。

    因为一旦发生了这些事情,政府总是要增加很大一笔开支,无论会赈灾还是庆祝。但是税收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突然大增,而且古代没有银行,不能搞财政赤字,如此一来财政必然超支。

    解决这种矛盾只有一个办法,要么是增加收入,要么就减少某项其他支出。显然,增税到什么时候都是招人骂的,而且在古代收税也很不方便,大多是实物税,没办法及时收上来。所以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减少某项支出。

    即便不懂会计知识,简单数一下就明白了。官吏的工资不能少,皇帝还得指望这些人干更多活呢,古代有没有特别党费这一说。军费不能少,否则闹起兵乱就麻烦了。政府采购(在古代主要是皇宫采购)更不能少,而且很多时候多出的支出就是皇帝本人搞出来的,比如说旧皇故去新皇登基,丧葬费登基费那是十分巨大(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某些皇帝也会大发善心削减皇宫开支,但是这样的案例总是极少数)。外贸收支在古代不是政府收入常项,所以忽略不计。宋朝是个例外,外贸税收剧增,所以宋朝虽然军力不强,但是还是坚持了三百多年,可见外贸收入对平衡财政的巨大作用。

    想来想去,古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减少在罪犯身上的支出,在这些人身上花钱简直是浪费,所以大赦天下就这样被发明出来,成了传统。一旦政府超支,就大赦天下,还可以说成是“皇恩浩荡”,可谓是完美的解决办法。别小看监狱系统,这项支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是小数目,君不见今天各国的监狱还人满为患?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犯罪,尤其是刑事犯罪,就会很容易成为惯犯。毕竟虽然说从监狱出来的人也算是为自己的行为赎了罪,但是这是不相关人士,也就是统治者和法律人士的看法。对相关人士来说,原谅这些人总是很困难的。

    所以从监狱出来的人谋生总是很困难的,而且经常被人揭疮疤,是个正常人长时间也受不了,于是重新犯罪并不奇怪。而且这些罪犯第一次犯罪,往不好了说,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再次失控犯罪既不突兀,也有一种逃避的心理,毕竟监狱虽然恶劣,但是还可以活下去,而且大家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歧视大大减少。

    这样一来矛盾又出来了,这些罪犯在监狱进进出出,真当监狱是你家亲戚,来来回回串亲戚好玩?浪费巨额财政收入不说,在当地造成的恶劣影响也让统治者头疼不已。

    要不说古人就是聪明,到了隋唐,就有人想出来一个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流放。因为换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些罪犯被歧视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谋生,即便是这样,统治者还不放心,对某些罪大恶极的干脆流放到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再怎么犯罪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天高皇帝远,爱咋滴咋滴吧,眼不见心不烦。

    这种办法在现代也非常值得借鉴,但是现代人足迹遍布地球,找个蛮荒之地不容易,加上交通方便,罪犯很容易溜回去。但是仍然可以选择让罪犯异地服刑,异地定居的办法减少重复犯罪。只要能生存下去,看到期望,还是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居住在监狱的。

    在作者看来,我国古代统一王朝崩溃灭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因都可以归结在这两个字上面。很多人说不对,应该是土地兼并加上天灾爆发,这样说当然也没错,但是天灾和土地兼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就是财政收入大减,无力支撑政府及暴力机关(主要是军队,地方警察不算)运作,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到了在二十一世纪,雄霸全球的美帝也对这个历史难题束手无策,几次被巨额的财政赤字搞得要政府关门倒闭,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说到这里,多说几句神棍的话,美帝终究要死在财政上。除了战争掠夺,我实在看不出在经济统治地位日益衰落的今天,美帝有什么良策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现代战争不像殖民时代,可以直接统治敌国,所以战争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巨额的军费开支和财团利益暴涨,主要是军火商、银行、资源能源财团,而大多数美国人民都从战争中得不到战争带来的红利,反而要承受穷兵黩武的支出,这就是典型的现代式“土地兼并”,只不过换成了兼并依附在土地下的石油等资源能源,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饮鸩止渴,结果可想而知。

    而且越来越动荡的世界说明发达国家的财政已经越来越左右支拙了,这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景象何其的类似。不要被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蒙住了眼睛,世界不会永远和平下去。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战争的脚步远不像我们想的遥远。也许我有点悲观,也许战争不大可能爆发在我们本土,毕竟核保护伞不是说着玩的。但是全球范围内的动荡已经不可避免了。我们就像两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是新兴力量的领头羊,挑战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旧势力。

    这种挑战会以何种方式,目前并不明朗,我们国家的现在的对策就是逐渐融入旧的体系,从体系的内部慢慢稳定的取而代之,当然嘴上喊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些都是官话,但是会不会如愿很难说。太宗的改革开放绝对是再怎么溢美也不为过的,高宗时的加入世贸也绝对是神来之笔,会深刻的影响未来政治经济格局。

    但是太宗当年唯一没有料到的是我们的经济会发展的这么快,为什么2020年现在被反复中央提及,2050年的百年蓝图已经基本很少提了,正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有点儿扯到蛋了。我们还没有拥有从内部取代美帝的实力,就开始感染上美帝带来的病毒——经济危机。也许说发生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会大规模衰退有点夸大,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绝对非常不乐观,就像到贩毒集团内部当卧底一样,就要有承担染上毒瘾的风险,能不能摆脱,还得靠我们每个中国人自己。

    顺便再吐槽一句,最近香港闹得轰轰烈烈的“占中”,和二十五年前某门楼前发生的一幕何其类似,只是不知道结果会不会也类似,永远也不要低估红色力量的强硬。戈尔巴乔夫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香港的占中领导者到底有多愚蠢才会觉得自己会成为“叶利钦第二”?

    注2:“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不愧是被誉为才高八斗的诗人,即便过了将近两千年,还是要把这句送给每一个把屠刀举向自己同胞身上的败类。历史的悲剧总是在不断的上演,但愿明天早上醒来,世界会一片太平,所有的武器灰飞烟灭,所有的仇恨烟消散云。

    不管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还是中日之间,还是更遥远的全球,要牢牢记住,仇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也是很爱看抗日神小说的,虽然比抗日神剧也不靠谱多少,但是自己感觉很爽。再加上现在日本右翼还不断挑衅,东海钓鱼岛,修改教科书,神厕拜鬼,不能亲自教训日本人一顿,总是感觉心里有一种砸东西的冲动,所以这些抗日的小说应该算是大大满足本人的心理需求。

    但是读得多了,忽然有一天就有了立地成佛的顿悟,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悲哀。不说在书中我们把日本人杀完了,就是现在我们扔几个核弹过去,把日本岛夷为平地又如何?以复仇的名义而屠杀,就比以罪恶的名义屠杀自我感觉良好了?也许吧。至少我不觉得。

    还记得三国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桥段,曹操为父报仇,把徐州屠杀了大半,结果如何呢?今天还不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不是光荣榜上。每每读史,总是会有一点感悟。所以突然会有一天,才会觉得太祖、总理他们能把俘虏的日本人转化为自己人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果二战胜利后我们占据了日本岛,也许今天的很多仇恨都没有了,也许真的能实现中日亲善一家的美好愿望。

    不知现在还在世的抗日英雄还有多少,也不知当日在这片土地上沾满血腥的日本人又有多少,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把他们重新聚到一起,也许他们会握手一笑泯恩仇,到了他们那种年级,还执着于仇恨的,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幸福吧?那么还年轻的我们呢?复仇的刺刀刺进仇人的胸膛,也许得到的不是解脱和幸福,而是无尽的茫然,也许还有下一个悲剧轮回的上演。

    码完这些字,心里总有一些说不出的感觉。也许很多读了的人都会把我骂成汉奸走狗之类的,但是有些话,总得有个人说出来。我只希望,有一天,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世界会清静一点,就算是为了这点儿清净,我也迫切的想要把这些的想法说出来。

    互联网太喧嚣了,匿名的缺点被无限放大,大家互相指责谩骂,哪怕跟自己毫无半分关系。我们又比一百多年前鲁迅笔下菜市口麻木不仁围观杀人的辫子国民进步几许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武侠中的的一个场景,两个并无半点恩仇的高手为了名誉相斗,正进行到关键时刻,眼看要两败俱伤。一个更高的高手突然介入,挨了两人的攻击,但是如无其事;又或者一个自不量力的人介入,结果也承受了两人的共同攻击,惨死当场。我当然不是什么高手,只是希望大侠们高抬贵手,及时收手,免得伤害无辜。哈哈

    再说句题外话,其实“围观”既不是古人的缺点,也不是今人的道德沦丧,而是人类的共性。社会心理学家早就证明了,即便是在今天的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柏林、莫斯科、新德里等世界各大城市街头,“围观”都在不断的上演。

    助人为乐这种人类的美好品性,只是人类自我感觉良好罢了,但是在任意一个农村、乡镇、社区,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原因只有一个:匿名性。

    在街头帮助陌生人,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两个人再次相遇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人们预期不会有回报,也不会有什么愧疚,当然可以选择熟视无睹。但是在农村、乡镇、社区,这种匿名性就不存在了,大家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出手相助的话,回报性可以预期,即便没有物质回报,良好的社会名声总是跑不了的,相反,如果不出手,恶报也是可以想象的,更不用说自己内心的愧疚感折磨了,当然,如果是熟悉的仇人就另当别论了。

    当今世界最大的匿名场所就是互联网了,所以人类的各种丑恶在里边无限放大,说互联网扭曲了人类的心理也不为过。

    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互联网实名制,一人一端口,从出生就固定下来,就像社保、信用、身份证等一样,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只要人的踪迹可以被追溯,许多丑恶就会消灭在萌芽。

    西方说什么注重个人**都是借口,还不是怕自己的丑行暴在阳光下。对古今中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所有人来说,阳光都是最好的美德。可惜的是,世上不可能一直是白天。

    注3:何进死后,其政治遗产绝大多数被袁绍继承,包括淳于琼、许攸、荀攸等人都投靠了袁绍,所以袁绍在前期才能快速崛起于青、冀、幽、并。很难说于这些人不是冲着袁氏的名义才投在何进帐下的,而且当时袁绍的叔叔袁隗也贵为太傅,录尚书事。何进有可能只是一个出头鸟,鉴于后来袁绍在关东有另立刘虞为帝的企图,袁术也曾称帝,袁绍或者说袁氏的政治野心或者早就有了。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