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风寒
曹丕命人知会司马懿,对于东吴的行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司马懿也是如此执行的。
在得到了曹丕的许可之后,司马懿便向孙仁宣读了曹丕的诏命,封孙仁为吴王、加九锡,爵位世袭罔替,命孙仁为大将军、领荆州牧,镇守东南。
孙仁与朝中百官给足了司马懿面子,跪接曹丕的旨意,司马懿可是半点恭顺之心也感觉不到,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因为自己的出使任务已经完成了,只要曹丕认可,那么自己就不会受到责备。
司马懿离开柴桑后,东吴的局势更加趋于稳定,四下无乱事,百姓们安居乐业,虽然名义上,东吴只是曹魏的附属,但是实际上,东吴却在诸多方面享有着一个国家一般的待遇。
自己的货币,自己的朝纲制度,税赋尽归自己,分文也不给别人……
文武百官,以孙仁马首是瞻,对于北方的皇帝曹丕,却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当然,为了给曹丕面子,孙仁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曹丕送一些奇珍异宝,这些奇珍异宝,都是在东吴的商人们买进卖出的时候得到的。
如珍珠、玛瑙、珊瑚、宝石等物,曹丕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却也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的宝物。
也就是说,名义上是东吴在向曹魏纳贡,但实际上,却是东吴在向曹魏炫富,就连曹丕也不住的感叹,这东吴真是富有,只是曹丕并不知道,东吴的富有是如何而来的。
见东吴如此恭顺,曹丕也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于是便兴兵,向蜀汉发难!
魏黄初二年,蜀章武元年。曹丕命张郃、于禁为将,统兵十万,兵发汉中,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也不敢怠慢,命关羽、张飞、黄忠等将前往汉中御敌。
曹丕攻打蜀国,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当今天下,阻挠其称霸大业的,就只有蜀汉的刘备。以及东吴的孙仁了。
但是相比于刘备来,孙仁这块骨头却不好啃,魏军对于东吴的军队,一是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而心生胆怯,而是因为东吴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不仅国力强盛,而且军队也颇为强劲。
既然东吴不好对付,那么曹丕自然也只能稍稍的安抚东吴,加封孙仁的官职就是曹丕的手段。只要能够稳住东吴,令东吴不会趁虚而入,那么对于曹丕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相比于东吴来说。刘备在曹丕的眼中,却只是外强中干而已。
蜀中一带才刚刚遭受了蝗灾,田里面颗粒无收,而刘备竟然不开仓放粮。而是毅然出兵东吴,遭致长沙的大败。
如今的蜀中政权,全靠了东吴的接济才能够存活下去。在如此不利的局势下,刘备竟然敢登基为帝,这实在出乎曹丕的预料!
所谓柿子要捏软的,曹丕出兵蜀汉,也是无可厚非的,在曹丕的料想下,以自己的十万人马,将会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蜀汉给灭了,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能够专心致志的腾出手来对付更强大的对手东吴了。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却并没有如曹丕所料。
虽然魏军来势汹汹,但是蜀军据险而守,却令魏军不能前进半步。
张郃、于禁纵有千般武艺,也无法攻破蜀军的防御,蜀军以逸待劳,战局顿时陷入了僵局之中。
曹丕在洛阳,每日听前线的战报,也是焦急如焚,与群臣商议如何破敌,但是无论如何商议,却也没有办法拿出合适的策略出来。
曹魏方消耗日多,而蜀军也不好受。
蜀军的粮食,几乎全靠东吴的供应,在打仗的时候,其需求量是平日里的数倍,为了能够抵御曹军,刘备只能低声下气的向东吴求救,希望东吴能够出兵曹魏的后路。
但是东吴方面的回应却是,当今东吴正是发展之际,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实在不想多生事端、引火烧身。
虽然孙仁回绝了刘备进军的要求,但是东吴的粮食,却是源源不断的运往蜀中的,而且每日运抵蜀中的粮食的量,分明增多了,这些粮食都挂着赈济灾民的名义,但是刘备却非常的明白,这些粮食是东吴送给自己当军粮的。
于是刘备在朝堂上叹道:“孙将军为了自保,不得不接受曹丕称臣的要求,不过这吴蜀联盟,却是坚不可摧,如今孙将军送来粮食助朕抵抗魏军,朕焉有不胜的道理?”
刘备虽然对孙仁感恩戴德,但是前线的诸葛亮,显然对于东吴的伎俩更加的清楚,东吴之所以送来这么多的粮食,是想蜀军更进一步的消耗魏军的实力,等两家两败俱伤了,东吴再坐收渔人之利。
诸葛亮对于东吴以及杨林的计策,恨得牙痒痒的,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能作为对方的棋子而被利用着。
对于诸葛亮来讲,现在已经不奢望刘备能够兴复汉室了,像刘备这样的君主,就算是得了天下,百姓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诸葛亮所希望的,便是能有一位贤明爱民的君主能够得了天下,免去了连连的战乱,使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这方面曹魏与蜀汉战得不可开交,而东吴却在蓬勃的发展着。
在粮食方面,东吴连年增收,无论是水稻、小麦还是种植于贫瘠之地的番薯,都能够获得丰收。
杨林命人开凿水利,灌溉良田,东吴本就是鱼米之乡,再加上了杨林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得东吴的田地,就算是遇上了干旱的天气也不害怕。
靠天吃饭的日子,在东吴已经了然无存,百姓们种庄稼种得愉快,收成多,税收又少,百姓们非常的富足。
因此,纵然是每日向蜀中供应不少的粮草,这对于东吴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负担。
在贸易方面。东吴的商人数量与日俱增,这些商人所起到的效果,便是活跃了吴蜀两地的经济,商人们通过买进卖出赚得钵满,而东吴方面也靠抽取商人们盈利之后的税收,也充实了财政。
在军队的建设方面,孙仁已经下令,改造所有吴军的装备,不再使用以往的铠甲和武器,而是使用新的铠甲和武器。
这些新造的武器铠甲。全都是按照杨林的方法来铸造的,在铸造的过程中,混入了碳末,使得铸造出来的武器,比以往的兵器更加的坚硬。
东吴的富庶,和贫困潦倒的蜀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蜀中一带的百姓,非常向往东吴的生活。
在早些时候,东吴方面虽然悄悄的作为。征集蜀中百姓加入东吴的军队或者是来东吴的土地上耕种土地,但是由于蜀中百姓们故土难离的心态,因此此举收效甚微。
但是当刘备登基之后,又加重了蜀中百姓的赋税。再加上曹魏进攻蜀汉,使得蜀汉又再一次面临了祸乱。
在如此的情形下,就算是对蜀中的土地再不舍,百姓们也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于是离开蜀地。来到东吴的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他们或者是加入了东吴的军队,或者是在东吴的土地上开垦荒地。自给自足,总之,东吴的日子,可要比蜀中的日子好太多了。
在孙仁和杨林推行“西蜀填东吴”的计策过程中,就连江北一带的民众,也有不少仰慕东吴的繁华,而私自前往东吴的百姓,对于这些百姓们,孙仁却是将他们遣返回江北的。
不过这些人,却是在杨林的示意下送了不少的钱银的,他们回到曹魏的土地上之后,便开始向身边的民众们讲述东吴的见闻录。
“柴桑城中的地,是由黄金铺成的,街上的店铺的匾额,是由玉石雕琢而成的,金碧辉煌,令人美不胜收,在东吴,百姓们根本不用整日耕种,只要每日到田间晒晒太阳,粮食就会慢慢的长成了,而东吴的赋税,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东吴的百姓们,家中的粮食都堆得慢慢的,百姓们每日能够吃三顿饭,顿顿有肉,餐餐有酒。”
这些人不停的粉饰东吴,令江北一带的百姓们人心惶惶。
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的曹丕耳朵里,曹丕听得可不是滋味,虽然这些去过东吴的民众的描述非常的夸张,但是里面却是有合理的成分的。
柴桑城的地断然不会是由黄金铺成的,但是在柴桑城中,起码有能够将整个柴桑成铺满的黄金!
这些日子以来,东吴会隔三岔五的向曹丕送来贡品,而这些贡品,全是价值不菲的珍宝,曹丕从这些珍宝中,也知道了东吴现在的国力的确非常的强盛,在经济方面,曹魏和东吴相比相差太远了。
群臣之中,唯有司马懿刚刚去过东吴柴桑,于是曹丕便找来司马懿询问道:“仲达,你去过柴桑,柴桑真的有那些造谣者所说的那样好吗?”
司马懿道:“陛下,微臣在不久前,的确去过柴桑,说句不中听的话,柴桑城的繁华,可是洛阳远远比不过的,城中的建筑物金碧辉煌,令人美不胜收,柴桑城中,商旅络绎不绝,纵然是入夜之后,也颇为热闹。”
随后,司马懿向曹丕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在柴桑城中的见闻,关于这些内容,司马懿可是没有撒半点的谎,的的确确是他的亲身所见。
曹丕了解到,柴桑城中,就连平凡百姓,都穿着绫罗绸缎,女子们头上所戴的饰品,也全是珍宝,由于民众们都颇为殷实,因此柴桑城内的治安是非常好的,百姓们家中都富有,因此也不会出现小偷和强盗。
听到最后,曹丕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东吴如此的富有,那么纵然是自己灭了蜀国,他日与东吴一战,也很可能并不轻松……
所谓一客不烦二主,曹丕索性就向司马懿询问他有什么良策,能够使曹魏如东吴一般富有?
司马懿见机会来了,便道:“陛下,东吴的繁荣,全靠商人,商人们买进卖出,能够活跃本地的贸易,而东吴的官府。又能够从商人们的贸易中获得税收的利益,商人们越来越富有,国家也越来越富有,加强商旅贸易,的确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事实上司马懿自己对于经济也是一窍不通,这些话,全是杨林教他说的。
杨林告诉司马懿,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向曹魏的君主宣扬通商的好处,因此司马懿才会对曹丕说出那样的话来。
果然。在听了司马懿的话之后,曹丕的面色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司马懿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对于曹丕来说,司马懿的建议并不代表着什么,于是曹丕询问程昱,道:“仲德,你怎么看?”
程昱道:“老臣也颇为赞同司马大人的意思,一个国家想要繁荣。内外通商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国家的内部活动起来,若一个国家像死水一般。那么就定然会灭亡的。
老臣以为,陛下若是能和东吴通商,对于我曹魏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我曹魏燃眉之急!”
单单是司马懿的话,是不足以打动曹丕的。现在,既然程昱都这么说了,那么曹丕心中就再无疑惑了。
于是曹丕说道:“朕欲下旨,与东吴互通有无,众位卿家,可有什么话说?”
群臣们互相瞧了一眼,都觉得曹丕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便都认同了曹丕的做法。
在曹丕看来,当前的曹魏,最主要的,便是增强自己的实力,而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就必须让自家的府库充盈。
当下己方正在与蜀汉作战,而军队的粮草和军饷,是曹丕最头痛的一件事情,若是能够从与东吴的通商中在多赚一些钱回来,那么这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与东吴通商,自然是要和东吴结盟的,不过曹丕可没有打算和东吴一直结盟下去,只要蜀汉一灭,而自家的经济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曹丕就会向东吴发动总攻!
既然计议已定,曹丕便遣使东吴。
曹魏的使者,向东吴的主公送去了曹丕的旨意,曹丕希望与东吴互通有无,两家共同发展,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对于曹丕的要求,东吴的臣工们都不屑一顾。
长史张昭说道:“主公,曹丕见我东吴富有,因此眼红,便要与我东吴通商,这可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则去,曹丕只当我东吴是块肥肉,欲食之,此人与我东吴,没有半点诚信,我东吴怎能任他摆布呢?”
张昭的话,倒是代表了大多数臣工们的意思。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是见识到了我东吴的富有之后,却想来分一杯羹,只要能思考的,都会觉得曹丕的脸皮极厚。
当然,对于曹丕,群臣们也是有所警觉的。
吕蒙道:“主公,虽然曹丕要与我东吴通好,但是其亡我东吴之心,却从未停息过,倘若我东吴真的与之通商,那么等曹魏发展壮大之后,我东吴便会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可不要这么犯傻,自己让自己的敌人强大起来,主公,与曹魏通商之事,还行三思而行。”
群臣们的意见一边倒,孙仁只好又征询杨林的意见。
不过今日杨林却没有上朝,他向孙仁告病。
为了能够知道杨林的想法,孙仁在下朝之后,便去往了杨林的住处,孙仁不让人通传,便径直而入。
孙仁来到了杨林的榻前,见杨林躺在床上,嫣儿正在一口一口的喂杨林吃药。
原本孙仁以为,杨林告病只不过是他不想上朝的借口,但是今日一见,杨林竟然真的病了,于是孙仁的心中也有一些担忧,便关切的问道:“杨林,你的病如何了?”
杨林见孙仁来了,也只能苦笑一声,道:“仁,我这也是太过大意了,原以为自己的风寒随即就会好,但是不想这风寒却越来越厉害,最终连床也起不了了。”
原来杨林自诩身子骨硬朗,因此对于一些小病,并没有太过在意,但是杨林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风寒会加重,使得自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虽然有嫣儿在场,但是嫣儿是杨林的贴身丫鬟,在嫣儿的面前。孙仁用不着顾忌什么,于是心中的关切之意顿时就流露出来了。
孙仁让嫣儿将手中的药拿给自己,由自己亲自来喂药,嫣儿老实的将药交到了孙仁的手中,孙仁学着刚才嫣儿的模样,一口一口的喂杨林吃药。
杨林也并不推辞,将药全都吃进去,良药苦口,这些药一下肚,杨林的脸色别提有多难看了!
孙仁让杨林躺下。又道:“杨林,我听闻人在用脑的时候,特别容易感染风寒,你若是感到身体不适,不必再勉强为我出谋划策,等你病好之后,再为我效力不迟。
杨林,你现在的身体好些了吗?”
孙仁关切的询问,杨林却勉为其难的笑了笑。道:“仁,你可知道,这风寒,原本就是无药可治的?”
孙仁一惊。道:“杨林,你何出此言?”
杨林的话,一惊超出了孙仁的认知范围,若是普普通通的风寒都是不治之症。那么这天底下,只怕都活不下来几个人了。
但是杨林却说道:“仁,我这可不是骗人的。风寒虽然无药可医,但是却是能被人自己给治愈的,在人体之中,有一套免疫系统,这套系统管着人体的健康,而我们现在所吃的药,就是为了增强免疫系统的机能,再让这套系统,去治愈风寒。”
就算是躺在床上起不来,杨林也不忘在孙仁面前卖弄两句,而孙仁也不怪他,听着杨林将想要卖弄的东西说完。
随后,杨林的情况似乎好转一些了,孙仁便道:“杨林,我有事不能决,所以要问问你的。”
杨林叹了一口气,道:“仁,为君者,当独断专行,纵然是错的,也要一如既往的贯彻下去,唯有如此,才能在群臣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若是无论什么事都悬而不决,来向我询问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杨林有一些指责孙仁,但是孙仁却并不在意,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好到可以无话不说了。
杨林让嫣儿回避,嫣儿怏怏不乐的离开了杨林的寝室。
随后孙仁又道:“杨林,你知道的,我的身边只有你了,唯有你出的主意,才能让我安心,以前是如此,现在自然也是如此,所以,我希望你能够一直留在我的身边,那么我就能够事事都问你,事事都征求你的意见。”
孙仁的话,说得颇为动人,就连杨林自己也感动了。
于是杨林说道:“仁,其实就算是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找我是为了何事的,无非是关于曹魏方面要让我东吴与他们通商的事情!”
孙仁一愣,道:“杨林,你分明感染了风寒,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的?”
杨林道:“所谓智者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虽然病了,但是曹丕那家伙怎么想的,我却是知道的。
早些时候,曹丕派人来东吴,授予我东吴的主公爵位,随后我东吴便隔三岔五的送曹丕东西,这些东西,全是稀世珍宝,曹丕知道这些珍宝的价值,自然也知道我东吴的富足。
像曹丕那样的人,自然是不能忍受我东吴富足,而自己却非常贫困的现状的,于是他便会想要改变这个现状,而他所能够做的,便是与我东吴通商,这样,他便能够积攒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对付蜀汉还是对付我东吴,都能够游刃有余。”
杨林抽丝剥茧的道出了曹丕的目的,孙仁叹了一口气,道:“群臣们都是不赞同和曹丕通商的,他们都认为,曹丕之所以要和我东吴通商,不过是羡慕于我东吴的繁华,但是,通商对于我东吴的好处有限,而对于曹魏的好处却是极多的。
若是曹丕一方发展壮大起来了,那么对于东吴来说,这将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我东吴切不可养虎为患!”(未完待续。。)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在得到了曹丕的许可之后,司马懿便向孙仁宣读了曹丕的诏命,封孙仁为吴王、加九锡,爵位世袭罔替,命孙仁为大将军、领荆州牧,镇守东南。
孙仁与朝中百官给足了司马懿面子,跪接曹丕的旨意,司马懿可是半点恭顺之心也感觉不到,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因为自己的出使任务已经完成了,只要曹丕认可,那么自己就不会受到责备。
司马懿离开柴桑后,东吴的局势更加趋于稳定,四下无乱事,百姓们安居乐业,虽然名义上,东吴只是曹魏的附属,但是实际上,东吴却在诸多方面享有着一个国家一般的待遇。
自己的货币,自己的朝纲制度,税赋尽归自己,分文也不给别人……
文武百官,以孙仁马首是瞻,对于北方的皇帝曹丕,却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当然,为了给曹丕面子,孙仁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曹丕送一些奇珍异宝,这些奇珍异宝,都是在东吴的商人们买进卖出的时候得到的。
如珍珠、玛瑙、珊瑚、宝石等物,曹丕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却也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的宝物。
也就是说,名义上是东吴在向曹魏纳贡,但实际上,却是东吴在向曹魏炫富,就连曹丕也不住的感叹,这东吴真是富有,只是曹丕并不知道,东吴的富有是如何而来的。
见东吴如此恭顺,曹丕也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于是便兴兵,向蜀汉发难!
魏黄初二年,蜀章武元年。曹丕命张郃、于禁为将,统兵十万,兵发汉中,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也不敢怠慢,命关羽、张飞、黄忠等将前往汉中御敌。
曹丕攻打蜀国,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当今天下,阻挠其称霸大业的,就只有蜀汉的刘备。以及东吴的孙仁了。
但是相比于刘备来,孙仁这块骨头却不好啃,魏军对于东吴的军队,一是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而心生胆怯,而是因为东吴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不仅国力强盛,而且军队也颇为强劲。
既然东吴不好对付,那么曹丕自然也只能稍稍的安抚东吴,加封孙仁的官职就是曹丕的手段。只要能够稳住东吴,令东吴不会趁虚而入,那么对于曹丕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相比于东吴来说。刘备在曹丕的眼中,却只是外强中干而已。
蜀中一带才刚刚遭受了蝗灾,田里面颗粒无收,而刘备竟然不开仓放粮。而是毅然出兵东吴,遭致长沙的大败。
如今的蜀中政权,全靠了东吴的接济才能够存活下去。在如此不利的局势下,刘备竟然敢登基为帝,这实在出乎曹丕的预料!
所谓柿子要捏软的,曹丕出兵蜀汉,也是无可厚非的,在曹丕的料想下,以自己的十万人马,将会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蜀汉给灭了,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能够专心致志的腾出手来对付更强大的对手东吴了。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却并没有如曹丕所料。
虽然魏军来势汹汹,但是蜀军据险而守,却令魏军不能前进半步。
张郃、于禁纵有千般武艺,也无法攻破蜀军的防御,蜀军以逸待劳,战局顿时陷入了僵局之中。
曹丕在洛阳,每日听前线的战报,也是焦急如焚,与群臣商议如何破敌,但是无论如何商议,却也没有办法拿出合适的策略出来。
曹魏方消耗日多,而蜀军也不好受。
蜀军的粮食,几乎全靠东吴的供应,在打仗的时候,其需求量是平日里的数倍,为了能够抵御曹军,刘备只能低声下气的向东吴求救,希望东吴能够出兵曹魏的后路。
但是东吴方面的回应却是,当今东吴正是发展之际,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实在不想多生事端、引火烧身。
虽然孙仁回绝了刘备进军的要求,但是东吴的粮食,却是源源不断的运往蜀中的,而且每日运抵蜀中的粮食的量,分明增多了,这些粮食都挂着赈济灾民的名义,但是刘备却非常的明白,这些粮食是东吴送给自己当军粮的。
于是刘备在朝堂上叹道:“孙将军为了自保,不得不接受曹丕称臣的要求,不过这吴蜀联盟,却是坚不可摧,如今孙将军送来粮食助朕抵抗魏军,朕焉有不胜的道理?”
刘备虽然对孙仁感恩戴德,但是前线的诸葛亮,显然对于东吴的伎俩更加的清楚,东吴之所以送来这么多的粮食,是想蜀军更进一步的消耗魏军的实力,等两家两败俱伤了,东吴再坐收渔人之利。
诸葛亮对于东吴以及杨林的计策,恨得牙痒痒的,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能作为对方的棋子而被利用着。
对于诸葛亮来讲,现在已经不奢望刘备能够兴复汉室了,像刘备这样的君主,就算是得了天下,百姓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诸葛亮所希望的,便是能有一位贤明爱民的君主能够得了天下,免去了连连的战乱,使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这方面曹魏与蜀汉战得不可开交,而东吴却在蓬勃的发展着。
在粮食方面,东吴连年增收,无论是水稻、小麦还是种植于贫瘠之地的番薯,都能够获得丰收。
杨林命人开凿水利,灌溉良田,东吴本就是鱼米之乡,再加上了杨林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得东吴的田地,就算是遇上了干旱的天气也不害怕。
靠天吃饭的日子,在东吴已经了然无存,百姓们种庄稼种得愉快,收成多,税收又少,百姓们非常的富足。
因此,纵然是每日向蜀中供应不少的粮草,这对于东吴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负担。
在贸易方面。东吴的商人数量与日俱增,这些商人所起到的效果,便是活跃了吴蜀两地的经济,商人们通过买进卖出赚得钵满,而东吴方面也靠抽取商人们盈利之后的税收,也充实了财政。
在军队的建设方面,孙仁已经下令,改造所有吴军的装备,不再使用以往的铠甲和武器,而是使用新的铠甲和武器。
这些新造的武器铠甲。全都是按照杨林的方法来铸造的,在铸造的过程中,混入了碳末,使得铸造出来的武器,比以往的兵器更加的坚硬。
东吴的富庶,和贫困潦倒的蜀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蜀中一带的百姓,非常向往东吴的生活。
在早些时候,东吴方面虽然悄悄的作为。征集蜀中百姓加入东吴的军队或者是来东吴的土地上耕种土地,但是由于蜀中百姓们故土难离的心态,因此此举收效甚微。
但是当刘备登基之后,又加重了蜀中百姓的赋税。再加上曹魏进攻蜀汉,使得蜀汉又再一次面临了祸乱。
在如此的情形下,就算是对蜀中的土地再不舍,百姓们也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于是离开蜀地。来到东吴的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他们或者是加入了东吴的军队,或者是在东吴的土地上开垦荒地。自给自足,总之,东吴的日子,可要比蜀中的日子好太多了。
在孙仁和杨林推行“西蜀填东吴”的计策过程中,就连江北一带的民众,也有不少仰慕东吴的繁华,而私自前往东吴的百姓,对于这些百姓们,孙仁却是将他们遣返回江北的。
不过这些人,却是在杨林的示意下送了不少的钱银的,他们回到曹魏的土地上之后,便开始向身边的民众们讲述东吴的见闻录。
“柴桑城中的地,是由黄金铺成的,街上的店铺的匾额,是由玉石雕琢而成的,金碧辉煌,令人美不胜收,在东吴,百姓们根本不用整日耕种,只要每日到田间晒晒太阳,粮食就会慢慢的长成了,而东吴的赋税,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东吴的百姓们,家中的粮食都堆得慢慢的,百姓们每日能够吃三顿饭,顿顿有肉,餐餐有酒。”
这些人不停的粉饰东吴,令江北一带的百姓们人心惶惶。
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的曹丕耳朵里,曹丕听得可不是滋味,虽然这些去过东吴的民众的描述非常的夸张,但是里面却是有合理的成分的。
柴桑城的地断然不会是由黄金铺成的,但是在柴桑城中,起码有能够将整个柴桑成铺满的黄金!
这些日子以来,东吴会隔三岔五的向曹丕送来贡品,而这些贡品,全是价值不菲的珍宝,曹丕从这些珍宝中,也知道了东吴现在的国力的确非常的强盛,在经济方面,曹魏和东吴相比相差太远了。
群臣之中,唯有司马懿刚刚去过东吴柴桑,于是曹丕便找来司马懿询问道:“仲达,你去过柴桑,柴桑真的有那些造谣者所说的那样好吗?”
司马懿道:“陛下,微臣在不久前,的确去过柴桑,说句不中听的话,柴桑城的繁华,可是洛阳远远比不过的,城中的建筑物金碧辉煌,令人美不胜收,柴桑城中,商旅络绎不绝,纵然是入夜之后,也颇为热闹。”
随后,司马懿向曹丕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在柴桑城中的见闻,关于这些内容,司马懿可是没有撒半点的谎,的的确确是他的亲身所见。
曹丕了解到,柴桑城中,就连平凡百姓,都穿着绫罗绸缎,女子们头上所戴的饰品,也全是珍宝,由于民众们都颇为殷实,因此柴桑城内的治安是非常好的,百姓们家中都富有,因此也不会出现小偷和强盗。
听到最后,曹丕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东吴如此的富有,那么纵然是自己灭了蜀国,他日与东吴一战,也很可能并不轻松……
所谓一客不烦二主,曹丕索性就向司马懿询问他有什么良策,能够使曹魏如东吴一般富有?
司马懿见机会来了,便道:“陛下,东吴的繁荣,全靠商人,商人们买进卖出,能够活跃本地的贸易,而东吴的官府。又能够从商人们的贸易中获得税收的利益,商人们越来越富有,国家也越来越富有,加强商旅贸易,的确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事实上司马懿自己对于经济也是一窍不通,这些话,全是杨林教他说的。
杨林告诉司马懿,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向曹魏的君主宣扬通商的好处,因此司马懿才会对曹丕说出那样的话来。
果然。在听了司马懿的话之后,曹丕的面色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司马懿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对于曹丕来说,司马懿的建议并不代表着什么,于是曹丕询问程昱,道:“仲德,你怎么看?”
程昱道:“老臣也颇为赞同司马大人的意思,一个国家想要繁荣。内外通商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国家的内部活动起来,若一个国家像死水一般。那么就定然会灭亡的。
老臣以为,陛下若是能和东吴通商,对于我曹魏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我曹魏燃眉之急!”
单单是司马懿的话,是不足以打动曹丕的。现在,既然程昱都这么说了,那么曹丕心中就再无疑惑了。
于是曹丕说道:“朕欲下旨,与东吴互通有无,众位卿家,可有什么话说?”
群臣们互相瞧了一眼,都觉得曹丕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便都认同了曹丕的做法。
在曹丕看来,当前的曹魏,最主要的,便是增强自己的实力,而要增强自己的实力,就必须让自家的府库充盈。
当下己方正在与蜀汉作战,而军队的粮草和军饷,是曹丕最头痛的一件事情,若是能够从与东吴的通商中在多赚一些钱回来,那么这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与东吴通商,自然是要和东吴结盟的,不过曹丕可没有打算和东吴一直结盟下去,只要蜀汉一灭,而自家的经济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曹丕就会向东吴发动总攻!
既然计议已定,曹丕便遣使东吴。
曹魏的使者,向东吴的主公送去了曹丕的旨意,曹丕希望与东吴互通有无,两家共同发展,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对于曹丕的要求,东吴的臣工们都不屑一顾。
长史张昭说道:“主公,曹丕见我东吴富有,因此眼红,便要与我东吴通商,这可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则去,曹丕只当我东吴是块肥肉,欲食之,此人与我东吴,没有半点诚信,我东吴怎能任他摆布呢?”
张昭的话,倒是代表了大多数臣工们的意思。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是见识到了我东吴的富有之后,却想来分一杯羹,只要能思考的,都会觉得曹丕的脸皮极厚。
当然,对于曹丕,群臣们也是有所警觉的。
吕蒙道:“主公,虽然曹丕要与我东吴通好,但是其亡我东吴之心,却从未停息过,倘若我东吴真的与之通商,那么等曹魏发展壮大之后,我东吴便会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可不要这么犯傻,自己让自己的敌人强大起来,主公,与曹魏通商之事,还行三思而行。”
群臣们的意见一边倒,孙仁只好又征询杨林的意见。
不过今日杨林却没有上朝,他向孙仁告病。
为了能够知道杨林的想法,孙仁在下朝之后,便去往了杨林的住处,孙仁不让人通传,便径直而入。
孙仁来到了杨林的榻前,见杨林躺在床上,嫣儿正在一口一口的喂杨林吃药。
原本孙仁以为,杨林告病只不过是他不想上朝的借口,但是今日一见,杨林竟然真的病了,于是孙仁的心中也有一些担忧,便关切的问道:“杨林,你的病如何了?”
杨林见孙仁来了,也只能苦笑一声,道:“仁,我这也是太过大意了,原以为自己的风寒随即就会好,但是不想这风寒却越来越厉害,最终连床也起不了了。”
原来杨林自诩身子骨硬朗,因此对于一些小病,并没有太过在意,但是杨林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风寒会加重,使得自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虽然有嫣儿在场,但是嫣儿是杨林的贴身丫鬟,在嫣儿的面前。孙仁用不着顾忌什么,于是心中的关切之意顿时就流露出来了。
孙仁让嫣儿将手中的药拿给自己,由自己亲自来喂药,嫣儿老实的将药交到了孙仁的手中,孙仁学着刚才嫣儿的模样,一口一口的喂杨林吃药。
杨林也并不推辞,将药全都吃进去,良药苦口,这些药一下肚,杨林的脸色别提有多难看了!
孙仁让杨林躺下。又道:“杨林,我听闻人在用脑的时候,特别容易感染风寒,你若是感到身体不适,不必再勉强为我出谋划策,等你病好之后,再为我效力不迟。
杨林,你现在的身体好些了吗?”
孙仁关切的询问,杨林却勉为其难的笑了笑。道:“仁,你可知道,这风寒,原本就是无药可治的?”
孙仁一惊。道:“杨林,你何出此言?”
杨林的话,一惊超出了孙仁的认知范围,若是普普通通的风寒都是不治之症。那么这天底下,只怕都活不下来几个人了。
但是杨林却说道:“仁,我这可不是骗人的。风寒虽然无药可医,但是却是能被人自己给治愈的,在人体之中,有一套免疫系统,这套系统管着人体的健康,而我们现在所吃的药,就是为了增强免疫系统的机能,再让这套系统,去治愈风寒。”
就算是躺在床上起不来,杨林也不忘在孙仁面前卖弄两句,而孙仁也不怪他,听着杨林将想要卖弄的东西说完。
随后,杨林的情况似乎好转一些了,孙仁便道:“杨林,我有事不能决,所以要问问你的。”
杨林叹了一口气,道:“仁,为君者,当独断专行,纵然是错的,也要一如既往的贯彻下去,唯有如此,才能在群臣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若是无论什么事都悬而不决,来向我询问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杨林有一些指责孙仁,但是孙仁却并不在意,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好到可以无话不说了。
杨林让嫣儿回避,嫣儿怏怏不乐的离开了杨林的寝室。
随后孙仁又道:“杨林,你知道的,我的身边只有你了,唯有你出的主意,才能让我安心,以前是如此,现在自然也是如此,所以,我希望你能够一直留在我的身边,那么我就能够事事都问你,事事都征求你的意见。”
孙仁的话,说得颇为动人,就连杨林自己也感动了。
于是杨林说道:“仁,其实就算是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找我是为了何事的,无非是关于曹魏方面要让我东吴与他们通商的事情!”
孙仁一愣,道:“杨林,你分明感染了风寒,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的?”
杨林道:“所谓智者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虽然病了,但是曹丕那家伙怎么想的,我却是知道的。
早些时候,曹丕派人来东吴,授予我东吴的主公爵位,随后我东吴便隔三岔五的送曹丕东西,这些东西,全是稀世珍宝,曹丕知道这些珍宝的价值,自然也知道我东吴的富足。
像曹丕那样的人,自然是不能忍受我东吴富足,而自己却非常贫困的现状的,于是他便会想要改变这个现状,而他所能够做的,便是与我东吴通商,这样,他便能够积攒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对付蜀汉还是对付我东吴,都能够游刃有余。”
杨林抽丝剥茧的道出了曹丕的目的,孙仁叹了一口气,道:“群臣们都是不赞同和曹丕通商的,他们都认为,曹丕之所以要和我东吴通商,不过是羡慕于我东吴的繁华,但是,通商对于我东吴的好处有限,而对于曹魏的好处却是极多的。
若是曹丕一方发展壮大起来了,那么对于东吴来说,这将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我东吴切不可养虎为患!”(未完待续。。)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