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混在东吴吃软饭

第十八章 旧账

    刘备军一路败退,直到退到益阳为止。

    残存的蜀军,以益阳为屏障抵御东吴的骑兵,东吴的骑兵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对于攻城,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因此,近卫军识时务的退走了。

    而此时的蜀军,早已经闻风丧胆了,他们害怕一旦出城,就会遭到东吴这支凶悍的部队的追杀,于是只能一直待在益阳城中。

    近卫军在大杀四方之后,便立即与东吴的军队汇合,而程普在知道了近卫军竟然将刘备的十万大军杀得落花流水之后,也颇为兴奋。

    刘备军卑鄙无耻,竟然假意签订和约,却击其暮归,此仇不报,实在枉为人。

    于是程普并没有让军队继续撤军,而是让自己的本部人马与近卫军汇合,数万之人,一同奔至益阳,将益阳城团团包围。

    刘备军胆怯,不敢出城御敌,而益阳城城小,粮草也不多,并非可以久居之地,破城只是迟早之事。

    不过吴军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围而不攻,因为吴军知道,现在刘备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不需要虚耗兵力去攻打益阳,只要等时候一久,益阳城便会不攻自破。

    在益阳城外,程普遥遥的看着已经被围得滴水不漏的城池,谓杨林道:“杨大人,最初你说,要以一万近卫军去击破刘备的十万大军,我本是不相信的,但是今日一见,杨大人所言非虚,这近卫军的战力果然不同凡响,令我叹为观止!”

    事到如今,程普除了赞叹之外,已经别无其它言语了。

    刘备假意议和,并且偷袭吴军的后翼,像这样的事情。杨林这绝顶聪明的人竟然会置之不理,作为三军统帅的程普,自然对杨林颇有微词。

    东吴军士的死伤,与杨林的不作为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杨林却说,要以近卫军去抵挡刘备的大军。

    于是程普便认为,这或许正是孙仁主公的意思,这场战争为了取得想要的战果,必须要牺牲一部分的士兵。

    程普对于杨林让区区一万人的近卫军去抵挡蜀军的事,并没有加以劝告。而是放任其所作所为,而程普的心中也有些担心,如若近卫军也失败了,那么东吴的军队,将会全线崩溃。

    不过,现在战局已定,无论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改变东吴军队胜利的事实,因此对于之前的事情。程普已经不太在意了。

    反倒是对于近卫军的战法,程普非常感兴趣,这支骑兵部队,以非常独特的作战方式。几乎全歼了蜀军的部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程普的褒奖,杨林并没有太过于骄傲,而是说道:“这支近卫军。虽然是在下一手训练出来的,但是挑选他们和鼓舞他们的人,却是主公自己。正是因为主公的重视和这支军队对主公的忠诚,使得近卫军的战斗力,是别的军队所没有办法比拟的。”

    杨林将功劳全推到了孙仁身上,至于程普最想要知道的近卫军究竟是以何种战术在作战,杨林却只字未提。

    当然,程普并无意从杨林的口中套知太多的东西,所幸的是,这支所向披靡的骑兵部队,是隶属于东吴的,强大的部队,当你不与他为敌的时候,只是作为同伴,是最令人放心不过的。

    吴军包围益阳,却连军事会议也省去了,总之,当下军队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将刘备围困住,不让刘备逃走,只要他被困在益阳一天,蜀中一带的局势就更加严重一天!

    而情况正如东吴方面所料想的益阳,刘备不顾蜀中一带的蝗灾,毅然出兵东吴,将粮草用于前线,使得蜀中一带的民众饿死无数。

    百姓们没了粮草,都觉得活不下去了,他们就只能铤而走险,去抢、去夺。

    在刘备率军出征东吴之后,蜀中一带,多地爆发了饥民的暴动,若是一次两次的话,官府还能够镇压下来,但是次数多了,官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许多地方的官府,已经被饥民们攻占了,使得蜀中一带,顿时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诸葛亮坐镇成都城内,处理突发事件,但是纵然是诸葛亮有过人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将蜀中一带的所有危机平息。

    最关键的一点,是蜀中的百姓们无粮可食,吃不饱饭、饿着肚子的蜀中百姓们的暴乱,如果没有粮食的支援,只怕会继续下去。

    如果刘备率军成功攻破了东吴,那么将会是另一番局面,东吴粮食充足,以东吴的粮草,定能够解蜀中的燃眉之急的。

    但是事与愿违,刘备出兵东吴,却大败而归,而且不仅大败,还被吴军围困在益阳,根本没有办法脱身。

    蜀军兵败的消息传到蜀中各地,饥民们的暴动变本加厉,多个地方的官府根本就没有办法平息暴动,地方官逃命去了,城镇也就失控了。

    更有甚者,云南孟获见刘备大势已去,便立即宣布自立,不再听成都城内的号令,自立为王。

    现在的蜀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若刘备再不出面调停,只怕蜀中将成为人间地狱,诸葛亮虽然是能臣,但毕竟不是蜀中的主公,因此对于蜀中一带的乱象,他实在是无能为力……

    建安十八年,十二月。

    年关将近,天寒地冻,荆州一带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预见到天气会很寒冷,因此程普早已命人做好了过冬的打算,军士们的保暖棉衣,从柴桑城内一件又一件的送来,军士们靠着棉衣,抵御寒冬。

    城外的东吴军士有棉衣的待遇,但是城内的蜀军士兵,却没有那么好命了。

    益阳城内物资贫乏,别说是棉衣棉裤了,就连粮食,也快要吃完了。

    因此城内军士,饿死的饿死,冻死的冻死。城内惨象,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

    守城的士兵们,都认为东吴军队会一直等到城内的人全都饿死,因此人心惶惶,而刘备命法正来激励军士们,不让军士们哗变。

    益阳城内的局势,杨林可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在此时攻城的话,不需要耗费太大的精力。就能够将益阳城拿下,生擒刘备,刘备手下的诸位猛将,也会被一锅端。

    但是杨林却并没有下达进军攻城的命令,反倒是在益阳城外组织军士们玩起了雪。

    东吴的军士们兵强马壮、其乐融融,和城内的蜀军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又过了几日,一辆马车来到了东吴军队的营寨外,马车上的人。递给了杨林一张名帖,杨林见了名帖,便邀请那人到自己的营帐里坐。

    来人正是诸葛亮,由于蜀中一带的局势危急。诸葛亮早已坐不住了,他在成都城内伪造了一个自己依旧在主政的假象,而自己,却乔装改扮。来到了位于益阳城外的东吴营寨。

    杨林一见诸葛亮,顿时倍感亲切,道:“自从荆州一别。一过已是数年,诸葛先生依旧神采不减当年,实在令在下佩服,遥想在下与诸葛先生在赤壁共商破敌之计、在华容道上共赏曹操仓皇北逃,就犹如是昨日之事。”

    杨林对诸葛亮叙旧,只说好听的话。

    但是诸葛亮自己也知道,自己和杨林是敌非友,因此不管杨林说再多的好话,诸葛亮也听得颇为刺耳。

    蜀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孙仁,也不是曹操,而是眼前的这名颇为年轻的东吴长史,虽然诸葛亮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是让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如今蜀中一带已经乱了套了,除非东吴肯手下留情,不然的话,只怕刘备的政权即将覆灭。

    于是诸葛亮说道:“杨大人,亮此次来,是为了主公求情的,昔日我主刘皇叔,的确做了许多不道义的事情,赤壁之战中,东吴冒着灭国的危险,赶走了曹操的大军,但是东吴,却对于荆州没有半点渴求,反倒是刘皇叔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侵占了荆州的领地。

    此是刘皇叔的过失,因此遭来恶报,望东吴不计前嫌,与刘皇叔重归于好,两家共同抗曹!”

    总的来说,孙刘两家的矛盾,皆出自于荆州,诸葛亮自己心中也很清楚,正是因为刘备强夺了荆州之地,才遭来东吴的记恨,而东吴的记恨,其报复的手段却是非常的,东吴谋划了许久,终于得逞了。

    若是东吴的计策没有成功,那么诸葛亮自然不会如此低三下气,但是现如今,形势逼人,诸葛亮也不得不向杨林求情。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我东吴以举国之兵,拒曹操于赤壁,此时保护了刘皇叔,可是赤壁之战中,诸葛先生却干扰我军追击曹军,这实在是有违盟友之名。”

    诸葛亮惭愧道:“此是亮的主意,与主公无关,曹操新败,若战死于赤壁,那么东吴必将趁势进攻,豪取江北之地,那么刘皇叔想要兴复汉室,必将难上加难,因此亮才建议主公出兵帮助曹操脱身。”

    杨林又道:“是你们率先背叛盟友的,因此,你也别怪我在蜀中一带用麻雀作诱饵,促成了蜀中的蝗灾,如今,蜀中一带颗粒无收,刘皇叔的益州牧之名,已经名存实亡了。”

    既然是在诸葛亮的面前,杨林也并不隐瞒是自己促成了蜀中的蝗灾,诸葛亮在听到“蝗灾”二字之后,不由得心中一颤。

    这两个字,是蜀中衰败的根源,而现如今,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诸葛亮也颇为佩服杨林的胆色,竟然敢当面承认曾经干过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他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如此的心机?

    他知道蜀中的虫灾会死多少人吗?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违背了基本的人伦之道了吗?

    当然,无论诸葛亮如何诅咒杨林,却也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这是因为诸葛亮本人的失察,怨不得别人。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当初亮能够从麻雀入手,而不是从麻药入手,那么说不定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主公又命亮为三军军师。出兵汉中,才致使今日之不利局面。”

    杨林笑道:“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在乱世中,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妇人之仁,只会将人带入毁灭!”

    既然自己是胜利者,那么杨林自然说什么都可以,诸葛亮也无话可说……

    见诸葛亮沉默不语,杨林又道:“诸葛先生。还记得在赤壁的时候我对你所说的话吗?”

    诸葛亮也是聪明之人,一听便懂,道:“杨大人的话,亮怎敢忘记?当日杨大人邀请亮为东吴效命,但是亮承蒙主公三顾之恩,不敢忘本,自从跟随主公之后,亮则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请恕亮实在不能为东吴效力。”

    和当日的一样。诸葛亮还是拒绝了杨林。

    杨林又道:“昔日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现如今,凤雏先生已经归入我东吴的麾下。若是卧龙再为我所用,这天下,就会是我东吴的了,诸葛先生。你真的没有此意吗?”

    诸葛亮面露难色,道:“请恕亮实在不能从命。”

    杨林轻笑道:“诸葛先生,虽然水镜先生如此说。但是纵然是我东吴没有卧龙凤雏的辅佐,我们也是能够取得天下的;而诸葛先生所说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实在是愚不可及!

    后汉**滋生,君主不理政事,由宦官、外戚把持朝政,买官卖官、强取豪夺之事多有啊发生,像这样的国家,老百姓也只能忍饥挨饿的过日子,有什么好眷念的?乱世的百姓们,最希望的便是国泰民安,自己能够丰衣足食,至于国家的名字是汉或者不是汉,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今天下大乱,众豪雄当中,就只有我主孙仁是以百姓之事为己任,大力发展生产,令百姓们能够吃饱肚子,如今东吴一带,百姓们焚香祷告,为主公祈福,试想一下,像这样的主公得了天下,百姓们一定拍手称快的!

    诸葛先生,虽然刘皇叔曾经三顾你于草庐之中,但这只不过是表面工夫罢了,如今刘皇叔取了蜀中之后,却并不如之前那般重用于你,哪怕是出兵东吴这样的事,他也是找的法正为军师,不是吗?”

    杨林尽其言语,想要说服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是铁了心了,不肯答应杨林半句。

    杨林说完之后,诸葛亮向着杨林行了一个礼,道:“亮何德何能,能够受到杨大人如此的看重?只是亮受主公大恩,不敢忘,还请杨大人不要在亮这个山野村夫身上多浪费唇舌了。”

    诸葛亮心意已决,杨林有些生气了,道:“诸葛先生,现在是你来求我,可是你却软硬不吃,你难道就不怕我不答应你吗?”

    诸葛亮面露和善之色,道:“亮此次来,本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若是能够成功说服杨大人放了主公,自然最好;若是没有办法说服杨大人,亮便会在杨大人面前引刀自刎。

    望杨大人念在与亮共解九连环的份儿上,给主公一条生路,亮愿意献出自己的性命!”

    杨林知道诸葛亮忠义,可是却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忠义至此!

    为了一名打着皇叔旗号到处招摇的主公,为了一名为了利益不要脸皮的主公,诸葛亮竟然可以为他献出自己的生命!

    就算是杨林,也颇为佩服诸葛亮的气节!

    于是杨林叹了一口气,说道:“诸葛先生,你不愿意为我所用,却愿意为了刘皇叔而牺牲,在下颇为佩服,看在诸葛先生的面子上,我倒是能够勉为其难的与刘皇叔议和,不过我东吴所开出的条件,可是不会低的,还请诸葛先生再仔细想想。”

    诸葛亮摇摇头,道:“亮哪里还有什么想法,只求杨大人能够尽快撤出军队,让主公能有精力去平息蜀中一带的急事。”

    既然已经是在开口求人了,那么自然是要做好丢车保帅的打算的。

    杨林见诸葛亮并无异议,便说道:“此次若是孙刘议和,那么所签订的,不再会是和约,而是不平等条约,诸葛先生,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问道:“请问。杨大人所开出的,是什么不平等的条件?”

    杨林笑着说道:“昔日我代表东吴,与刘皇叔所签订的,是一份互不侵犯、互通有无的和约,但是刘皇叔却撕毁了这份和约,毅然进兵东吴,因此,这份和约便自动失效了。”

    “……”

    诸葛亮无言以对,心中却是愤愤不平,他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若不是杨林搞出阴谋诡计,致使蜀中一带爆发了眼中的虫灾,主公又怎么会怒发冲冠,进军东吴的?

    杨林似乎瞧出了诸葛亮心中所想,便说道:“诸葛先生,虽然在你的面前,我承认了是自己促成蜀中蝗灾之事,但是在别人面前,我却是什么都不会说的。孙刘两军。在出兵前,其檄文大相径庭,天下豪雄,不知道相信谁。

    可是。刘皇叔出尔反尔,假意与我东吴议和,最后却击其暮归,这样的事情。却是全天下人都看见了的,天下人都见识到了刘皇叔的卑鄙之处,自然也不会相信他所发出来的檄文。

    天下人只会认为。刘皇叔为了找出兵东吴的理由,故意将蜀中一带的虫灾算在了东吴的头上,如此的行径,令天下豪雄所不耻!”

    这场战争,东吴不仅仅是赢得了胜利,还赢得了全天下的口碑。

    而反观蜀军方面,可谓输了战争、又输了品格……

    事到如今,诸葛亮也不想去怪罪法正给主公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这个主意效仿高祖,若是成功,便是一个好计策。

    但是令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东吴方面却假意中计,在撤军的时候,故意将薄弱的后军露给了蜀军攻击,在蜀军的攻击下,还杀死了不少的东吴士卒。

    可是,东吴的骑兵却过于强大,竟然以一万之数力挽狂澜,将蜀军的十万之众杀得丢盔弃甲,如此一看,天下人只会佩服东吴军队的战力,而对于蜀军,他们只会投来鄙夷的目光。

    杨林已经向诸葛亮表明了双方现在所站的立场,因此,对于之后自己将会提出来的要求,他自然是能够狮子大开口的。

    但是,在这之前,杨林还是说道:“诸葛先生,虽然在战争中,老百姓的性命是最不值钱的,但是他们却是无辜的,因此,让蜀中一带的老百姓有粮食吃,也是我东吴的分内之事,诸葛先生,关于这一点,还请你放心。”

    杨林此言,也的确令诸葛亮放心不少。

    如今蜀中一带的乱象,全是因为粮食不够吃了而引起的,只要东吴方面能够履行承诺,将粮食成功的运抵蜀中,那么蜀中一带的混乱,自然就可以全部化解。

    只不过,诸葛亮对于杨林此人,却不太放心。

    这场虫灾,全是因为杨林而起,杨林明知道虫灾会使百姓们忍受饥荒,但是却毅然为之,而在摧毁了蜀中一带的良田之后,杨林现在又要用粮食来接济蜀中一带的饥民,这位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的两面性,令诸葛亮颇为不适应。

    当然,杨林所说的话,只是给诸葛亮的一个甜头,至于之后要说的,自然是令诸葛亮割肉的事情。

    只听得杨林缓缓的说道:“诸葛先生,此战是因西蜀而起,因此,若是想要议和,西蜀必须要为了发动战争付出代价!”

    诸葛亮问道:“请问杨大人,究竟是何种的代价,才能够使东吴同意议和?”

    杨林道:“事实上,在不久之前,我就与刘皇叔签订过一个和约了,虽然那只是刘皇叔为了使东吴的军队麻痹大意而使出来的手段,但是和约上白纸黑字的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刘皇叔应将荆州一带,割让给东吴,因此,此次的和约上,也必须写明这一条!”(未完待续。。)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