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七章 策略(二)

    ()和林。

    在众多亲军地层层环卫下,帝国大汗坐在一张胡床上,眼神yīn沉地眺望着草原深处,面容中更带有出其的愤怒。

    伯颜则恭敬地站在他身边,同样看着这绿sè的原野,一直默然不语。

    至元二十六年(景炎十四年)的忽必烈,的确陷入了他一生中又一次重大危机。

    “赵昰小儿”已经将江南弄得天翻地覆,而从至元二十四年开始,海都在西面步步紧逼。

    忽必烈对海都的jǐng惕,其实在他即位之初就有了。因为海都不仅始终托词不来朝见,以示臣服,而且从他后来纠集窝阔台家族的后人、培植自己势力的行为来看,他也必然是在觊觎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

    忽必烈肯定不会轻视海都。

    海都是窝阔台汗的长孙,在许多人眼里,他本就很有资格坐在蒙古帝国大汗的位子上。因此,即使没有什么指责忽必烈“太汉化”的借口,他也在草原上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在这点上,乃颜是远远不如他的。

    其次,海都的实力也绝对在乃颜之上。这是由于,他不仅有窝阔台家族后人的支持,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盟友,察合台汗国的现大汗笃哇。

    所以,如果过去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昔里吉的相争,可以视为拖雷家族内部的相争,那么他和海都之间的冲突,就是窝阔台、拖雷、包括察合台这三个黄金家族分支之间恩怨的一种延续。

    乃颜从某种程度上,其实并非是这场蒙古帝国大汗之位争夺的核心人物。

    老忽是绝对不能在这场冲突中输的。

    他在草原帝国大汗的位子上,还能事后显示自己的宽大和仁慈,但海都那些人,却不见得也能做到。假如他输了,很可能丢掉的不仅仅是大汗之位,而且还将整个拖雷家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忽必烈的困难就在于,正因为有指责他“太汉化”的借口存在,固然他早已预料到与海都的冲突不可避免,可无论是对乃颜、还是海都,他都不能先动手,否则会让所谓的“汉化”借口坐实。

    而当海都这个“贵客”真的起来闹事时,帝国南方实已出现了一个愈来愈咄咄逼人、前所未有的大敌,这就让他陷入了两面受敌的不利境地。

    摆脱此种困境的最佳策略,本应是如三国时期的各方做法,尽量“拉一个,打一个。”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在他刚即位时,曾派郝经来南宋“谋和”,以便腾出手来应付“汗位之争”。

    只不过这时候他所面临的两个对手,没直接联手,他已经要烧高香了。

    如此,他就只能先集中力量拿下一个,然后再转过身来对付另一个。<ww。ienG。com>

    他必然会首先对付海都,因为海都对他的威胁更直接。而且他还要尽量做到另一条,那就是快速解决。只有这样,方能摆脱不利的困境。

    可他也万没有想到,自己所面临的对手已经变得一个比一个狡诈。

    海都的行事风格与乃颜完全不同,他根本不和老忽来什么会战。他的向东进攻,总体来说,就是有利、能战,他和笃哇等人绝不放过;一旦觉察不利、或危险来临,立刻远遁。并且这些人还不是一个方向,而是从多个方向进攻,不断地sāo扰、试探老忽大元朝的虚实。这种飘忽不定的路子,不仅让老忽、甚至是伯颜都觉得疲于应对。

    海都的套路,其实仍是所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路子。但他的这种拉同门师兄弟、用同门招数来对付师门掌门人的做法,就让忽必烈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因为此时他不像在另一个时空,即便一时收拾不了对方,也还可以和对方“耗”,现在他完全“耗”不起,故此他是急于寻找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海都。

    至元二十六年,海都长驱直入,打到了和林。而北元派在那里的宣慰使等官员竟多人背叛,归降了海都,导致整个漠北地区大震。

    忽必烈大怒,他再度御驾亲征,准备和海都一决高下,将彼此之间的恩怨作一个彻底了断。

    只不过这一次他杯具了,海都闻讯之后立刻远遁,向西退去,让他扑了个空。

    老忽这时候已经是一个七十四岁的古稀老人了,海都在他眼里也是一“小儿”,竟然如此拿他来“开涮”,他恨得是咬牙切齿。

    -----------------------

    历史上的忽必烈亲征海都,就是在至元二十六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而海都之所以能和老忽纠缠那么长时间,甚至一直持续到忽必烈去世之后,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明白自己的实力不如老忽,所以一直不和老忽硬拼。

    直到最后一次,这时候忽必烈已去世,他也年纪大了,来rì无多,故此做最后一搏。虽然大战他胜了,可另一个方向上的笃哇却输了,所以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并且此战过后,在回去的路上他即去世。

    另一个则是,他在草原上始终有大批的支持者。

    -----------------------

    忽必烈是真的变得有点急躁,因为不能收拾了海都,他就不能转兵向南,全力对付那个实际上更恶毒的小子。

    但老忽还是幸运的,在他身边其实有人能助他摆脱眼下困境,这个人就是伯颜。

    身为北元枢密院的重臣,伯颜不仅知道朝廷眼下所陷入的困局,而且他也不是不认可忽必烈先解决海都、然后再全力向南的打算。只不过他是北元朝中真正能抓住海都弱点之人。

    当下,一直沉默不语的伯颜,在看了看yīn冷的大汗后,终于沉声说道:“大汗,海都之乱,固然眼下需早rì平定,但也不能太急。”

    忽必烈此时心情之恶劣,伯颜绝对明白。

    闻言,忽必烈瞬间即将锐目盯在了他的脸上。

    “伯颜,朕近rì已得云南、四川行省急报,赵昰小儿已兵出湖广,目标直指川中。观其动向,甚至他还有夺取云南之意。”

    老忽真的不能不急了。

    伯颜的眼中有厉芒一闪而过,但面对大汗yīn冷的目光,他不仅神sè不变,态度愈加恭敬。

    “海都狡黠,大汗天威所在,他必然望风披靡。”

    伯颜知道,老忽您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乃颜收拾了,海都听说后,怎么可能不避您的锋芒?和您硬来,这岂不是找死?所以您大可不必生气。

    忽必烈不语,依然盯着伯颜。

    伯颜已经轻声接着说道:“臣认为,固然海都犯边,邀之则遁,若能诱其深入,一战可擒也。”

    忽必烈的眼睛眯起来了,只不过其中再度闪出了yīn冷之意。

    “你是说?”

    伯颜依然神sè不动。

    “海都必会再来和林。”

    忽必烈忽然松弛了自己,再度看向了草原深处。

    伯颜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

    因为只要海都的目的是夺取大汗之位,就算他躲躲闪闪、打了就跑,他必然还是要夺取和林。

    这是由于,和林过去是蒙古帝国草原上的国都,失去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就等于失去了草原主人的身份。反过来讲,谁控制了和林,不仅意味着他掌握了草原的核心地带,且还能够在这个蒙古人的发祥地召集传统上的忽里台大会,并借此重新确认草原帝国的汗位。

    所以,对于和林,忽必烈不能眼看着丢失,而海都,则必然是想拥有。

    既然如此,与其和海都在草原上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旷rì持久,还不如诱他再度到和林,寻机收拾了他。

    俗话:擒贼先擒王。海都被收拾了,其他人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

    历史上的海都之乱持续那么长时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必烈本人并没有真正放手用好伯颜。

    伯颜的家族过去居住的地方叫忽毡城,后世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蒙古帝国时代属于察合台汗国。

    而察合台汗国的大汗笃哇,是海都的铁杆盟友。所以,有人就向老忽进谗言,说伯颜私通海都,故此平叛不力。

    由此,老忽将伯颜调到后面,改为玉昔帖木儿(成吉思汗时代四杰之一博尔术的儿子)领军在前。其结果,就是海都之乱一直无法平定。

    但后人可以猜测,尽管伯颜的家族居住在察合台汗国,他其实不太会私通海都,因为没有忽必烈,就没有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不过他不想向笃哇的人下狠手,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那里面会有家族的旧识。

    历史上的伯颜在与海都和其手下多次交手后,终于找到了对付他的方法。当海都再来时,他就佯败,一连七rì。

    他手下的诸将都认为他胆怯,不仅指责他,而且连连请战。

    伯颜告诉他们:“海都犯边,邀之则遁,诱其深入,一点可擒也。”

    但诸将坚决请战,于是伯颜只好回军,虽一战击败海都,可海都果然还是逃脱了。

    (这事理应发生在至元二十九年,可现在历史变了,伯颜和忽必烈都有了更大的压力。压力会促使人的脑筋转的更快,所以在这里咱把此事给加以改变。)

    ------------------------

    帝国大汗转而沉思,伯颜却继续说道:“当年让赵昰小儿成为漏网之鱼,此为臣的过失。臣请大汗恩准,让臣再到南边,去对付那个赵昰。”

    伯颜其实一直认为,让赵昰等人逃脱,自己是有责任的。而且他还知道,他的大汗有时候并非没有猜忌之心。

    当初阿术的父亲兀良合台是蒙哥大汗的老人,老忽上位后,虽然兀良合台并没有站到阿里不哥那边,可在讨伐阿里不哥时,“兀良合台以宿将,独摈而不用。”就是因为老忽对他仍“疑而忌之”。

    故此,鉴于自己的家族曾居于察合台汗国的事实,为避免大汗的疑虑,在托出自己的办法后,他决定转而去对付同样危机重重的南方。

    伯颜的这个决定,自然是建立在眼下的形势上,而且他认为,这对大汗和他,实为两全之策。

    但他的大汗仍然否决了他的建议。

    “不,伯颜,在如何对付海都这件事上,朕授你全权。诸将如有抗命者,你可当即处之。”

    冷静下来的忽必烈还是jīng明的,他之所以否决伯颜的提议,是因为伯颜的话下之意已经很明白,要想诱海都前来,他自己就不该亲自出马,那样只会惊了海都这只兔子。

    可如果要找一个更合适的人来对付海都,只要他内心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他也不是不知道,朝廷之中并没有人能超过伯颜。

    而通常一个策略的最佳执行者,也肯定是它的制定者。

    此外,在忽必烈的内心里,现在还不是动用伯颜这柄快刀的时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