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恒之死
文天祥进驻厓山的时候,实际上福建的战事已进行到了最后的决战。(读看看小说网)。
李恒受挫于南剑城下之后,他除了调集军中急需的粮草,另一个就是火速派人联系也的迷失。因为这个时候,李恒已经意识到,江西元军在福建的战事,已陷入一种不利的局面。
从邵武进军的元军,既没达到吸引对方援军前来的目的,又攻不下南剑,那么,绕过这个城池继续南下就根本不可能。强敌在后,这有退路被断之忧。而继续屯兵于坚城之下,其结果必然是师老兵疲。
元军的处境,其实就是四个字:进退不得。
李恒在仔细地盘算了形势后认为,要摆脱眼下的此种困境,关键就要看也的迷失了。如果也的迷失迂回漳州成功,那他就可以顺势而为,以偏为正,除留部分元军扼守邵武、建宁,防止宋军窜犯江西,主力向汀州靠拢。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也的迷失的力量,而且还掩护了他的侧后,干脆实施彻底的迂回攻击。
但李恒心中对此也难以下最后的决断,因为对方在南剑的充分准备告诉他,也的迷失的迂回攻击未必会很顺利。他的这个猜测同样是由于,也的迷失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向他报捷而产生的。
假如也的迷失也受阻,他的这个盘算不仅要落空,而且两路元军全都进退不得,福建路的战事就会对己方不利了。
战争从来就不是死板的,多路攻击固然有让对方疲于应付的好处,可分兵也一样是军中大忌,这容易让对方各个击破。所有军事的布局,其实均在“审时度势”这四个字当中。
在李恒的看法里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江西元军应暂时向汀州和邵武收缩,先调集粮草军械,以利再战。
李恒这时没有考虑直接退回江西,是他知道,即使是这样部署,他事后也会面临忽必烈的雷霆之怒。但假如元军直接退回江西,那他在大汗和朝廷那里,基本上也就完了。
事实上,李恒此时心中最痛恨之人是范文虎。因为,如果范文虎的两浙新附军能够全力以赴,攻下、甚至仅仅围困住福州,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李恒和也的迷失在战前的商议中都认为,福建真正的琼州兵并不会很多。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看看小说网)毕竟琼州是一个蛮荒的岛屿,赵昰小儿再怎么弄,也是养不了多少兵的。宋军既要守卫雷州,又要驻扎在翁州,那么,他们在福建的步军顶多也就三、四万人,五万人那就撑破天了。
而对于唆都的败亡,虽然具体情况由于宋军刻意地封锁,难以详查,但他们的判断基本上接近于事实,即都认为是中了埋伏。唆都顺着福建沿海的道路进兵,这一不小心,就极易遭到琼州宋军的水陆联合攻击。
对于福建路战事,李恒事先的判断中,范文虎的新附军应该能对宋军“形成足够的牵制”。如此,张世杰就要分兵守南剑和福州,而他还要留兵在泉州和兴化看家,漳州必然薄弱。这就是李恒分路进兵的主要原因。
对李恒最不利的是,虽然他并没有低估琼州宋军,可他不清楚凌震所部也已加入到福建之战中来。并且他视为乌合之众的那些暴民,也并非是草寇,而是“悍匪”。所以他低估了福建宋军的总体力量。
现在,范文虎哪里毫无任何进展的消息传来,假如也的迷失也受阻,那么在李恒的看法里面,答案只有一个,漳州哪里也有数量可观的琼州宋军。这就说明,范文虎根本没有真正地发起攻击。
当您发现,所谓的几路大军进剿,有可能变成了自己在唱独角戏,而且您还进展的不顺,您说您火不火?
当然,李恒也根本不知道,张世杰按照小皇帝的提议,事先散布在南剑周围的宋军,早已掐断了他与所有元军的联系。就算新附军敢进福建,甚至打到福州城下,他也得不到任何消息。
没有消息就情况不明,而情况不明,一个将领就难以决断。
李恒在焦急的等待中,不仅始终没有得到也的迷失的消息,而且他派往邵武和建宁催粮草的人,也毫无回音。在连续又派了几批传令之人出去后,他却得到探马来报:通往汀州的沙县又被宋军攻占,同时来自福州的古田方向也出现了部分宋军。这时候他彻底明白,一个巨大的危险降临了。
大帐里的李恒,从牙缝里吐出三个字“范文虎”,当场就拔刀将座案砍成了两半。
宋瑞进驻厓山之时,也就是李恒下令元军退却之日。但元军撤退的这一路上,遭受了空前的打击。
张世杰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狠。
龙岩战后,他下令除留廖得胜等少量宋军追歼残留元军,盯住、拖住钱之荣外,全军稍加休整即向南剑攻击前进。
他告诉手下的众将:“北兵在江西的真正主力,为李恒所部之探马赤军。一旦让他得知也的迷失被歼,本使断定,他必撤围南剑,退向邵武。假如让他再退回江南西路,我等以后想对付他,就不会那么容易。”
“现在,李恒深入福建,不仅受挫于南剑城下,进退不得,而且他的军需粮草也已被我掐断,此正为就地解决他的大好时机。汝等立刻晓谕全军,收拾了李恒,就等于拿下了整个江南西路,我步军自朝廷下海以来前所未有之大功,就在眼前。”
“传本使军令,良机天命所赐,违天不祥,全军此战有进无退,务要全歼李恒所部。”
说到这里,张世杰的眼中露出了凶光。李恒当年让他有败退广州之辱,张老大这个北地猛人,同样也是咽不下这口气滴。他要的就是再接再厉,一举歼灭这个大敌。
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江淮军将领眼中精光大盛。“末将领命。”
张世杰转向陈吊眼和卯大佬:“吊眼将军,卯将军,一旦李恒向邵武后撤,虽然那里有高日新所部,但还不足以拦住他。山路汝等熟悉,本使命你们先抢占邵武,同时在顺昌到邵武的沿途山道上埋伏,务必拖住、堵截李恒在福建境内。”
“另外,只要李恒一动,南剑的左大必会尾随攻击,以拖住他。而本使亲率江淮军,最多在两天之内就会赶到。汝等明白了吗?”
陈吊眼、卯大佬“咔”的一个立正,“总使放心。”
陈吊眼、卯大佬的第五师,的确是这个时代最能跑之军,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早已在山里跑惯了,山中的小路又熟悉。他们在元军开始撤退时,就抢占空虚的邵武。
江西元军不知道自己的后路被断,是他们覆亡的原因之一,因为假如他们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可以全力向建宁方向突围,从哪里先退往两浙路,而这就不是在哪里的黄福等人能够拦截的了。
李恒明白,古田出现宋军,这还可以认为是南剑的援军已到,但宋军攻占通往汀州的沙县,它就意味着也的迷失所部已凶多吉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元军不马上撤离南剑,全军的覆亡也就并不远了,他立刻下令全军后撤。
但他才下令元军退却,南剑的宋军竟然大开城门,出城逆战。
左悍将是很毒滴,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从日子的计算上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已到了最后的时刻,再说,攻城已经让对方的士气大沮。既然在城头上看到对方有退走之意,他立即也动手了。
他命翟国秀留下守城,自己亲率一万江淮军杀出城外。陛下不是说了吗,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李恒对这种给点面子就上脸的人,恨得是咬牙切齿,可这实在不是计较的时候,对方的险恶用心他明白。但左大是真的豁出去了,他指挥宋军就是死缠着不放。
虽然后来李恒亲自断后,在且战且走中先退到顺昌,但他无法彻底摆脱对方,这在时间上就耽搁了。
事实上,宋军这时候已云集南剑,除了张世杰放手让部下大胆向前攻击,就是凌震率领的第一师也已赶到,因为古田本就距离南剑最近,而且他们还是生力军。
这种战场形势,其实是非常类似于我们前面所说的、蒙元灭金过程中的三峰山之战的,李恒的命运至此也就定了。
江西元军的总崩溃是在邵武附近,因为他们这一路上且战且走,始终没停,不仅后有追兵死咬住不放,而且无论白天黑夜不断地受到两边埋伏的打击。当他们总算筋疲力尽地赶到邵武城下,却发现此地也已被宋军攻占时,他们的心理彻底垮了。
张世杰是不会犹豫的,他给宋军的指令就是直接攻击,不要停留。
望着在宋军前赴后继、凶狠的攻击下,狼奔豕突、彻底绝望了的部下,李恒眼中的狠色终于慢慢地归于平淡。
也许这本就是每一个真正的武人、早已为自己预料到的可能有的结局。
只是此刻他身边的人绝没有注意到,这位出身于西夏王族的探马赤军元帅还曾看了看西北。又或许也只有在此时,一个被压抑了许久、一直潜藏在他心底深处的声音会变得如此的清晰:那里才是自己的故乡。
宋景炎八年冬,李恒自杀于邵武城下。
(第二卷完)
李恒受挫于南剑城下之后,他除了调集军中急需的粮草,另一个就是火速派人联系也的迷失。因为这个时候,李恒已经意识到,江西元军在福建的战事,已陷入一种不利的局面。
从邵武进军的元军,既没达到吸引对方援军前来的目的,又攻不下南剑,那么,绕过这个城池继续南下就根本不可能。强敌在后,这有退路被断之忧。而继续屯兵于坚城之下,其结果必然是师老兵疲。
元军的处境,其实就是四个字:进退不得。
李恒在仔细地盘算了形势后认为,要摆脱眼下的此种困境,关键就要看也的迷失了。如果也的迷失迂回漳州成功,那他就可以顺势而为,以偏为正,除留部分元军扼守邵武、建宁,防止宋军窜犯江西,主力向汀州靠拢。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也的迷失的力量,而且还掩护了他的侧后,干脆实施彻底的迂回攻击。
但李恒心中对此也难以下最后的决断,因为对方在南剑的充分准备告诉他,也的迷失的迂回攻击未必会很顺利。他的这个猜测同样是由于,也的迷失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向他报捷而产生的。
假如也的迷失也受阻,他的这个盘算不仅要落空,而且两路元军全都进退不得,福建路的战事就会对己方不利了。
战争从来就不是死板的,多路攻击固然有让对方疲于应付的好处,可分兵也一样是军中大忌,这容易让对方各个击破。所有军事的布局,其实均在“审时度势”这四个字当中。
在李恒的看法里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江西元军应暂时向汀州和邵武收缩,先调集粮草军械,以利再战。
李恒这时没有考虑直接退回江西,是他知道,即使是这样部署,他事后也会面临忽必烈的雷霆之怒。但假如元军直接退回江西,那他在大汗和朝廷那里,基本上也就完了。
事实上,李恒此时心中最痛恨之人是范文虎。因为,如果范文虎的两浙新附军能够全力以赴,攻下、甚至仅仅围困住福州,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李恒和也的迷失在战前的商议中都认为,福建真正的琼州兵并不会很多。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看看小说网)毕竟琼州是一个蛮荒的岛屿,赵昰小儿再怎么弄,也是养不了多少兵的。宋军既要守卫雷州,又要驻扎在翁州,那么,他们在福建的步军顶多也就三、四万人,五万人那就撑破天了。
而对于唆都的败亡,虽然具体情况由于宋军刻意地封锁,难以详查,但他们的判断基本上接近于事实,即都认为是中了埋伏。唆都顺着福建沿海的道路进兵,这一不小心,就极易遭到琼州宋军的水陆联合攻击。
对于福建路战事,李恒事先的判断中,范文虎的新附军应该能对宋军“形成足够的牵制”。如此,张世杰就要分兵守南剑和福州,而他还要留兵在泉州和兴化看家,漳州必然薄弱。这就是李恒分路进兵的主要原因。
对李恒最不利的是,虽然他并没有低估琼州宋军,可他不清楚凌震所部也已加入到福建之战中来。并且他视为乌合之众的那些暴民,也并非是草寇,而是“悍匪”。所以他低估了福建宋军的总体力量。
现在,范文虎哪里毫无任何进展的消息传来,假如也的迷失也受阻,那么在李恒的看法里面,答案只有一个,漳州哪里也有数量可观的琼州宋军。这就说明,范文虎根本没有真正地发起攻击。
当您发现,所谓的几路大军进剿,有可能变成了自己在唱独角戏,而且您还进展的不顺,您说您火不火?
当然,李恒也根本不知道,张世杰按照小皇帝的提议,事先散布在南剑周围的宋军,早已掐断了他与所有元军的联系。就算新附军敢进福建,甚至打到福州城下,他也得不到任何消息。
没有消息就情况不明,而情况不明,一个将领就难以决断。
李恒在焦急的等待中,不仅始终没有得到也的迷失的消息,而且他派往邵武和建宁催粮草的人,也毫无回音。在连续又派了几批传令之人出去后,他却得到探马来报:通往汀州的沙县又被宋军攻占,同时来自福州的古田方向也出现了部分宋军。这时候他彻底明白,一个巨大的危险降临了。
大帐里的李恒,从牙缝里吐出三个字“范文虎”,当场就拔刀将座案砍成了两半。
宋瑞进驻厓山之时,也就是李恒下令元军退却之日。但元军撤退的这一路上,遭受了空前的打击。
张世杰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狠。
龙岩战后,他下令除留廖得胜等少量宋军追歼残留元军,盯住、拖住钱之荣外,全军稍加休整即向南剑攻击前进。
他告诉手下的众将:“北兵在江西的真正主力,为李恒所部之探马赤军。一旦让他得知也的迷失被歼,本使断定,他必撤围南剑,退向邵武。假如让他再退回江南西路,我等以后想对付他,就不会那么容易。”
“现在,李恒深入福建,不仅受挫于南剑城下,进退不得,而且他的军需粮草也已被我掐断,此正为就地解决他的大好时机。汝等立刻晓谕全军,收拾了李恒,就等于拿下了整个江南西路,我步军自朝廷下海以来前所未有之大功,就在眼前。”
“传本使军令,良机天命所赐,违天不祥,全军此战有进无退,务要全歼李恒所部。”
说到这里,张世杰的眼中露出了凶光。李恒当年让他有败退广州之辱,张老大这个北地猛人,同样也是咽不下这口气滴。他要的就是再接再厉,一举歼灭这个大敌。
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江淮军将领眼中精光大盛。“末将领命。”
张世杰转向陈吊眼和卯大佬:“吊眼将军,卯将军,一旦李恒向邵武后撤,虽然那里有高日新所部,但还不足以拦住他。山路汝等熟悉,本使命你们先抢占邵武,同时在顺昌到邵武的沿途山道上埋伏,务必拖住、堵截李恒在福建境内。”
“另外,只要李恒一动,南剑的左大必会尾随攻击,以拖住他。而本使亲率江淮军,最多在两天之内就会赶到。汝等明白了吗?”
陈吊眼、卯大佬“咔”的一个立正,“总使放心。”
陈吊眼、卯大佬的第五师,的确是这个时代最能跑之军,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早已在山里跑惯了,山中的小路又熟悉。他们在元军开始撤退时,就抢占空虚的邵武。
江西元军不知道自己的后路被断,是他们覆亡的原因之一,因为假如他们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可以全力向建宁方向突围,从哪里先退往两浙路,而这就不是在哪里的黄福等人能够拦截的了。
李恒明白,古田出现宋军,这还可以认为是南剑的援军已到,但宋军攻占通往汀州的沙县,它就意味着也的迷失所部已凶多吉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元军不马上撤离南剑,全军的覆亡也就并不远了,他立刻下令全军后撤。
但他才下令元军退却,南剑的宋军竟然大开城门,出城逆战。
左悍将是很毒滴,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从日子的计算上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已到了最后的时刻,再说,攻城已经让对方的士气大沮。既然在城头上看到对方有退走之意,他立即也动手了。
他命翟国秀留下守城,自己亲率一万江淮军杀出城外。陛下不是说了吗,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李恒对这种给点面子就上脸的人,恨得是咬牙切齿,可这实在不是计较的时候,对方的险恶用心他明白。但左大是真的豁出去了,他指挥宋军就是死缠着不放。
虽然后来李恒亲自断后,在且战且走中先退到顺昌,但他无法彻底摆脱对方,这在时间上就耽搁了。
事实上,宋军这时候已云集南剑,除了张世杰放手让部下大胆向前攻击,就是凌震率领的第一师也已赶到,因为古田本就距离南剑最近,而且他们还是生力军。
这种战场形势,其实是非常类似于我们前面所说的、蒙元灭金过程中的三峰山之战的,李恒的命运至此也就定了。
江西元军的总崩溃是在邵武附近,因为他们这一路上且战且走,始终没停,不仅后有追兵死咬住不放,而且无论白天黑夜不断地受到两边埋伏的打击。当他们总算筋疲力尽地赶到邵武城下,却发现此地也已被宋军攻占时,他们的心理彻底垮了。
张世杰是不会犹豫的,他给宋军的指令就是直接攻击,不要停留。
望着在宋军前赴后继、凶狠的攻击下,狼奔豕突、彻底绝望了的部下,李恒眼中的狠色终于慢慢地归于平淡。
也许这本就是每一个真正的武人、早已为自己预料到的可能有的结局。
只是此刻他身边的人绝没有注意到,这位出身于西夏王族的探马赤军元帅还曾看了看西北。又或许也只有在此时,一个被压抑了许久、一直潜藏在他心底深处的声音会变得如此的清晰:那里才是自己的故乡。
宋景炎八年冬,李恒自杀于邵武城下。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