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面圣
听见这尖声细语的腔调,我不由得打了个寒噤。(读看看小说网)话说一个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太监发出的声音可真是不敢恭维,比电视剧里的还要难听,真是囧啊……我囧着脸,满脑袋胡思乱想ing……一个牵动的嘴角把我的视线又勾了去……唉,谁叫我这个人总是爱走神……顺着看过去,仍是那张熟悉的脸,那个柔和的眼神,那个不那么令人讨厌的老十三……我猛地摇了摇头,想让自己清醒些,今天也不知是怎么了,我的心总是漂浮不定的……我再三考虑,这个老十三身上指定有鬼,今后还是有意无意地离他远一点的好,数字军团的人都有一身狐媚功夫,迷倒了无数清穿女,我可别着了道,留在这不走了……我可是二十一世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狗见狗睬的文桥,不是什么兆佳怜桥,我得想法子回家的,话说我上有老,额,下没小,不过只要能回去迟早会有的……正当我胡思乱想、规划我回去后的美好生活时,一个明黄色的身影进了大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整个大殿的人的起身离开座位,跪倒在地。我“卑鄙”( 此处“卑鄙”一词意思参见《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在德妃身边一时也瞧不到什么,只知道前面乌泱乌泱的人跪了一片,大声喊着大清朝的经典口号。于是我也随大流跪下,也随声吆喝着“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口中这样说,心中并非这么想,正是严重的口是心非。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大清圣祖仁皇帝,大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这一辈子不也是只活了六十九岁?百岁都够不上,又哪里来的万岁?可怜这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一开口就是“大清清秋万代”,我心中不禁暗觉好笑,同时又是感慨万千。纵观历史长河,莫说大清,就是鼎盛的大唐又如何?朝代不是一样更迭?莫说“康乾盛世”,就是“开元盛世”又如何?盛世不是一样倾颓?眼前如此种种,一两百年后,不仍是战争连连?望着眼前的这些宫里人,奴才们打着自己升官发财的小九九,皇子们打着那个位子的小九九,后妃们打着皇后宝座的小九九……上至皇上,下至奴婢,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小算盘,机关算尽又有何用……清政府迟早要垮台,社会迟早属于人民……我又陷入沉思了。
我感慨我的,却始终无法阻止历史发展。此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响彻大殿:“平身,坐。”听得皇帝发了号,大家这才齐刷刷地回了一声“谢皇上”,然后又重新站起身来,按照原来的位子,有条不紊地坐下,又开始唠家常。德妃坐定之后,遣了个宫女,又多搬了一把椅子在她身边,用眼神示意我坐下。
“德妃姐姐,这就是你常念叨的桥丫头吧?怎么还藏着掖着,不给姐妹们引见引见?”一个娇媚的声音传入耳朵,真真儿令人酥了骨头,我本能地顺着声音寻去,不出意外地对上了一双灵动的丹凤眼。因为我对《红楼梦》中的刁钻狠辣的王熙凤恨之入骨,以至于我见了丹凤眼的人就心生反感,不过不得不承认,说话之人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额……准确点应该是美妇……看看她,“眉眼含春”这个词的真意就变得明了了。(读看看小说网)“妹妹这次可真是冤枉姐姐了,不是我要藏着掖着,这桥丫头可是兵部尚书马尔汉大人藏着掖着的宝贝疙瘩,大半年前随尚书夫人进宫来,我这才见着了。这次要不是万岁爷下旨,我找了老十三亲自去接了她来,兴许这马尔汉大人还不舍得放人呢!也别怪马尔汉大人疼女儿,这桥丫头长得好,人也伶俐,说话也大方得体,就是姐姐我也是喜欢的跟什么似的。”德妃满面春风,把我夸了个天花乱坠,仿佛炫耀着什么,不过,也没道理啊……她的意图真令人猜不透……“瞧姐姐说的,这丫头难不成是个仙?宜妃妹妹我可得好好见识见识这连姐姐都惊为天人的桥丫头。来,桥丫头,过来给我瞧瞧。”我一时间惊呆了……原来她……她就是宜妃郭络罗氏,闹得沸沸扬扬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一号,果然是风情万种,这也难怪她会多年圣宠不衰。本觉得那电视剧中邓婕饰演的宜妃已是世间难找、万分经典,却没想到今日我有幸见了真正的宜妃……嗯,邓婕从容貌、语气等各个方面当真像了宜妃八分,缺的那两分,一分是霸气,一分就是贵气了,这贵气不是珠光宝气,而是和德妃一样的气息,是只有真正皇族的人才会有的那份独特的傲气……
我依言走上前,微微一福:“怜桥给宜妃娘娘请安,宜妃娘娘吉祥。”说道“妃”字时,我明显地看见德妃的眼里闪出一丝赞许的眼光,耳边回响起初见德妃时,德妃对我说的话……“虽说只少了个‘妃’字,可这就显着对我的尊敬不是因为我是‘妃’才有的”……呵呵,傻笑一下,其实那次纯是我说话紧张,落了个字,谁想到德妃特地还给圆了场,那我也就将错就错好了……这叫啥……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记得以前家里人总“苦口婆心”地教导我——见啥人,说啥话……德妃虽是雍容华贵,但却有些多愁善感,那我就得温文尔雅地打亲情牌,来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孝女故事赚一点眼泪;至于今天所见的宜妃,虽说起话来自谦的紧,可骨子里却是两眼长在头顶上,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即使我不是个爱奉承的人,此时也不得不活跃活跃拍马屁的细胞了。
我抬起头来,一双眼中顿时流光溢彩,满眼艳羡,一脸惊叹:“宜妃娘娘,桥丫头以前总听人说‘岁月催人老’,也就总以为这句话是对的。书上不也说了么,‘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今日一见娘娘,才知道什么叫‘岁月无痕’‘青春永驻’。桥丫头受教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死读书,读死书’了。唉,本来自己照镜子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的模样能入得了眼,跟娘娘一比,简直就丑的嫁不出去了……罢了,罢了,我还是回家守着阿玛、额娘,做一辈子老姑娘吧。”我说着说着眼中佯装出了一丝沮丧,语气中也带了些幽怨,不过说了这一大堆,可真没白说,总算是哄得德妃开心了。“呵呵,桥丫头,怪不得德妃娘娘喜欢你的紧,瞧瞧你这张甜死人不偿命的嘴哟!大家都是女人,扪心自问,又有哪个不爱听好话的?”我开始装无辜:“娘娘此言差矣,桥丫头句句是肺腑之言,您若不信,问问德妃娘娘,桥丫头对德妃娘娘是不是也是这般说辞?”只见德妃眼中微微闪过一丝不愉快,只是短短的、不易察觉的一瞬,可还是落入了我的眼中。随后德妃恢复了笑靥如花的样子,开始顺着我的话锋说了起来:“可不是,这桥丫头伶俐,为人也是八面玲珑,就连夸人都不带重样儿的。”她的话是在夸我不假,可这褒义的“八面玲珑”此时在我耳中却是听得不大舒服,有些讽刺意味。宜妃笑眯眯地用眼光不住地在我身上打量,突然她的眼光闪了闪,脸色也变了变,我顺着她死盯的地方看了过去……额……是德妃那日赏我的镯子。只见宜妃盯了一会,收回目光,恢复了笑吟吟的样子,勾魂儿地瞥着德妃,嘴上却是对我说话:“德妃姐姐如此大方,妹妹我也不能小气了不是?来,桥丫头,这簪子就赏你了!”说着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亲手替我插在头上。这半天我早已将德妃浑身上下的穿戴模样打量了个一清二楚,这根簪子更是吸引人的眼球,金上用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石、紫水晶、黄玉、珍珠等等一大堆珍宝镶嵌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金孔雀,就这么个簪子,傻子也知道这是无价之宝,就连德妃也有点儿贪财的我更是已经瞧了好半天了。宜妃脸上显得满不在乎,可我能明显的看到她为了这只簪子已经心疼地将拳头攥的青白了。“娘娘,这太贵重了,桥丫头不能收。”宜妃眼波流转,带了一丝威严:“本宫叫你收下,你就乖乖地收下。”得,这也是个霸道主儿,我也不能得罪了宜妃,毕竟她也是康熙的宠妃之一……再者说,她的儿子九九可是个大财主,金银多的堆成山,银票多的能叠成纸牌打水漂……我在清朝还不知道要过多少日子,少则几月,多则几年,整不好还回不去了……这日子要想宽裕点儿,别紧紧巴巴的,可不能开罪了这位财神爷、摇钱树……于是我又得勉为其难地收下宜妃的赏赐……我心惊胆战地回头看看德妃的脸……额……不出所料……已经拉耷地像长白山了……回头再看看宜妃……一脸“花飞花满天”……那叫一个得意……那叫一个开心……二人眼光交汇处顿时火花四溅、电闪雷鸣……就像小时候常玩的电脑小游戏《电眼美少女》……呜呜呜~~~来人救救我~~~我眼看就要牺牲在这火光之中,成为宫斗的炮灰了~~~
这边正在僵持着,菜却陆陆续续地上了,先上是饺子,然后就是御膳大部队了,按照先冷后热、先主食后汤水的顺序上了一大桌子,我能认出来的不过就是宫爆鸡丁、鱼香肉丝、红烧狮子头、冬瓜盅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菜了……不过我瞧得出来,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可都齐了……也是,康熙这一大家子就犹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天南地北的哪都有,不囊括所有菜式只怕有人就要饿肚子了……鲁菜是宫廷最大菜系,又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我本就是东北人,有了胶辽风味的菜,我自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记得以前好奇,也曾研究了些菜系的特点,这鲁菜中胶辽一栏便是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炸蛎黄就是其中之一了;齐鲁菜,就拿这清蒸蜜三刀为例,正是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尤其在制汤方面乃是一绝;孔府菜则有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色,和江苏菜系中的淮扬风味并称为“国菜”,眼前一品豆腐就是我的最爱之一了……嗯,如果我的分析没错,那离我稍远一些的那只鸭子就该是江苏菜系中金陵菜的代表之作——盐水鸭,不是有那么句话么,“金陵鸭馔甲天下”……嗯,再次分析,盐水鸭旁边的鱼应该是江苏菜系中的苏南菜松鼠鳜鱼。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怪不得苏州拥有“天下第一食府”的美誉……剩下的菜我可就不太明白了,毕竟我不大爱吃南方菜,再远点的也就没研究过了……
“怜桥,你怎么也来了?”正当我臆想飞飞,开始在心里显摆我在美食上仅有的一点儿知识,一个惊讶的声音突然在桌子对面响起。我回过神,抬起头,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人入了我的眼。怜桥?他居然叫我怜桥?这个男人和兆佳怜桥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没听心兰说过这个人呢?一时间,我瞎想起来……不会这么倒霉吧?这个兆佳怜桥不会像德妃所说,真的是为情上吊的吧?我仔细地打量了打量这个男人……别说长得还真不错,跟老十三很像,但没有老十三眉眼间的英气,傲气、放荡倒是多了不少,可不像好人……目光一点点下移,扫到他的衣服……一身杏黄衣服……胸前绣的东东好像龙……不对……是蟒……皇帝身着五爪龙,身着四爪蟒的是……太子!他……他就是那个被废了两回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一时间我又慌了手脚,甚至是比初见老十三的时候还要慌张……太子诶!居然叫我‘怜桥’!这个兆佳怜桥是怎么跟太子扯上关系的啊……突然我脑间闪过一个词……一切都明了了……“太子太傅”!我怎么忘了马尔汉不仅是兵部尚书,而且还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傅……这就对了……太子太傅,史书上的诠释是“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太子的政治老师嘛……想到这里,不由得心头又一怔……完了,完了,这个太子可是个大大的扫把星,废了两回,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看现在的样子,他和兆佳怜桥的关系还不错,到时候可别牵连了我啊~~~
“怜桥?”见我没有回答,他微眯了眯双眼,又问了我一句。“是,怜桥见过太子爷,太子爷吉祥。”我赶紧答应了一声,福身请了安。听说这个太子性情暴戾,动不动就要摘人脑袋、打人板子,跟他说话还是别像和老十三那样放肆了,免得他又挑了理去,再给我定个什么罪过。“平日你见了爷,总要与爷拌上几句嘴,今儿个是怎么了,这样小心翼翼的,爷又不会吃人?”他戏谑地看着我,笑了。“怜桥平日多有冒犯,还请太子爷恕罪。”我一板一眼的回答,尽量不出一点儿错。他听了我毕恭毕敬的回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恍若罂粟绽放。“是皇阿玛找你来的吧?”他继续问道。我应了声“是”,等待他继续发问。他点了点头,转身竟朝康熙走去。只见他在康熙耳边低声说了点什么,随后,就又是高叫“宣马尔汉之女兆佳氏觐见!”我并无姐妹来到这家宴之上,所以这“马尔汉之女”指的就是我——兆佳怜桥了。我深吸口气,挺起胸膛,尽量地保持放松,像一个大家闺秀般站起身来,脱离人群,走到殿前,跪地朗声道:“兆佳氏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正是一副不卑不亢的表现。只听康熙道:“嗯,你就是马尔汉的小女儿?”“正是。”我仍旧不卑不抗地回答。“朕倒要看看马尔汉视如珍宝的女儿是个什么样子。来,抬起头,让朕看看。”我倒~~~难道宫里人第一次见面都是这样么?都是一句“抬头,让我瞧瞧”?我又不是展品……可皇命难违,我只得不情愿地抬起头,当然只是心中不情愿,哪里敢脸上露出半丝不情愿来?脸上只有淡淡的笑,眼中只有深深的敬,还有就是一丝无辜……忘掉一切紧张,然后大胆地对上那双眼……再然后,我就看见了这千古一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大清圣祖仁皇帝,大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这一辈子不也是只活了六十九岁?百岁都够不上,又哪里来的万岁?可怜这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一开口就是“大清清秋万代”,我心中不禁暗觉好笑,同时又是感慨万千。纵观历史长河,莫说大清,就是鼎盛的大唐又如何?朝代不是一样更迭?莫说“康乾盛世”,就是“开元盛世”又如何?盛世不是一样倾颓?眼前如此种种,一两百年后,不仍是战争连连?望着眼前的这些宫里人,奴才们打着自己升官发财的小九九,皇子们打着那个位子的小九九,后妃们打着皇后宝座的小九九……上至皇上,下至奴婢,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小算盘,机关算尽又有何用……清政府迟早要垮台,社会迟早属于人民……我又陷入沉思了。
我感慨我的,却始终无法阻止历史发展。此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响彻大殿:“平身,坐。”听得皇帝发了号,大家这才齐刷刷地回了一声“谢皇上”,然后又重新站起身来,按照原来的位子,有条不紊地坐下,又开始唠家常。德妃坐定之后,遣了个宫女,又多搬了一把椅子在她身边,用眼神示意我坐下。
“德妃姐姐,这就是你常念叨的桥丫头吧?怎么还藏着掖着,不给姐妹们引见引见?”一个娇媚的声音传入耳朵,真真儿令人酥了骨头,我本能地顺着声音寻去,不出意外地对上了一双灵动的丹凤眼。因为我对《红楼梦》中的刁钻狠辣的王熙凤恨之入骨,以至于我见了丹凤眼的人就心生反感,不过不得不承认,说话之人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额……准确点应该是美妇……看看她,“眉眼含春”这个词的真意就变得明了了。(读看看小说网)“妹妹这次可真是冤枉姐姐了,不是我要藏着掖着,这桥丫头可是兵部尚书马尔汉大人藏着掖着的宝贝疙瘩,大半年前随尚书夫人进宫来,我这才见着了。这次要不是万岁爷下旨,我找了老十三亲自去接了她来,兴许这马尔汉大人还不舍得放人呢!也别怪马尔汉大人疼女儿,这桥丫头长得好,人也伶俐,说话也大方得体,就是姐姐我也是喜欢的跟什么似的。”德妃满面春风,把我夸了个天花乱坠,仿佛炫耀着什么,不过,也没道理啊……她的意图真令人猜不透……“瞧姐姐说的,这丫头难不成是个仙?宜妃妹妹我可得好好见识见识这连姐姐都惊为天人的桥丫头。来,桥丫头,过来给我瞧瞧。”我一时间惊呆了……原来她……她就是宜妃郭络罗氏,闹得沸沸扬扬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一号,果然是风情万种,这也难怪她会多年圣宠不衰。本觉得那电视剧中邓婕饰演的宜妃已是世间难找、万分经典,却没想到今日我有幸见了真正的宜妃……嗯,邓婕从容貌、语气等各个方面当真像了宜妃八分,缺的那两分,一分是霸气,一分就是贵气了,这贵气不是珠光宝气,而是和德妃一样的气息,是只有真正皇族的人才会有的那份独特的傲气……
我依言走上前,微微一福:“怜桥给宜妃娘娘请安,宜妃娘娘吉祥。”说道“妃”字时,我明显地看见德妃的眼里闪出一丝赞许的眼光,耳边回响起初见德妃时,德妃对我说的话……“虽说只少了个‘妃’字,可这就显着对我的尊敬不是因为我是‘妃’才有的”……呵呵,傻笑一下,其实那次纯是我说话紧张,落了个字,谁想到德妃特地还给圆了场,那我也就将错就错好了……这叫啥……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记得以前家里人总“苦口婆心”地教导我——见啥人,说啥话……德妃虽是雍容华贵,但却有些多愁善感,那我就得温文尔雅地打亲情牌,来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孝女故事赚一点眼泪;至于今天所见的宜妃,虽说起话来自谦的紧,可骨子里却是两眼长在头顶上,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即使我不是个爱奉承的人,此时也不得不活跃活跃拍马屁的细胞了。
我抬起头来,一双眼中顿时流光溢彩,满眼艳羡,一脸惊叹:“宜妃娘娘,桥丫头以前总听人说‘岁月催人老’,也就总以为这句话是对的。书上不也说了么,‘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今日一见娘娘,才知道什么叫‘岁月无痕’‘青春永驻’。桥丫头受教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死读书,读死书’了。唉,本来自己照镜子的时候还觉得自己的模样能入得了眼,跟娘娘一比,简直就丑的嫁不出去了……罢了,罢了,我还是回家守着阿玛、额娘,做一辈子老姑娘吧。”我说着说着眼中佯装出了一丝沮丧,语气中也带了些幽怨,不过说了这一大堆,可真没白说,总算是哄得德妃开心了。“呵呵,桥丫头,怪不得德妃娘娘喜欢你的紧,瞧瞧你这张甜死人不偿命的嘴哟!大家都是女人,扪心自问,又有哪个不爱听好话的?”我开始装无辜:“娘娘此言差矣,桥丫头句句是肺腑之言,您若不信,问问德妃娘娘,桥丫头对德妃娘娘是不是也是这般说辞?”只见德妃眼中微微闪过一丝不愉快,只是短短的、不易察觉的一瞬,可还是落入了我的眼中。随后德妃恢复了笑靥如花的样子,开始顺着我的话锋说了起来:“可不是,这桥丫头伶俐,为人也是八面玲珑,就连夸人都不带重样儿的。”她的话是在夸我不假,可这褒义的“八面玲珑”此时在我耳中却是听得不大舒服,有些讽刺意味。宜妃笑眯眯地用眼光不住地在我身上打量,突然她的眼光闪了闪,脸色也变了变,我顺着她死盯的地方看了过去……额……是德妃那日赏我的镯子。只见宜妃盯了一会,收回目光,恢复了笑吟吟的样子,勾魂儿地瞥着德妃,嘴上却是对我说话:“德妃姐姐如此大方,妹妹我也不能小气了不是?来,桥丫头,这簪子就赏你了!”说着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亲手替我插在头上。这半天我早已将德妃浑身上下的穿戴模样打量了个一清二楚,这根簪子更是吸引人的眼球,金上用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石、紫水晶、黄玉、珍珠等等一大堆珍宝镶嵌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金孔雀,就这么个簪子,傻子也知道这是无价之宝,就连德妃也有点儿贪财的我更是已经瞧了好半天了。宜妃脸上显得满不在乎,可我能明显的看到她为了这只簪子已经心疼地将拳头攥的青白了。“娘娘,这太贵重了,桥丫头不能收。”宜妃眼波流转,带了一丝威严:“本宫叫你收下,你就乖乖地收下。”得,这也是个霸道主儿,我也不能得罪了宜妃,毕竟她也是康熙的宠妃之一……再者说,她的儿子九九可是个大财主,金银多的堆成山,银票多的能叠成纸牌打水漂……我在清朝还不知道要过多少日子,少则几月,多则几年,整不好还回不去了……这日子要想宽裕点儿,别紧紧巴巴的,可不能开罪了这位财神爷、摇钱树……于是我又得勉为其难地收下宜妃的赏赐……我心惊胆战地回头看看德妃的脸……额……不出所料……已经拉耷地像长白山了……回头再看看宜妃……一脸“花飞花满天”……那叫一个得意……那叫一个开心……二人眼光交汇处顿时火花四溅、电闪雷鸣……就像小时候常玩的电脑小游戏《电眼美少女》……呜呜呜~~~来人救救我~~~我眼看就要牺牲在这火光之中,成为宫斗的炮灰了~~~
这边正在僵持着,菜却陆陆续续地上了,先上是饺子,然后就是御膳大部队了,按照先冷后热、先主食后汤水的顺序上了一大桌子,我能认出来的不过就是宫爆鸡丁、鱼香肉丝、红烧狮子头、冬瓜盅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菜了……不过我瞧得出来,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可都齐了……也是,康熙这一大家子就犹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天南地北的哪都有,不囊括所有菜式只怕有人就要饿肚子了……鲁菜是宫廷最大菜系,又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我本就是东北人,有了胶辽风味的菜,我自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记得以前好奇,也曾研究了些菜系的特点,这鲁菜中胶辽一栏便是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炸蛎黄就是其中之一了;齐鲁菜,就拿这清蒸蜜三刀为例,正是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尤其在制汤方面乃是一绝;孔府菜则有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色,和江苏菜系中的淮扬风味并称为“国菜”,眼前一品豆腐就是我的最爱之一了……嗯,如果我的分析没错,那离我稍远一些的那只鸭子就该是江苏菜系中金陵菜的代表之作——盐水鸭,不是有那么句话么,“金陵鸭馔甲天下”……嗯,再次分析,盐水鸭旁边的鱼应该是江苏菜系中的苏南菜松鼠鳜鱼。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怪不得苏州拥有“天下第一食府”的美誉……剩下的菜我可就不太明白了,毕竟我不大爱吃南方菜,再远点的也就没研究过了……
“怜桥,你怎么也来了?”正当我臆想飞飞,开始在心里显摆我在美食上仅有的一点儿知识,一个惊讶的声音突然在桌子对面响起。我回过神,抬起头,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人入了我的眼。怜桥?他居然叫我怜桥?这个男人和兆佳怜桥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没听心兰说过这个人呢?一时间,我瞎想起来……不会这么倒霉吧?这个兆佳怜桥不会像德妃所说,真的是为情上吊的吧?我仔细地打量了打量这个男人……别说长得还真不错,跟老十三很像,但没有老十三眉眼间的英气,傲气、放荡倒是多了不少,可不像好人……目光一点点下移,扫到他的衣服……一身杏黄衣服……胸前绣的东东好像龙……不对……是蟒……皇帝身着五爪龙,身着四爪蟒的是……太子!他……他就是那个被废了两回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一时间我又慌了手脚,甚至是比初见老十三的时候还要慌张……太子诶!居然叫我‘怜桥’!这个兆佳怜桥是怎么跟太子扯上关系的啊……突然我脑间闪过一个词……一切都明了了……“太子太傅”!我怎么忘了马尔汉不仅是兵部尚书,而且还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傅……这就对了……太子太傅,史书上的诠释是“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太子的政治老师嘛……想到这里,不由得心头又一怔……完了,完了,这个太子可是个大大的扫把星,废了两回,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看现在的样子,他和兆佳怜桥的关系还不错,到时候可别牵连了我啊~~~
“怜桥?”见我没有回答,他微眯了眯双眼,又问了我一句。“是,怜桥见过太子爷,太子爷吉祥。”我赶紧答应了一声,福身请了安。听说这个太子性情暴戾,动不动就要摘人脑袋、打人板子,跟他说话还是别像和老十三那样放肆了,免得他又挑了理去,再给我定个什么罪过。“平日你见了爷,总要与爷拌上几句嘴,今儿个是怎么了,这样小心翼翼的,爷又不会吃人?”他戏谑地看着我,笑了。“怜桥平日多有冒犯,还请太子爷恕罪。”我一板一眼的回答,尽量不出一点儿错。他听了我毕恭毕敬的回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恍若罂粟绽放。“是皇阿玛找你来的吧?”他继续问道。我应了声“是”,等待他继续发问。他点了点头,转身竟朝康熙走去。只见他在康熙耳边低声说了点什么,随后,就又是高叫“宣马尔汉之女兆佳氏觐见!”我并无姐妹来到这家宴之上,所以这“马尔汉之女”指的就是我——兆佳怜桥了。我深吸口气,挺起胸膛,尽量地保持放松,像一个大家闺秀般站起身来,脱离人群,走到殿前,跪地朗声道:“兆佳氏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正是一副不卑不亢的表现。只听康熙道:“嗯,你就是马尔汉的小女儿?”“正是。”我仍旧不卑不抗地回答。“朕倒要看看马尔汉视如珍宝的女儿是个什么样子。来,抬起头,让朕看看。”我倒~~~难道宫里人第一次见面都是这样么?都是一句“抬头,让我瞧瞧”?我又不是展品……可皇命难违,我只得不情愿地抬起头,当然只是心中不情愿,哪里敢脸上露出半丝不情愿来?脸上只有淡淡的笑,眼中只有深深的敬,还有就是一丝无辜……忘掉一切紧张,然后大胆地对上那双眼……再然后,我就看见了这千古一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