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八章 初步成就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
禄东赞在得到吐蕃大军接应前被不明身份的流匪所杀,此事让大唐和吐蕃都受到极大的震动,为防万一,我青海一带及松州、叠州一带的边军做好了吐蕃入侵的准备,但吐蕃人却没有任何的动静,再加上已经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李世民也下诏,解除了边境的战备状态。
来年春后,一切都似乎如旧,仿佛吐蕃使团并未踏上大唐的土地,青海之地也未出现过血腥,吐蕃人没有一点动静,高原上的牧民们依旧在准备着春草萌芽时候转场放牧。
但大唐的边关,与比往年相比却是稍稍加强了戒备,特别是与吐蕃接壤的各州城。
新的一年,又有新政实施,王易在年前所提的一些关乎军事民生的建议都得到采纳,包括王易琢磨许久,最终得到李世民认可,并在朝议上通过的科举制度的改革,也逐步开始实行。
新的科举制度与改革前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自此开始的科举考试,都采取糊名和誊录,也就是考试时候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考试结束后每名考生的试卷都由主持考试的礼部使人重新誊抄,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糊名制和誊录一经提出,即得到李世民的认可,虽然在朝议时候被许多有世阀大家背景的官员反对,但经过大臣们长时间的辩论后,最终得到通过,并作为制度确实下来。
新的科举制度也确实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极科举考试制度。州试就是各州每年举行一次的应试;省试就是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差不多就是以前一直实施的科举考试,放在每年春天进行,也称春试;殿试就是由皇帝直接主持的考试,但不是每年举行。
殿试及弟的进士,不须再经吏部考试,即可直接授官。
王易所提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基本上是依据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再结合他所熟知的后来宋、明等朝代那些被后人称道的科举制度改革的措施,向李世民提出来的。原有的明经、进士等科同样保留,但每科所要考的科业也不仅仅只诗赋、文章,还有许多关于民政军事方面的东西,可以说与原来的已经有很大不同,知识面开阔了许多。
诗做的好,文章写的不错,不一定就能当个好官,还需要其他诸多的才能,这是王易提出这般改变的最主要理由,并以自身加以说明,李世民非常认可王易所提的,王易的另外一个丈人长孙无忌也很赞同他这番提议。
王易所提的诸多建议能被采纳,除李世民认可外,长孙无忌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王易在这些年这么多不平凡的表现,长孙无忌从最初对王易抱着本能的冷淡,到后来的认可,在到后来的非常赏识,到了近几年,长孙无忌对王易可以说表现的很亲密,许多大事不与几个儿子商量,而找王易细谈,并问询王易的主意。
长孙无忌这般改变,让王易惊喜的同时也有想法,也对长孙无忌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许多事做出决定前都会去问询长孙无忌的主意,尽可能地表现出对这位权倾朝野的丈人的尊重,并进一步得到他的认可和欣赏。
长孙无忌的几位儿子对王易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抱着敌视,只不过慑于长孙无忌的威严,平时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王易所提的除了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外,赋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改动也被采纳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征税的主要方式改为以田地多少计税,而不以人头计。
除了这些,王易提的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变革,包括军队的组成、建制、后勤供应、武器制造、武器的制式装备、军官的升迁等方面的,这些是王易在最大程度地问取了李靖等军中大佬,结合他们的观点,再问询了长孙无忌后,得到长孙无忌的认可后才提出来的。
因酝酿之时就征询了许多朝中重臣的主意,还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在朝议时候,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就通过了,在他所提的诸多建议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采纳并付诸实施后,王易都有一种错觉,是他在主导了大唐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些新政的施行让王易沾沾自喜,但其他一些新的政策推行却让他挺是郁闷、
差不多在新的一年春后,李世民不顾众臣的反对,下诏令荆州刺史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同时委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等十四人为各州刺史,也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在世袭令下发的同时,改封了这些官员的封爵。
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国公,李靖被改封为卫国公,房玄龄改封梁国公等。
这件被许多大臣反对的事被强力推行,让许多人感觉到的异常,差不多在同时,李世民推行的另外一件事让朝中许多大臣感觉惶惶。由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的新《氏族志》成,这本新的《氏族志》重新划分了姓氏的尊贵,专以今朝品轶为高下,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原先最尊贵的崔、卢、李、郑、王等诸族为第三。
此志一公布,朝中哗然,一些有世家大阀背景的大臣群起反对,也遭到了民间许多人,主要是崔、卢、郑、王等四大家族所分居之地士族的反对,不过李世民不听任何人的劝谏,一力推行此志。
李世民的一些举动让王易挺是不解,不过他到底有着后世人的心境,再加上熟知历史,知道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做出让人无法理解事的时候,他们许多时候都是从皇权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天下百姓角度考虑问题的。
这些遭到许多大臣反对的大事王易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他只提建议,劝谏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会惹怒皇帝的事,还是让魏征、萧瑀等不怕死的人去干吧!
王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被李世民采纳,那就是派遣一个使团前往吐蕃,以抚慰之名打探吐蕃国内情况,李世民在春天时候做出决定,派出了以鸿胪少卿冯德遐为使者的由数百人组成的抚慰团,前往吐蕃逻些城,慰祭在归国途中不幸身死的大论禄东赞。
这是一个双重身份的使团,使团的大部成员可以说都是间谍身份,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打探吐蕃的情况,有可能的话还在逻些城设立据点,随时打探吐蕃国内的动向,并传来长安来。
禄东赞当殿的威胁惹恼了李世民,也让李世民对吐蕃产生了警惕,这些年吐蕃对外扩张的势头确实非常强劲,边上的党项、白兰等诸羌都臣服于吐蕃,只有一些离大唐境不远的部落,因为主动向大唐示好,吐蕃人慑于大唐的兵威,才暂时没有对他们动手。
但暂时不动手不表明吐蕃人不会动手,被王易说动,认可了吐蕃是我大唐非常强大敌人的李世民,也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派出使团是一项,加固与吐蕃接壤地城池,令边军加强戒备是第二项,当然军备改革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手段,大唐军力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就不怕吐蕃人的入侵了,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在吐蕃人进攻前,将他们的军事力量消灭掉。
两仪殿的偏殿内,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王易聊事。
当着长孙无忌的面,王易向李世民报告了许多他经手的事。
可喜可贺的事还是很多,李世民听了眉开眼笑,长孙无忌也是一副乐呵呵地神态。
王易看着乐呵呵地李世民道:“陛下,募兵制试行了一年多,所募集的兵员数量已经有十万左右,这十万军士都得到了正规的训练,在与其他军伍对练、演习过程中,他们的各方面表现也是非常不错,无论哪方面的表现,都不是以往以府兵组成为主军队可以比的,相信在真正的战争中,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现在的王易希望有一场战争,来检验这些年他和侯君集及其他人员所做事的成就,他更希望试验的对手是吐蕃人。
“唔!这些年军中所发生的变动,朕都看在眼里,朕也希望这些变动能让人有更多的惊喜,特别是战时,募兵所得新组建的军队能为我大唐取得更多的胜绩!”李世民抚着胡须笑的很无耻。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颌首赞同,“陛下,臣觉得,其他那些曾参加过战事的军伍,在演练时候都不能与新组建的军队对抗,那在战时,这十万新组建的军队会表现出更强大的战斗力!一定会所向披靡,为陛下带来更多的惊喜的!”
“陛下,苏定方将军训练的特种作战军队也已经有了战斗力,不过要真正验证这支人马的战斗力,还需要在实战中!”苏定方所领的被冠以特种作战队的新军已经有三千人规模,他们在训练与友军的对抗中表现出让人吃惊的战斗力,在与新组建的新军模拟演练中,他们曾一夜徒步急行一百五十里,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对方的营地里,将拥有一万多人马的这支对手军队的主官制服,粮草“烧毁”,取得完胜。
当了“俘虏”的新军主将原本非常骄傲,但经此次演练后,自信心大受打击,人也有点变态了,命部下进一步加强训练,以免再遇到相似的情况。
“军备改革有了初步的成就,朕希望在下一次战事中,这些新军能有上佳的表现…”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到网址
禄东赞在得到吐蕃大军接应前被不明身份的流匪所杀,此事让大唐和吐蕃都受到极大的震动,为防万一,我青海一带及松州、叠州一带的边军做好了吐蕃入侵的准备,但吐蕃人却没有任何的动静,再加上已经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李世民也下诏,解除了边境的战备状态。
来年春后,一切都似乎如旧,仿佛吐蕃使团并未踏上大唐的土地,青海之地也未出现过血腥,吐蕃人没有一点动静,高原上的牧民们依旧在准备着春草萌芽时候转场放牧。
但大唐的边关,与比往年相比却是稍稍加强了戒备,特别是与吐蕃接壤的各州城。
新的一年,又有新政实施,王易在年前所提的一些关乎军事民生的建议都得到采纳,包括王易琢磨许久,最终得到李世民认可,并在朝议上通过的科举制度的改革,也逐步开始实行。
新的科举制度与改革前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自此开始的科举考试,都采取糊名和誊录,也就是考试时候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考试结束后每名考生的试卷都由主持考试的礼部使人重新誊抄,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糊名制和誊录一经提出,即得到李世民的认可,虽然在朝议时候被许多有世阀大家背景的官员反对,但经过大臣们长时间的辩论后,最终得到通过,并作为制度确实下来。
新的科举制度也确实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极科举考试制度。州试就是各州每年举行一次的应试;省试就是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差不多就是以前一直实施的科举考试,放在每年春天进行,也称春试;殿试就是由皇帝直接主持的考试,但不是每年举行。
殿试及弟的进士,不须再经吏部考试,即可直接授官。
王易所提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基本上是依据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再结合他所熟知的后来宋、明等朝代那些被后人称道的科举制度改革的措施,向李世民提出来的。原有的明经、进士等科同样保留,但每科所要考的科业也不仅仅只诗赋、文章,还有许多关于民政军事方面的东西,可以说与原来的已经有很大不同,知识面开阔了许多。
诗做的好,文章写的不错,不一定就能当个好官,还需要其他诸多的才能,这是王易提出这般改变的最主要理由,并以自身加以说明,李世民非常认可王易所提的,王易的另外一个丈人长孙无忌也很赞同他这番提议。
王易所提的诸多建议能被采纳,除李世民认可外,长孙无忌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王易在这些年这么多不平凡的表现,长孙无忌从最初对王易抱着本能的冷淡,到后来的认可,在到后来的非常赏识,到了近几年,长孙无忌对王易可以说表现的很亲密,许多大事不与几个儿子商量,而找王易细谈,并问询王易的主意。
长孙无忌这般改变,让王易惊喜的同时也有想法,也对长孙无忌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许多事做出决定前都会去问询长孙无忌的主意,尽可能地表现出对这位权倾朝野的丈人的尊重,并进一步得到他的认可和欣赏。
长孙无忌的几位儿子对王易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抱着敌视,只不过慑于长孙无忌的威严,平时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王易所提的除了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外,赋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改动也被采纳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征税的主要方式改为以田地多少计税,而不以人头计。
除了这些,王易提的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变革,包括军队的组成、建制、后勤供应、武器制造、武器的制式装备、军官的升迁等方面的,这些是王易在最大程度地问取了李靖等军中大佬,结合他们的观点,再问询了长孙无忌后,得到长孙无忌的认可后才提出来的。
因酝酿之时就征询了许多朝中重臣的主意,还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在朝议时候,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就通过了,在他所提的诸多建议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采纳并付诸实施后,王易都有一种错觉,是他在主导了大唐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些新政的施行让王易沾沾自喜,但其他一些新的政策推行却让他挺是郁闷、
差不多在新的一年春后,李世民不顾众臣的反对,下诏令荆州刺史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同时委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等十四人为各州刺史,也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在世袭令下发的同时,改封了这些官员的封爵。
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国公,李靖被改封为卫国公,房玄龄改封梁国公等。
这件被许多大臣反对的事被强力推行,让许多人感觉到的异常,差不多在同时,李世民推行的另外一件事让朝中许多大臣感觉惶惶。由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的新《氏族志》成,这本新的《氏族志》重新划分了姓氏的尊贵,专以今朝品轶为高下,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原先最尊贵的崔、卢、李、郑、王等诸族为第三。
此志一公布,朝中哗然,一些有世家大阀背景的大臣群起反对,也遭到了民间许多人,主要是崔、卢、郑、王等四大家族所分居之地士族的反对,不过李世民不听任何人的劝谏,一力推行此志。
李世民的一些举动让王易挺是不解,不过他到底有着后世人的心境,再加上熟知历史,知道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做出让人无法理解事的时候,他们许多时候都是从皇权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天下百姓角度考虑问题的。
这些遭到许多大臣反对的大事王易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他只提建议,劝谏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会惹怒皇帝的事,还是让魏征、萧瑀等不怕死的人去干吧!
王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被李世民采纳,那就是派遣一个使团前往吐蕃,以抚慰之名打探吐蕃国内情况,李世民在春天时候做出决定,派出了以鸿胪少卿冯德遐为使者的由数百人组成的抚慰团,前往吐蕃逻些城,慰祭在归国途中不幸身死的大论禄东赞。
这是一个双重身份的使团,使团的大部成员可以说都是间谍身份,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打探吐蕃的情况,有可能的话还在逻些城设立据点,随时打探吐蕃国内的动向,并传来长安来。
禄东赞当殿的威胁惹恼了李世民,也让李世民对吐蕃产生了警惕,这些年吐蕃对外扩张的势头确实非常强劲,边上的党项、白兰等诸羌都臣服于吐蕃,只有一些离大唐境不远的部落,因为主动向大唐示好,吐蕃人慑于大唐的兵威,才暂时没有对他们动手。
但暂时不动手不表明吐蕃人不会动手,被王易说动,认可了吐蕃是我大唐非常强大敌人的李世民,也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派出使团是一项,加固与吐蕃接壤地城池,令边军加强戒备是第二项,当然军备改革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手段,大唐军力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就不怕吐蕃人的入侵了,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在吐蕃人进攻前,将他们的军事力量消灭掉。
两仪殿的偏殿内,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王易聊事。
当着长孙无忌的面,王易向李世民报告了许多他经手的事。
可喜可贺的事还是很多,李世民听了眉开眼笑,长孙无忌也是一副乐呵呵地神态。
王易看着乐呵呵地李世民道:“陛下,募兵制试行了一年多,所募集的兵员数量已经有十万左右,这十万军士都得到了正规的训练,在与其他军伍对练、演习过程中,他们的各方面表现也是非常不错,无论哪方面的表现,都不是以往以府兵组成为主军队可以比的,相信在真正的战争中,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现在的王易希望有一场战争,来检验这些年他和侯君集及其他人员所做事的成就,他更希望试验的对手是吐蕃人。
“唔!这些年军中所发生的变动,朕都看在眼里,朕也希望这些变动能让人有更多的惊喜,特别是战时,募兵所得新组建的军队能为我大唐取得更多的胜绩!”李世民抚着胡须笑的很无耻。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颌首赞同,“陛下,臣觉得,其他那些曾参加过战事的军伍,在演练时候都不能与新组建的军队对抗,那在战时,这十万新组建的军队会表现出更强大的战斗力!一定会所向披靡,为陛下带来更多的惊喜的!”
“陛下,苏定方将军训练的特种作战军队也已经有了战斗力,不过要真正验证这支人马的战斗力,还需要在实战中!”苏定方所领的被冠以特种作战队的新军已经有三千人规模,他们在训练与友军的对抗中表现出让人吃惊的战斗力,在与新组建的新军模拟演练中,他们曾一夜徒步急行一百五十里,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对方的营地里,将拥有一万多人马的这支对手军队的主官制服,粮草“烧毁”,取得完胜。
当了“俘虏”的新军主将原本非常骄傲,但经此次演练后,自信心大受打击,人也有点变态了,命部下进一步加强训练,以免再遇到相似的情况。
“军备改革有了初步的成就,朕希望在下一次战事中,这些新军能有上佳的表现…”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