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进行时
节气已经过了春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王易府中的梅花也差不多开谢了,树丫上全都是嫩芽冒出来,柳条儿及其他各种树木也都开始抽芽,有风吹来,看上去满是嫩绿在摆舞!
天公作美,在钱塘湖疏浚工程开工后,几乎每天日头高照,气温明显比常年同时期高。读看看小说网请记住我)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情况,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起初还担心,怕工程开工后遭遇阴雨绵绵的日子,那非常影响工程的进度,参加疏浚的民工也会苦不堪言,现在初春都是这样暖烘烘的天气,这让参加疏浚的几万民工少受很多苦。
因整个冬天及初春时候降雨量并不多,淤积严重钱塘湖积水量并不少,年前时候李弘节已经派人挖沟渠,将能排的水尽量排出去,但因为通过河道排出去的水量并不多,湖内还是有大量的存水,若是天气寒冷,疏浚的民工泡在冷水里,长时间泡下来,身子还是吃不消的。
现在天气这般暖和,比上一年同期暖和多了,李弘节的担心消除了大半。
五万民工一起参加疏浚,管理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在民工管理方面,王易曾提过建议,李弘节也听从了王易的提议,将民工按一定规模分队,以五十人为一队,指定队长副队长管理,分片包干,并且采取奖惩制度,进度完成快的,有钱粮奖励。在这个民众普通缺衣少食的年代,官府推出不算差的奖励制度,对民工们的诱惑力还是挺大的,特别是那些能得到比一般人更多奖赏的片长之类分管部分民工的队长副队长,更是一再督促自己所管之下的民工,每天多干一会,争取把负责的包干区早一天疏理清楚,以得取到奖励。
有竞争就有动力,有奖励也自然有人去想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一些分片地方还采取分班制度,人员轮流休息,也尽可能比别人早一点完成每天的工作,以得到官府的奖赏。
钱塘湖疏浚工地上,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
当然,这些细杂之事主要由别驾崔知年和周端这位钱塘县令主管,他们也综合了包括王易在内诸人的建议,再问询民间一些有这方面经验人士后,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来,还有考核制度,以保证庞大的疏浚工程能有序地进行。(请记住读看看小说网
在疏浚前,王易在和李弘节交谈时候,提了非常多的建议,这是王易根据后世时候管理的经验,还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的建议,提供给李弘节,李弘节在赞赏之余,也对王易所提建议都细细琢磨了一番,在惊异于王易头脑大异于常人的同时,也把王易的大部建议都采纳了。
奖惩制度施行以来,已经有不少的人得到了官府提供的钱粮奖赏,得奖的人自然喜笑颜开,没得到奖励的人除了羡慕,也在自责自个干的不够努力,让别人得了奖励,别人家的婆娘小孩可以多吃些东西,并有多一份的钱可花。
奖赏每十天进行一次,并当着几乎所有工民的面进行,官府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没有糊弄百姓,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自然更加激励民工们,他们期望接下来的日子,自己能得到那份奖赏,以能使是能得到那份不算差的钱粮奖励,改善一下家中的情况。
作为具体负责疏浚事务的别驾崔知年和钱塘县令周端每天必有一人到疏浚工地上,了解疏浚工种进展的情况,并现场解决一下事端,除了崔知年和周端这两个主管官员时常去工地上外,李弘节也经常带其他的属官去钱塘湖边瞧瞧看看。
如今这个时代的官员勤于政事,远比后世的官员来的实在,这是让王易非常高兴看到的事,他当初还怕着疏浚的工程拖上几年也没有个结果,如今看来,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从工程进展情况上来看,不出几个月,钱塘湖内的淤积物可以完全清除出去,钱塘湖将焕然一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王易也是感慨,古时候官府编制的官员数量虽然少,远远不能和后世时候那般臃肿的官僚机构相比,但如今看来,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唐朝,官府的办事效率却比后世时候要高上数倍。
时代在发展,但官员的素质却并没有跟着大幅上升,这让王易挺是感慨,这不是世道问题,而是其他问题,有机制,还有为官者的良心和为民谋福利的念头,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
这天,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又带人到钱塘湖一带巡视,随行的包括别驾崔知年、钱塘县令周端在内的一大群人,多次被李弘节使人传去王易也跟在其中。
在与王易数次的交谈中,李弘节对这位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稚气但年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人所表述的诸多建议和见解都非常赞赏,越加的对王易的身份产生怀疑起来,再令儿子李道素多方面关注王易的情况,争取能打探到王易更多的消息。
对于李弘节来言,如今他最关注的是钱塘湖疏浚的问题,在他心里的份量,王易的身份问题自然不能和疏浚工程相比,到底这是皇帝亲自下诏同意的浩大工程,民部分拔的钱粮数不少,若不能很好地完成疏浚工程,并让疏浚后的钱塘湖发挥作用,那他想奉调回京的梦想就再也实现不了了,甚至有可能还要被发配到更偏远的地方去,因此疏浚的事他每天都要过问,听从崔知年和周端的报告,还时常亲自去湖边查看情况,有问题也现在解决。
此次疏浚的过程李弘节也大量采纳王易的建议,特别是施工的方法,先以淤泥筑成简易的堤岸将钱塘湖分割成几大块,将那些淤积严重,几无湖水的区域先一步清理,差不多也就是从湖岸边开始疏浚,这些地方清理出来的淤泥被搬运到附近的田地里,作为改善受咸潮影响的一些田地的土质情况,最上面的那些草泥埋在下面,以免再长出草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这些淤泥经过数年的发酵腐烂,土质肥沃程度是边上那些田地间的土壤不可相比的,王易的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被李弘节相请来,富有农事经验的人认可。
以池塘的淤泥填田,以改善土壤的土质,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可以清淤,又可以改善土壤的土质,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李弘节带着一行人边走边看,还不时和在劳作的百姓打招呼。
如今官员在百姓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时常出现在钱塘湖边,让那些在湖中清淤的民工自然很是惊异,再看到这位刺史竟然还和他们打招呼,一些人很是激动。
一行人走了好一会,李弘节也听了不少相关人员的汇报,在边上的报告完,静了一下后,李弘节问询跟在身边的王易道:“王公子,你觉得现在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挺出乎在下意外的,工程进展非常快,想必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了!”王易笑着回答。疏浚工程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月,钱塘湖一周已经被挖出宽宽的一条深沟来,许多工民正在靠岸处堆彻石块,将那些塌掉的堤岸修筑回去,从湖岸边清淤的情况来看,以王易大概的估计,清淤后靠近湖岸处的湖面应该有近两米深,比后世时候西湖的水深还要更深一点。想着全部清理完成后,钱塘湖的库容一定不会比后世时候少,能灌溉的田地也会非常的多,王易挺有一种自豪感。
“湖岸近处快清理好了,接下来要往湖中深处清理了,施工进展要慢下来,淤泥要清运出来,难度也在加大!”环湖岸一周,已经基本被清理,清理出来的地方都是浑水,为了方便民工进出施工工地,都有便堤修筑着,但要将湖中的淤泥都运送出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李刺史,在下觉得,湖中的淤泥不需要运送出来,就地堆积,在湖上修建几条长堤,建几个小岛,不但可以增加景致,还可以为来往及游览的游客增加方便…就目前来讲,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民工成倍的工作量,降低花费,还可以缩短工期,”王易马上建议道,前几次与李弘节交流时候他就提过这建议,但当日李弘节并未予以认可,今日再说进来,王易依然这般建议。
若要把整个湖的淤泥都运出去,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附近也没多少可以堆积的地方,田地里堆的太多,不只作物很难种植,连人下去都有可能陷进去。
“你说的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其他人还有不同的见解,他们担心淤泥不清运出去,会造成再次淤塞的,”李弘节看了看湖中劳作的情况,再看看王易,“一会我们回去后,再细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李弘节数次到现场看了疏浚的场面,对淤泥清运的过程很是清楚,他也觉得要将所有淤泥清运出去有点不现实,因此想和王易进一步商讨。
“是,李刺史!”知道李弘节的想法有了改变,王易大喜,他设计中的钱塘湖上几条长堤,几个小岛的情景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了…
天公作美,在钱塘湖疏浚工程开工后,几乎每天日头高照,气温明显比常年同时期高。读看看小说网请记住我)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情况,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起初还担心,怕工程开工后遭遇阴雨绵绵的日子,那非常影响工程的进度,参加疏浚的民工也会苦不堪言,现在初春都是这样暖烘烘的天气,这让参加疏浚的几万民工少受很多苦。
因整个冬天及初春时候降雨量并不多,淤积严重钱塘湖积水量并不少,年前时候李弘节已经派人挖沟渠,将能排的水尽量排出去,但因为通过河道排出去的水量并不多,湖内还是有大量的存水,若是天气寒冷,疏浚的民工泡在冷水里,长时间泡下来,身子还是吃不消的。
现在天气这般暖和,比上一年同期暖和多了,李弘节的担心消除了大半。
五万民工一起参加疏浚,管理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在民工管理方面,王易曾提过建议,李弘节也听从了王易的提议,将民工按一定规模分队,以五十人为一队,指定队长副队长管理,分片包干,并且采取奖惩制度,进度完成快的,有钱粮奖励。在这个民众普通缺衣少食的年代,官府推出不算差的奖励制度,对民工们的诱惑力还是挺大的,特别是那些能得到比一般人更多奖赏的片长之类分管部分民工的队长副队长,更是一再督促自己所管之下的民工,每天多干一会,争取把负责的包干区早一天疏理清楚,以得取到奖励。
有竞争就有动力,有奖励也自然有人去想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一些分片地方还采取分班制度,人员轮流休息,也尽可能比别人早一点完成每天的工作,以得到官府的奖赏。
钱塘湖疏浚工地上,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
当然,这些细杂之事主要由别驾崔知年和周端这位钱塘县令主管,他们也综合了包括王易在内诸人的建议,再问询民间一些有这方面经验人士后,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来,还有考核制度,以保证庞大的疏浚工程能有序地进行。(请记住读看看小说网
在疏浚前,王易在和李弘节交谈时候,提了非常多的建议,这是王易根据后世时候管理的经验,还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的建议,提供给李弘节,李弘节在赞赏之余,也对王易所提建议都细细琢磨了一番,在惊异于王易头脑大异于常人的同时,也把王易的大部建议都采纳了。
奖惩制度施行以来,已经有不少的人得到了官府提供的钱粮奖赏,得奖的人自然喜笑颜开,没得到奖励的人除了羡慕,也在自责自个干的不够努力,让别人得了奖励,别人家的婆娘小孩可以多吃些东西,并有多一份的钱可花。
奖赏每十天进行一次,并当着几乎所有工民的面进行,官府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没有糊弄百姓,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自然更加激励民工们,他们期望接下来的日子,自己能得到那份奖赏,以能使是能得到那份不算差的钱粮奖励,改善一下家中的情况。
作为具体负责疏浚事务的别驾崔知年和钱塘县令周端每天必有一人到疏浚工地上,了解疏浚工种进展的情况,并现场解决一下事端,除了崔知年和周端这两个主管官员时常去工地上外,李弘节也经常带其他的属官去钱塘湖边瞧瞧看看。
如今这个时代的官员勤于政事,远比后世的官员来的实在,这是让王易非常高兴看到的事,他当初还怕着疏浚的工程拖上几年也没有个结果,如今看来,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从工程进展情况上来看,不出几个月,钱塘湖内的淤积物可以完全清除出去,钱塘湖将焕然一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王易也是感慨,古时候官府编制的官员数量虽然少,远远不能和后世时候那般臃肿的官僚机构相比,但如今看来,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唐朝,官府的办事效率却比后世时候要高上数倍。
时代在发展,但官员的素质却并没有跟着大幅上升,这让王易挺是感慨,这不是世道问题,而是其他问题,有机制,还有为官者的良心和为民谋福利的念头,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
这天,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又带人到钱塘湖一带巡视,随行的包括别驾崔知年、钱塘县令周端在内的一大群人,多次被李弘节使人传去王易也跟在其中。
在与王易数次的交谈中,李弘节对这位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稚气但年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人所表述的诸多建议和见解都非常赞赏,越加的对王易的身份产生怀疑起来,再令儿子李道素多方面关注王易的情况,争取能打探到王易更多的消息。
对于李弘节来言,如今他最关注的是钱塘湖疏浚的问题,在他心里的份量,王易的身份问题自然不能和疏浚工程相比,到底这是皇帝亲自下诏同意的浩大工程,民部分拔的钱粮数不少,若不能很好地完成疏浚工程,并让疏浚后的钱塘湖发挥作用,那他想奉调回京的梦想就再也实现不了了,甚至有可能还要被发配到更偏远的地方去,因此疏浚的事他每天都要过问,听从崔知年和周端的报告,还时常亲自去湖边查看情况,有问题也现在解决。
此次疏浚的过程李弘节也大量采纳王易的建议,特别是施工的方法,先以淤泥筑成简易的堤岸将钱塘湖分割成几大块,将那些淤积严重,几无湖水的区域先一步清理,差不多也就是从湖岸边开始疏浚,这些地方清理出来的淤泥被搬运到附近的田地里,作为改善受咸潮影响的一些田地的土质情况,最上面的那些草泥埋在下面,以免再长出草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这些淤泥经过数年的发酵腐烂,土质肥沃程度是边上那些田地间的土壤不可相比的,王易的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被李弘节相请来,富有农事经验的人认可。
以池塘的淤泥填田,以改善土壤的土质,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可以清淤,又可以改善土壤的土质,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李弘节带着一行人边走边看,还不时和在劳作的百姓打招呼。
如今官员在百姓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时常出现在钱塘湖边,让那些在湖中清淤的民工自然很是惊异,再看到这位刺史竟然还和他们打招呼,一些人很是激动。
一行人走了好一会,李弘节也听了不少相关人员的汇报,在边上的报告完,静了一下后,李弘节问询跟在身边的王易道:“王公子,你觉得现在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挺出乎在下意外的,工程进展非常快,想必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了!”王易笑着回答。疏浚工程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月,钱塘湖一周已经被挖出宽宽的一条深沟来,许多工民正在靠岸处堆彻石块,将那些塌掉的堤岸修筑回去,从湖岸边清淤的情况来看,以王易大概的估计,清淤后靠近湖岸处的湖面应该有近两米深,比后世时候西湖的水深还要更深一点。想着全部清理完成后,钱塘湖的库容一定不会比后世时候少,能灌溉的田地也会非常的多,王易挺有一种自豪感。
“湖岸近处快清理好了,接下来要往湖中深处清理了,施工进展要慢下来,淤泥要清运出来,难度也在加大!”环湖岸一周,已经基本被清理,清理出来的地方都是浑水,为了方便民工进出施工工地,都有便堤修筑着,但要将湖中的淤泥都运送出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李刺史,在下觉得,湖中的淤泥不需要运送出来,就地堆积,在湖上修建几条长堤,建几个小岛,不但可以增加景致,还可以为来往及游览的游客增加方便…就目前来讲,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民工成倍的工作量,降低花费,还可以缩短工期,”王易马上建议道,前几次与李弘节交流时候他就提过这建议,但当日李弘节并未予以认可,今日再说进来,王易依然这般建议。
若要把整个湖的淤泥都运出去,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附近也没多少可以堆积的地方,田地里堆的太多,不只作物很难种植,连人下去都有可能陷进去。
“你说的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其他人还有不同的见解,他们担心淤泥不清运出去,会造成再次淤塞的,”李弘节看了看湖中劳作的情况,再看看王易,“一会我们回去后,再细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李弘节数次到现场看了疏浚的场面,对淤泥清运的过程很是清楚,他也觉得要将所有淤泥清运出去有点不现实,因此想和王易进一步商讨。
“是,李刺史!”知道李弘节的想法有了改变,王易大喜,他设计中的钱塘湖上几条长堤,几个小岛的情景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