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
吕雉掌国时期,栾布一直没能混出个所以然来。 看最新最全直到汉文帝登基,他才露头,成了燕国丞相。
由于燕王刘泽只是刘邦的远亲,能被封王已算侥幸,并且实力有限,因此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儿子刘建,都比较规矩,啥话不说,屁事不干,是在混日子。
栾布的确把小日子过的很惬意——对他有恩,一律报答;和他有仇,统统灭掉。并且他身体倍棒,比较能活,年轻人都死了一茬又一茬,他却屹立不倒。就这样,这个爷爷辈的家伙,成了绝对的偶像级人物,在燕代之地声望很高,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群起响应。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久经战阵,不但见过猪走还吃过猪肉,打起仗来很有一套。
此时,窦婴拉他出山,真可谓眼光独到。只要这个人出头,一时三刻就能在齐地头上悬起一把利剑。
当他把栾布的优势分析完后,刘启点了点头。
这次军事会议终于可以收场了。待大家纷纷告退离开大殿时,窦婴却留了下来。
刘启有些纳闷,疑惑地问道:“还有何事?”
窦婴连忙躬身答道:“臣还想另举一人,随臣戍守荥阳。”
刘启今天对窦婴那是刮目相看,有思路有想法,大出自己的预料。他笑了笑,问道:“何人?”
“袁盎!”
乍听这个名字,刘启大为诧异。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袁盎”不是一个能够信任的人。当然。有此效果应归于晁错的功劳。因此。
刘启不屑地问道:“袁盎?他有何用?”
“袁盎久居吴地。深得民心,在吴军之中也颇有影响,若逢吴楚叛军,或有奇效。且此人多有计谋,曾言有奇策可破此危局,但臣问计时却笑而不答,只说:此计只可言于圣上。”
刘启一听袁盎有“奇策”,立马来了精神。连忙说道:“既如此,可召他进宫。”
窦婴故作神秘地答道:“臣也想过此举,但其与晁大夫不睦,此时召其进宫,恐为不便,请陛下深思。”
刘启扭头看着他,“有何不便?既有奇策,当可进宫言事。”
窦婴心中一阵暗喜,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地答道:“是臣狭隘了。”
当即,刘启下诏:令袁盎即刻进宫。
对袁盎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皇帝的这个诏令,很快也传到了老对头晁错的耳朵里。当然。是“眼线”送来的。
此时,刚出宫门的晁错还正往自己的御史府赶。行至半路,就有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追来,报告了这个消息。
晁错的脑袋一阵眩晕。应该说,自从“诛晁错,清君侧”那句话传进京城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常被噩梦惊醒。
当初,他天不怕地不怕,强行削藩,但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动静,更没想到人家会指名道姓要他的命,似乎刘濞挥师百万,也就为杀他一人而已。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眼前这个局面束手无策。
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揪动他全身的神经,尤其是皇帝的态度。因此,在近段时间,他对皇帝的一举一动极其关注。
晁错突然紧张了起来,他感觉到了一丝危险正在步步逼近。前段时间,自己曾建议诛杀袁盎,可皇帝不置可否,而今天,皇帝却要召见袁盎……
在短暂的思虑后,他决定返回宫去——陪在皇帝身边,堵住袁盎的嘴。
时不我待,晁错扭头就往宫里跑。他一口气跑进宫后,抹了一把冷汗:还好,抢先一步。通报后,晁错硬着头皮进去了。
刘启颇为诧异,问道:“晁大夫去而复返,还有何事?”
既然进来了,总不能老脸一拉说“没事瞎溜达”吧?怎么着都得有个借口。
晁错的借口信手拈来,“兵乃国之重器。臣想就大军调度和粮草供给之事,与陛下商议。”
刘启和他相处年,很多大事都是和他商量着办的,因此早习惯了他的这种说话方式。晁错主动提出要和他商议,刘启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还很高兴。
然而,晁错心中却想的是另外一回事。说白了,在“行军打仗”这个学术领域,晁错根本就是个门外汉,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话题。
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因为皇帝现在最为关心的,也正是行军打仗。如果不在这方面说事,一时三刻就能让他滚蛋。而晁错绝不愿意这个情况发生。说白了,他是拖延时间来了,无论如何都得陪在皇帝身边,耗到让袁盎先行“滚蛋”为止。
既然有了“议题”,那就“议”吧。俩人还真聊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打仗嘛,可聊的事情就多了,就算你屁也不懂,也能侃的天花乱坠。因为这个领域里,在最终答案揭晓前,任何想法似乎都很有道理,就算是在胡诌八扯,也能让人听的津津有味。尤其是你的受众对象也是个“门外汉”。
晁错虽然不通行伍,巧合的是,刘启更不沾边。两个人聊这么个话题,一天一夜也能侃过去。
袁盎终于进宫了。
袁盎进宫后,闻得晁错正陪皇帝聊天,因此耐着性子在殿外等了半天。要说也并非他多么有礼貌,只是不愿见到晁错而已。
可袁盎左等右等,眼看该到吃中午饭时候了,可晁错拉着屁股不走。
袁盎急了。
他不可能不急。三年了,终于有这么个“进宫言事”的机会,却眼看要被晁错搅黄。不得已,袁盎只好硬着头皮登场了。
就在刘启和晁错聊得“尽兴”时,宦官轻轻进来禀道:“袁盎殿外侯见。”
晁错又紧张了起来,深吸一口气,暗想:终于来了。
“让他进来!”说完这句话后,刘启扭头看了晁错一眼。他突然觉得这个人今天的表现有些反常。晁错和袁盎历来势不两立,这是人神共知的事情,以往只要一人在场,另外一人定会主动离开,而这一次,晁错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
就在刘启暗自忖度时,袁盎迈步进殿了。(未完待续。。)u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由于燕王刘泽只是刘邦的远亲,能被封王已算侥幸,并且实力有限,因此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儿子刘建,都比较规矩,啥话不说,屁事不干,是在混日子。
栾布的确把小日子过的很惬意——对他有恩,一律报答;和他有仇,统统灭掉。并且他身体倍棒,比较能活,年轻人都死了一茬又一茬,他却屹立不倒。就这样,这个爷爷辈的家伙,成了绝对的偶像级人物,在燕代之地声望很高,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群起响应。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久经战阵,不但见过猪走还吃过猪肉,打起仗来很有一套。
此时,窦婴拉他出山,真可谓眼光独到。只要这个人出头,一时三刻就能在齐地头上悬起一把利剑。
当他把栾布的优势分析完后,刘启点了点头。
这次军事会议终于可以收场了。待大家纷纷告退离开大殿时,窦婴却留了下来。
刘启有些纳闷,疑惑地问道:“还有何事?”
窦婴连忙躬身答道:“臣还想另举一人,随臣戍守荥阳。”
刘启今天对窦婴那是刮目相看,有思路有想法,大出自己的预料。他笑了笑,问道:“何人?”
“袁盎!”
乍听这个名字,刘启大为诧异。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袁盎”不是一个能够信任的人。当然。有此效果应归于晁错的功劳。因此。
刘启不屑地问道:“袁盎?他有何用?”
“袁盎久居吴地。深得民心,在吴军之中也颇有影响,若逢吴楚叛军,或有奇效。且此人多有计谋,曾言有奇策可破此危局,但臣问计时却笑而不答,只说:此计只可言于圣上。”
刘启一听袁盎有“奇策”,立马来了精神。连忙说道:“既如此,可召他进宫。”
窦婴故作神秘地答道:“臣也想过此举,但其与晁大夫不睦,此时召其进宫,恐为不便,请陛下深思。”
刘启扭头看着他,“有何不便?既有奇策,当可进宫言事。”
窦婴心中一阵暗喜,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地答道:“是臣狭隘了。”
当即,刘启下诏:令袁盎即刻进宫。
对袁盎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皇帝的这个诏令,很快也传到了老对头晁错的耳朵里。当然。是“眼线”送来的。
此时,刚出宫门的晁错还正往自己的御史府赶。行至半路,就有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追来,报告了这个消息。
晁错的脑袋一阵眩晕。应该说,自从“诛晁错,清君侧”那句话传进京城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常被噩梦惊醒。
当初,他天不怕地不怕,强行削藩,但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动静,更没想到人家会指名道姓要他的命,似乎刘濞挥师百万,也就为杀他一人而已。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眼前这个局面束手无策。
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揪动他全身的神经,尤其是皇帝的态度。因此,在近段时间,他对皇帝的一举一动极其关注。
晁错突然紧张了起来,他感觉到了一丝危险正在步步逼近。前段时间,自己曾建议诛杀袁盎,可皇帝不置可否,而今天,皇帝却要召见袁盎……
在短暂的思虑后,他决定返回宫去——陪在皇帝身边,堵住袁盎的嘴。
时不我待,晁错扭头就往宫里跑。他一口气跑进宫后,抹了一把冷汗:还好,抢先一步。通报后,晁错硬着头皮进去了。
刘启颇为诧异,问道:“晁大夫去而复返,还有何事?”
既然进来了,总不能老脸一拉说“没事瞎溜达”吧?怎么着都得有个借口。
晁错的借口信手拈来,“兵乃国之重器。臣想就大军调度和粮草供给之事,与陛下商议。”
刘启和他相处年,很多大事都是和他商量着办的,因此早习惯了他的这种说话方式。晁错主动提出要和他商议,刘启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还很高兴。
然而,晁错心中却想的是另外一回事。说白了,在“行军打仗”这个学术领域,晁错根本就是个门外汉,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话题。
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因为皇帝现在最为关心的,也正是行军打仗。如果不在这方面说事,一时三刻就能让他滚蛋。而晁错绝不愿意这个情况发生。说白了,他是拖延时间来了,无论如何都得陪在皇帝身边,耗到让袁盎先行“滚蛋”为止。
既然有了“议题”,那就“议”吧。俩人还真聊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打仗嘛,可聊的事情就多了,就算你屁也不懂,也能侃的天花乱坠。因为这个领域里,在最终答案揭晓前,任何想法似乎都很有道理,就算是在胡诌八扯,也能让人听的津津有味。尤其是你的受众对象也是个“门外汉”。
晁错虽然不通行伍,巧合的是,刘启更不沾边。两个人聊这么个话题,一天一夜也能侃过去。
袁盎终于进宫了。
袁盎进宫后,闻得晁错正陪皇帝聊天,因此耐着性子在殿外等了半天。要说也并非他多么有礼貌,只是不愿见到晁错而已。
可袁盎左等右等,眼看该到吃中午饭时候了,可晁错拉着屁股不走。
袁盎急了。
他不可能不急。三年了,终于有这么个“进宫言事”的机会,却眼看要被晁错搅黄。不得已,袁盎只好硬着头皮登场了。
就在刘启和晁错聊得“尽兴”时,宦官轻轻进来禀道:“袁盎殿外侯见。”
晁错又紧张了起来,深吸一口气,暗想:终于来了。
“让他进来!”说完这句话后,刘启扭头看了晁错一眼。他突然觉得这个人今天的表现有些反常。晁错和袁盎历来势不两立,这是人神共知的事情,以往只要一人在场,另外一人定会主动离开,而这一次,晁错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
就在刘启暗自忖度时,袁盎迈步进殿了。(未完待续。。)u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