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
在开始下一段故事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对这次博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或者说是探讨。
几乎在所有的史书中,不谋而合地把吕家人塑造成反面典型,几千年来不断的骂、不断的臭,说他们“造反”、“作乱”。搞到最后,完全把这些人整成了清一色的**恶棍,连街头混混都不如,其中包括吕雉。
的确,老吕家是做过一些不地道的事情,但仅凭这些事情就简单的把这些人定性为坏蛋,我认为是有失公允的。
吕雉是杀过很多刘家的人,倒腾过一些不地道的事,但纵览其一生,对大汉天下的稳定和发展是有着突出贡献的。
至于吕产、吕禄,我一直认为,这兄弟俩更不能称作“坏人”。说这两个人办事能力很差劲,我相信;但说他两个是坏蛋,我却不承认。
这俩人并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事,连打人屁股这种小体罚都没怎么干过。既没有争抢皇位,也没有向群臣挥舞屠刀(虽然动过心思,但毕竟没有成行)。
然而,史料还是为他俩列出了个罪名——欲发乱关中。
但认真分析的话,这个罪名实际是很无耻的,与后世于谦那个“意欲”的罪名如出一辙。“成王败寇”,他们之所以能够背上这个罪名,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失败了。
写到此,还是有必要探讨一下到底是谁在“欲发乱”。
关于吕产、吕禄的作为,我在前边是做过介绍的,简单点说,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浑浑噩噩,几乎没干一件正经事。
而陈平、周勃的举动就相对多了些。这二人,早在吕雉在世时,就手挽手、套近乎,随后更是挖空心思和群臣拉关系。
县令拉关系,是想做郡守;郡守拉关系,是想做九卿;九卿拉关系,是想干三公;三公之间拉关系是准备干什么?更重要的是,丞相和太尉手拉手和群臣套近乎,又准备干什么?
吕雉死前,这些人一动不动。吕雉一闭眼,这些人就热火朝天地搞动作,他们是在干什么?
除了这一系列动作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吕雉扶持的皇帝是刘弘,虽然老吕家对这个小屁孩不怎么尊重,但毕竟认可。该磕头时还要磕头,该请安时还要请安。虽然他们千方百计打压老刘家的人,不外乎是让自己的既得利益有个万全保障,并没准备去抢刘弘屁股底下的那张板凳。
如果仅凭对老刘家人的不礼貌行为,就把他们定性为“欲发乱”,似乎有些牵强了。因为吕雉在世时,那干得才叫过火,但并没有人站出来说吕雉是在作乱。而吕雉一死,吕产、吕禄几乎毫无动作,却荣幸地背上了这么个罪名,着实有些搞笑。
反观陈平、周勃等人。在史料里,这些人完全以“卫道士”的身份出现。但就是这些人,在扳倒吕家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轰刘弘下台。不但拿走了他的皇位,还捎带了他的性命。
如果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想象,到底是谁在“欲发乱”。
虽然博弈的早期,在外戚、宗室、功臣三方实力对比中,外戚最强,宗室、功臣要弱出很多,但后者的联合,却打破了一头独大的局面。应该说,自从吕雉驾崩后,吕家一直在被迫应战,而刘家和功臣则是主动出击。
在这种局面下,博弈的结果是毫无悬念的。就算吕家发乱关中,搞的昏天地暗,但最终也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只不过早晚而已。
也就是说,从陈平搞串联的那天起,基本上可以为吕家人的结局做一定论了。更为不幸的是,吕雉死的仓促,如果她多活个十来年,西汉王朝的走向就难以揣测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次“欲发乱”的人,不是吕家,而应该是陈平、周勃等人。
也许有人会反驳:司马迁老爷子都做过定论的事情,你何以敢翻案?
应该说,司马迁老爷子有的时候说得的话,也是需要辩证分析的,因为他毕竟生活在那个氛围中。纵然他的骨鲠比较硬,但不适合搞“异端”。
不管怎么说,吕家彻底完蛋了。随着吕产、吕禄的被杀,老吕家人被废了武功。
我们中华民族有个非常好(或者说是非常不好)的优良传统——“同舟共济”之后就是“同室抄戈”。纵观几千年文明史,似乎这是一个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一次,依然如此。
在“宗室”和“功臣”两股政治势力的共同努力下,“外戚”终于被打杀的溃不成军,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宗室”和“功臣”之间的拉锯开始了。
这依然是一次极其残酷、饱含血腥的争斗,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三方博弈。
这场博弈,从一个很细微的史料记载开始:九月十二日,以帝太傅审食其为左丞相。
这是吕禄、吕嬃被弄死后的第二天所发生的事情。
也许有人的脑子一时半会转不过弯。
审食其明明是吕家的嫡系,和刘家人不共戴天,和陈平勾心斗角,虽然吕产把他踹过了一边,但他毕竟与吕家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现在,功臣们“发乱”成功,没理由重新把审食其拉出来?“宗室”和“功臣”们的脑子都灌了水?难不成都毫无征兆地发了昏?这不科学。
应该说,他们都没有发昏。而是新一轮博弈准备上演了。
也许有人会问,到底是谁拉了审食其一把?
在史料里,没对这个问题做以解答。不过就“获益优先”原则来分析的话,是不难得出结论的。
拉审食其出水的,应该是陈平。
这并不代表陈平有多么的宽宏大度,多么的不计前嫌。虽然我们经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一旦有利益纠葛,这句话就完全是在瞎扯淡。
谁谁在什么时候争斗,谁谁在什么时候联合,都不是毫无道理的。在政治斗争中,纯洁的友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利益为纽带,任何联盟都是一盘散沙。
陈平是个善于经营的人,也是极擅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更是擅长搞联盟的人。在新的对手亮相前,陈平会去拉拢所有能够拉拢的人。这一次,他看中了审食其。
审食其又一次派上了用场,真是难能可贵。</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几乎在所有的史书中,不谋而合地把吕家人塑造成反面典型,几千年来不断的骂、不断的臭,说他们“造反”、“作乱”。搞到最后,完全把这些人整成了清一色的**恶棍,连街头混混都不如,其中包括吕雉。
的确,老吕家是做过一些不地道的事情,但仅凭这些事情就简单的把这些人定性为坏蛋,我认为是有失公允的。
吕雉是杀过很多刘家的人,倒腾过一些不地道的事,但纵览其一生,对大汉天下的稳定和发展是有着突出贡献的。
至于吕产、吕禄,我一直认为,这兄弟俩更不能称作“坏人”。说这两个人办事能力很差劲,我相信;但说他两个是坏蛋,我却不承认。
这俩人并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事,连打人屁股这种小体罚都没怎么干过。既没有争抢皇位,也没有向群臣挥舞屠刀(虽然动过心思,但毕竟没有成行)。
然而,史料还是为他俩列出了个罪名——欲发乱关中。
但认真分析的话,这个罪名实际是很无耻的,与后世于谦那个“意欲”的罪名如出一辙。“成王败寇”,他们之所以能够背上这个罪名,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失败了。
写到此,还是有必要探讨一下到底是谁在“欲发乱”。
关于吕产、吕禄的作为,我在前边是做过介绍的,简单点说,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浑浑噩噩,几乎没干一件正经事。
而陈平、周勃的举动就相对多了些。这二人,早在吕雉在世时,就手挽手、套近乎,随后更是挖空心思和群臣拉关系。
县令拉关系,是想做郡守;郡守拉关系,是想做九卿;九卿拉关系,是想干三公;三公之间拉关系是准备干什么?更重要的是,丞相和太尉手拉手和群臣套近乎,又准备干什么?
吕雉死前,这些人一动不动。吕雉一闭眼,这些人就热火朝天地搞动作,他们是在干什么?
除了这一系列动作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吕雉扶持的皇帝是刘弘,虽然老吕家对这个小屁孩不怎么尊重,但毕竟认可。该磕头时还要磕头,该请安时还要请安。虽然他们千方百计打压老刘家的人,不外乎是让自己的既得利益有个万全保障,并没准备去抢刘弘屁股底下的那张板凳。
如果仅凭对老刘家人的不礼貌行为,就把他们定性为“欲发乱”,似乎有些牵强了。因为吕雉在世时,那干得才叫过火,但并没有人站出来说吕雉是在作乱。而吕雉一死,吕产、吕禄几乎毫无动作,却荣幸地背上了这么个罪名,着实有些搞笑。
反观陈平、周勃等人。在史料里,这些人完全以“卫道士”的身份出现。但就是这些人,在扳倒吕家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轰刘弘下台。不但拿走了他的皇位,还捎带了他的性命。
如果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想象,到底是谁在“欲发乱”。
虽然博弈的早期,在外戚、宗室、功臣三方实力对比中,外戚最强,宗室、功臣要弱出很多,但后者的联合,却打破了一头独大的局面。应该说,自从吕雉驾崩后,吕家一直在被迫应战,而刘家和功臣则是主动出击。
在这种局面下,博弈的结果是毫无悬念的。就算吕家发乱关中,搞的昏天地暗,但最终也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只不过早晚而已。
也就是说,从陈平搞串联的那天起,基本上可以为吕家人的结局做一定论了。更为不幸的是,吕雉死的仓促,如果她多活个十来年,西汉王朝的走向就难以揣测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次“欲发乱”的人,不是吕家,而应该是陈平、周勃等人。
也许有人会反驳:司马迁老爷子都做过定论的事情,你何以敢翻案?
应该说,司马迁老爷子有的时候说得的话,也是需要辩证分析的,因为他毕竟生活在那个氛围中。纵然他的骨鲠比较硬,但不适合搞“异端”。
不管怎么说,吕家彻底完蛋了。随着吕产、吕禄的被杀,老吕家人被废了武功。
我们中华民族有个非常好(或者说是非常不好)的优良传统——“同舟共济”之后就是“同室抄戈”。纵观几千年文明史,似乎这是一个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一次,依然如此。
在“宗室”和“功臣”两股政治势力的共同努力下,“外戚”终于被打杀的溃不成军,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宗室”和“功臣”之间的拉锯开始了。
这依然是一次极其残酷、饱含血腥的争斗,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三方博弈。
这场博弈,从一个很细微的史料记载开始:九月十二日,以帝太傅审食其为左丞相。
这是吕禄、吕嬃被弄死后的第二天所发生的事情。
也许有人的脑子一时半会转不过弯。
审食其明明是吕家的嫡系,和刘家人不共戴天,和陈平勾心斗角,虽然吕产把他踹过了一边,但他毕竟与吕家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现在,功臣们“发乱”成功,没理由重新把审食其拉出来?“宗室”和“功臣”们的脑子都灌了水?难不成都毫无征兆地发了昏?这不科学。
应该说,他们都没有发昏。而是新一轮博弈准备上演了。
也许有人会问,到底是谁拉了审食其一把?
在史料里,没对这个问题做以解答。不过就“获益优先”原则来分析的话,是不难得出结论的。
拉审食其出水的,应该是陈平。
这并不代表陈平有多么的宽宏大度,多么的不计前嫌。虽然我们经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一旦有利益纠葛,这句话就完全是在瞎扯淡。
谁谁在什么时候争斗,谁谁在什么时候联合,都不是毫无道理的。在政治斗争中,纯洁的友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利益为纽带,任何联盟都是一盘散沙。
陈平是个善于经营的人,也是极擅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更是擅长搞联盟的人。在新的对手亮相前,陈平会去拉拢所有能够拉拢的人。这一次,他看中了审食其。
审食其又一次派上了用场,真是难能可贵。</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