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八)黥布造反(八)
每逢打仗,刘邦的小动作一直都是比较多的,从征调部队,到粮草供给,再到拉拢人心,每一步都是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当初陈豨闹腾时,刘邦就在邯郸着着实实地搞了一次,这次黥布造反,他仍按自己的老套路出牌。
这段时间,刘邦忙着搞准备工作,还捎带难受一下刘盈。如果按刘邦的原意,这些准备还是不够的,还是很有欠缺的,还需要接着再搞的。
然而,黥布不是陈豨,他不愿意傻着脸看刘邦的表演。
黥布是个直性子,说整就整,绝不含糊。既然拉开了架子,那就爽爽快快地打,别搞那么多虚的,在这一点上,他和项羽属于一个类型,甚至可以说是项羽的翻版。
不过通常情况下,盗版的东西,其质量是达不到保障的。黥布在行为风格上虽然类似项羽,可毕竟还是有些差距的。但盗版这种东西,虽然质量不比原版的好,但还是很有一些技术含量在里边,至少比那些没品牌的残次品要好的多。
讲到此,我想穿插一句话。
写这本书,我没准备刻意打击某个人、贬低某个人,虽然我有时候用的词语比较阴损,但只是个人说话风格的使然。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想吸引人眼球。
说实话,历史这种东西并不好写,有些东西如果不讲则不能展现故事的全貌,但如果平铺直叙地展开则索然无味,如果那样,也没人愿意去看,尤其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里,一般人是不会去关注这些枯燥的东西。对于网文,更是如此。
迫不得已,我只好拿故事中的主角,在不篡改历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侃。如果哪句话,让一些读者不是太舒服,也敬请见谅,当然,我也会尽量把握些分寸,不会太为过分。
好了,回到主题上吧。
就在刘邦忙着做准备工作时,黥布热火朝天地搞开了。
黥布第一个搞的对象就是刘贾。他选择刘贾作为第一个打击对象,是很好理解的——刘贾离他最近。
黥布是淮南王,其属国在淮河西南岸。而刘贾这个荆王,其属国就在淮河东北岸。这两个人中间只隔了一条河而已。翻开地图看看,刘贾的位置明显摆在黥布的头顶上,犹如在黥布的脖子上悬了把利刃。不先把刘贾打掉,黥布这次造反就没什么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刘贾这一阵的举动有些扎眼。黥布很早前已经在周边安插很多斥候,随时汇报邻国动向。最近一段时间,其他诸侯国都比较安生,而唯独刘贾在四处调兵,整出来的动静还有些不小,这不能不引起黥布的重视。当然,他没想到刘贾闹出的这些动静,都拜吴臣所赐。
黥布动手了。
既不挖空心思地想理由,也没伤神费脑地搞战术,直接带领部队开进了荆国。
黥布擅长的就是闪电战,他的进军速度之快,大出刘贾所料。虽然刘贾有这个心理准备,仍被黥布打的满地找牙。
这不能说刘贾没尽力,只能说他和黥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他这些天仓促的布防,根本顶不住黥布大军的摧残。因为他犯了个和陈豨一样错误——“四处设防,拒敌人于国门之外”。这种布局,对没打过仗的愣头青可能顶些用,可对打了一辈子仗的黥布来说,犹如没有设防。
如果这次刘贾把部队全部收缩回来,握紧拳头,搞那么一两个重点防御,拖住黥布,专等刘邦支援的话,那纵然黥布有通天本事,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他。
然而刘贾想以一己之力做出些成绩,结果把自己给整惨了。应该说,他还是缺少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黥布的闪电战,就让刘贾吃了大亏。他还没反应过来,黥布大军已开到了城外。这没比组团旅行困难多少。
黥布的举动,让刘贾有些傻眼,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弃城而逃,一路长跑,奔到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西北,现已被洪泽湖淹没)。
相信刘贾自从称王后,都没怎么锻炼身体,因为他的长跑水平很一般。他跑到富陵还没喘口气,黥布就追了上来。这里是刘贾的最后一站,因为黥布赶上后,一点也不给他面子,直接砍掉了他的脑袋,过早地结束了这次长跑比赛。
刘贾的表演就到此为止了。
我在这里把刘贾讲的有些不济,这的确是事实,但也不能全盘否定他的功绩。虽然他这次的表现很差劲,但还是给黥布制造了些麻烦,在黥布旅游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些障碍,关键是为刘邦调集大军争取了些时间。这是他的功绩。
当然,如果他能搞个重点防守,拖住黥布,等刘邦赶来后合伙欺负黥布的话,那他的名字可能在我们这本书里出现的频率会更多一些。然而很可惜的是,他没有这么做。
黥布搞完了刘贾,另一个人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他的眼帘。这个人就是楚王刘交。
前边介绍过,刘交的专业特长是写诗,在打仗这个学术领域里,他还不如刚刚丧命的刘贾。
黥布来了,当然刘交也准备做些工作。他虽然是个学究,但也决不是任人欺负的主。在黥布赶来之前,他也做了个自认为很上档次的军事部署。
他的部署是这样的,把楚国大军兵分三路,摆成犄角之势,准备采取侧翼包围、互相救援的办法,让远道而来的黥布喝上一壶。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布局不错,这种布局说不定还能包了黥布的饺子,一不小心还会要了黥布的命。
的确,如果把人都整成个机器,没有思维、没有想法,那这种布局完全可行。当然,如果刘交率领的楚军是学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军队,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这么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孙子兵法里有这么一句话:“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这是我在孙子兵法里那几段长篇大论中,摘抄合并出来的一句。古人说话比较饶舌,让我们看起来比较费力。翻译过来,意思就很浅显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军心容易涣散,因此要统一军队的意志。
然而刘交一直以来在搞《诗经》研究,对孙子并不怎么感冒,因此,他不准备借鉴老前辈说的话。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其中的危险,就在双方开展前,就有人建议:兵分三路,如败一军,则其余皆散,如何相互救援?分兵不如合兵。
不幸的是,刘交根本听不进这些人的话。
实践的确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最终对阵的结果,真的验证了这一点。
黥布到来了,逮着一军穷追猛打,把这些仁兄们折腾的哭爹叫娘,而另外两支部队根本没过来帮忙,直接解散,回家种地去了。
刘交傻脸了,面对这种局面,也只好拍拍屁股走路了。
不过刘交应该在研究《诗经》的同时,还是比较注重锻炼身体的,因为他这次跑的比较彻底,一口气跑到了蕲县(今安徽宿县)。到这里后不用再跑了,因为刘邦已经赶到了这里。
接力棒交给了刘邦,下边的工作就由刘邦亲自来搞吧。</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这段时间,刘邦忙着搞准备工作,还捎带难受一下刘盈。如果按刘邦的原意,这些准备还是不够的,还是很有欠缺的,还需要接着再搞的。
然而,黥布不是陈豨,他不愿意傻着脸看刘邦的表演。
黥布是个直性子,说整就整,绝不含糊。既然拉开了架子,那就爽爽快快地打,别搞那么多虚的,在这一点上,他和项羽属于一个类型,甚至可以说是项羽的翻版。
不过通常情况下,盗版的东西,其质量是达不到保障的。黥布在行为风格上虽然类似项羽,可毕竟还是有些差距的。但盗版这种东西,虽然质量不比原版的好,但还是很有一些技术含量在里边,至少比那些没品牌的残次品要好的多。
讲到此,我想穿插一句话。
写这本书,我没准备刻意打击某个人、贬低某个人,虽然我有时候用的词语比较阴损,但只是个人说话风格的使然。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想吸引人眼球。
说实话,历史这种东西并不好写,有些东西如果不讲则不能展现故事的全貌,但如果平铺直叙地展开则索然无味,如果那样,也没人愿意去看,尤其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里,一般人是不会去关注这些枯燥的东西。对于网文,更是如此。
迫不得已,我只好拿故事中的主角,在不篡改历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侃。如果哪句话,让一些读者不是太舒服,也敬请见谅,当然,我也会尽量把握些分寸,不会太为过分。
好了,回到主题上吧。
就在刘邦忙着做准备工作时,黥布热火朝天地搞开了。
黥布第一个搞的对象就是刘贾。他选择刘贾作为第一个打击对象,是很好理解的——刘贾离他最近。
黥布是淮南王,其属国在淮河西南岸。而刘贾这个荆王,其属国就在淮河东北岸。这两个人中间只隔了一条河而已。翻开地图看看,刘贾的位置明显摆在黥布的头顶上,犹如在黥布的脖子上悬了把利刃。不先把刘贾打掉,黥布这次造反就没什么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刘贾这一阵的举动有些扎眼。黥布很早前已经在周边安插很多斥候,随时汇报邻国动向。最近一段时间,其他诸侯国都比较安生,而唯独刘贾在四处调兵,整出来的动静还有些不小,这不能不引起黥布的重视。当然,他没想到刘贾闹出的这些动静,都拜吴臣所赐。
黥布动手了。
既不挖空心思地想理由,也没伤神费脑地搞战术,直接带领部队开进了荆国。
黥布擅长的就是闪电战,他的进军速度之快,大出刘贾所料。虽然刘贾有这个心理准备,仍被黥布打的满地找牙。
这不能说刘贾没尽力,只能说他和黥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他这些天仓促的布防,根本顶不住黥布大军的摧残。因为他犯了个和陈豨一样错误——“四处设防,拒敌人于国门之外”。这种布局,对没打过仗的愣头青可能顶些用,可对打了一辈子仗的黥布来说,犹如没有设防。
如果这次刘贾把部队全部收缩回来,握紧拳头,搞那么一两个重点防御,拖住黥布,专等刘邦支援的话,那纵然黥布有通天本事,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他。
然而刘贾想以一己之力做出些成绩,结果把自己给整惨了。应该说,他还是缺少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黥布的闪电战,就让刘贾吃了大亏。他还没反应过来,黥布大军已开到了城外。这没比组团旅行困难多少。
黥布的举动,让刘贾有些傻眼,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弃城而逃,一路长跑,奔到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西北,现已被洪泽湖淹没)。
相信刘贾自从称王后,都没怎么锻炼身体,因为他的长跑水平很一般。他跑到富陵还没喘口气,黥布就追了上来。这里是刘贾的最后一站,因为黥布赶上后,一点也不给他面子,直接砍掉了他的脑袋,过早地结束了这次长跑比赛。
刘贾的表演就到此为止了。
我在这里把刘贾讲的有些不济,这的确是事实,但也不能全盘否定他的功绩。虽然他这次的表现很差劲,但还是给黥布制造了些麻烦,在黥布旅游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些障碍,关键是为刘邦调集大军争取了些时间。这是他的功绩。
当然,如果他能搞个重点防守,拖住黥布,等刘邦赶来后合伙欺负黥布的话,那他的名字可能在我们这本书里出现的频率会更多一些。然而很可惜的是,他没有这么做。
黥布搞完了刘贾,另一个人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他的眼帘。这个人就是楚王刘交。
前边介绍过,刘交的专业特长是写诗,在打仗这个学术领域里,他还不如刚刚丧命的刘贾。
黥布来了,当然刘交也准备做些工作。他虽然是个学究,但也决不是任人欺负的主。在黥布赶来之前,他也做了个自认为很上档次的军事部署。
他的部署是这样的,把楚国大军兵分三路,摆成犄角之势,准备采取侧翼包围、互相救援的办法,让远道而来的黥布喝上一壶。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布局不错,这种布局说不定还能包了黥布的饺子,一不小心还会要了黥布的命。
的确,如果把人都整成个机器,没有思维、没有想法,那这种布局完全可行。当然,如果刘交率领的楚军是学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军队,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这么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孙子兵法里有这么一句话:“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
这是我在孙子兵法里那几段长篇大论中,摘抄合并出来的一句。古人说话比较饶舌,让我们看起来比较费力。翻译过来,意思就很浅显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军心容易涣散,因此要统一军队的意志。
然而刘交一直以来在搞《诗经》研究,对孙子并不怎么感冒,因此,他不准备借鉴老前辈说的话。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其中的危险,就在双方开展前,就有人建议:兵分三路,如败一军,则其余皆散,如何相互救援?分兵不如合兵。
不幸的是,刘交根本听不进这些人的话。
实践的确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最终对阵的结果,真的验证了这一点。
黥布到来了,逮着一军穷追猛打,把这些仁兄们折腾的哭爹叫娘,而另外两支部队根本没过来帮忙,直接解散,回家种地去了。
刘交傻脸了,面对这种局面,也只好拍拍屁股走路了。
不过刘交应该在研究《诗经》的同时,还是比较注重锻炼身体的,因为他这次跑的比较彻底,一口气跑到了蕲县(今安徽宿县)。到这里后不用再跑了,因为刘邦已经赶到了这里。
接力棒交给了刘邦,下边的工作就由刘邦亲自来搞吧。</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