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将血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蛮王

    而在麟州的木华黎,其实也在犹豫,是不是现在南下,在天狼原上,跟西夏左相神武军司战上一场,以彻底完成对大帅的承诺。

    但与李刑等人商议了一番,无论李刑,还是越来越为木华黎看重的鲁乌尔阿拔,都觉得,留在麟州,威慑左厢军司,比挥兵南下,与左厢军司决战来的妥当。

    这里面当然存在着一些保存兵力的意思,但最重要的,两人都认为,既然约定为夏末进兵,那么就应该等一等。

    若冒然决战,重创左厢军司还好说,但如果一战之下,左厢军司大军云集而来。。。。。。。天狼原虽然开阔,但毕竟不是草原,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容不得草原骑兵尽情闪展腾挪,若是战事失利,多数会被逼回麟州。

    而草原部族战士,又不善守城,决战失利,士气大损之下,能不能守得住麟州还真不好说。

    加之一路南来,看似轻易,却途经千里,又在胜州,丰州经历两场激战,人马都很疲惫,不如借此机会,修整一番,等待南边动静,来的妥当一些,毕竟,数万草原铁骑陈兵在侧,又有麟州在手,实际上,已经牵制住了左厢军司。

    战于不战,尽皆在我,先机既然在手,又着急个什么呢?

    两人的话,木华黎深以为然。

    而脱黑脱阿,不鲁黑台两人都没什么话说,忽难到是急于建功,不过有木华黎。李刑两个人在。却都能死死的将他压住。。。。。。。

    木华黎遂决定。驻军于麟州,观望时机,之后,令人传书于河东种怀玉,报之军情。

    种怀玉领河东宣抚副使,掌河东兵权,本来这人就没有多大志向,几年间。却宦途顺遂,身居要职至此,也算是个异数。

    听得这个消息,除了为同窗高兴之外,却也没什么争功之意,现如今,国武监出来的三个人,之后同入猛虎武胜军为官,一起随大将军赵石征战至今,却已都各居显位。被人称之为国武三雄,是大秦年轻一代中拔尖的人物了。

    不说这些。种怀玉并没有任何出兵参战的念头,接信之后,只是按照约定,准备往麟州运送粮草辎重,一边则派人,将消息急报京师。

    不过离着京师太远,从京师再到西北军前,这一圈绕下来,估摸着早已时过境迁,没什么用处了。

    但他也不管这些,觉着只做好份内之事便罢。

    实际上,这个时候赵石已经到了庆阳,这也预示着,大秦已然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比赵石料想中的要快的多。

    这不但因为大秦早有准备,而且还在于大秦国库充盈,加上从景兴年间开始,西北道路就是不停的修缮,到了如今,也未曾停止过,这般一来,粮草辎重转运之事,远不如当年那般艰难辛苦。

    但就算如此,民夫聚集之下,今年的春耕也算是耽搁了不少,只是相比于覆灭西夏之功,这些也就都不算什么了。

    在平凉耽搁了一段时日,聚集人马,整顿军纪,在大秦成武五年五月初的时候,赵石已经启程往庆阳。

    他走的时候,平凉已经彻底成为了一座大兵营,城中内外,联营密布,旌旗招展,伐夏大军,渐渐成型。

    在他走的时候,平凉大军,兵力已经突破十五万。

    除了平凉守军,猛虎武胜军之外,其余大部皆是殿前司禁军辖下,其中还有六千汉中府蛮兵。

    等他到了庆阳,平凉方向传来消息,蜀中南蛮诸蛮王,派了五万蛮兵出蜀,助大秦攻夏,可以说,只这一下,大军便已超过了二十万众。

    这就有点超乎预料之外了,按照赵石的盘算,大军应该保持在二十余万到三十万之间,最好是二十万出头便可,多了途耗粮草罢了。

    多了五万蛮兵,加上陆续到来的殿前司禁军,还有庆阳镇军,延州镇军,兵力已然超出三十万。

    这当然怪不到蛮族身上,还是得说对蛮族无法控制如意而已,蛮族出兵多寡,都要各洞蛮王商议决出,大秦并无法指定。

    派出五万战士来,对于南蛮来说,已经是差不多将蛮族战士派出来了一半,可谓是尽心竭力,只能赞许,无法加以苛责。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成都府知府宁向岳的功劳。

    顺带着,宁知府还让赵飞燕密报于赵石,蛮王博萨年纪渐老,有意传蛮王之位于幼子,请问于大将军意下如何?

    而且,蛮王博萨除了想取得赵石的支持之外,还想让幼子娶一皇家贵女。。。。。。。

    赵石一听,差点就恼了,他现在军务缠身,不知道多少事在等着,哪里顾得上这个,再有,蜀中蛮族王者传位,却要听他这个大将军的,实在是有些不妥。

    要知道,南蛮这里和吐蕃低地以及草原部族完全就是两码事,归义王与他多年相交,天下皆知,而草原部族,克烈部桑昆是他的安达,鞑靼诸部的汗王不颜惜班是他的妻侄,以此等事情相询,还说的过去。

    但南蛮。。。。。。。。可真没那个交情。

    而且,要娶皇室贵女,怎么还问到他这里来了?难道真当他这个大将军没事干,尽是给人当红娘了不成?

    本待训斥来人,将话传回去,却为孙文通所阻。

    赵石这里军务繁忙,顾不得细想,但孙文通旁观者清,与蜀中很是熟悉,又多有往来,知道这事怪不得蛮族那边。

    要知道,大将军赵石当年率军伐蜀,在成都城下,一场大战,不但击溃了乱匪无数,而且,连蛮族兵马,也被杀的落花流水,遗尸处处,连蛮族的蛮王,都被他砍了好几个。

    蛮族惊惧之下,根本没用秦军怎么征伐,就臣服在秦军战旗之下。

    那一战,不但铸就了大将军赵石西秦名将之威名,而且,也让蛮族上下,惧之如虎。

    南蛮说起来很怪,也许是当年诸葛武侯那会儿留下的习惯,越是畏惧之人,反而越能得其崇敬。

    赵石威名震于蜀中,蛮族各部族闻之,知道汉人又出了一位大英雄,也正是他们所畏之人,反而额手相庆,皆道难怪能战胜蛮族勇士,博萨未升任蛮族蛮王那会儿,就已经有蛮人村寨,将大将军画像一挂,焚香祷告,当做了神仙来拜了。

    等到博萨当了蛮王,却只有更甚从前,与其他蛮王相比,他可是亲眼见到过秦人装备之精良,作战之勇猛的,所以,如今赵石名声越显,在蛮族中,得人信奉越多,到得如今,蛮族从蛮王博萨以下,已经没有人再敢起什么反心了。

    可以说,也许大将军赵石以及他的子孙只要在一天,蜀中南蛮便再无起兵之日,若是出了什么事故,赵石只要修书一封,立即便能消弭祸患,比朝廷的圣旨或者蛮王的命令都要好使的多。。。。。。

    如此这般,传位这样的蛮族重事,可不就要问问赵石的意思。

    其要求娶皇室贵女,也是蛮族中了不得的大事,不问计于大将军,才怪了呢。

    而选在这个时候,也不奇怪,一来,蛮族派出如此众多的兵马,算是送上了一份礼物,二来,领兵的,可都是博萨成年的几个儿子和心腹洞主,估摸着,他也怕几个儿子在赵石麾下日久,一旦有谁得了大将军喜欢,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如今的蛮族,传位于谁,若是大将军赵石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传入大将军耳朵中,立谁不立谁,也只是大将军赵石的一句话罢了。

    可以说,大将军赵石威严最盛的地方,既不是在汉人这里,也非是草原部族之中,而是在蜀中蛮族,那里有着众多的年轻强壮的战士,是拜着大将军赵石的神像长大的。

    大将军赵石一句话,就足以让蛮族多数的战士为之效死,比佛祖现身都管用。

    所以说,世事之奇,莫过于此,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了。

    这样的情形,赵石不甚了了,但孙文通却很清楚。。。。。。

    他在心里琢磨了一圈,抽空便向赵石建言,蛮王博萨向来对朝廷忠心有加,不能寒了其人之心。

    而蛮族战士凶悍善战,强于攀援,乃攻城之首选,可为大帅臂助,不如答应下来,以收其心。

    如今,蛮王博萨还在盛年,等其百年之后,若其幼子不合心意,废之即可,大帅何必因些微小事,便迁怒于人?

    赵石如今身边就只孙文通这个将军府司马,对他的意见,自然看重,不过其中细节,还要思量一下,遂命来人回报于博萨,等战事过后,再予他答复,为了让其宽心,赵石还道,若这五万蛮兵,建下功勋,他在皇帝陛下面前,才能更好说话,实际上,话语中已经透出了答应的意思。。。。。。。。

    略过这些不提,赵石既然已经来到庆阳,大秦的战争意图便再无遮掩之必要了。。。。。。。。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dd>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