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动力的曙光(上)
德国提出将3b铁路延长至波斯湾的要求不出所料的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坚决反对,而德国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铁路可以由德、英、土三国分段建设共同管理,这是德方最大的让步,但是终点必须修到科威特。
双方僵持不下,谈判一时间陷入停滞。不过反正修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事情。而赫尔戈兰岛现在在德国海军的眼中都开始价值下降,甚至海军开始围绕着赫尔戈兰岛不在德国控制之中的情况制定作战的计划方案。所以德国人一点也不急,要急的也是英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一开始的热情迅速降温,会谈进入了双方每天都谈,但是都谈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废话,实际内容毫无进展的垃圾时间。
于是腓特烈三世和马沙尔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日常工作中去了,外交大臣比洛也在看到会谈短时间内没法取得成果的情况下回国,留下德国驻英国大使和英国人扯皮,而这一切则更是和约亨没有半点联系了。
斯图加特,这个德国高新技术和重工业集中的重要城市,也是约亨手中的几个重要产业的总部所在地,因此斯图加特也成了约亨推动下的德国基础建设的重点,铁路、公路网络在这里交汇,便利的交通、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带来的变化丝毫不比身为帝国政治中心的柏林和帝国海运中心的汉堡要来的小。
而这里也可以算的上是德国电气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无论是电话、电报还是电力,都是约亨最为重视的技术之一,在推动德国电气化普及这一点上约亨和历史上的威廉二世态度完全一样,不惜代价,不计成本。
马沙尔就任德国首相后依然延续了卡普里维时期对德国电气化进程的支持则是帮了约亨的大忙。而电气化的推行也让德国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电灯在大城市里也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工厂、道路的照明系统电力化,电灯在中产阶级家庭也已经是常用物品。而约亨捣鼓出来的电风扇现在在德国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
电力的应用让德国大城市的夜晚开始亮起来的同时。对发电量的需求也在节节攀升,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德国对发电站的建设投入。
奥地利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阿尔萨斯-洛林丰富的煤炭资源则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像柏林、汉堡、维也纳这些德国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不再是只能通过电报了。电话线路的铺设让德国人有了新的通信方式。
虽然远远达不到后世那种电话进入每家每户的水平,电话机和线路铺设也不是一笔小钱,但是对有钱人来说电话的优势可比电报要高得多,所以电话的普及率还是在不断的上升。
而电报站也增加了电话服务,让普通收入的人也可以付个电话费就可以使用电话站内的公共电话,直接联系别的城市的朋友。
斯图加特也是推行电气化的直接受益城市,没有电就等于没有高精密击穿,没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作为工业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斯图加特自然是最初的建设重心。
德国在大力发展,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尤其是有钱任性的美国佬,西屋公司的交流电机和电力传输设备的产能都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了,美国人还跑到德国来找西门子公司订购。在得知西门子公司能够交付的设备数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还耗费巨资购买专利进行仿制。
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怎么能放慢脚步?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有着特斯拉、帕森斯这样的牛人,德国的电气化进程要是还是只能达到历史同期水平,并且被美国人甩到后面那才叫丢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德国花费了大量资金,约亨自己也没攒下什么钱。交流电传输的专利费虽然在爆炸般增长,但是这些钱到约亨手里没多久就会被技术研究部门给吞掉。
特斯拉的电力驱动高精度机床,帕森斯的50兆瓦蒸汽轮机发电机。甚至为了帮助帕森斯的蒸汽轮机加工高强度的转子和主轴,约亨还开始让自己的船厂开始研究万吨水压机,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巨大的吞金兽,这来钱快花钱也快的日子让约亨痛并快乐着。
这一次约亨再次跑到了斯图加特,这次跑来可不是看飞艇的,也不是来看斯图加特电厂刚刚投入运行的10兆瓦蒸汽轮机火力发电机组的。
约亨此行的目的地是在斯图加特电厂旁边的一座并不起眼的工厂,厂区外面用3米高的水泥墙围了个严实,从外面看不见里面的轻型,厂区里不断喷着浓烟的烟囱让人知道这应该是一处金属加工工厂。
早已接到通知知道皇储会来的厂长带领着几名技术骨干在工厂的门口等候着。见到车队驶来,大门口的栏杆被早早的竖起。当约亨下车后,面对迎上来的厂长和技术骨干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就直奔主题。
在厂长的引领下走向厂区内那巨大的连体厂棚。在厂棚内的准备间里带上了钢盔和口罩,然后走进了车间。
里面的工人早已各就各位,准备就绪,约亨环视了一圈后满意的点点了头,然后对厂长说到:“开始吧。”
厂长立刻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哨子,悠长的哨音在这座厂棚里回荡,原本安静的厂棚立刻火热了起来。这可是真正的火热了起来,烧炉工向已经预热了的炉膛里增加煤炭,而且将煤炭尽可能均匀的铺开在炉底,以增加燃烧效率。
一条输送带将已经经过挑选的矿石源源不断的倒入熔炼炉中,另外还有其他的材料也被不断的倒入熔炉,在一根蒸汽动力的搅棒的带动下不断的融化、混合,最后变成发出红光的金属溶液。
约亨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但是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这金属溶液并非钢铁,德国的钢铁冶炼已经领先世界,约亨就算看到更大规模的熔炼也没什么感觉,让约亨激动的是这金属溶液是滚烫的铝水!
这座工厂一座使用拜耳法大规模提炼氧化铝的冶炼厂!奥地利科学家拜耳早在1889就提出了可以大批量处理铝土矿的方法,这种方法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拜耳法。
这种技术并不算新发明,但是规模化生产却一直进展不大,首先,德国并不是一个产铝土矿的国家。其次,虽然提炼铝的方法不少,但是都无法形成规模,价格自然也居高不下。第三,铝金属本身熔点低强度差,在铝合金配比还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时候,铝金属的用途并不高。所以德国并没有发展铝冶炼工业。
但是,现在情况则有了一些改变,德国没有铝土矿没关系,德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岛都是富铝土矿产地,矿产储量极为丰富。
而约亨本身对铝合金的需求也是他迫切要求德国建立大规模铝冶炼工业的重要原因。
齐柏林的飞艇需要的铝合金框架就已经要大量的投入了。这还算好的,发动机的问题才是要命的关键。
现在bw的镍钢制发动机的马力已经能达到60马力,80马力的发动机也在研究当中,看上去数据很不错啊。但是发动机的重量就实在让人扶额了。
这些玩意用来作为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也还算能用,但是作为飞机发动机?
一个除掉发动机总共才百来千克的木头架子上装上一个几百千克的镍钢制发动机会是什么场景?更要命的是这个几百千克的铁疙瘩输出的动力还不能超过100马力,约亨都懒得去想这种破玩意的实用性了。
工艺问题对德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迈巴赫甚至放豪言说,如果他想,做出8缸直列发动机都不是问题,但是这玩意约亨想都没想就给否决了。直列8缸,且不说长度太长了根本没地方装,光重量就接近1吨,谁脑子抽了会用这么一个铁坨坨的?
所以重量问题,还是困扰航空发动机的最大的问题。
作为一个穿越者,解决之道约亨当然清楚,用铝合金嘛。在强度不弱于镍钢的情况下重量只有后者的二分之一,减重1半!这就意味着装更大更重强力的发动机!装更多的燃油!装更多的武器!有这么美好的前景,那么不抓紧研发铝合金发动机少年啊你还等什么?!
结果呢?早早就提出研究铝合金发动机,妄想着飞机和坦克的约亨很快就被现实打的鼻青脸肿,德国没有铝土矿这就是第一个耳光,然后没有铝合金配方这是第二个耳光,接着铝冶炼产量低的可怕这是第三个耳光,最后价格贵的要死这是第四个耳光,这四个耳光抽的约亨牙床都松了。
有金手指有什么用?基础工业和技术能力摆在那,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啊!(未完待续)
双方僵持不下,谈判一时间陷入停滞。不过反正修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事情。而赫尔戈兰岛现在在德国海军的眼中都开始价值下降,甚至海军开始围绕着赫尔戈兰岛不在德国控制之中的情况制定作战的计划方案。所以德国人一点也不急,要急的也是英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一开始的热情迅速降温,会谈进入了双方每天都谈,但是都谈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废话,实际内容毫无进展的垃圾时间。
于是腓特烈三世和马沙尔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日常工作中去了,外交大臣比洛也在看到会谈短时间内没法取得成果的情况下回国,留下德国驻英国大使和英国人扯皮,而这一切则更是和约亨没有半点联系了。
斯图加特,这个德国高新技术和重工业集中的重要城市,也是约亨手中的几个重要产业的总部所在地,因此斯图加特也成了约亨推动下的德国基础建设的重点,铁路、公路网络在这里交汇,便利的交通、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带来的变化丝毫不比身为帝国政治中心的柏林和帝国海运中心的汉堡要来的小。
而这里也可以算的上是德国电气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无论是电话、电报还是电力,都是约亨最为重视的技术之一,在推动德国电气化普及这一点上约亨和历史上的威廉二世态度完全一样,不惜代价,不计成本。
马沙尔就任德国首相后依然延续了卡普里维时期对德国电气化进程的支持则是帮了约亨的大忙。而电气化的推行也让德国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电灯在大城市里也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工厂、道路的照明系统电力化,电灯在中产阶级家庭也已经是常用物品。而约亨捣鼓出来的电风扇现在在德国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
电力的应用让德国大城市的夜晚开始亮起来的同时。对发电量的需求也在节节攀升,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德国对发电站的建设投入。
奥地利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阿尔萨斯-洛林丰富的煤炭资源则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像柏林、汉堡、维也纳这些德国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不再是只能通过电报了。电话线路的铺设让德国人有了新的通信方式。
虽然远远达不到后世那种电话进入每家每户的水平,电话机和线路铺设也不是一笔小钱,但是对有钱人来说电话的优势可比电报要高得多,所以电话的普及率还是在不断的上升。
而电报站也增加了电话服务,让普通收入的人也可以付个电话费就可以使用电话站内的公共电话,直接联系别的城市的朋友。
斯图加特也是推行电气化的直接受益城市,没有电就等于没有高精密击穿,没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作为工业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斯图加特自然是最初的建设重心。
德国在大力发展,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尤其是有钱任性的美国佬,西屋公司的交流电机和电力传输设备的产能都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了,美国人还跑到德国来找西门子公司订购。在得知西门子公司能够交付的设备数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还耗费巨资购买专利进行仿制。
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怎么能放慢脚步?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有着特斯拉、帕森斯这样的牛人,德国的电气化进程要是还是只能达到历史同期水平,并且被美国人甩到后面那才叫丢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德国花费了大量资金,约亨自己也没攒下什么钱。交流电传输的专利费虽然在爆炸般增长,但是这些钱到约亨手里没多久就会被技术研究部门给吞掉。
特斯拉的电力驱动高精度机床,帕森斯的50兆瓦蒸汽轮机发电机。甚至为了帮助帕森斯的蒸汽轮机加工高强度的转子和主轴,约亨还开始让自己的船厂开始研究万吨水压机,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巨大的吞金兽,这来钱快花钱也快的日子让约亨痛并快乐着。
这一次约亨再次跑到了斯图加特,这次跑来可不是看飞艇的,也不是来看斯图加特电厂刚刚投入运行的10兆瓦蒸汽轮机火力发电机组的。
约亨此行的目的地是在斯图加特电厂旁边的一座并不起眼的工厂,厂区外面用3米高的水泥墙围了个严实,从外面看不见里面的轻型,厂区里不断喷着浓烟的烟囱让人知道这应该是一处金属加工工厂。
早已接到通知知道皇储会来的厂长带领着几名技术骨干在工厂的门口等候着。见到车队驶来,大门口的栏杆被早早的竖起。当约亨下车后,面对迎上来的厂长和技术骨干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就直奔主题。
在厂长的引领下走向厂区内那巨大的连体厂棚。在厂棚内的准备间里带上了钢盔和口罩,然后走进了车间。
里面的工人早已各就各位,准备就绪,约亨环视了一圈后满意的点点了头,然后对厂长说到:“开始吧。”
厂长立刻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哨子,悠长的哨音在这座厂棚里回荡,原本安静的厂棚立刻火热了起来。这可是真正的火热了起来,烧炉工向已经预热了的炉膛里增加煤炭,而且将煤炭尽可能均匀的铺开在炉底,以增加燃烧效率。
一条输送带将已经经过挑选的矿石源源不断的倒入熔炼炉中,另外还有其他的材料也被不断的倒入熔炉,在一根蒸汽动力的搅棒的带动下不断的融化、混合,最后变成发出红光的金属溶液。
约亨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但是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这金属溶液并非钢铁,德国的钢铁冶炼已经领先世界,约亨就算看到更大规模的熔炼也没什么感觉,让约亨激动的是这金属溶液是滚烫的铝水!
这座工厂一座使用拜耳法大规模提炼氧化铝的冶炼厂!奥地利科学家拜耳早在1889就提出了可以大批量处理铝土矿的方法,这种方法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拜耳法。
这种技术并不算新发明,但是规模化生产却一直进展不大,首先,德国并不是一个产铝土矿的国家。其次,虽然提炼铝的方法不少,但是都无法形成规模,价格自然也居高不下。第三,铝金属本身熔点低强度差,在铝合金配比还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时候,铝金属的用途并不高。所以德国并没有发展铝冶炼工业。
但是,现在情况则有了一些改变,德国没有铝土矿没关系,德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岛都是富铝土矿产地,矿产储量极为丰富。
而约亨本身对铝合金的需求也是他迫切要求德国建立大规模铝冶炼工业的重要原因。
齐柏林的飞艇需要的铝合金框架就已经要大量的投入了。这还算好的,发动机的问题才是要命的关键。
现在bw的镍钢制发动机的马力已经能达到60马力,80马力的发动机也在研究当中,看上去数据很不错啊。但是发动机的重量就实在让人扶额了。
这些玩意用来作为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也还算能用,但是作为飞机发动机?
一个除掉发动机总共才百来千克的木头架子上装上一个几百千克的镍钢制发动机会是什么场景?更要命的是这个几百千克的铁疙瘩输出的动力还不能超过100马力,约亨都懒得去想这种破玩意的实用性了。
工艺问题对德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迈巴赫甚至放豪言说,如果他想,做出8缸直列发动机都不是问题,但是这玩意约亨想都没想就给否决了。直列8缸,且不说长度太长了根本没地方装,光重量就接近1吨,谁脑子抽了会用这么一个铁坨坨的?
所以重量问题,还是困扰航空发动机的最大的问题。
作为一个穿越者,解决之道约亨当然清楚,用铝合金嘛。在强度不弱于镍钢的情况下重量只有后者的二分之一,减重1半!这就意味着装更大更重强力的发动机!装更多的燃油!装更多的武器!有这么美好的前景,那么不抓紧研发铝合金发动机少年啊你还等什么?!
结果呢?早早就提出研究铝合金发动机,妄想着飞机和坦克的约亨很快就被现实打的鼻青脸肿,德国没有铝土矿这就是第一个耳光,然后没有铝合金配方这是第二个耳光,接着铝冶炼产量低的可怕这是第三个耳光,最后价格贵的要死这是第四个耳光,这四个耳光抽的约亨牙床都松了。
有金手指有什么用?基础工业和技术能力摆在那,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