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夺冠
苏晨一曲唱完。⑥↙⑥↙,
现场静默了半晌,随即而来的是轰鸣般的掌声。
这是震撼。
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
那种悲伤、冷凄的曲调。
那种包含在歌曲中,励志而又坚定的精神。
就仿佛是一种很强大的内在能量。
让苏晨的声音在舞台上,被赋予更多的含义,更多的精神。
很好的诠释了自我,而且引发了人们内心极大的共鸣。
……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正是因为贾元春向皇帝告密,从而导致了秦可卿的迅速死亡。那么,贾元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到宫里边去的?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什么要处处设置谜阵,明明说贾元春是“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这说明贾元春深受皇帝宠爱,但为什么偏偏又扯出一个“东宫”来呢?曹雪芹这样写,到底是向人们暗示什么呢?
通过《红楼梦》字里行间逗漏出来的信息,我们已经知晓贾元春身上的很多疑点。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谜团现在仍然没有解开,比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就让人疑惑不解,说的是贾政正在过生日,忽然宫里边的太监来下圣旨,贾政等人慌得不得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曹雪芹在玩文字游戏,故弄玄虚,还是另有隐情呢?
生活当中真的有贾元春这个人的原型吗?抑或仅仅是曹雪芹的艺术塑造?
在上一讲,我把《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它的时间背景跟大家一起捋了一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贾元春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如果有的话,可能是谁?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红楼梦》贾元春这个形象,真正浮出水面应该是在第十六回,前面虽然提到这个人物。“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比较出戏是在秦可卿死了之后。第十六回值得细读,第十六回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要紧,就是贾府的家人向贾母她们报告,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所以探索贾元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咱们得从东宫说起。东宫,懂吧?早在《诗经》里面就有这个词。指的是太子的居所。在很古的时候,中国就形成这么一个规矩,就是太子他的宫殿要盖在天子的东边,那个宫一般让太子来居住。东宫是隐藏在,《红楼梦》文本后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第四回讲到薛宝钗,薛家,她们要到京城来。来干嘛呢?当然她们有好几个目的,在好几个目的当中。其中有一个目的,是从薛宝钗这个角度考虑的,书里面怎么说的呢?书里面说:“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就是在清朝有一个选秀女的制度,薛宝钗作为金陵四大家族薛家一个女孩。逐渐长大了,家里就要带她到京城来准备参加选秀女。这对薛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薛宝钗她家里带她到京城来,就是因为里面的皇帝,当时有这样一些做法,就是要从仕宦名家里面,选这些够岁数的女子,让她们先把她们名字报到部里面去,报到相关的部门。过去清朝选秀女,是先报到户部。因为它是虚写,就不写得那么坐实。但是大意是这样的,然后有了名单以后,在某一个时段,就会通知这些秀女进宫,就由有关的人来挑选哪些留下来。
清朝选秀女是范围很广泛,选出来的女性,用途也很广泛,最漂亮的或者是背景最好的,或者是有的给挑选的人员行了贿的,可能就能够进到皇帝宫中,离皇帝比较近的地方;有的就可能只是留在宫里面,作为一个一般的存在;还有的可能就并不留在皇帝身边,而是分配到皇帝的儿子,一些皇子。有太子的时候,比如康熙朝两立太子,分到太子身边。这都是可能的!有趣的在哪儿呢?有趣的在曹雪芹行文的时候,有一点说得特别有趣。他说,备选什么呢?他没有完全按照清朝有关的选秀女的那些条文来写,这个地方他有他主观的意识,渗入进去,他说,选为什么呢?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郡主”什么意思?郡主就不是皇帝的亲女儿了,就是矮一级了,就是亲王,一些王府王子的女儿,身份就不叫公主,就叫郡主了。就是有的女孩子选进去,并不一定成为皇帝的妃嫔,可能最后就成为公主、郡主入学的陪读,伺候这些人的女性。
更有意思,曹雪芹在行文里面,还故意说“可以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才人”是过去宫里面一种使唤人的称呼,叫“才人”。但是“赞善”这个词是很特殊的。你查查古书,你就知道,“赞善”在清朝以前,在古代,是专门指太子府里面的一种官职,就是这种官职只在太子府,或者是皇帝的儿子,没封太子也是皇子,在他们府里面有一种角色叫“赞善”。所以曹雪芹在使用这些词上,很显然,他不是随意的,他是有他的写作动机的,就是他在很里面这些人物,不仅将和皇帝,皇帝住的皇宫发生关系,而将和公主,和郡主,和太子,和这些人,和这些人所居住的空间发生关系,很小的地方他都埋下伏笔。
在清朝时候,一个女子被选进宫里面去,机遇是很多的,最低档你可以叫做“答应”。就“答应”,你不要觉得这个词很俗、很土,在当时是一个正式的称呼,说这个人是一个“答应”,不得了!“答应”是你已经进了皇宫了,而且已经有机会接近皇帝了,叫“答应”。有的家族那个时候就自己女儿在宫里边是什么?是“答应”。全家高兴得不得了,“答应”
就是随时随地地,皇帝可以把你叫过来,但是几率有时候确实也不高,可能一辈子也没叫过去,想“答应”没人叫!那么如果你确实一叫你“答应”了。来了以后,觉得你不错,“答应”上面一级叫做“常在”,这俩字你仔细想一想,不错了,就常在了,可能还不能完全地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离的距离就比较近了,就叫“常在”:“常在”之上。就比较得宠叫做贵人了,贵人之上就是嫔,嫔之上是妃,妃之上是贵妃,贵妃之上那当然是皇贵妃,皇贵妃之上就是皇后了。所以皇帝他六宫粉黛,人数之多,等级之复杂。现在听起来的话也觉得挺有趣的,怎么会是这样?人们为什么这样生活?构建这么一种制度?那么曹雪芹他在写的时候。他就特别强调,薛宝钗有可能是充为赞善之职。他是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往下一环一环地去看。
现在要讨论的是生活当中,曹家他们家的女儿,有没有可能在选秀女当中去备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家虽然他们从血统来说,是汉族。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汉族,他们是在满族。在关外,和明朝军队进行战斗的时候,很早他们的祖先就被俘虏了,就被编入到满族的八旗里面作为奴仆。就叫包衣——曹家的祖上都是正白旗的包衣。满族有八旗,一开始就有八旗,后来就把这八旗又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哪三旗呢?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曹家这个包衣虽然它是奴隶的身份,但是他们所属的旗是上三旗——正白旗,曹家的祖上和当时皇族的成员关系还比较好,因为那个时候是一个初创期,那个时候当奴隶的话,身份虽然低,但是战斗当中冲在前面,主子还是很欣赏的。所以到顺治一朝,满族彻底地掌握中国政权,在北京定都,顺治就当了一个确实统一的中国的皇帝。这个情况下,正白旗的包衣,就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曹家就是一个例子。曹家的祖上开始就让他们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到了曹寅的父亲就做了江宁织造,后来曹寅自己也当江宁织造,曹寅的儿子曹颙也当江宁织造,曹颙死了以后,过继一个儿子曹頫还当江宁织造。所以曹家虽然是汉族人,但是他们和满族的上层有过战斗的情谊,皇帝和皇族的一些成员,对他们都很善待,他们不属于后来的汉军系,他们就属于正白旗系统。虽然是包衣身份,但是他们的女儿有可能,有资格参加选秀女。所以在《红楼梦》里面,像元、迎、探、惜,她们都是有可能选进宫的。而元春荣国府”的时候,就告诉你已经进宫了。其他的女子,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薛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背景应该是和里面曹家类似,在生活当中,生活原型当中,应该和曹家类似,所以这些家族的女子,都是有可能参与选秀女进宫的。
显然,在生活的当中,曹家应该是有一个女子被选进宫了,这个女子的辈分,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可能是曹寅儿子,亲儿子曹颙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寅的过继儿子,曹頫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家跟曹頫一辈的宗族当中,相当于这个辈分人的一个女儿。总之,这个女子进宫以后,成为整个曹氏家族的一个骄傲。从辈分上来说,就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应该是有这样的女子,被选进宫里面去了。
这样的推测是不是缺乏支撑呢?是有支撑的,因为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多次有所“逗漏”。什么叫“逗漏”?它跟“透露”还不太一样,“透露”是比较有意识地直接地把一个信息传输给你。“逗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有的地方稍微点一下,刺激你一下,稍微漏出一点,然后让你去思索,它不便于像“透露”那种方式那样,给你说得那么明白。“逗漏”两个字希望你注意,我有时候会使用这个词,说明我阅读,《红楼梦》的体会,就是它会“逗漏”出来。
比如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它是写贾宝玉过生日,贾宝玉过生日就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在她们就凑起来,大家喝酒,而且做一种游戏。抽那种签,签上有花名,有一句诗,那么这个当然暗示每一个抽签者的命运。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大家记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签,这个签上面一句诗叫做“日边红杏倚云栽”,而且签词上就说,抽中这个签的人有可能成为王妃。这个时候众人就有一句议论,就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咱们就论,这点,有的读者觉得,这点写错了呀!贾家整个描写里头有皇妃,没有王妃,是不是?对不对?里面设定的贾元春的身份是什么呢?在十六回里面“才选凤藻宫”了。她是皇妃,对不对?她不是王妃。王妃你就说低了呀,凡事应该都是从低往高说,哪有从高往低说的呀?这是怎么写的呀?是不是啊?曹雪芹之所以写出这样一句话,而且在各古本里面,这句话都一样,就是我那个词。它就逗漏出一个消息,就是贾元春这个人,她的原型最初并不是皇妃,就是一个王妃,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因为前面我没给你说。第四回曹雪芹就交代了,根据他里面,他所说的选秀女的游戏规则,这些女性很可能被选到哪儿去呢?都选到皇帝身边吗?不是的。就可能充为赞善之职,赞善这个职称,在皇帝那个皇宫里边是不存在的,只在王一级,太子一级才存在,因此这个地方就逗漏出来,这个人物的原型,最早她并不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皇妃,而只是一个王妃。
那么,她最早可能是哪儿的王妃呢?我们就要说到,“清虚观打醮”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我在前几回里面讲过,你还有印象吗?很重要的情节。那么清虚观打醮它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清虚观打醮?为什么?有人说,你已经讲了呀,那不是贾母她“享福人福多还祷福”,贾母是这样一个目的,但是清虚观打醮的发起者是贾元春,书里面是非常清楚地给我们写出来的。在第二十八回,通过袭人的话报告给宝玉,说:“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清虚观打醮最早的起因,不是说贾母本人她要求福,贾母求福的由头,是因为贾元春有一个交代。这里我想,这一笔曹雪芹他不会乱写,更不可能是我就要写一句废话。曹雪芹的《红楼梦》每句话他都是认真下笔,都有用意的。清虚观打醮由头,是贾元春她要贾府做这件事。在什么日子做呢?在五月的初一至初三,在端午节前。打什么醮呢?打平安醮。打醮就是祈福。她显然是要为某一个人祈求平安,如果是活着的人,她希望他活着平安;如果是死去的人,希望他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去让清虚观打醮?我下面说出这个事情,难道又是巧合吗?查阅所有康熙的儿子的生卒年,我们就发现,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五月,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的五月初三,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废太子,就是胤礽.胤礽一生很悲苦,两立两废,在废了以后又被囚禁了十多年,眼睁睁看着一个,没被立过太子的四阿哥当了皇帝,才咽了气。书里面贾元春就指定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给一个人安魂,打平安醮。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否则曹雪芹写这个不都成废话了!又是我那个词,我不叫“透露”,我叫“逗漏”。他写的时候他心里边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愫,使他下笔时候就要这样来写。因此,我的推测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生活当中的贾元春,这个原型她最早不在皇帝身边,她在谁的身边?她在废太子身边。她选秀女以后,首先是充为“赞善”之职,她最早可能就是在胤礽身边,曹家有一个女子,最早应该是送到胤礽身边,她跟胤礽生活在一起生活过一段,起码和胤礽的儿子弘皙生活过一段,如果你觉得胤礽年纪太大的话,当时弘皙也很大,就说她是在太子府里面,作为太子府里面的一个女官,一个高级的女仆,她是在那儿待过。否则,曹雪芹写不会写到这个地方,非要说是贾元春,让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到清虚观去打醮,而且要打平安醮。这个推测,我自己觉得还是有道理。而且很符合,曹家在正白旗里面的地位,因为在正白旗里面,他毕竟是包衣,包衣就是毕竟是奴仆,不管后来你怎么富贵,你天生就打上了被俘虏,然后当做人家一个政治力量的奴仆,这样的家世,你是无法改变的,这个历史你是没有办法改写的。(未完待续。。)u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
现场静默了半晌,随即而来的是轰鸣般的掌声。
这是震撼。
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
那种悲伤、冷凄的曲调。
那种包含在歌曲中,励志而又坚定的精神。
就仿佛是一种很强大的内在能量。
让苏晨的声音在舞台上,被赋予更多的含义,更多的精神。
很好的诠释了自我,而且引发了人们内心极大的共鸣。
……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正是因为贾元春向皇帝告密,从而导致了秦可卿的迅速死亡。那么,贾元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到宫里边去的?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什么要处处设置谜阵,明明说贾元春是“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这说明贾元春深受皇帝宠爱,但为什么偏偏又扯出一个“东宫”来呢?曹雪芹这样写,到底是向人们暗示什么呢?
通过《红楼梦》字里行间逗漏出来的信息,我们已经知晓贾元春身上的很多疑点。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谜团现在仍然没有解开,比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就让人疑惑不解,说的是贾政正在过生日,忽然宫里边的太监来下圣旨,贾政等人慌得不得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曹雪芹在玩文字游戏,故弄玄虚,还是另有隐情呢?
生活当中真的有贾元春这个人的原型吗?抑或仅仅是曹雪芹的艺术塑造?
在上一讲,我把《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它的时间背景跟大家一起捋了一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贾元春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如果有的话,可能是谁?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红楼梦》贾元春这个形象,真正浮出水面应该是在第十六回,前面虽然提到这个人物。“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比较出戏是在秦可卿死了之后。第十六回值得细读,第十六回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要紧,就是贾府的家人向贾母她们报告,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所以探索贾元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咱们得从东宫说起。东宫,懂吧?早在《诗经》里面就有这个词。指的是太子的居所。在很古的时候,中国就形成这么一个规矩,就是太子他的宫殿要盖在天子的东边,那个宫一般让太子来居住。东宫是隐藏在,《红楼梦》文本后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第四回讲到薛宝钗,薛家,她们要到京城来。来干嘛呢?当然她们有好几个目的,在好几个目的当中。其中有一个目的,是从薛宝钗这个角度考虑的,书里面怎么说的呢?书里面说:“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就是在清朝有一个选秀女的制度,薛宝钗作为金陵四大家族薛家一个女孩。逐渐长大了,家里就要带她到京城来准备参加选秀女。这对薛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薛宝钗她家里带她到京城来,就是因为里面的皇帝,当时有这样一些做法,就是要从仕宦名家里面,选这些够岁数的女子,让她们先把她们名字报到部里面去,报到相关的部门。过去清朝选秀女,是先报到户部。因为它是虚写,就不写得那么坐实。但是大意是这样的,然后有了名单以后,在某一个时段,就会通知这些秀女进宫,就由有关的人来挑选哪些留下来。
清朝选秀女是范围很广泛,选出来的女性,用途也很广泛,最漂亮的或者是背景最好的,或者是有的给挑选的人员行了贿的,可能就能够进到皇帝宫中,离皇帝比较近的地方;有的就可能只是留在宫里面,作为一个一般的存在;还有的可能就并不留在皇帝身边,而是分配到皇帝的儿子,一些皇子。有太子的时候,比如康熙朝两立太子,分到太子身边。这都是可能的!有趣的在哪儿呢?有趣的在曹雪芹行文的时候,有一点说得特别有趣。他说,备选什么呢?他没有完全按照清朝有关的选秀女的那些条文来写,这个地方他有他主观的意识,渗入进去,他说,选为什么呢?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郡主”什么意思?郡主就不是皇帝的亲女儿了,就是矮一级了,就是亲王,一些王府王子的女儿,身份就不叫公主,就叫郡主了。就是有的女孩子选进去,并不一定成为皇帝的妃嫔,可能最后就成为公主、郡主入学的陪读,伺候这些人的女性。
更有意思,曹雪芹在行文里面,还故意说“可以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才人”是过去宫里面一种使唤人的称呼,叫“才人”。但是“赞善”这个词是很特殊的。你查查古书,你就知道,“赞善”在清朝以前,在古代,是专门指太子府里面的一种官职,就是这种官职只在太子府,或者是皇帝的儿子,没封太子也是皇子,在他们府里面有一种角色叫“赞善”。所以曹雪芹在使用这些词上,很显然,他不是随意的,他是有他的写作动机的,就是他在很里面这些人物,不仅将和皇帝,皇帝住的皇宫发生关系,而将和公主,和郡主,和太子,和这些人,和这些人所居住的空间发生关系,很小的地方他都埋下伏笔。
在清朝时候,一个女子被选进宫里面去,机遇是很多的,最低档你可以叫做“答应”。就“答应”,你不要觉得这个词很俗、很土,在当时是一个正式的称呼,说这个人是一个“答应”,不得了!“答应”是你已经进了皇宫了,而且已经有机会接近皇帝了,叫“答应”。有的家族那个时候就自己女儿在宫里边是什么?是“答应”。全家高兴得不得了,“答应”
就是随时随地地,皇帝可以把你叫过来,但是几率有时候确实也不高,可能一辈子也没叫过去,想“答应”没人叫!那么如果你确实一叫你“答应”了。来了以后,觉得你不错,“答应”上面一级叫做“常在”,这俩字你仔细想一想,不错了,就常在了,可能还不能完全地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离的距离就比较近了,就叫“常在”:“常在”之上。就比较得宠叫做贵人了,贵人之上就是嫔,嫔之上是妃,妃之上是贵妃,贵妃之上那当然是皇贵妃,皇贵妃之上就是皇后了。所以皇帝他六宫粉黛,人数之多,等级之复杂。现在听起来的话也觉得挺有趣的,怎么会是这样?人们为什么这样生活?构建这么一种制度?那么曹雪芹他在写的时候。他就特别强调,薛宝钗有可能是充为赞善之职。他是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往下一环一环地去看。
现在要讨论的是生活当中,曹家他们家的女儿,有没有可能在选秀女当中去备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家虽然他们从血统来说,是汉族。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汉族,他们是在满族。在关外,和明朝军队进行战斗的时候,很早他们的祖先就被俘虏了,就被编入到满族的八旗里面作为奴仆。就叫包衣——曹家的祖上都是正白旗的包衣。满族有八旗,一开始就有八旗,后来就把这八旗又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哪三旗呢?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曹家这个包衣虽然它是奴隶的身份,但是他们所属的旗是上三旗——正白旗,曹家的祖上和当时皇族的成员关系还比较好,因为那个时候是一个初创期,那个时候当奴隶的话,身份虽然低,但是战斗当中冲在前面,主子还是很欣赏的。所以到顺治一朝,满族彻底地掌握中国政权,在北京定都,顺治就当了一个确实统一的中国的皇帝。这个情况下,正白旗的包衣,就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曹家就是一个例子。曹家的祖上开始就让他们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到了曹寅的父亲就做了江宁织造,后来曹寅自己也当江宁织造,曹寅的儿子曹颙也当江宁织造,曹颙死了以后,过继一个儿子曹頫还当江宁织造。所以曹家虽然是汉族人,但是他们和满族的上层有过战斗的情谊,皇帝和皇族的一些成员,对他们都很善待,他们不属于后来的汉军系,他们就属于正白旗系统。虽然是包衣身份,但是他们的女儿有可能,有资格参加选秀女。所以在《红楼梦》里面,像元、迎、探、惜,她们都是有可能选进宫的。而元春荣国府”的时候,就告诉你已经进宫了。其他的女子,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薛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背景应该是和里面曹家类似,在生活当中,生活原型当中,应该和曹家类似,所以这些家族的女子,都是有可能参与选秀女进宫的。
显然,在生活的当中,曹家应该是有一个女子被选进宫了,这个女子的辈分,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可能是曹寅儿子,亲儿子曹颙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寅的过继儿子,曹頫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家跟曹頫一辈的宗族当中,相当于这个辈分人的一个女儿。总之,这个女子进宫以后,成为整个曹氏家族的一个骄傲。从辈分上来说,就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应该是有这样的女子,被选进宫里面去了。
这样的推测是不是缺乏支撑呢?是有支撑的,因为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多次有所“逗漏”。什么叫“逗漏”?它跟“透露”还不太一样,“透露”是比较有意识地直接地把一个信息传输给你。“逗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有的地方稍微点一下,刺激你一下,稍微漏出一点,然后让你去思索,它不便于像“透露”那种方式那样,给你说得那么明白。“逗漏”两个字希望你注意,我有时候会使用这个词,说明我阅读,《红楼梦》的体会,就是它会“逗漏”出来。
比如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它是写贾宝玉过生日,贾宝玉过生日就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在她们就凑起来,大家喝酒,而且做一种游戏。抽那种签,签上有花名,有一句诗,那么这个当然暗示每一个抽签者的命运。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大家记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签,这个签上面一句诗叫做“日边红杏倚云栽”,而且签词上就说,抽中这个签的人有可能成为王妃。这个时候众人就有一句议论,就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咱们就论,这点,有的读者觉得,这点写错了呀!贾家整个描写里头有皇妃,没有王妃,是不是?对不对?里面设定的贾元春的身份是什么呢?在十六回里面“才选凤藻宫”了。她是皇妃,对不对?她不是王妃。王妃你就说低了呀,凡事应该都是从低往高说,哪有从高往低说的呀?这是怎么写的呀?是不是啊?曹雪芹之所以写出这样一句话,而且在各古本里面,这句话都一样,就是我那个词。它就逗漏出一个消息,就是贾元春这个人,她的原型最初并不是皇妃,就是一个王妃,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因为前面我没给你说。第四回曹雪芹就交代了,根据他里面,他所说的选秀女的游戏规则,这些女性很可能被选到哪儿去呢?都选到皇帝身边吗?不是的。就可能充为赞善之职,赞善这个职称,在皇帝那个皇宫里边是不存在的,只在王一级,太子一级才存在,因此这个地方就逗漏出来,这个人物的原型,最早她并不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皇妃,而只是一个王妃。
那么,她最早可能是哪儿的王妃呢?我们就要说到,“清虚观打醮”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我在前几回里面讲过,你还有印象吗?很重要的情节。那么清虚观打醮它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清虚观打醮?为什么?有人说,你已经讲了呀,那不是贾母她“享福人福多还祷福”,贾母是这样一个目的,但是清虚观打醮的发起者是贾元春,书里面是非常清楚地给我们写出来的。在第二十八回,通过袭人的话报告给宝玉,说:“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清虚观打醮最早的起因,不是说贾母本人她要求福,贾母求福的由头,是因为贾元春有一个交代。这里我想,这一笔曹雪芹他不会乱写,更不可能是我就要写一句废话。曹雪芹的《红楼梦》每句话他都是认真下笔,都有用意的。清虚观打醮由头,是贾元春她要贾府做这件事。在什么日子做呢?在五月的初一至初三,在端午节前。打什么醮呢?打平安醮。打醮就是祈福。她显然是要为某一个人祈求平安,如果是活着的人,她希望他活着平安;如果是死去的人,希望他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去让清虚观打醮?我下面说出这个事情,难道又是巧合吗?查阅所有康熙的儿子的生卒年,我们就发现,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五月,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的五月初三,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废太子,就是胤礽.胤礽一生很悲苦,两立两废,在废了以后又被囚禁了十多年,眼睁睁看着一个,没被立过太子的四阿哥当了皇帝,才咽了气。书里面贾元春就指定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给一个人安魂,打平安醮。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否则曹雪芹写这个不都成废话了!又是我那个词,我不叫“透露”,我叫“逗漏”。他写的时候他心里边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愫,使他下笔时候就要这样来写。因此,我的推测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生活当中的贾元春,这个原型她最早不在皇帝身边,她在谁的身边?她在废太子身边。她选秀女以后,首先是充为“赞善”之职,她最早可能就是在胤礽身边,曹家有一个女子,最早应该是送到胤礽身边,她跟胤礽生活在一起生活过一段,起码和胤礽的儿子弘皙生活过一段,如果你觉得胤礽年纪太大的话,当时弘皙也很大,就说她是在太子府里面,作为太子府里面的一个女官,一个高级的女仆,她是在那儿待过。否则,曹雪芹写不会写到这个地方,非要说是贾元春,让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到清虚观去打醮,而且要打平安醮。这个推测,我自己觉得还是有道理。而且很符合,曹家在正白旗里面的地位,因为在正白旗里面,他毕竟是包衣,包衣就是毕竟是奴仆,不管后来你怎么富贵,你天生就打上了被俘虏,然后当做人家一个政治力量的奴仆,这样的家世,你是无法改变的,这个历史你是没有办法改写的。(未完待续。。)u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