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
福王年幼时,曾经对虞沨心怀妒嫉。
那时还是太宗在位,当今天子位居东宫,福王在诸位皇孙中最不受重视,若非太子妃也就是眼下的废后孔氏还费了些心,也许连温饱都不能保有。
福王的乳母很不屑地告诉他,他的生母是宫奴,因罪没籍,身份卑贱,若非太子妃仁慈,福王甚至没有资格记名玉牒宗谱。
福王甚至不知自己的生母是因何过世,以及过世的准确时间。
他不敢与当时的皇长孙比较,也不敢眼红西梁公主所出的三弟,至于另一位太子侧妃所出的四弟,两夫人所出的五弟、六弟,福王尽都只有回避容让。
可是他到底是太子血脉,虞姓嫡系皇孙,眼看着祖父太宗帝对并非亲孙子的楚王世子都比他来得重视,甚至为了多病的世子广寻良医,就连他的亲生父亲重视这个堂侄也远比他这个亲生骨肉要强上几番,小小的孩子心里难免憋屈。
尤记当年,他因患风寒,有孕在身的丽嫔生怕感染病症,将他禁于冷室,祖父与父亲不闻不问,唯有一二宫女在旁侍候,连太医都没有得到通知,堂堂嫡系皇孙,生死无人过问,全靠自愈。
他想起名义上的生母,也就是丽嫔见他亲近太子妃,曾经告诉他的那一番话。
“傻孩子,你以为太子妃是好人?她是看着宛妃独得太子宠爱,心怀不愤,才使计让你生母色诱太子,让宛妃亲眼目睹了太子‘偷腥’,你生母因为对太子下药,险些被处死,太子妃出面做了好人,劝说宛妃饶了你生母一命,但宛妃因为这事,与太子闹了不愉,两个人狠闹了一场。”其实当时,丽嫔还没有入东宫,不过是后来听了一些闲言碎语自己推断出来的真相罢了。
其实福王生母是受了当时侧妃陈氏的挑拨,孔氏不过是顺水推舟。
但也是运数,那宫婢色诱功成,虽没有飞上枝头,却幸运地有了身孕,孔氏乐见其成,庇护了宫婢产子,又提出留子去母,宫婢最终没能达成所愿,福王却得幸存活。
孔氏是想在宛妃心里留下这颗钉子,挑拨太子与宛妃之间生隙,倘若宛妃将二郎看做眼中钉,下毒手谋害最好。
但她低估了宛妃的痴情,虽然身为西梁公主,娇身惯养长大,可宛妃生性良善,虽对太子与宫婢私通一事尽管有些懊恼,但并没有任性妄为,很快原谅了太子。
后来宛妃过世,太子无意间在芳林宴上邂逅丽嫔,见她与宛妃有三分相似,才将人纳入东宫,并将二郎记在丽嫔名下,让她抚养,为此,丽嫔当年甫一入宫,就得了夫人的品阶,若非她后来因为听说了太子宠她是因宛妃之故,大是懊恼之余,言辞上对宛妃多有不敬,势必力压另一个夫人德妃,又怎会只居嫔位?
妃嫔之间的争斗并不能改善福王备受冷落疏漠的童年。
也养成了福王沉默寡言、万事不争的性情,小小的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尽是不屑冷落、恶意算计,当年真相如何他自有判断,对于人心,也自有体会。
这时,福王听虞沨直言不讳,称天子有意考量,他大有机会问鼎帝位。
福王摇头,轻轻一笑。
“远扬,当年父皇赐婚,我的确受宠若惊,完全不曾预料以我的身份,有朝一日,竟有幸迎娶卫国公府嫡女,记得父皇下旨赐婚不久,你便登门拜访……你我虽为堂兄弟,但素来没有任何来往,不可否认,我对你忽然交近甚是孤疑,也有所防备,尤其是听你直言相告,说卫国公府不愿与三弟、四弟联姻,独独有意于我……你说姑祖母于子孙姻缘并不独断专行,也非仅图权势富贵,你是有所意会,我之所以得此良缘,固然有一定政治因素,关键是旖辰自己属意于我。”
福王轻挽锦袖,托壶斟茶,坦然直视虞沨:“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劝我善待妻子,可是我并不明白你的用意……我知道你能得父皇看重,绝非仅因先帝对楚王府的爱顾,有你过人之处,你当然有所洞悉,看穿我备受冷落小看,虽身于富贵,却孤苦无依,别说赫赫权贵,只怕普通官宦,也不情愿让女儿与我婚配。”
虞沨也回以坦然,轻轻一笑:“二哥当年处境的确艰难,但我明白二哥并非心怀怨谤之人,只要卫国公府以诚相待,当二哥明白二嫂的情义,必会珍惜。”
在那一世,福王娶的是当今太子侧妃卓氏,虽经天子赐婚,卓家无可奈何,但卓氏婚后不仅跋扈不贤,甚至对福王诸多轻视,到了后来竟然红杏出墙,事败后引天子盛怒,欲将卓氏赐死,多得福王求情,卓氏才得了个和离的机会,保得性命。
福王的确心善,虞沨断定他必然懂得珍惜。
“可是你还是走了那一趟,从那以后,更是主动交近,我疑惑了很长一段时间。”福王也不并讳言,摇头笑道:“直到后来父皇赐婚,你与五妹妹缔结良缘,我才恍然大悟,感情远扬是早有意与我亲上加亲,才为将来妻姐的幸福美满尽力。”
虞沨:……
“内子贤惠宽和,虽我有誓在先,是因能得她真情实意一生足矣,并不愿再纳妾室,可内子这些年来,自觉对我怀愧,很是不安……最近风波不断,孔家灭门皇后被废,三弟又莫名远走西梁长留异国,储位岌岌可危,太后却忽然插手,要赐严氏女为我侧妃,便是我与世无争,也意识到事态紧急。”福王举盏,品了一口茶水:“远扬早前曾有试探,我也表明心意,无意涉及储位。”
早在虞沨笃定天子决意废储之时,的确试探过福王的心意,有意与他商谈政务,福王却直言并不关心,显然对储位权势避之千里。
“二哥,这时已不同当时。”
有时候就是这么身不由己,想争的争不来,不想争的也不能如愿袖手。
虞沨肃色:“并非我危言耸听,就算二哥无意权位,只怕旁人也会视你为心腹大患。”
福王颔首:“我也知道,不过远扬,我之所以能被父皇纳入考量之中,全因岳丈一门威重,也有楚王府的缘由,没有你们,父皇决不会考虑由我继承大统,之所以用严氏女做为试探,父皇是担心我将来无能,不能掌握大局,被外戚控制君权。”
福王尽管没有争位之心,但他并非懵懂愚昧,反而因为当年艰难坎坷,于时势更迭自有敏锐之处。
这时他似乎自嘲般的一笑:“若非我继承大业,父皇对苏、楚两府势必信重,可偏偏是我坐上帝位,天家对两府反而心生戒备,严氏女只是一个起头,若我答允,将来还会有无数勋贵、世家女儿纳入后宫。”
这是当然,严家与苏家本来交厚,仅有严氏女,天子可不会彻底安心,无非是用严氏女探路,考量福王是否明智,能看清时势罢了。
福王问道:“远扬,以你之见,眼下我若要在争储之战中立于不败,应当如何?”
虞沨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后才说道:“二哥的对手,唯庆王而已,庆王野心勃勃,诸位皇子中势力也占首位,圣上对他势必忌惮,若当真决意立二哥为储,便要先行压制秦、陈两家,可若真是如此,圣上也会担忧权势失衡,将来岳丈大权握于一手,未必不会渐生贪欲,故而才要考量二哥,能不能未雨筹谋……庆王左膀为秦家,陈家是右臂,相较之下,秦家更具威势,二哥若能拉拢秦家,将来即能制衡,圣上也才能安心。”
相比秦家而言,陈家是庆亲王的外家,联系自然更加牢固,秦家只是庆亲王的妻族,秦相决非仅只庆王妃一个嫡孙女,而在短时之内要笼络另一家族,也只能通过联姻。
假若福王纳秦氏女儿为侧妃,就算不能立即造成庆王与秦家反目,可秦家势必会产生犹豫,再不会对庆王死心踏地。
福王又是摇头,又是颔首:“远扬此计甚佳,可秦相待嫁闺中的嫡出孙女儿唯有一个七娘,相信远扬也有所了解,此女善谋多计,若她将来入驻后宫,必会不择手段暗害皇后,以得统御后宫之权,除了秦氏,将来更会有不少名门闺秀充斥后宫,不知会有多少阴私诡谋,我了解内子,她并不适合处理这般险恶阴私,将来,也许我连她都不能安保。”
所以……
“我甚至没有信心能保妻子平安,又怎么担负大隆江山大业?”福王顿下手中杯盏:“远扬不需多言了,我心意已决。”
那时还是太宗在位,当今天子位居东宫,福王在诸位皇孙中最不受重视,若非太子妃也就是眼下的废后孔氏还费了些心,也许连温饱都不能保有。
福王的乳母很不屑地告诉他,他的生母是宫奴,因罪没籍,身份卑贱,若非太子妃仁慈,福王甚至没有资格记名玉牒宗谱。
福王甚至不知自己的生母是因何过世,以及过世的准确时间。
他不敢与当时的皇长孙比较,也不敢眼红西梁公主所出的三弟,至于另一位太子侧妃所出的四弟,两夫人所出的五弟、六弟,福王尽都只有回避容让。
可是他到底是太子血脉,虞姓嫡系皇孙,眼看着祖父太宗帝对并非亲孙子的楚王世子都比他来得重视,甚至为了多病的世子广寻良医,就连他的亲生父亲重视这个堂侄也远比他这个亲生骨肉要强上几番,小小的孩子心里难免憋屈。
尤记当年,他因患风寒,有孕在身的丽嫔生怕感染病症,将他禁于冷室,祖父与父亲不闻不问,唯有一二宫女在旁侍候,连太医都没有得到通知,堂堂嫡系皇孙,生死无人过问,全靠自愈。
他想起名义上的生母,也就是丽嫔见他亲近太子妃,曾经告诉他的那一番话。
“傻孩子,你以为太子妃是好人?她是看着宛妃独得太子宠爱,心怀不愤,才使计让你生母色诱太子,让宛妃亲眼目睹了太子‘偷腥’,你生母因为对太子下药,险些被处死,太子妃出面做了好人,劝说宛妃饶了你生母一命,但宛妃因为这事,与太子闹了不愉,两个人狠闹了一场。”其实当时,丽嫔还没有入东宫,不过是后来听了一些闲言碎语自己推断出来的真相罢了。
其实福王生母是受了当时侧妃陈氏的挑拨,孔氏不过是顺水推舟。
但也是运数,那宫婢色诱功成,虽没有飞上枝头,却幸运地有了身孕,孔氏乐见其成,庇护了宫婢产子,又提出留子去母,宫婢最终没能达成所愿,福王却得幸存活。
孔氏是想在宛妃心里留下这颗钉子,挑拨太子与宛妃之间生隙,倘若宛妃将二郎看做眼中钉,下毒手谋害最好。
但她低估了宛妃的痴情,虽然身为西梁公主,娇身惯养长大,可宛妃生性良善,虽对太子与宫婢私通一事尽管有些懊恼,但并没有任性妄为,很快原谅了太子。
后来宛妃过世,太子无意间在芳林宴上邂逅丽嫔,见她与宛妃有三分相似,才将人纳入东宫,并将二郎记在丽嫔名下,让她抚养,为此,丽嫔当年甫一入宫,就得了夫人的品阶,若非她后来因为听说了太子宠她是因宛妃之故,大是懊恼之余,言辞上对宛妃多有不敬,势必力压另一个夫人德妃,又怎会只居嫔位?
妃嫔之间的争斗并不能改善福王备受冷落疏漠的童年。
也养成了福王沉默寡言、万事不争的性情,小小的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尽是不屑冷落、恶意算计,当年真相如何他自有判断,对于人心,也自有体会。
这时,福王听虞沨直言不讳,称天子有意考量,他大有机会问鼎帝位。
福王摇头,轻轻一笑。
“远扬,当年父皇赐婚,我的确受宠若惊,完全不曾预料以我的身份,有朝一日,竟有幸迎娶卫国公府嫡女,记得父皇下旨赐婚不久,你便登门拜访……你我虽为堂兄弟,但素来没有任何来往,不可否认,我对你忽然交近甚是孤疑,也有所防备,尤其是听你直言相告,说卫国公府不愿与三弟、四弟联姻,独独有意于我……你说姑祖母于子孙姻缘并不独断专行,也非仅图权势富贵,你是有所意会,我之所以得此良缘,固然有一定政治因素,关键是旖辰自己属意于我。”
福王轻挽锦袖,托壶斟茶,坦然直视虞沨:“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劝我善待妻子,可是我并不明白你的用意……我知道你能得父皇看重,绝非仅因先帝对楚王府的爱顾,有你过人之处,你当然有所洞悉,看穿我备受冷落小看,虽身于富贵,却孤苦无依,别说赫赫权贵,只怕普通官宦,也不情愿让女儿与我婚配。”
虞沨也回以坦然,轻轻一笑:“二哥当年处境的确艰难,但我明白二哥并非心怀怨谤之人,只要卫国公府以诚相待,当二哥明白二嫂的情义,必会珍惜。”
在那一世,福王娶的是当今太子侧妃卓氏,虽经天子赐婚,卓家无可奈何,但卓氏婚后不仅跋扈不贤,甚至对福王诸多轻视,到了后来竟然红杏出墙,事败后引天子盛怒,欲将卓氏赐死,多得福王求情,卓氏才得了个和离的机会,保得性命。
福王的确心善,虞沨断定他必然懂得珍惜。
“可是你还是走了那一趟,从那以后,更是主动交近,我疑惑了很长一段时间。”福王也不并讳言,摇头笑道:“直到后来父皇赐婚,你与五妹妹缔结良缘,我才恍然大悟,感情远扬是早有意与我亲上加亲,才为将来妻姐的幸福美满尽力。”
虞沨:……
“内子贤惠宽和,虽我有誓在先,是因能得她真情实意一生足矣,并不愿再纳妾室,可内子这些年来,自觉对我怀愧,很是不安……最近风波不断,孔家灭门皇后被废,三弟又莫名远走西梁长留异国,储位岌岌可危,太后却忽然插手,要赐严氏女为我侧妃,便是我与世无争,也意识到事态紧急。”福王举盏,品了一口茶水:“远扬早前曾有试探,我也表明心意,无意涉及储位。”
早在虞沨笃定天子决意废储之时,的确试探过福王的心意,有意与他商谈政务,福王却直言并不关心,显然对储位权势避之千里。
“二哥,这时已不同当时。”
有时候就是这么身不由己,想争的争不来,不想争的也不能如愿袖手。
虞沨肃色:“并非我危言耸听,就算二哥无意权位,只怕旁人也会视你为心腹大患。”
福王颔首:“我也知道,不过远扬,我之所以能被父皇纳入考量之中,全因岳丈一门威重,也有楚王府的缘由,没有你们,父皇决不会考虑由我继承大统,之所以用严氏女做为试探,父皇是担心我将来无能,不能掌握大局,被外戚控制君权。”
福王尽管没有争位之心,但他并非懵懂愚昧,反而因为当年艰难坎坷,于时势更迭自有敏锐之处。
这时他似乎自嘲般的一笑:“若非我继承大业,父皇对苏、楚两府势必信重,可偏偏是我坐上帝位,天家对两府反而心生戒备,严氏女只是一个起头,若我答允,将来还会有无数勋贵、世家女儿纳入后宫。”
这是当然,严家与苏家本来交厚,仅有严氏女,天子可不会彻底安心,无非是用严氏女探路,考量福王是否明智,能看清时势罢了。
福王问道:“远扬,以你之见,眼下我若要在争储之战中立于不败,应当如何?”
虞沨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后才说道:“二哥的对手,唯庆王而已,庆王野心勃勃,诸位皇子中势力也占首位,圣上对他势必忌惮,若当真决意立二哥为储,便要先行压制秦、陈两家,可若真是如此,圣上也会担忧权势失衡,将来岳丈大权握于一手,未必不会渐生贪欲,故而才要考量二哥,能不能未雨筹谋……庆王左膀为秦家,陈家是右臂,相较之下,秦家更具威势,二哥若能拉拢秦家,将来即能制衡,圣上也才能安心。”
相比秦家而言,陈家是庆亲王的外家,联系自然更加牢固,秦家只是庆亲王的妻族,秦相决非仅只庆王妃一个嫡孙女,而在短时之内要笼络另一家族,也只能通过联姻。
假若福王纳秦氏女儿为侧妃,就算不能立即造成庆王与秦家反目,可秦家势必会产生犹豫,再不会对庆王死心踏地。
福王又是摇头,又是颔首:“远扬此计甚佳,可秦相待嫁闺中的嫡出孙女儿唯有一个七娘,相信远扬也有所了解,此女善谋多计,若她将来入驻后宫,必会不择手段暗害皇后,以得统御后宫之权,除了秦氏,将来更会有不少名门闺秀充斥后宫,不知会有多少阴私诡谋,我了解内子,她并不适合处理这般险恶阴私,将来,也许我连她都不能安保。”
所以……
“我甚至没有信心能保妻子平安,又怎么担负大隆江山大业?”福王顿下手中杯盏:“远扬不需多言了,我心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