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结伴相游 蹑空嘉果
最开始的是对长生不死的渴望,后面自己已经修成天仙,已经不老不死了,为什么要到这仙界了。
因为好奇吗?张继先暂时只想到这个答案。
“这仙界和下界的区别不过是仙人不死而已,如今贫道已经能不死了,何必上升到仙界呢,而且天界那么天尊,与其在天上侍奉他们,不如在下界快活自在。”
张继先不由对着道人有了好感,不由询问说:“不知道道友如何称呼?”
“贫道白石,受学于中黄丈人。”
张继先不由一愣,这个道人竟然是太一天尊的弟子。
他摇摇头,很快就没有在意了。
“这位真仙,不知有意和我一起去游玩下这九州?”白石的建议,正好符合张继先的心思,他们两个转变身形,变成两个年轻的道士。
他们离开这龙虎山,到了一个渡口。
渡口正好靠着一条大船,两人走了过去,询问船家这船开往哪里?
那船家见两人都是华人,不由热心的说:“两位道长,这船正要返回中土,包下这船的龙公子曾说过,愿意前往中土的华人,都可以免费乘船。”
两位本来就没有什么目的地,张继先点头说道:“多谢船家和龙公子了,贫道两人正是准备返回中土。”
船家将他们迎上船,然后带着他们去见包船的龙公子。
张继先走进房间,发现屋中布置的十分典雅,而坐在椅子上看书的龙公子见他们进来,也对着他们行礼说:“龙思齐见过两位道长。”
张继先看着这个龙思齐,发现这人仙骨天成,举止不俗,是个修道的好材料。
“贫道叨饶了,愿龙公子见谅。”白石道人也看重了这人的天赋,开口说话了。
“道长客气了,出门在外,理当相互扶持,小可正好会中土,能帮助到诸位,也是小可的福分。”
张继先听后点点头,和龙思齐聊了几句了,发现这人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不由更加喜爱起来。
不过他还是要考校一下这龙公子的心性,也不急着表明身份。
回到房间,他掐算了一下,得知这龙公子是魏朝太师的公子,来此游学,增光见闻,如今回家应举。
虽然出生富贵人家,但是却一心向道,经常施舍,常作善事。
张继先掐算完毕,不由点点头,准备找个合适的时机。
船在渡口修整了一晚,然后第二天就出港了。
在茫茫大海上行驶了四个时辰,龙思齐无聊眺望发现一座岛,好奇之下,就令船家驶向那岛。
靠近了岛,龙思齐邀请两位道长一起到岛上游玩,张继先两人点头答应了,这岛因为很少有人光顾,处于一种原始状态,显得更加美丽了。
游玩了一阵,龙思齐感觉有些饿了,正巧看见一株植物,这植物其叶如松,清脆异常,叶上长着一介子,他不由好奇的拔起这草,将介子取了,吃下草。
张继先他们跟在后面,不由笑了起来,龙思齐以为他们笑自己贪吃,不由连忙解释说:”二位道长,小可饥肠辘辘,食次充饥,勿见笑。“
“贫道非笑这个,龙公子且对着介子吹是三口气。”
龙思齐好奇的望着两人,对着手心的介子吹了一口气,顿时,那介子里面长出一株青草,叶子也好像松叶。有一尺之长,他惊奇的再吹了一口,这个草再长了一次。吹三口气,这草涨了三尺。
他看着手中的三寸小草,疑惑的看着两位道人:“两位道长,这是什么?”
张继先没有立即回答,让他先吃下去再说。
龙思齐吃了这株草,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奇特之处。
这时候白石道人对着龙思齐说:“龙公子不妨跳一下。”
龙思齐琢磨不透这两个道人的意思,然后轻轻一跳,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竟然跳过了大树,他不由吃惊,这一跳大约有十丈多高。
他心中有些害怕,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并没有快速落下,而是像羽毛一样,慢慢的落下。
张继先和白石道人微笑的看着他落下,龙思齐见他们这样子,心想他们一定知道缘由,不由询问说:“两位道长,刚才那草究竟是什么?”
张继先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说:“龙公子饱读诗书,想必知道这个是什么吧?”
龙公子不由踱步,思考起来,过了一会,拍拍额头,对着两位道长说:“这物可是掌中芥,小生曾在《洞冥记》看到过,服食此草,能立空中,于是也叫蹑空草。”
两位道长对龙思齐行礼,恭喜说:“公子果真博学,此物真是掌中芥,公子福源深厚,故能发现此物。”
龙思齐连忙说:“两位道长,我们不如再找找附近可有,两位道长也好服食。”
张继先他们微微一笑,阻止他说:“此等宝物,本有缘得之,贫道二人无缘,不可强求。”
龙思齐只好作罢,想了一下问:“不知道小生能不能凭空行走,若是能,也算平步青云了。”
两人没有回答,龙思齐于是跳了起来,刚一抬腿,就落了下去。
他不好意思的笑笑了,两位道长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在再次游玩,来到一个小谭旁边,这时候白石道人指着一片草说道:’公子若是饿了,可以采那树的桃子来充饥。“
龙思齐看了看那树,树上的果子的确像桃子,不过叶子好像枣子,开着红色的花,龙思齐已经掌握了如何跳跃,轻轻的就跳上树,摘了一个果子,咬了一口,知觉满口清香,肚子也不饿了。
他没有询问,而是自己思考以前看的书里面的记载,想了半天,才对两位说:“这果子可是嘉果。不过书中说此物生长在不周仙山。”
两位哦道人点点头,白石道人对他说道:“正是此物,这树三千年一结果,服之可成地仙,可惜在是下界,桃子也就只能充饥了。”
龙思齐看着满树的桃子,对着两人说道:“两位道长,要不我们将这桃子运到船上,以备不时之需。”
因为好奇吗?张继先暂时只想到这个答案。
“这仙界和下界的区别不过是仙人不死而已,如今贫道已经能不死了,何必上升到仙界呢,而且天界那么天尊,与其在天上侍奉他们,不如在下界快活自在。”
张继先不由对着道人有了好感,不由询问说:“不知道道友如何称呼?”
“贫道白石,受学于中黄丈人。”
张继先不由一愣,这个道人竟然是太一天尊的弟子。
他摇摇头,很快就没有在意了。
“这位真仙,不知有意和我一起去游玩下这九州?”白石的建议,正好符合张继先的心思,他们两个转变身形,变成两个年轻的道士。
他们离开这龙虎山,到了一个渡口。
渡口正好靠着一条大船,两人走了过去,询问船家这船开往哪里?
那船家见两人都是华人,不由热心的说:“两位道长,这船正要返回中土,包下这船的龙公子曾说过,愿意前往中土的华人,都可以免费乘船。”
两位本来就没有什么目的地,张继先点头说道:“多谢船家和龙公子了,贫道两人正是准备返回中土。”
船家将他们迎上船,然后带着他们去见包船的龙公子。
张继先走进房间,发现屋中布置的十分典雅,而坐在椅子上看书的龙公子见他们进来,也对着他们行礼说:“龙思齐见过两位道长。”
张继先看着这个龙思齐,发现这人仙骨天成,举止不俗,是个修道的好材料。
“贫道叨饶了,愿龙公子见谅。”白石道人也看重了这人的天赋,开口说话了。
“道长客气了,出门在外,理当相互扶持,小可正好会中土,能帮助到诸位,也是小可的福分。”
张继先听后点点头,和龙思齐聊了几句了,发现这人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不由更加喜爱起来。
不过他还是要考校一下这龙公子的心性,也不急着表明身份。
回到房间,他掐算了一下,得知这龙公子是魏朝太师的公子,来此游学,增光见闻,如今回家应举。
虽然出生富贵人家,但是却一心向道,经常施舍,常作善事。
张继先掐算完毕,不由点点头,准备找个合适的时机。
船在渡口修整了一晚,然后第二天就出港了。
在茫茫大海上行驶了四个时辰,龙思齐无聊眺望发现一座岛,好奇之下,就令船家驶向那岛。
靠近了岛,龙思齐邀请两位道长一起到岛上游玩,张继先两人点头答应了,这岛因为很少有人光顾,处于一种原始状态,显得更加美丽了。
游玩了一阵,龙思齐感觉有些饿了,正巧看见一株植物,这植物其叶如松,清脆异常,叶上长着一介子,他不由好奇的拔起这草,将介子取了,吃下草。
张继先他们跟在后面,不由笑了起来,龙思齐以为他们笑自己贪吃,不由连忙解释说:”二位道长,小可饥肠辘辘,食次充饥,勿见笑。“
“贫道非笑这个,龙公子且对着介子吹是三口气。”
龙思齐好奇的望着两人,对着手心的介子吹了一口气,顿时,那介子里面长出一株青草,叶子也好像松叶。有一尺之长,他惊奇的再吹了一口,这个草再长了一次。吹三口气,这草涨了三尺。
他看着手中的三寸小草,疑惑的看着两位道人:“两位道长,这是什么?”
张继先没有立即回答,让他先吃下去再说。
龙思齐吃了这株草,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奇特之处。
这时候白石道人对着龙思齐说:“龙公子不妨跳一下。”
龙思齐琢磨不透这两个道人的意思,然后轻轻一跳,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竟然跳过了大树,他不由吃惊,这一跳大约有十丈多高。
他心中有些害怕,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并没有快速落下,而是像羽毛一样,慢慢的落下。
张继先和白石道人微笑的看着他落下,龙思齐见他们这样子,心想他们一定知道缘由,不由询问说:“两位道长,刚才那草究竟是什么?”
张继先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说:“龙公子饱读诗书,想必知道这个是什么吧?”
龙公子不由踱步,思考起来,过了一会,拍拍额头,对着两位道长说:“这物可是掌中芥,小生曾在《洞冥记》看到过,服食此草,能立空中,于是也叫蹑空草。”
两位道长对龙思齐行礼,恭喜说:“公子果真博学,此物真是掌中芥,公子福源深厚,故能发现此物。”
龙思齐连忙说:“两位道长,我们不如再找找附近可有,两位道长也好服食。”
张继先他们微微一笑,阻止他说:“此等宝物,本有缘得之,贫道二人无缘,不可强求。”
龙思齐只好作罢,想了一下问:“不知道小生能不能凭空行走,若是能,也算平步青云了。”
两人没有回答,龙思齐于是跳了起来,刚一抬腿,就落了下去。
他不好意思的笑笑了,两位道长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在再次游玩,来到一个小谭旁边,这时候白石道人指着一片草说道:’公子若是饿了,可以采那树的桃子来充饥。“
龙思齐看了看那树,树上的果子的确像桃子,不过叶子好像枣子,开着红色的花,龙思齐已经掌握了如何跳跃,轻轻的就跳上树,摘了一个果子,咬了一口,知觉满口清香,肚子也不饿了。
他没有询问,而是自己思考以前看的书里面的记载,想了半天,才对两位说:“这果子可是嘉果。不过书中说此物生长在不周仙山。”
两位哦道人点点头,白石道人对他说道:“正是此物,这树三千年一结果,服之可成地仙,可惜在是下界,桃子也就只能充饥了。”
龙思齐看着满树的桃子,对着两人说道:“两位道长,要不我们将这桃子运到船上,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