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钢铁倍增计划
刘厚不解,为什么有几千人,钢铁的增产还那么少,经过诸葛亮一番解释才知道,这个年代~开采铁矿真的不容易,这个时代没有机械设备,什么都靠全手工劳作,效率低的令人发指。△↗頂頂點小說,x.
而矿藏通常都隐藏在深山中,矿工进去吃喝拉撒都要从山外运进去,采到的矿石还要运出来,而运输也几乎完全靠人力。汽车、火车那些东西不用想了,就连畜力也帮不上多少忙。
因为要翻山越岭,牛马在这些环境中都不是很好用,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只能靠人将东西扛进去或者扛出来,一直到了开阔的地方才能用上牛车或者马车。
但是,其实牛车、马车也没多少,因为大部分都被征集到军中运输军用物资了。不但牛、马没有多少,就连驴都被搜刮得一干二净的,否则,hong军带了那么多武器装备,还有粮草,怎么保证高速的机动性?
hong军的士兵是轻松了,可是,却苦了那些矿工,他们几乎什么都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腿。挖矿队和军队有一个共同点,用在路上进行运输的人,和真正干活(干仗)的人,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
也就是说,假如这支开矿队有五千人,那么,实际上只有两千五人是真正负责挖矿的,另外两千五人负责后勤和运输。如果开矿的环境恶劣,矿藏过于深入山林里,使得运输路途遥远,这个比例还会增大。
而要生产钢铁,开矿还只是第一步,冶炼呢?要不要人手?冶炼要不要用煤炭?煤炭怎么来?还是挖矿!而且,煤炭还要先炼成焦炭才能用来炼钢,那作为原材料的煤炭用量有多大?
所以,刚才说的人数,还要分走超过一半的人去挖煤!刘厚悲哀地发现,五千人投入进去,这里分一点,那里分一点,最后真正能用来挖矿的人已经不足千人了。
这几百人累死累活挖出来的矿石,还要几经波折运到冶炼厂,最后炼出来的钢材少得可怜。因为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终究还是比较落后,虽然在刘厚的推动下,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毕竟设备、技术各方面都跟不上,所以,出产率也很低。
在后世,炼1吨铁需要1.55吨铁矿石,但是,在这个时代,可能需要2吨甚至更多的铁矿石,有很多铁被白白浪费掉了。随着诸葛亮的述说,大家终于明白了,可以这么说,抽调几千人投入到钢铁行业,能起到的作用杯水车薪。
要想使钢铁的产量发生决定性的变化,需要投入的人数要在万以上的级别。想快速、大量获得建造水泥船的钢丝,单单在钢铁行业就要投入数万甚至十数万的人手。
众人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暗暗咂舌,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不是等于说,建造一艘水泥船间接、直接要投入十几万人?这太吓人了吧。
刘厚以手抚额,头痛了半天,终于幽幽地道:“人手不是问题,先从各建设兵团抽调几百人打前站吧,让他们先把大规模钢铁生产的框架搭起来。魏国的战事马上就要结束了,到时候我们就有大量的人手可用。”
众人都是蜀汉的重臣,都有资格参与军机大事,自然知道小皇帝所指。现在关中之战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一两个月内,魏国就要覆灭,魏国至少还有超过二十万的军队,就算只能俘虏一半,那也有十万劳力。
凭空多出来十万的劳动力,蜀国必将又迎来一波的飞速发展。如果小皇帝将这十万人都投入进去进行钢材生产,那么......众人想着想着逐渐又兴奋起来了。
“还有河套,素利现在领着大军在肃清河套,总会有些俘虏的,朕这就下一道圣旨给他,让他将俘虏全部送过来,到时候都投入钢铁行业去,朕就不信了,这样还不够钢铁用。”刘厚恶狠狠地道。
“还有一个地方,交州,据说高定在那里也俘虏了不少当地土人,有一些被投入种植园种粮食,有一些却被高定拿去伐木了。种粮食的人不能动,但是,伐木的人不妨要过来开矿。
毕竟高定他们伐的树木都是珍贵树种,只能给有钱人做贵重的家具,却无法用来造船,太浪费了。”司马懿开口补充道。
刘厚倒是挺赞成司马懿这个提议的,毕竟现在还是战乱时期,这个时候一切生产活动要围绕着战争展开,这个时候讲奢靡享受无异于自掘坟墓。
而和战争有关的生产活动,无非就是武器和粮食。高定这个时候去搞奢侈品的确很不妥,看来要发一道“以粮为纲”的圣旨给高定了,是时候让他正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好,司马爱卿说得不错,郭爱卿,你马上起草一份圣旨,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交州,让高定将他捉来伐木的人全部送来荆州,我们要全力开展造船大业了。”刘厚兴奋地道。
“慢!”诸葛亮伸出他的鹅毛扇阻止道。
“喔?丞相还有什么意见?”刘厚不解地问道。
“陛下,高定目前依仗那些奴隶伐木赚到大量的利润,所以,他对于攻打土人,俘虏土人的热情很高。如果陛下一道圣旨就将他赖以发财的根基全部夺取,那会发生什么呢?”诸葛亮道。
众人闻言不由得心里一懔,对啊,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高定正在交州大发横财呢,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将他的财路断掉,说不定他真敢和人拼命。
说不定他直接在交州自立为王,利用那边险恶的地形和中原对抗也不一定。刘厚也大吃一惊,他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政治眼光,他更是清楚,历史上那个地方的人真的经常这样做,一有机会就脱离中原皇朝闹**。
在刘厚生活的时代,那个地方已经完全**不属于天朝了,而且还霸占了天朝很多岛屿,可恨得很。而且,就算高定没胆量造反,如果他见没利可图,消极怠工也是件很不妙的事情。
中原战事还没结束,刘厚还指望这支部队震慑交州的诸夷呢。当然,如果他有余力开拓疆土就更好了。可是,如果他知道打再多的仗,占再多的土地,捉再多的俘虏,自己手上也落不到好处,他还会那么辛苦去作战吗?
任谁辛辛苦苦一场,最后却被人轻轻松松摘果子都会心里不爽,而如果这个被摘果子的人还是一位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大将,那就更不妙了。
而矿藏通常都隐藏在深山中,矿工进去吃喝拉撒都要从山外运进去,采到的矿石还要运出来,而运输也几乎完全靠人力。汽车、火车那些东西不用想了,就连畜力也帮不上多少忙。
因为要翻山越岭,牛马在这些环境中都不是很好用,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只能靠人将东西扛进去或者扛出来,一直到了开阔的地方才能用上牛车或者马车。
但是,其实牛车、马车也没多少,因为大部分都被征集到军中运输军用物资了。不但牛、马没有多少,就连驴都被搜刮得一干二净的,否则,hong军带了那么多武器装备,还有粮草,怎么保证高速的机动性?
hong军的士兵是轻松了,可是,却苦了那些矿工,他们几乎什么都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腿。挖矿队和军队有一个共同点,用在路上进行运输的人,和真正干活(干仗)的人,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
也就是说,假如这支开矿队有五千人,那么,实际上只有两千五人是真正负责挖矿的,另外两千五人负责后勤和运输。如果开矿的环境恶劣,矿藏过于深入山林里,使得运输路途遥远,这个比例还会增大。
而要生产钢铁,开矿还只是第一步,冶炼呢?要不要人手?冶炼要不要用煤炭?煤炭怎么来?还是挖矿!而且,煤炭还要先炼成焦炭才能用来炼钢,那作为原材料的煤炭用量有多大?
所以,刚才说的人数,还要分走超过一半的人去挖煤!刘厚悲哀地发现,五千人投入进去,这里分一点,那里分一点,最后真正能用来挖矿的人已经不足千人了。
这几百人累死累活挖出来的矿石,还要几经波折运到冶炼厂,最后炼出来的钢材少得可怜。因为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终究还是比较落后,虽然在刘厚的推动下,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毕竟设备、技术各方面都跟不上,所以,出产率也很低。
在后世,炼1吨铁需要1.55吨铁矿石,但是,在这个时代,可能需要2吨甚至更多的铁矿石,有很多铁被白白浪费掉了。随着诸葛亮的述说,大家终于明白了,可以这么说,抽调几千人投入到钢铁行业,能起到的作用杯水车薪。
要想使钢铁的产量发生决定性的变化,需要投入的人数要在万以上的级别。想快速、大量获得建造水泥船的钢丝,单单在钢铁行业就要投入数万甚至十数万的人手。
众人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暗暗咂舌,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不是等于说,建造一艘水泥船间接、直接要投入十几万人?这太吓人了吧。
刘厚以手抚额,头痛了半天,终于幽幽地道:“人手不是问题,先从各建设兵团抽调几百人打前站吧,让他们先把大规模钢铁生产的框架搭起来。魏国的战事马上就要结束了,到时候我们就有大量的人手可用。”
众人都是蜀汉的重臣,都有资格参与军机大事,自然知道小皇帝所指。现在关中之战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一两个月内,魏国就要覆灭,魏国至少还有超过二十万的军队,就算只能俘虏一半,那也有十万劳力。
凭空多出来十万的劳动力,蜀国必将又迎来一波的飞速发展。如果小皇帝将这十万人都投入进去进行钢材生产,那么......众人想着想着逐渐又兴奋起来了。
“还有河套,素利现在领着大军在肃清河套,总会有些俘虏的,朕这就下一道圣旨给他,让他将俘虏全部送过来,到时候都投入钢铁行业去,朕就不信了,这样还不够钢铁用。”刘厚恶狠狠地道。
“还有一个地方,交州,据说高定在那里也俘虏了不少当地土人,有一些被投入种植园种粮食,有一些却被高定拿去伐木了。种粮食的人不能动,但是,伐木的人不妨要过来开矿。
毕竟高定他们伐的树木都是珍贵树种,只能给有钱人做贵重的家具,却无法用来造船,太浪费了。”司马懿开口补充道。
刘厚倒是挺赞成司马懿这个提议的,毕竟现在还是战乱时期,这个时候一切生产活动要围绕着战争展开,这个时候讲奢靡享受无异于自掘坟墓。
而和战争有关的生产活动,无非就是武器和粮食。高定这个时候去搞奢侈品的确很不妥,看来要发一道“以粮为纲”的圣旨给高定了,是时候让他正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好,司马爱卿说得不错,郭爱卿,你马上起草一份圣旨,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交州,让高定将他捉来伐木的人全部送来荆州,我们要全力开展造船大业了。”刘厚兴奋地道。
“慢!”诸葛亮伸出他的鹅毛扇阻止道。
“喔?丞相还有什么意见?”刘厚不解地问道。
“陛下,高定目前依仗那些奴隶伐木赚到大量的利润,所以,他对于攻打土人,俘虏土人的热情很高。如果陛下一道圣旨就将他赖以发财的根基全部夺取,那会发生什么呢?”诸葛亮道。
众人闻言不由得心里一懔,对啊,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高定正在交州大发横财呢,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将他的财路断掉,说不定他真敢和人拼命。
说不定他直接在交州自立为王,利用那边险恶的地形和中原对抗也不一定。刘厚也大吃一惊,他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政治眼光,他更是清楚,历史上那个地方的人真的经常这样做,一有机会就脱离中原皇朝闹**。
在刘厚生活的时代,那个地方已经完全**不属于天朝了,而且还霸占了天朝很多岛屿,可恨得很。而且,就算高定没胆量造反,如果他见没利可图,消极怠工也是件很不妙的事情。
中原战事还没结束,刘厚还指望这支部队震慑交州的诸夷呢。当然,如果他有余力开拓疆土就更好了。可是,如果他知道打再多的仗,占再多的土地,捉再多的俘虏,自己手上也落不到好处,他还会那么辛苦去作战吗?
任谁辛辛苦苦一场,最后却被人轻轻松松摘果子都会心里不爽,而如果这个被摘果子的人还是一位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大将,那就更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