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展示军力的用意
明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去了之后就是九死一生,即使这些士兵平时训练有素,到了这个时候也不愿意听命了。Om没有士兵上城墙防守,就等于将西门和这段城墙拱手送给敌人,现场负责指挥的将领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即使明知道派这些士兵上去就是送死的,他也不得不这样做。他立刻调来了执法队,当场砍杀了十几名抗命的士兵,这才逼~迫着其他士兵上城墙防守。
那些倒霉的士兵就像被押赴刑场的罪犯一样,耷~拉着脑袋,迈着如灌了水银一般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登上尸横遍野、满目苍夷的城墙。当然,这次被驱赶上城墙的士兵少了很多,大概只有之前城墙上士兵的五分之一,他们在城墙上站得稀稀拉拉的。
魏国的指挥官也不是傻~瓜,知道这个时候人去多了根本没用,反而因为人群太密集而白白增加了死亡人数。其实五分之一的人数都已经多了,像东吴的陆逊等和蜀军长期交战的将领,他们就有经验,这个时候只是警戒而已,可以派少量人马上去,最好是有全封闭的碉堡,只留几个细小的观察孔,这样可以避免被大面积的轰炸减员。
等这些炮灰观察员观察到敌人靠近城墙,马上要实施登墙的时候,再派大部队上城墙阻击敌人,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士兵被白白炸死,又可以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在蜀军强大的火力攻击下,士兵消耗的速度慢一点,他们就可以坚持得久一点。
随着战争的深入,魏吴两国也总结出很多对付蜀军火器的办法,其中不乏一些很有智慧的措施,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像陆逊用土石将城门堵死,防止蜀军的炸~药轻易炸破城门,还有魏国在在虎牢关外将大炮藏在厚厚的碉堡里,防止大炮被敌人轰掉等等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可惜他们两国和蜀国的实力相差太远,这些小聪明还无法弥补双方实力上巨大的差距。那些被驱赶上城墙的魏国士兵一个个都害怕得差点得了胃溃疡,站在犹如地狱般的城墙上瑟瑟发抖,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要下地狱。不过,他们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蜀军下一轮的攻击。
他们等来的只是蜀军射上城墙的一封信,信中说,今天展示军力完毕,呼吁长安城中的军民早日投降,否则,明天午时将展开正式进攻。被驱赶上城墙的魏军知道消息后顿时欢呼了起来,不过欢呼过后心里继续沉甸甸的。
今天他们是逃过一死了,可是明天呢?蜀军信里说得明白,明天就要发动正式进攻了,在敌人那么猛烈的进攻下,能有几个人存活得下来?那么,明天自己肯定还是免不了一死。等待死亡的过程特别煎熬,本来以为马上能迎来死亡的士兵,就在这种煎熬中多等了一天一夜。
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那些在煎熬中等待死亡的魏军固然会失眠,魏、蜀两国的很多官员、将领同样也无法安睡。蜀汉大营帅帐里,张苞召集了团以上的各级军官召开作战会议。
会议主要是商量明天的战斗怎么打。“师长,卑职有一事不明?”这时候会议还没有进入正题,一名团长举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说。”张苞只回了一个字,同意了他的发言。
“虽然说,第三旅刚运来大量的弹药,但是总量也不算太多,长安城那么大,如果要完全控制住,估计需要耗费的弹药数量会非常多,而且我们还要防备东、南两线魏国部队的反扑,这样一算下来,这些弹药可能不一定不够用。
这种时候,我们对弹药的使用是不是应该能节省就尽量节省呢?卑职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今天将军要进行军力展示,白白浪费那么多弹药。这样不但对攻城没作用,还可能暴~露了我们的实力,使魏军提早做好防备。”
如果在其他部队,属下这样对话,可能会被视为质疑上官的做法,其后果可大可小。不过在hong军中,这种疑问很平常,并不会被上官记恨,更不会因此而被穿小鞋。hong军提倡集思广益,召开军议时,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疑问。
不懂的东西可以问,怀疑有不妥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这样才能形成头脑风暴,拾遗补漏,使得最后制定出来的策略考虑到的地方面面俱到,不会留下任何死角。
这名团长由于级别太低,在之前参谋部制定这个展示军力的策略时他不在场,所以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不懂就问,所以他一上来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张苞解释道:“不要紧,这次展示军力的行动很短暂,并没有浪费多少弹药,况且,使用这些弹药还是值得的,很可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策也。之前参谋部制定了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现在正在实施当中,这展示军力也是其中一环。
一旦这个策略成功,那我们就可以轻易收复长安,不但可以省了很多事,也大大节省了弹药。”
“卑职明白了,谢谢大人的解释。”那名团长道。策反敌人,这在hong军和敌人的交战历史上很常见,而且常常能成功,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士兵的战损,还能节省时间,这的确是一条取得胜利的捷径。这名团长经张苞一点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不过你说得也不错,虽然第三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克秋杀”和弹药,但是,我们要两手准备,如果一旦策反不成功,那就要做好强攻的打算了,到时候弹药的使用的确需要精打细算。
今天召集大家主要就是讨论一旦策反不成功,我们该怎么强攻这座大城,还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商量出一个最优化的作战计划。”张苞补充道。
张苞说完这番话后,大家就开始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议论。姜维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会议,处处都觉得很新奇。到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蜀军作战时,总是感到束手束脚的,自己几乎所有的举动好像都在他们的预料中。
本书来自
所以,即使明知道派这些士兵上去就是送死的,他也不得不这样做。他立刻调来了执法队,当场砍杀了十几名抗命的士兵,这才逼~迫着其他士兵上城墙防守。
那些倒霉的士兵就像被押赴刑场的罪犯一样,耷~拉着脑袋,迈着如灌了水银一般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登上尸横遍野、满目苍夷的城墙。当然,这次被驱赶上城墙的士兵少了很多,大概只有之前城墙上士兵的五分之一,他们在城墙上站得稀稀拉拉的。
魏国的指挥官也不是傻~瓜,知道这个时候人去多了根本没用,反而因为人群太密集而白白增加了死亡人数。其实五分之一的人数都已经多了,像东吴的陆逊等和蜀军长期交战的将领,他们就有经验,这个时候只是警戒而已,可以派少量人马上去,最好是有全封闭的碉堡,只留几个细小的观察孔,这样可以避免被大面积的轰炸减员。
等这些炮灰观察员观察到敌人靠近城墙,马上要实施登墙的时候,再派大部队上城墙阻击敌人,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士兵被白白炸死,又可以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在蜀军强大的火力攻击下,士兵消耗的速度慢一点,他们就可以坚持得久一点。
随着战争的深入,魏吴两国也总结出很多对付蜀军火器的办法,其中不乏一些很有智慧的措施,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像陆逊用土石将城门堵死,防止蜀军的炸~药轻易炸破城门,还有魏国在在虎牢关外将大炮藏在厚厚的碉堡里,防止大炮被敌人轰掉等等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可惜他们两国和蜀国的实力相差太远,这些小聪明还无法弥补双方实力上巨大的差距。那些被驱赶上城墙的魏国士兵一个个都害怕得差点得了胃溃疡,站在犹如地狱般的城墙上瑟瑟发抖,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要下地狱。不过,他们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蜀军下一轮的攻击。
他们等来的只是蜀军射上城墙的一封信,信中说,今天展示军力完毕,呼吁长安城中的军民早日投降,否则,明天午时将展开正式进攻。被驱赶上城墙的魏军知道消息后顿时欢呼了起来,不过欢呼过后心里继续沉甸甸的。
今天他们是逃过一死了,可是明天呢?蜀军信里说得明白,明天就要发动正式进攻了,在敌人那么猛烈的进攻下,能有几个人存活得下来?那么,明天自己肯定还是免不了一死。等待死亡的过程特别煎熬,本来以为马上能迎来死亡的士兵,就在这种煎熬中多等了一天一夜。
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那些在煎熬中等待死亡的魏军固然会失眠,魏、蜀两国的很多官员、将领同样也无法安睡。蜀汉大营帅帐里,张苞召集了团以上的各级军官召开作战会议。
会议主要是商量明天的战斗怎么打。“师长,卑职有一事不明?”这时候会议还没有进入正题,一名团长举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说。”张苞只回了一个字,同意了他的发言。
“虽然说,第三旅刚运来大量的弹药,但是总量也不算太多,长安城那么大,如果要完全控制住,估计需要耗费的弹药数量会非常多,而且我们还要防备东、南两线魏国部队的反扑,这样一算下来,这些弹药可能不一定不够用。
这种时候,我们对弹药的使用是不是应该能节省就尽量节省呢?卑职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今天将军要进行军力展示,白白浪费那么多弹药。这样不但对攻城没作用,还可能暴~露了我们的实力,使魏军提早做好防备。”
如果在其他部队,属下这样对话,可能会被视为质疑上官的做法,其后果可大可小。不过在hong军中,这种疑问很平常,并不会被上官记恨,更不会因此而被穿小鞋。hong军提倡集思广益,召开军议时,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疑问。
不懂的东西可以问,怀疑有不妥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这样才能形成头脑风暴,拾遗补漏,使得最后制定出来的策略考虑到的地方面面俱到,不会留下任何死角。
这名团长由于级别太低,在之前参谋部制定这个展示军力的策略时他不在场,所以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不懂就问,所以他一上来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张苞解释道:“不要紧,这次展示军力的行动很短暂,并没有浪费多少弹药,况且,使用这些弹药还是值得的,很可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策也。之前参谋部制定了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现在正在实施当中,这展示军力也是其中一环。
一旦这个策略成功,那我们就可以轻易收复长安,不但可以省了很多事,也大大节省了弹药。”
“卑职明白了,谢谢大人的解释。”那名团长道。策反敌人,这在hong军和敌人的交战历史上很常见,而且常常能成功,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士兵的战损,还能节省时间,这的确是一条取得胜利的捷径。这名团长经张苞一点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不过你说得也不错,虽然第三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克秋杀”和弹药,但是,我们要两手准备,如果一旦策反不成功,那就要做好强攻的打算了,到时候弹药的使用的确需要精打细算。
今天召集大家主要就是讨论一旦策反不成功,我们该怎么强攻这座大城,还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商量出一个最优化的作战计划。”张苞补充道。
张苞说完这番话后,大家就开始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议论。姜维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会议,处处都觉得很新奇。到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蜀军作战时,总是感到束手束脚的,自己几乎所有的举动好像都在他们的预料中。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