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第八师
刘厚感觉自己就像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一样,站在封神台大封群臣。不过真实的情况是其实是:他坐在龙椅上,由站在一旁的内侍宣读圣旨,宣布对各人的任命。
刘厚封完官之后才发现坏菜了,原来忘了一人,这个人就是朱褒。朱褒的第四师被拆散了,人人都有师长做,偏偏就是他没有。那可不行,人家好歹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跟着自己那么长时间,虽然仗没怎么打,可是保护后勤通路的工作做得很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当年姜子牙封完各路神仙后,也发现漏了自己,无奈只好封自己为泰山石敢当。漏了自己好办,大不了自己委屈点就是了,可是漏了别人不一样,一个处理不好可是要出问题的。
想来想去,实在没有地方安置他,只好问他想不想当羽林郎,也即是说,让他当亲卫队的队长,又或者说是许昌城守备师的师长。这个职位够高的了,而且比其他几个师的师长都高。
许昌现在是皇帝驻跸之所,相当于京城了,虽然还没迁都,但是在封建社会,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行政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朱褒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京城守备师的师长了。
这使得他的地位一下子拔高了几个八度,由地位最低的后备师师长,一下子跳到几个师长中地位最高的京城守备师师长,这显然有点不合理,也不公平。虽说其他几位师长未必会羡慕妒忌恨,但是,别人妒不妒忌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做得公不公平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就刘厚的本心来说,也是不想让他做这个守备师师长的,倒不是因为他觉得朱褒不够忠心,而因为他本来想自己亲自兼任这个师长。一直以来他都喜欢兼任一支部队的统领,以前是团长,现在理所当然想升到师长。
可是没有想到,竟然忘了封朱褒的官职,不得不忍痛将这个位置让出来,这让刘厚心里有点不舍。不舍得也没办法,作为上~位者,也不能随意褫夺下属的权利,何况朱褒不但没有犯错,在后来的几场仗中还立了不小的功劳。
(本章未完,请翻页)于是,他只得将朱褒找来,问他想不想担任这个守备师的师长。从这次询问中也可以看出,刘厚心中的不乐意,其他官职的他根本没有问过当事人,只是和几位谋士商议一下就封赏下去了。
没想到,刘厚等来的答案竟然是“不愿意”。朱褒一开始听说让他当师长倒是很开心,后来问清楚这个守备师是干什么的,当堂就反悔说不愿意了。
他听了刘厚的解释,知道了这个守备师就是守在许昌,保卫皇帝和许昌城的安全,就觉得皇帝忽悠了他。因为皇帝之前曾答应过他,让他在第一线战斗的,而现在又说让他待在守备部队,他感觉到皇帝出尔反尔。
刘厚很无语,看来这个家伙根本没想过这个守备师的地位问题,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师是其他各师之首,含金量相当高,当这个师长是相当有地位的一件事情。
对他来说,判断这支部队好不好,值不值得待,最主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仗可打。刘厚对他这种求战心切的心理很感安慰,大大地口头表扬了他一番,又好好安抚下他激动的情绪。
接着,刘厚又忽悠他说,因为见他前段时间作战勇猛,为了表扬他,特意让他到这个全军最精锐的师来当师长。只不过最精锐的师当然要是用来守卫在御前的,所以,他们也只能待在许昌了。
朱褒表示,自己宁愿不当这个最精锐师的师长,也要上战场。刘厚感到很为难,因为现在的确没有地方可以安置他了。朱褒使出死缠烂打绝技,缠着刘厚让他上战场,刘厚没法,只好对他说,让他找其他师长商量商量,看有没有人愿意跟他换一换。
一天之后,朱褒又跑来求见,原来他问过所有的师长,结果谁也不愿意跟他换,大家都想到前线去打仗,谁也不愿意窝在许昌享福。没办法之下,朱褒又跑回来磨刘厚。
刘厚想了想,对他说,这半年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仗可打了,他可以暂时待在许昌,利用这半年时间再训练一支军队出来,等到时间一到,有大仗打的时候,一定让他出去前线
(本章未完,请翻页)作战。
朱褒一想,这个方法可行,这也算是一个折衷的办法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就这样,朱褒临时代理了这个许昌守备师的师长,可是他很少管这个师的事,而这个守备师的旅长们也习惯了有什么事直接向皇帝请示、汇报,等于这个守备师还是抓在刘厚手中。
这也是各方面都乐意看到的事情。朱褒之所以没空理守备师的事情,是因为他又向小皇帝多要了一个师的编制,在许昌竖起旗帜招兵买马,正式开始组建第八师。
关索部队因为是冷兵器部队,或者说是半冷半热部队,因此,刘厚并没有将他纳入hong军的编制。他是关公的儿子,又在荆州范围内作战,可以算做荆州军的编制。所以,朱褒新组建的这个师按照顺序编下去就是第八师。
朱褒以前长期从事训练新兵的工作,对这件事情可谓驾轻就熟,刘厚见他热情高涨,也不好泼他冷水,想了一想,觉得多一个师财政上应该还能负担的起,所以就答应给他这个师的编制。
之所以刘厚觉得财政负担得起,是和蜀军后面的一系列行动有关的。刘厚在许昌安顿下来后,命令张飞、庞统移师北上,一直去到虎牢关下,在关外驻防。目的是防止魏军再出来中原调皮捣蛋。
魏国朝廷迁到长安,但是兵马并没有直接撤到潼关以西,而是扼守住虎牢关。蜀军要进军,必须先打下虎牢关,占领洛阳,然后继续往西,打函谷关,最后再打潼关才能进入关中,进军长安。
这三个关卡都是天下有数的雄关要塞,都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地形优势,历史上多少军队在它们面前折羽而归,多少英雄在它们面前望洋兴叹。要打下这三座关卡绝非易事。
这也是为什么曹丕直接由许昌跑到长安去的原因。他正是想借由这三座雄关挡住蜀军,消耗蜀军的有生力量,而自己正好在关中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伺机再出来争霸中原。
(本章完)
刘厚封完官之后才发现坏菜了,原来忘了一人,这个人就是朱褒。朱褒的第四师被拆散了,人人都有师长做,偏偏就是他没有。那可不行,人家好歹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跟着自己那么长时间,虽然仗没怎么打,可是保护后勤通路的工作做得很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当年姜子牙封完各路神仙后,也发现漏了自己,无奈只好封自己为泰山石敢当。漏了自己好办,大不了自己委屈点就是了,可是漏了别人不一样,一个处理不好可是要出问题的。
想来想去,实在没有地方安置他,只好问他想不想当羽林郎,也即是说,让他当亲卫队的队长,又或者说是许昌城守备师的师长。这个职位够高的了,而且比其他几个师的师长都高。
许昌现在是皇帝驻跸之所,相当于京城了,虽然还没迁都,但是在封建社会,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行政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朱褒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京城守备师的师长了。
这使得他的地位一下子拔高了几个八度,由地位最低的后备师师长,一下子跳到几个师长中地位最高的京城守备师师长,这显然有点不合理,也不公平。虽说其他几位师长未必会羡慕妒忌恨,但是,别人妒不妒忌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做得公不公平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就刘厚的本心来说,也是不想让他做这个守备师师长的,倒不是因为他觉得朱褒不够忠心,而因为他本来想自己亲自兼任这个师长。一直以来他都喜欢兼任一支部队的统领,以前是团长,现在理所当然想升到师长。
可是没有想到,竟然忘了封朱褒的官职,不得不忍痛将这个位置让出来,这让刘厚心里有点不舍。不舍得也没办法,作为上~位者,也不能随意褫夺下属的权利,何况朱褒不但没有犯错,在后来的几场仗中还立了不小的功劳。
(本章未完,请翻页)于是,他只得将朱褒找来,问他想不想担任这个守备师的师长。从这次询问中也可以看出,刘厚心中的不乐意,其他官职的他根本没有问过当事人,只是和几位谋士商议一下就封赏下去了。
没想到,刘厚等来的答案竟然是“不愿意”。朱褒一开始听说让他当师长倒是很开心,后来问清楚这个守备师是干什么的,当堂就反悔说不愿意了。
他听了刘厚的解释,知道了这个守备师就是守在许昌,保卫皇帝和许昌城的安全,就觉得皇帝忽悠了他。因为皇帝之前曾答应过他,让他在第一线战斗的,而现在又说让他待在守备部队,他感觉到皇帝出尔反尔。
刘厚很无语,看来这个家伙根本没想过这个守备师的地位问题,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师是其他各师之首,含金量相当高,当这个师长是相当有地位的一件事情。
对他来说,判断这支部队好不好,值不值得待,最主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仗可打。刘厚对他这种求战心切的心理很感安慰,大大地口头表扬了他一番,又好好安抚下他激动的情绪。
接着,刘厚又忽悠他说,因为见他前段时间作战勇猛,为了表扬他,特意让他到这个全军最精锐的师来当师长。只不过最精锐的师当然要是用来守卫在御前的,所以,他们也只能待在许昌了。
朱褒表示,自己宁愿不当这个最精锐师的师长,也要上战场。刘厚感到很为难,因为现在的确没有地方可以安置他了。朱褒使出死缠烂打绝技,缠着刘厚让他上战场,刘厚没法,只好对他说,让他找其他师长商量商量,看有没有人愿意跟他换一换。
一天之后,朱褒又跑来求见,原来他问过所有的师长,结果谁也不愿意跟他换,大家都想到前线去打仗,谁也不愿意窝在许昌享福。没办法之下,朱褒又跑回来磨刘厚。
刘厚想了想,对他说,这半年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仗可打了,他可以暂时待在许昌,利用这半年时间再训练一支军队出来,等到时间一到,有大仗打的时候,一定让他出去前线
(本章未完,请翻页)作战。
朱褒一想,这个方法可行,这也算是一个折衷的办法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就这样,朱褒临时代理了这个许昌守备师的师长,可是他很少管这个师的事,而这个守备师的旅长们也习惯了有什么事直接向皇帝请示、汇报,等于这个守备师还是抓在刘厚手中。
这也是各方面都乐意看到的事情。朱褒之所以没空理守备师的事情,是因为他又向小皇帝多要了一个师的编制,在许昌竖起旗帜招兵买马,正式开始组建第八师。
关索部队因为是冷兵器部队,或者说是半冷半热部队,因此,刘厚并没有将他纳入hong军的编制。他是关公的儿子,又在荆州范围内作战,可以算做荆州军的编制。所以,朱褒新组建的这个师按照顺序编下去就是第八师。
朱褒以前长期从事训练新兵的工作,对这件事情可谓驾轻就熟,刘厚见他热情高涨,也不好泼他冷水,想了一想,觉得多一个师财政上应该还能负担的起,所以就答应给他这个师的编制。
之所以刘厚觉得财政负担得起,是和蜀军后面的一系列行动有关的。刘厚在许昌安顿下来后,命令张飞、庞统移师北上,一直去到虎牢关下,在关外驻防。目的是防止魏军再出来中原调皮捣蛋。
魏国朝廷迁到长安,但是兵马并没有直接撤到潼关以西,而是扼守住虎牢关。蜀军要进军,必须先打下虎牢关,占领洛阳,然后继续往西,打函谷关,最后再打潼关才能进入关中,进军长安。
这三个关卡都是天下有数的雄关要塞,都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地形优势,历史上多少军队在它们面前折羽而归,多少英雄在它们面前望洋兴叹。要打下这三座关卡绝非易事。
这也是为什么曹丕直接由许昌跑到长安去的原因。他正是想借由这三座雄关挡住蜀军,消耗蜀军的有生力量,而自己正好在关中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伺机再出来争霸中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