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自缚献城
readx; 众将听了自家将军宣布投降蜀军都大为震惊,在他们眼中,自家将军几乎是不可能投降的,即使是局势已经糜烂到如斯的局面,以夏侯氏和曹氏的关系,他们怎么也不可能做出背叛的行为。
可是,偏偏将军现在就宣布了投降。这个决定一出,众将各有反应,有些暗暗松了口气,以现在的局面,不投降就九死一生,投降了也好,最起码小命保住了,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继续当官。
有些人心中不忿,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做降将,毕竟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有骨气的忠义之士的。也有些人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各种反应的人都有,一时间,大厅中议论纷纷,发出嗡嗡的嘈杂声。
这种状况没维持多久就被中断了,中断的原因是有反对派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这些反对派自然是那些有骨气的忠义之士。他们不但自己不想投降,也劝喻自家将军不要投降。这都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否则两位夏侯将军也不用埋伏那些刀斧手了。
不过现在还不宜出动刀斧手,还需要再做做思想工作,多争取争取一些意志不是那么坚强的人。当然,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将军亲自冲锋陷阵,自有那些投降派充当马前卒,出来和忠义派针锋相对。
最后,不出所料的,又有一批人选择了屈服投降,这些人当中,有心智不坚的骑墙派,也有一些其实只是忠于自家将军,愿意跟着将军走。最后,两位夏侯将军的部下中都有很小一部分的将领选择了不投降。
这些不投降的将领的下场是不一样的,夏侯尚为人比较重情义,那些不肯跟随他投降的将领都悉数被放走。当然,士兵是一个也能不让他们带走的,他就是再疯癫也知道,士兵就是资源,就是资本,每多带一个士兵过去蜀国,他就多一份功劳,以后就多一份安心立命之本。
而夏侯霸则不同,和夏侯尚埋伏下刀斧手只是为了预防万一不一样,他埋伏下的刀斧手可不是吃素的。他等所有人都做出最终的选择后,马上发出暗号,让刀斧手出来,将那些不肯投降之人逮捕。
这一下变故吓得其他将领冷汗涔~涔,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做出正确得选择。夏侯霸也知道每多一个士兵就多一份功劳,他还知道,这些不肯投降的将领也是功劳,可以作为投效新朝廷的投名状之一。
两将安排好所有事情后,第一时间带领人马奔向自己驻守的城门,开城投敌去了。幸好两人早有分工,各自驻守不同的城门,所以两拨人马所走的方向不同,否则在路上碰上了说不定会火拼一场。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两位夏侯将军都找了条绳索,将自己绑了送到蜀营去,当然,只是松松垮垮地象征性在身上缠上几圈绳子而已,这就是做个姿态,表明诚心投降。
其中夏侯霸的表演比较到位,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几根荆条,赤着膊背在背后,效仿那廉颇来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
既然两位夏侯将军那么上道,张飞和庞统自然配合着他们,好好演一出识英雄重英雄的好戏。他们对两位夏侯将军礼遇有加,亲手为他们松绑、赐座,好言安慰,好生招待。
只是两位夏侯将军在蜀营见了面,都感到有点尴尬,没想到大家会在这种场合见面。然后就是蜀军入城接收城防了,不过这个过程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只有一位夏侯将军投降,以庞统的谨慎性格,未必敢全信,未必敢马上派重兵入城,当然,张飞是百无禁忌的。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两位夏侯将军商量好,以一人做饵,引诱蜀军入城,令一位夏侯将军在城里做好陷阱,埋伏兵马,将入城的蜀军包饺子全歼。
虽然很少有人会那么狠,肯用自己做诱饵,但是古来多贤士,很少不代表没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事情在中华大地上屡见不鲜,谨慎起见,这一招还是不得不防的。
假如是那样的话,庞统一定会先让一队先锋入城,确定没有危险后大军随后再入。但是,现在两位夏侯将军同时投降,那就不一样了,如果这真是一个局,那敌军的代价也太大了。
不过即使如此,庞统也不敢完全放心,他让两位夏侯将军各自发出军令,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分批调出城,在城外指定的地点缴械投降。
这样一来,出城的魏兵失去了高城厚墙的保护,分批出城又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蜀军可以从容接收这些降兵了。只是这个过程比较耗费时间而已,但是这种时间成本相对于安全来说还是非常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在刘厚率领hong军到达许昌城下时,蜀军才刚刚接收完所有的魏军俘虏,轻轻松松地入城去接受城防。
刘厚听完张飞和庞统的叙述,感到龙颜大悦,这种不用开打,双方都不用死人的情况占领城池是最理想的状态,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也就是指这种情况。
有这种结果都是庞统的功劳,他再次感受到,像庞统、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顶级谋士的巨大价值,他们绝对不是只会耍耍嘴皮子、夸夸其谈的人,有时候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计策,起到的效果超过千军万马。
龙颜大悦的刘厚自然要大肆封赏,他下令犒赏三军、封赏有功之臣。由于庞统已经算是位极人臣,爵位也是有的,再想封赏已经不知道封什么好了,幸好,他还有个儿子叫庞宏。古代都有荫蔽制度,就是老子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可以荫蔽儿子也出来做个小官。
于是,刘厚封庞统儿子为中郎将。中郎将这个官是统领皇帝侍卫的,属光禄勋。不过在三国时期,这个称号和那些杂号将军的名号一样,已经被用滥了,只是一个虚衔而已。
而且hong军的军制也不再用汉朝那一套,而是用了后世军队的“三三制”,用排、连、营、旅、师、军这样的命名规则,所以,庞宏这个中郎将还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
庞统也知道这种情况,为了儿子将来更有出息,他只好厚着脸皮向皇帝请求,让自己儿子加入军队,为皇帝征战天下。刘厚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将他儿子调入亲卫军中,任了个营长。
可是,偏偏将军现在就宣布了投降。这个决定一出,众将各有反应,有些暗暗松了口气,以现在的局面,不投降就九死一生,投降了也好,最起码小命保住了,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继续当官。
有些人心中不忿,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做降将,毕竟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有骨气的忠义之士的。也有些人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各种反应的人都有,一时间,大厅中议论纷纷,发出嗡嗡的嘈杂声。
这种状况没维持多久就被中断了,中断的原因是有反对派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这些反对派自然是那些有骨气的忠义之士。他们不但自己不想投降,也劝喻自家将军不要投降。这都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否则两位夏侯将军也不用埋伏那些刀斧手了。
不过现在还不宜出动刀斧手,还需要再做做思想工作,多争取争取一些意志不是那么坚强的人。当然,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将军亲自冲锋陷阵,自有那些投降派充当马前卒,出来和忠义派针锋相对。
最后,不出所料的,又有一批人选择了屈服投降,这些人当中,有心智不坚的骑墙派,也有一些其实只是忠于自家将军,愿意跟着将军走。最后,两位夏侯将军的部下中都有很小一部分的将领选择了不投降。
这些不投降的将领的下场是不一样的,夏侯尚为人比较重情义,那些不肯跟随他投降的将领都悉数被放走。当然,士兵是一个也能不让他们带走的,他就是再疯癫也知道,士兵就是资源,就是资本,每多带一个士兵过去蜀国,他就多一份功劳,以后就多一份安心立命之本。
而夏侯霸则不同,和夏侯尚埋伏下刀斧手只是为了预防万一不一样,他埋伏下的刀斧手可不是吃素的。他等所有人都做出最终的选择后,马上发出暗号,让刀斧手出来,将那些不肯投降之人逮捕。
这一下变故吓得其他将领冷汗涔~涔,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做出正确得选择。夏侯霸也知道每多一个士兵就多一份功劳,他还知道,这些不肯投降的将领也是功劳,可以作为投效新朝廷的投名状之一。
两将安排好所有事情后,第一时间带领人马奔向自己驻守的城门,开城投敌去了。幸好两人早有分工,各自驻守不同的城门,所以两拨人马所走的方向不同,否则在路上碰上了说不定会火拼一场。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两位夏侯将军都找了条绳索,将自己绑了送到蜀营去,当然,只是松松垮垮地象征性在身上缠上几圈绳子而已,这就是做个姿态,表明诚心投降。
其中夏侯霸的表演比较到位,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几根荆条,赤着膊背在背后,效仿那廉颇来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
既然两位夏侯将军那么上道,张飞和庞统自然配合着他们,好好演一出识英雄重英雄的好戏。他们对两位夏侯将军礼遇有加,亲手为他们松绑、赐座,好言安慰,好生招待。
只是两位夏侯将军在蜀营见了面,都感到有点尴尬,没想到大家会在这种场合见面。然后就是蜀军入城接收城防了,不过这个过程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只有一位夏侯将军投降,以庞统的谨慎性格,未必敢全信,未必敢马上派重兵入城,当然,张飞是百无禁忌的。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两位夏侯将军商量好,以一人做饵,引诱蜀军入城,令一位夏侯将军在城里做好陷阱,埋伏兵马,将入城的蜀军包饺子全歼。
虽然很少有人会那么狠,肯用自己做诱饵,但是古来多贤士,很少不代表没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事情在中华大地上屡见不鲜,谨慎起见,这一招还是不得不防的。
假如是那样的话,庞统一定会先让一队先锋入城,确定没有危险后大军随后再入。但是,现在两位夏侯将军同时投降,那就不一样了,如果这真是一个局,那敌军的代价也太大了。
不过即使如此,庞统也不敢完全放心,他让两位夏侯将军各自发出军令,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分批调出城,在城外指定的地点缴械投降。
这样一来,出城的魏兵失去了高城厚墙的保护,分批出城又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蜀军可以从容接收这些降兵了。只是这个过程比较耗费时间而已,但是这种时间成本相对于安全来说还是非常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在刘厚率领hong军到达许昌城下时,蜀军才刚刚接收完所有的魏军俘虏,轻轻松松地入城去接受城防。
刘厚听完张飞和庞统的叙述,感到龙颜大悦,这种不用开打,双方都不用死人的情况占领城池是最理想的状态,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也就是指这种情况。
有这种结果都是庞统的功劳,他再次感受到,像庞统、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顶级谋士的巨大价值,他们绝对不是只会耍耍嘴皮子、夸夸其谈的人,有时候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计策,起到的效果超过千军万马。
龙颜大悦的刘厚自然要大肆封赏,他下令犒赏三军、封赏有功之臣。由于庞统已经算是位极人臣,爵位也是有的,再想封赏已经不知道封什么好了,幸好,他还有个儿子叫庞宏。古代都有荫蔽制度,就是老子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可以荫蔽儿子也出来做个小官。
于是,刘厚封庞统儿子为中郎将。中郎将这个官是统领皇帝侍卫的,属光禄勋。不过在三国时期,这个称号和那些杂号将军的名号一样,已经被用滥了,只是一个虚衔而已。
而且hong军的军制也不再用汉朝那一套,而是用了后世军队的“三三制”,用排、连、营、旅、师、军这样的命名规则,所以,庞宏这个中郎将还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
庞统也知道这种情况,为了儿子将来更有出息,他只好厚着脸皮向皇帝请求,让自己儿子加入军队,为皇帝征战天下。刘厚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将他儿子调入亲卫军中,任了个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