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兄妹夜谈
30
又过了两日,华苓想起最近画的画还没有拿去给大郎看,便在晚食之后让金瓯提上灯笼,金钏捧着画,到前院去找大郎。
丞公府前院和后院之间有高墙相隔,后院景致精美,供女眷居住,而前院除了供丞公、几位哥哥居住的院落之外,还有一溜偏院,用来安置保卫府邸的二三百精壮兵丁。
不过当然,这些兵丁只负责巡守府邸的外围,通常不会出现在居住在内院的女眷们面前。
值守前后院之间的兵丁小队长叫谢富,已经有四十来岁,面庞黧黑,两道卧蚕眉叫他看起来特别凶。谢富是谢丞公非常信任的属下之一,手下带领着几十名训练有素的兵丁,负责巡守前后院之间这一片。
谢富看到华苓悠悠闲闲地行过来,微微躬身朝她叉手一礼:“九娘子欲到前院去寻丞公否?只是丞公还未归家。”目不斜视,态度不卑不亢。
华苓点点头:“如此么,我去云园寻大哥,有劳谢贵执事了。”
“卑下不敢受九娘子谢。”谢富侧身令身后守住了门的两名兵丁将朱红门扉推开,请华苓进入,又令跑得快的属下先往云园去告知大郎。
虽然身为仆役,谢富和丞公手下的其他兵丁一样,依然保留了一份属于武者的骄傲,即使是面对谢丞公,他的态度也只是更恭敬些而已。
从这一点,华苓就觉得很欣赏她的爹爹,也很欣赏江陵谢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家族,更喜欢这个朝代。
因为,给予属下足够的尊重,其实和尊重自己是同一个意思。
不论身份、地位、钱财和学识是如何将人分出了三六九等都好,根本上来说,大家始终都是人,是同一个种族的生灵。“人类”这架马车滚滚向前,社会会变化、会进步,再繁荣的朝代也会有风流云散的一天,再出彩的人物也会化为枯骨,原本低在尘埃里的蝼蚁或许也会飞翔。
如果自恃身份地位高贵,轻视低等的人,甚至不把低于自己的人当“人”看,其实只是无知得很出彩罢了,披挂起一身华美的羽毛,耀武扬威,顾得了头顾不了腚。
真是难看呢,后来那个把全中原人都看成家奴的皇族叫什么来?
华苓边走边胡思乱想,领着侍婢直接往云园走。
这几年,丞公渐渐允许女儿们在进校场习骑射之外的时间到前院来了,或是来寻兄弟说话、请教问题,或是到澜园书房取阅书籍,丞公都允许。
起初是华苓听说澜园书房中存有全府邸最多的书籍,还有历年的邸报,便寻了适当的机会和爹爹提出借阅要求,很是卖了几回乖才叫谢丞公同意了。
实际上,在华苓提出这个要求之前,谢丞公是没有关注过这回事的,庶女们一直在牟氏跟前生活,个个都是规行矩步,又怎么敢提这样的要求。毕竟,主母自己也不常到前院去的,在主母跟前讨生活的又怎么能不懂察言观色。
而且芍园中同样有个书库,虽然存书只有三百多册,也能叫小娘子们看很久了。
在谢丞公这边,听小女儿提过之后,他倒也觉得,只要女儿们对书能保护得当,多取些书回去阅读抄写也是好事。虽然女儿家并没有读书入仕的压力,但博览群书对人的气质修养总有好处,往后嫁与人为妻,在相夫教子上也能有更广阔的眼光。
所以谢丞公便允了这件事,回头就在一家人休沐聚餐的时候宣布了这个消息。
对这件事牟氏是不同意的,还说了一番堂堂的理由。
她认为女儿们年纪都渐渐长了,正是应该规行矩步、专心待在闺房中,收敛心性、学习相夫教子的各种知识的时候,芍园所设的各色课程已经十分完善,又有书库,根本不必专门到前院去找书看。更何况,前院特别是澜园中,常常会有谢丞公的朋友清客进进出出,谢氏家族的女郎身份高贵,万一一个冲撞了如何是好。
牟氏还举了些例子,像颍州姚氏、并州杨氏这样的家族的女儿教养得最是贞静淑德,等闲不见外人,出嫁后在孝顺公婆、相夫教子上最受赞誉。
这种顾虑在华苓看来根本就是眼光狭隘的托辞。金陵城中风气活泼开放,两条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外来的新鲜商品和文化,当朝女子便是不遮面上个街,如今也不是个事了,在同一个时候,牟氏居然主张把女儿们完全与外面隔离,这是想叫她们跟时代脱多少节?
她几乎要以为牟氏就是专门不想庶女好,偏偏牟氏对待七娘也是这样的,一直拘在后院里,生怕她多走一步路都要喘不过气。
所以牟氏这样说,还真是因为她就是这样想的。
缺乏社交、缺乏朋友,即使是丞公府的女儿,即使养尊处优,又跟笼中的金丝雀有什么区别。
对于当家太太的心思,谢丞公又怎么会不清楚。
华苓对这件事的记忆至今还很深刻,这应该是她印象中的第一次,谢丞公在家庭大事上明显地表现出与牟氏相悖的意见,而且很强硬地要求牟氏听从他的意思,牟氏最终不得不遵从。
在那之后,对于家中的事,谢丞公干涉得越来越多,当家主母在后院中的威仪也没有那么盛了。
从后院到云园,要先经过风园和溪园。华苓顺便回忆了下,三郎应该是一旬之前从致远堂搬进风园的吧,还要比今年五岁的四郎晚一些。四郎早在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就被爹爹提到前院,安置在溪园居住,也开始了日日早起往王氏家学去听课的生活。
果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华苓才想了一想,就一个不落地看见了兄弟们,大郎站在三个弟弟跟前说着什么,表情不怎么愉快。
“大哥、二哥、三哥、四弟。”华苓一一打招呼:“这是在说什么呢?”
大郎看见华苓,表情一霁:“小九来了,且在一旁。”他转向二郎,眼神严厉道:“二郎你须牢记,你是谢家子,便该当起维护同族的责任,你是二哥,便该维护幼弟。若是不能,后果你当清楚。”
二郎垂首认真应了:“昌再不敢忘了,大哥。”眼里倒没什么不服神色。
大郎转向三郎四郎:“我谢家子不可无气性,学中若是受人欺辱,必须还击。绝不该忍气吞声了事。若是彼时斗争不过,如何不来说与我和二郎听?”
华苓诧异地闭上嘴巴,安静地站在一旁。这是大郎在教训人呢?三郎四郎在学里被人欺负了?
四郎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地点头:“四郎晓得了。”
三郎依然十分沉默,在大郎严厉的眼光下,他只是抿着唇,平视着前方点点头,一张和七娘有九分相似的脸透着倔意,还有几分委屈,眉心一颗朱砂点宝光盈然。
华苓有些明白了,被欺负的是三郎吧。王家族学的祭酒和教授们都是公正的,但学子众多,又怎可能每时每刻都明察秋毫。三郎的个性太沉默,就是最容易吃暗亏的性子。
“回去歇息罢。”大郎也不再多说,让仆役侍婢们簇拥着几个弟弟回去了,这才领着华苓回到云园的正厅,先叫侍婢给华苓泡一盏益气养脾的桂圆茶,笑问:“小九这回又画了怎样的好画?”
这几年大郎和华苓越来越亲,不论是国计民生还是琴棋书画上,两兄妹几乎无所不谈,大郎博闻强记,华苓眼光超前,互相都是受益良多。
华苓捧着茶盏,让金钏把几张画都奉到大郎跟前:“哪,就是这些,大哥我跟你说,我的笔法又有进步咯。”
大郎如今十五岁,身材颀长,举止端凝,正是一名翩翩佳公子。他六艺颇精,琴棋书画都出色,唯一是诗才不盛,所以他很少作诗。
他坐在圆桌边将华苓画的四幅画一一看过,抽出最后一张,也就是那张劲竹芍药图,指着片片利落清爽的竹叶笑:“竹子还有点意思,果真日日对着竹林看,是格外不同些。”
也就是说,除了竹子之外都不怎么样咯。
华苓十分不满意:“别的就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了吗,我这会可是很用心的,你看我画的芍药用了没骨法,直接以朱笔描的。花朵儿是不是显得特别艳。”
大郎好笑,小九还是这样不谦虚。
他凝神看了片刻,说道:“艳倒是艳了,只还没甚章法,你书法上也不能懈怠,书法不好,笔下的画细处也难经推敲。乖乖再练几年定然好许多。”
“知道了,大哥跟爹爹越来越像了,老是教训人。”华苓鼓鼓脸颊撇开话题:“你方才在园外是为了什么要责备二哥三哥和四弟?”
说起这个,大郎的脸色就微微沉了:“朱兆新将三郎关在偏屋,足足半个下午才寻着。”
“朱兆新?朱辅公家的长孙?”华苓吃了一惊.就算她很少出门也听过朱兆新的事迹,那是个比卫五还要难缠的孩子,今年九岁,凡是调皮捣蛋的事就没有他不敢去试的。又是朱辅公家的嫡长孙,身份高,敢和他对着干的孩子还真不多。
朱兆新两年前才被朱辅公从广州送回金陵,进了王氏族学。
大郎点点头:“我在天字院,二郎在地字院,三郎和四郎都在黄字院,相隔颇远,课中等闲见不着。那朱兆新也不知怎的与三郎不对付了,将他骗到黄字院外的烧火房中锁住了,三郎的书童百会遍寻不着,才急急来寻我。我让学中二十个仆役撒网寻了半下午,才在那烧火房中寻着他。”
华苓觉得很生气:“朱家的人了不起啊,凭什么欺负我们家的人。后来呢,有没有罚朱兆新?”
“罚了,教授罚他当众向谢家和三郎赔罪,抄写《论语》百遍,下次再犯,劝退处理。王家族学的教授是公正的,这一点我并不担心。”
大郎说:“只是朱兆新那性子绝不是能忍气吞声的,日后说不得还是会与三郎不对付,三郎木讷少语,人却倔得很,被欺负了也未必会讲与我知晓,少不得还要吃苦。”
他目光一转,看看华苓一脸的怒气,摇摇头道:“小九你生气也没有用,在家外进学总要有这么几遭的,被欺负了,就该想办法找回场子。我们谢家的男子不能这样娇弱。”
想起近两年衰老得很明显的牟氏和总是心情不好的七娘,华苓吐口气,点头,不再提这些,转而问:“大哥出门游学的日子定下了吗?”
又过了两日,华苓想起最近画的画还没有拿去给大郎看,便在晚食之后让金瓯提上灯笼,金钏捧着画,到前院去找大郎。
丞公府前院和后院之间有高墙相隔,后院景致精美,供女眷居住,而前院除了供丞公、几位哥哥居住的院落之外,还有一溜偏院,用来安置保卫府邸的二三百精壮兵丁。
不过当然,这些兵丁只负责巡守府邸的外围,通常不会出现在居住在内院的女眷们面前。
值守前后院之间的兵丁小队长叫谢富,已经有四十来岁,面庞黧黑,两道卧蚕眉叫他看起来特别凶。谢富是谢丞公非常信任的属下之一,手下带领着几十名训练有素的兵丁,负责巡守前后院之间这一片。
谢富看到华苓悠悠闲闲地行过来,微微躬身朝她叉手一礼:“九娘子欲到前院去寻丞公否?只是丞公还未归家。”目不斜视,态度不卑不亢。
华苓点点头:“如此么,我去云园寻大哥,有劳谢贵执事了。”
“卑下不敢受九娘子谢。”谢富侧身令身后守住了门的两名兵丁将朱红门扉推开,请华苓进入,又令跑得快的属下先往云园去告知大郎。
虽然身为仆役,谢富和丞公手下的其他兵丁一样,依然保留了一份属于武者的骄傲,即使是面对谢丞公,他的态度也只是更恭敬些而已。
从这一点,华苓就觉得很欣赏她的爹爹,也很欣赏江陵谢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家族,更喜欢这个朝代。
因为,给予属下足够的尊重,其实和尊重自己是同一个意思。
不论身份、地位、钱财和学识是如何将人分出了三六九等都好,根本上来说,大家始终都是人,是同一个种族的生灵。“人类”这架马车滚滚向前,社会会变化、会进步,再繁荣的朝代也会有风流云散的一天,再出彩的人物也会化为枯骨,原本低在尘埃里的蝼蚁或许也会飞翔。
如果自恃身份地位高贵,轻视低等的人,甚至不把低于自己的人当“人”看,其实只是无知得很出彩罢了,披挂起一身华美的羽毛,耀武扬威,顾得了头顾不了腚。
真是难看呢,后来那个把全中原人都看成家奴的皇族叫什么来?
华苓边走边胡思乱想,领着侍婢直接往云园走。
这几年,丞公渐渐允许女儿们在进校场习骑射之外的时间到前院来了,或是来寻兄弟说话、请教问题,或是到澜园书房取阅书籍,丞公都允许。
起初是华苓听说澜园书房中存有全府邸最多的书籍,还有历年的邸报,便寻了适当的机会和爹爹提出借阅要求,很是卖了几回乖才叫谢丞公同意了。
实际上,在华苓提出这个要求之前,谢丞公是没有关注过这回事的,庶女们一直在牟氏跟前生活,个个都是规行矩步,又怎么敢提这样的要求。毕竟,主母自己也不常到前院去的,在主母跟前讨生活的又怎么能不懂察言观色。
而且芍园中同样有个书库,虽然存书只有三百多册,也能叫小娘子们看很久了。
在谢丞公这边,听小女儿提过之后,他倒也觉得,只要女儿们对书能保护得当,多取些书回去阅读抄写也是好事。虽然女儿家并没有读书入仕的压力,但博览群书对人的气质修养总有好处,往后嫁与人为妻,在相夫教子上也能有更广阔的眼光。
所以谢丞公便允了这件事,回头就在一家人休沐聚餐的时候宣布了这个消息。
对这件事牟氏是不同意的,还说了一番堂堂的理由。
她认为女儿们年纪都渐渐长了,正是应该规行矩步、专心待在闺房中,收敛心性、学习相夫教子的各种知识的时候,芍园所设的各色课程已经十分完善,又有书库,根本不必专门到前院去找书看。更何况,前院特别是澜园中,常常会有谢丞公的朋友清客进进出出,谢氏家族的女郎身份高贵,万一一个冲撞了如何是好。
牟氏还举了些例子,像颍州姚氏、并州杨氏这样的家族的女儿教养得最是贞静淑德,等闲不见外人,出嫁后在孝顺公婆、相夫教子上最受赞誉。
这种顾虑在华苓看来根本就是眼光狭隘的托辞。金陵城中风气活泼开放,两条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外来的新鲜商品和文化,当朝女子便是不遮面上个街,如今也不是个事了,在同一个时候,牟氏居然主张把女儿们完全与外面隔离,这是想叫她们跟时代脱多少节?
她几乎要以为牟氏就是专门不想庶女好,偏偏牟氏对待七娘也是这样的,一直拘在后院里,生怕她多走一步路都要喘不过气。
所以牟氏这样说,还真是因为她就是这样想的。
缺乏社交、缺乏朋友,即使是丞公府的女儿,即使养尊处优,又跟笼中的金丝雀有什么区别。
对于当家太太的心思,谢丞公又怎么会不清楚。
华苓对这件事的记忆至今还很深刻,这应该是她印象中的第一次,谢丞公在家庭大事上明显地表现出与牟氏相悖的意见,而且很强硬地要求牟氏听从他的意思,牟氏最终不得不遵从。
在那之后,对于家中的事,谢丞公干涉得越来越多,当家主母在后院中的威仪也没有那么盛了。
从后院到云园,要先经过风园和溪园。华苓顺便回忆了下,三郎应该是一旬之前从致远堂搬进风园的吧,还要比今年五岁的四郎晚一些。四郎早在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就被爹爹提到前院,安置在溪园居住,也开始了日日早起往王氏家学去听课的生活。
果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华苓才想了一想,就一个不落地看见了兄弟们,大郎站在三个弟弟跟前说着什么,表情不怎么愉快。
“大哥、二哥、三哥、四弟。”华苓一一打招呼:“这是在说什么呢?”
大郎看见华苓,表情一霁:“小九来了,且在一旁。”他转向二郎,眼神严厉道:“二郎你须牢记,你是谢家子,便该当起维护同族的责任,你是二哥,便该维护幼弟。若是不能,后果你当清楚。”
二郎垂首认真应了:“昌再不敢忘了,大哥。”眼里倒没什么不服神色。
大郎转向三郎四郎:“我谢家子不可无气性,学中若是受人欺辱,必须还击。绝不该忍气吞声了事。若是彼时斗争不过,如何不来说与我和二郎听?”
华苓诧异地闭上嘴巴,安静地站在一旁。这是大郎在教训人呢?三郎四郎在学里被人欺负了?
四郎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地点头:“四郎晓得了。”
三郎依然十分沉默,在大郎严厉的眼光下,他只是抿着唇,平视着前方点点头,一张和七娘有九分相似的脸透着倔意,还有几分委屈,眉心一颗朱砂点宝光盈然。
华苓有些明白了,被欺负的是三郎吧。王家族学的祭酒和教授们都是公正的,但学子众多,又怎可能每时每刻都明察秋毫。三郎的个性太沉默,就是最容易吃暗亏的性子。
“回去歇息罢。”大郎也不再多说,让仆役侍婢们簇拥着几个弟弟回去了,这才领着华苓回到云园的正厅,先叫侍婢给华苓泡一盏益气养脾的桂圆茶,笑问:“小九这回又画了怎样的好画?”
这几年大郎和华苓越来越亲,不论是国计民生还是琴棋书画上,两兄妹几乎无所不谈,大郎博闻强记,华苓眼光超前,互相都是受益良多。
华苓捧着茶盏,让金钏把几张画都奉到大郎跟前:“哪,就是这些,大哥我跟你说,我的笔法又有进步咯。”
大郎如今十五岁,身材颀长,举止端凝,正是一名翩翩佳公子。他六艺颇精,琴棋书画都出色,唯一是诗才不盛,所以他很少作诗。
他坐在圆桌边将华苓画的四幅画一一看过,抽出最后一张,也就是那张劲竹芍药图,指着片片利落清爽的竹叶笑:“竹子还有点意思,果真日日对着竹林看,是格外不同些。”
也就是说,除了竹子之外都不怎么样咯。
华苓十分不满意:“别的就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了吗,我这会可是很用心的,你看我画的芍药用了没骨法,直接以朱笔描的。花朵儿是不是显得特别艳。”
大郎好笑,小九还是这样不谦虚。
他凝神看了片刻,说道:“艳倒是艳了,只还没甚章法,你书法上也不能懈怠,书法不好,笔下的画细处也难经推敲。乖乖再练几年定然好许多。”
“知道了,大哥跟爹爹越来越像了,老是教训人。”华苓鼓鼓脸颊撇开话题:“你方才在园外是为了什么要责备二哥三哥和四弟?”
说起这个,大郎的脸色就微微沉了:“朱兆新将三郎关在偏屋,足足半个下午才寻着。”
“朱兆新?朱辅公家的长孙?”华苓吃了一惊.就算她很少出门也听过朱兆新的事迹,那是个比卫五还要难缠的孩子,今年九岁,凡是调皮捣蛋的事就没有他不敢去试的。又是朱辅公家的嫡长孙,身份高,敢和他对着干的孩子还真不多。
朱兆新两年前才被朱辅公从广州送回金陵,进了王氏族学。
大郎点点头:“我在天字院,二郎在地字院,三郎和四郎都在黄字院,相隔颇远,课中等闲见不着。那朱兆新也不知怎的与三郎不对付了,将他骗到黄字院外的烧火房中锁住了,三郎的书童百会遍寻不着,才急急来寻我。我让学中二十个仆役撒网寻了半下午,才在那烧火房中寻着他。”
华苓觉得很生气:“朱家的人了不起啊,凭什么欺负我们家的人。后来呢,有没有罚朱兆新?”
“罚了,教授罚他当众向谢家和三郎赔罪,抄写《论语》百遍,下次再犯,劝退处理。王家族学的教授是公正的,这一点我并不担心。”
大郎说:“只是朱兆新那性子绝不是能忍气吞声的,日后说不得还是会与三郎不对付,三郎木讷少语,人却倔得很,被欺负了也未必会讲与我知晓,少不得还要吃苦。”
他目光一转,看看华苓一脸的怒气,摇摇头道:“小九你生气也没有用,在家外进学总要有这么几遭的,被欺负了,就该想办法找回场子。我们谢家的男子不能这样娇弱。”
想起近两年衰老得很明显的牟氏和总是心情不好的七娘,华苓吐口气,点头,不再提这些,转而问:“大哥出门游学的日子定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