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买地
李鸾儿接连几天没有打猎,她从李家庄出发,沿着官道慢慢的走,一边走一边勘察地形,想找一块好地方盖房。
李家庄离县城约有十几里路,从李家庄出来的官道修的不是太好,坑坑洼洼的牛车马车走在上面很颠簸,不过走出约有三五里路路况就好多了,起码比前边一段路平整许多。
李鸾儿连着观察了好几天,才选定了一块地方。
这块地方是一个三叉路口,往南走是李家庄,往北走是县城,往东走是一个很富裕的村子名小柳庄的,往西走则是通往邻县的官道,这个地方地势很不错,难得的是靠近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块很平坦的田地,田地旁边还栽了几棵桃树。
李鸾儿一眼就瞧中了这里,观察了几天,见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地方了,便开始打听这块地是谁家的,属于哪个村子?
问了几个人还没有头绪,李鸾儿索性便去县城的牙行请了中人帮忙打听。
又过几日,牙行传来消息,说这地方是小柳庄一个富户孙大发家的,可巧,孙大发几代单传,到了他这一代,竟是接连生了五个儿子,原孙大发家只他兄弟一人,家里的房子倒住的下,可眼瞧着他几个儿子都到了娶亲的年龄,这屋子就嫌少了。
孙大发也是个精明人,知道兄弟多了总拢在一处过日子时间久了难免闹意见,便想着给儿子们分家,这分家,首先就要盖房,孙大发打算好了,老宅留着他们老两口住,再盖五座新房分给五个儿子。
孙大发在小柳庄也算是数得着的人家,他盖房,自然要盖好的。
房屋的图纸都已经画好了,为了表示他不偏不倚,五座新房都是五正三厢房的青砖瓦房。
这么一来,饶是孙大发有钱,可也够他喝一壶的,他便想着临近官道的那块地方没多大用处,便是种了粮食,每年收成也不好,就琢磨着卖掉。
牙行的人和孙大发一商量,他就痛快的答应了。
这日一早,是李鸾儿和牙行中人约好的日子,她和金夫人结伴去了小柳庄,才到村口,那牙行的钱中人便笑着迎上前:“李大娘子来的可够早的。”
“您来的更早些呢。”李鸾儿笑笑,又指指金夫人:“这是我家长辈,你称她金夫人便是。”
钱中人口称夫人,带着李鸾儿和金夫人进村。
一边走,钱中人一边介绍孙大发家的情况,又道:“因着要盖新房,孙大发急着用钱,要价上难免高一些,大娘子若是不急,咱们便和他好好的磨磨价格,必要谈一个便宜些的价钱。”
“一切有劳您了。”李鸾儿点头笑道。
又走几步,李鸾儿问了一句:“我听你说了一句,孙大发家要盖五正三厢房的青砖大瓦房,我不是很明白,什么叫五正三厢房。”
钱中人疑惑的看了李鸾儿一眼,开始有些不解她竟是连这个都不知道,后来一想到底是女人家,和男儿自是不同,不知道也实属正常。
他笑着解释起来:“这五正三厢可是村子里格局最好的房子了,便是五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外加东西厢房,南边有门楼和南厢房,加起来便是三厢了。”
“原来是这样。”李鸾儿一边点头一边想着,这不是北方的四合院民居么,敢情到了这里便要改一改名称了。
后来又一想,这四合院也是前世的时候明清时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如今这是平行空间,自然叫法不一样了。
“这格局确实不错,方方正正,若是把门户一关,一家子过日子倒是和和美美的。”李鸾儿一边笑一边说。
钱中人点头称是:“那是自然的,这种房子好盖,也适合居家过日子,听说如今就是京城也流行这种方正的格局。”
一边说话间,已经进了小柳村,又走一段路,就到了孙大发家。
钱中人叫了门,没一会儿就有一个约有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开门,见了钱中人笑称:“可算是把你们等来了,赶紧屋里坐。”
等一行人进了屋,那中年妇人又忙着端茶倒水,而一个四十多岁头发半白的中年汉子站起来迎向钱中人。
“钱老弟来了,赶紧坐。”
他又瞧瞧李鸾儿和金夫人:“不知道二位如何称呼,您二位也赶紧坐吧。”
瞧来,这应该就是孙大发了,看孙大发的态度倒是蛮热情的,李鸾儿便想着这地应该是能买的成。
一时坐定,早有茶水端上来,李鸾儿喝口茶,咳了一声:“孙大叔,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瞧着您家在官道旁的那块地好,早有主意买下来,今儿来就是与您商量来着,您看看多少钱合适,给个痛快话。”
“大娘子着实痛快。”孙大发笑了:“你不扭捏,我便也痛快些,我那地原有三亩多些,旁边的桃树也是我家种下的,再有那地临近官道,与旁的地自然不一样,如今上等的好田一亩约八两纹银,这地怎么着也得十两,再加那几棵树,多的我也不要,四十两银子就卖与你了。”
四十两?
这钱倒是不多。
原李鸾儿打算花百八十两买地呢。
在她想来,这路旁的地要比别的贵上许多,价钱上翻上几番都不止呢,可却没想到孙大发只一亩多要了二两纹银,着实让她有些想不透。
后来她一想,倒是她钻了牛角尖,这可不像是现代房产热的那些年头,地皮全让无良的房产商炒到天价了,如今这路旁的地,又不是县城,更不是什么商业繁华的地段,自然和平常的庄稼地价钱上差不了多少。
“孙老兄,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那钱中人自然是向着李鸾儿的,见李鸾儿不说话,还以为她不满意价格呢,赶紧道:“这官道旁的地时常有行人踩踏,收成上可不比别的,再者,就你那几棵破桃树可不值十两纹银呢,李大娘子是真想买这地,你给便宜些,咱们就把这事定了。”
李鸾儿一听,四十两还有讲究的余地,赶紧笑笑:“孙大叔,我也不费那嘴皮子了,三十五两,您要同意,咱们这就去过户,若是不行,我再看看旁的地。”
李家庄离县城约有十几里路,从李家庄出来的官道修的不是太好,坑坑洼洼的牛车马车走在上面很颠簸,不过走出约有三五里路路况就好多了,起码比前边一段路平整许多。
李鸾儿连着观察了好几天,才选定了一块地方。
这块地方是一个三叉路口,往南走是李家庄,往北走是县城,往东走是一个很富裕的村子名小柳庄的,往西走则是通往邻县的官道,这个地方地势很不错,难得的是靠近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块很平坦的田地,田地旁边还栽了几棵桃树。
李鸾儿一眼就瞧中了这里,观察了几天,见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地方了,便开始打听这块地是谁家的,属于哪个村子?
问了几个人还没有头绪,李鸾儿索性便去县城的牙行请了中人帮忙打听。
又过几日,牙行传来消息,说这地方是小柳庄一个富户孙大发家的,可巧,孙大发几代单传,到了他这一代,竟是接连生了五个儿子,原孙大发家只他兄弟一人,家里的房子倒住的下,可眼瞧着他几个儿子都到了娶亲的年龄,这屋子就嫌少了。
孙大发也是个精明人,知道兄弟多了总拢在一处过日子时间久了难免闹意见,便想着给儿子们分家,这分家,首先就要盖房,孙大发打算好了,老宅留着他们老两口住,再盖五座新房分给五个儿子。
孙大发在小柳庄也算是数得着的人家,他盖房,自然要盖好的。
房屋的图纸都已经画好了,为了表示他不偏不倚,五座新房都是五正三厢房的青砖瓦房。
这么一来,饶是孙大发有钱,可也够他喝一壶的,他便想着临近官道的那块地方没多大用处,便是种了粮食,每年收成也不好,就琢磨着卖掉。
牙行的人和孙大发一商量,他就痛快的答应了。
这日一早,是李鸾儿和牙行中人约好的日子,她和金夫人结伴去了小柳庄,才到村口,那牙行的钱中人便笑着迎上前:“李大娘子来的可够早的。”
“您来的更早些呢。”李鸾儿笑笑,又指指金夫人:“这是我家长辈,你称她金夫人便是。”
钱中人口称夫人,带着李鸾儿和金夫人进村。
一边走,钱中人一边介绍孙大发家的情况,又道:“因着要盖新房,孙大发急着用钱,要价上难免高一些,大娘子若是不急,咱们便和他好好的磨磨价格,必要谈一个便宜些的价钱。”
“一切有劳您了。”李鸾儿点头笑道。
又走几步,李鸾儿问了一句:“我听你说了一句,孙大发家要盖五正三厢房的青砖大瓦房,我不是很明白,什么叫五正三厢房。”
钱中人疑惑的看了李鸾儿一眼,开始有些不解她竟是连这个都不知道,后来一想到底是女人家,和男儿自是不同,不知道也实属正常。
他笑着解释起来:“这五正三厢可是村子里格局最好的房子了,便是五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外加东西厢房,南边有门楼和南厢房,加起来便是三厢了。”
“原来是这样。”李鸾儿一边点头一边想着,这不是北方的四合院民居么,敢情到了这里便要改一改名称了。
后来又一想,这四合院也是前世的时候明清时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如今这是平行空间,自然叫法不一样了。
“这格局确实不错,方方正正,若是把门户一关,一家子过日子倒是和和美美的。”李鸾儿一边笑一边说。
钱中人点头称是:“那是自然的,这种房子好盖,也适合居家过日子,听说如今就是京城也流行这种方正的格局。”
一边说话间,已经进了小柳村,又走一段路,就到了孙大发家。
钱中人叫了门,没一会儿就有一个约有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开门,见了钱中人笑称:“可算是把你们等来了,赶紧屋里坐。”
等一行人进了屋,那中年妇人又忙着端茶倒水,而一个四十多岁头发半白的中年汉子站起来迎向钱中人。
“钱老弟来了,赶紧坐。”
他又瞧瞧李鸾儿和金夫人:“不知道二位如何称呼,您二位也赶紧坐吧。”
瞧来,这应该就是孙大发了,看孙大发的态度倒是蛮热情的,李鸾儿便想着这地应该是能买的成。
一时坐定,早有茶水端上来,李鸾儿喝口茶,咳了一声:“孙大叔,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瞧着您家在官道旁的那块地好,早有主意买下来,今儿来就是与您商量来着,您看看多少钱合适,给个痛快话。”
“大娘子着实痛快。”孙大发笑了:“你不扭捏,我便也痛快些,我那地原有三亩多些,旁边的桃树也是我家种下的,再有那地临近官道,与旁的地自然不一样,如今上等的好田一亩约八两纹银,这地怎么着也得十两,再加那几棵树,多的我也不要,四十两银子就卖与你了。”
四十两?
这钱倒是不多。
原李鸾儿打算花百八十两买地呢。
在她想来,这路旁的地要比别的贵上许多,价钱上翻上几番都不止呢,可却没想到孙大发只一亩多要了二两纹银,着实让她有些想不透。
后来她一想,倒是她钻了牛角尖,这可不像是现代房产热的那些年头,地皮全让无良的房产商炒到天价了,如今这路旁的地,又不是县城,更不是什么商业繁华的地段,自然和平常的庄稼地价钱上差不了多少。
“孙老兄,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那钱中人自然是向着李鸾儿的,见李鸾儿不说话,还以为她不满意价格呢,赶紧道:“这官道旁的地时常有行人踩踏,收成上可不比别的,再者,就你那几棵破桃树可不值十两纹银呢,李大娘子是真想买这地,你给便宜些,咱们就把这事定了。”
李鸾儿一听,四十两还有讲究的余地,赶紧笑笑:“孙大叔,我也不费那嘴皮子了,三十五两,您要同意,咱们这就去过户,若是不行,我再看看旁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