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2章 阁臣
文华殿上面杀气腾腾,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每一个人心中都知道这事不是很好收场!
所有人都被皇帝弄得有些麻木了!
这麻木的感觉,甚至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也有一些,他一直在提倡廉政,但真的当所有人都是贪官,满朝没有一个人的屁股是干净的!
作为平衡,王永光,周延儒入阁,特拜周延儒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时年36岁,温体仁亦入为相。() 周延儒遂为首辅。寻加少保,改武英殿 。
就这样,第二次京察大计草草收场,却为稳定的京畿地区和中央行政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东林党人不再是一方独大!周延儒和温体仁,薛国观等口号派,加上八千多从九品们,开始慢慢的在大明朝廷中取得权柄。
京察大计虽然草草收场,两边的斗法却并没有立刻停止!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面对他的哥哥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他决心励精图治,重振大明国威。他首先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进行了彻底的大清洗。凡与逆案有关的官员,不论是首犯,还是胁从犯,统统给予严惩。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打击面过宽、株连太多,以致朝廷人才匮乏的后果,尤其是作为权力基础的内阁缺员太多,严重影响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转。
崇祯皇帝朱由检决定增补内阁阁员。诏令会推阁臣。诏令一出,温体仁便私下里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深知自己资历浅薄,声望不高。如果单凭这一点他是不可能入阁的。不过。温体仁也有他的优势。崇祯帝刚刚即位就擢升他为礼部尚书。温体仁认为这是皇上有意重用他的信号。因此。对这次入阁,他信心很足。但是在会推过程中,温体仁一再受到冷落,终未能入阁,而江南才子钱谦益则私列第一,温体仁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不过,温体仁发现.那就是皇帝非常重视的周延儒也不在被推选的名单上。周延儒为人乖巧.很善于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深得皇上宠信。周延儒落选,温体仁揣测皇上必定要产生怀疑。果然,崇祯帝见名单上没有周延儒的名字,感到很是不满。
温体仁认为这是翻案的大好机会。他和周延儒很快地勾结在一起,将矛头直接指向钱谦益。他们上书皇上,重新揭出了钱谦益关节受贿案,敦促皇上取消钱谦益阁臣资格。所谓关节受贿案,指的是天启二年钱谦益主试浙江时,收受童生田千秋的贿赂,以一句俗俚诗“一朝平步上青天”为关节。将他定为省试第一(解元)。这事后来被人告发。钱谦益受到夺俸、削职为民的处分。
钱谦益案暂时平息了。但温体仁并不是无懈可击。御史毛九华、任赞化很快揭发出温体仁犯下的三大罪状:一、贿赂阉党崔呈秀,开脱私买商人木材的罪责;二、杭州为魏忠贤建生祠时。温体仁作诗颂扬魏忠贤;三、娶娼,接受贿赂,侵夺他人田产。
狡猾的温体仁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对皇上说:“这都是他们借钱谦益一案诬陷打击卑臣。卑臣现在孤立无援,只有乞求辞官罢归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反而欣赏周延儒和温体仁的狠辣!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谁能保证不受政敌排挤?遂动用皇权,诏令毛九华,任赞化与温体仁进行当面对质。钱谦益一案再度掀起风波。在争辩的过程中,温体仁一口咬定毛九华、任赞化二人是钱谦益死党。于是崇祯帝将毛九华、任赞化二人投入监狱。
给事中祖重晔等人先后上疏,提醒崇祯帝,指出温体仁是在借钱谦益一案,图谋进入内阁。温体仁再次坚决请求辞官罢归。
左都御史曹于汴等官员对温体仁的栽赃诬陷深为不满。他们联名上疏,共同揭露温体仁的丑恶嘴脸:“臣等亲自审理田千秋一案,观听者数千人,不是一个人能够随意掩饰歪曲的。温体仁信口雌黄,是对皇上的欺骗、愚弄。”
这是铁定的事实。温体仁觉得再深究下去于己不利。于是见风使舵.将矛头对准曹于汴,攻击他是在党护钱谦益。崇祯帝觉得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于是草草收了场。
不久,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先后入阁。温体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在这第二次的京察大计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好的控制了局面,显示了卓绝的政治才华,但这个国家已经如同朽木,不是单凭政治手腕就能够力挽狂澜的!而且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喜欢周延儒,温体仁和薛国观之流,只是要借助这些人削弱东林党人的影响力,因为这些人一旦离开了皇权,就什么都不是了,不想东林党人在天下都有影响力!
周延儒,温体仁和薛国观之流,就只能够围在皇帝身边,他们就像是皇帝的指甲!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决定去北边暗中视察之前,再次召见了群臣,询问锦州和宁远等地兵变的问题!
周延儒机智敏慧,分析问题透彻。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国库。
周延儒猜测皇帝的心思,独自进言道:“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问道:“你说怎么办?”
周延儒冷静应对,“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了,认为周延儒说得有道理。
过了几天,崇祯皇帝朱由检又问周延儒,周延儒说:“粮饷以粟为最好,山海关不缺粟,唯缺银子罢了。士兵为什么闹事,其中必有内情,这无非是骄横的武官煽动闹事来威胁袁崇焕罢了。”(未完待续。。)u
所有人都被皇帝弄得有些麻木了!
这麻木的感觉,甚至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也有一些,他一直在提倡廉政,但真的当所有人都是贪官,满朝没有一个人的屁股是干净的!
作为平衡,王永光,周延儒入阁,特拜周延儒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时年36岁,温体仁亦入为相。() 周延儒遂为首辅。寻加少保,改武英殿 。
就这样,第二次京察大计草草收场,却为稳定的京畿地区和中央行政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东林党人不再是一方独大!周延儒和温体仁,薛国观等口号派,加上八千多从九品们,开始慢慢的在大明朝廷中取得权柄。
京察大计虽然草草收场,两边的斗法却并没有立刻停止!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面对他的哥哥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他决心励精图治,重振大明国威。他首先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进行了彻底的大清洗。凡与逆案有关的官员,不论是首犯,还是胁从犯,统统给予严惩。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打击面过宽、株连太多,以致朝廷人才匮乏的后果,尤其是作为权力基础的内阁缺员太多,严重影响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转。
崇祯皇帝朱由检决定增补内阁阁员。诏令会推阁臣。诏令一出,温体仁便私下里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深知自己资历浅薄,声望不高。如果单凭这一点他是不可能入阁的。不过。温体仁也有他的优势。崇祯帝刚刚即位就擢升他为礼部尚书。温体仁认为这是皇上有意重用他的信号。因此。对这次入阁,他信心很足。但是在会推过程中,温体仁一再受到冷落,终未能入阁,而江南才子钱谦益则私列第一,温体仁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不过,温体仁发现.那就是皇帝非常重视的周延儒也不在被推选的名单上。周延儒为人乖巧.很善于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深得皇上宠信。周延儒落选,温体仁揣测皇上必定要产生怀疑。果然,崇祯帝见名单上没有周延儒的名字,感到很是不满。
温体仁认为这是翻案的大好机会。他和周延儒很快地勾结在一起,将矛头直接指向钱谦益。他们上书皇上,重新揭出了钱谦益关节受贿案,敦促皇上取消钱谦益阁臣资格。所谓关节受贿案,指的是天启二年钱谦益主试浙江时,收受童生田千秋的贿赂,以一句俗俚诗“一朝平步上青天”为关节。将他定为省试第一(解元)。这事后来被人告发。钱谦益受到夺俸、削职为民的处分。
钱谦益案暂时平息了。但温体仁并不是无懈可击。御史毛九华、任赞化很快揭发出温体仁犯下的三大罪状:一、贿赂阉党崔呈秀,开脱私买商人木材的罪责;二、杭州为魏忠贤建生祠时。温体仁作诗颂扬魏忠贤;三、娶娼,接受贿赂,侵夺他人田产。
狡猾的温体仁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对皇上说:“这都是他们借钱谦益一案诬陷打击卑臣。卑臣现在孤立无援,只有乞求辞官罢归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反而欣赏周延儒和温体仁的狠辣!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谁能保证不受政敌排挤?遂动用皇权,诏令毛九华,任赞化与温体仁进行当面对质。钱谦益一案再度掀起风波。在争辩的过程中,温体仁一口咬定毛九华、任赞化二人是钱谦益死党。于是崇祯帝将毛九华、任赞化二人投入监狱。
给事中祖重晔等人先后上疏,提醒崇祯帝,指出温体仁是在借钱谦益一案,图谋进入内阁。温体仁再次坚决请求辞官罢归。
左都御史曹于汴等官员对温体仁的栽赃诬陷深为不满。他们联名上疏,共同揭露温体仁的丑恶嘴脸:“臣等亲自审理田千秋一案,观听者数千人,不是一个人能够随意掩饰歪曲的。温体仁信口雌黄,是对皇上的欺骗、愚弄。”
这是铁定的事实。温体仁觉得再深究下去于己不利。于是见风使舵.将矛头对准曹于汴,攻击他是在党护钱谦益。崇祯帝觉得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于是草草收了场。
不久,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先后入阁。温体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在这第二次的京察大计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好的控制了局面,显示了卓绝的政治才华,但这个国家已经如同朽木,不是单凭政治手腕就能够力挽狂澜的!而且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喜欢周延儒,温体仁和薛国观之流,只是要借助这些人削弱东林党人的影响力,因为这些人一旦离开了皇权,就什么都不是了,不想东林党人在天下都有影响力!
周延儒,温体仁和薛国观之流,就只能够围在皇帝身边,他们就像是皇帝的指甲!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决定去北边暗中视察之前,再次召见了群臣,询问锦州和宁远等地兵变的问题!
周延儒机智敏慧,分析问题透彻。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国库。
周延儒猜测皇帝的心思,独自进言道:“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问道:“你说怎么办?”
周延儒冷静应对,“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了,认为周延儒说得有道理。
过了几天,崇祯皇帝朱由检又问周延儒,周延儒说:“粮饷以粟为最好,山海关不缺粟,唯缺银子罢了。士兵为什么闹事,其中必有内情,这无非是骄横的武官煽动闹事来威胁袁崇焕罢了。”(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