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O六章 说错话
“阿姐,你要去京城?”
“嗯,下个月是阿婆的五十寿辰,阿娘说,让我去给阿婆磕个头。”
“那阿姐去完京城后,还会不会来这里?”
桓令姗惊诧过后,又满脸期待,她私下里偷听过阿娘和仆妇们的说话,知道萧令姜的阿婆,是前朝的徐贵嫔,十几年前,已在建康归善寺落发出家了。
“不会。”
萧令姜应答得干脆利落,一如她手中扔出去的石子,目标精准,力道很足,掷地之音,格外响亮。
她刚来那一日,给他们演示投石子,四兄桓度当场便说:她的手劲,不比五郎桓广差。
桓令姗听了,半信半疑,毕竟五弟是天生神力,今年只六岁,和四房的八舅舅郑绅掰腕力,这两年,就没怎么输过。
然而,令姜姐则完全不一样。
令姜姐与她同岁,小时候在衡山上的记忆,桓令姗没有察觉到她有这样的天赋,如果真是天生神力,她当年为了护母,就不会让她姑姑东阳县主,一掌给推倒在地,无招架之力。
东阳县主,之前的封邑为淮阳,即前朝淮阳公主,大齐代楚后,降为县主,封邑迁至东阳。
五弟身边的武师吕先生,和她提过一句:淳安县主的手劲,是长年练出来的。
桓令姗后面牵萧令姜的手时,果然发现她手掌上有一层厚实的茧,不同于她握笔,所形成的薄茧,有些勒手,似乎比五郎练锏的手,还要粗糙。
只是萧令姜,一介女郎,为什么要练手劲?
桓令姗百思不得其解,好在她心大,很快就抛至脑后。
此刻,亦是如此,短暂的失望后,又兴致勃勃地道:“我跟阿姐一起去京中,我好久没见到阿舅和舅母他们了,还有询表姐、谌表兄,阿诩弟弟,听说五舅母又生了位表弟,我还没见过他……”
“……询表姐今年及笄,我要去参加她的及笄大礼,阿娘肯定会让我去的,我们可以在京中多待一会儿,之后,我可以陪你回衡山……阿娘一直念叨着从母,我替阿娘去看从母和诤表弟……”
听着桓令姗的絮絮叨叨,旁边的萧令姜,没有露出半丝不耐烦,相反,听得很认真,一向清冷孤艳的脸庞上,有一丝丝的裂痕,眉宇多了一抹温和的神情。
只是这抹神情并未持续多久,很快,一闪而逝,又恢复的冷若冰霜的模样。
“接下来,那位殿下还要跟你一起走?”
萧令姜闻言,回过神来,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
桓令姗口中的殿下,是指这次陪同萧令姜一起来临汝,当今大齐的皇太子袁循,“我瞧着,他对你挺好的。”
她隐隐知道,阿耶和阿娘,不会去京城。
不过,跟着那位殿下一起,阿耶阿娘,应该会放心她出门,桓令姗心中已开始无限向往,这趟建康之行了。
“他挺照顾你的,比之我阿耶对我,也不差多少。”这话是桓令姗私下里听阿耶说过的原话。
只是话音一落,萧令姜突然顿住了脚步,目光冷冷地瞥了眼桓令姗。“他对我好,是想讨好阿娘,他想做我继父。”
桓令姗脚下忽地一个趑趔,差点摔倒,扶着身边婢女的手,站稳了身,纵使再粗心,她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干笑两声,面上尽是讪讪然。
——*——*——
东山,原名麻姑山。
周围几十座山头,已让郑家圈为猎场。
近年来,郑氏子弟习武射箭,都把这些山头,当作了训练场,用山上的活物练手,早在一年前,五郎桓广就能够拉弓射兔子。
凡在临汝举办的宴会,围猎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竞技活动。
袁循和桓裕一样,出身军旅,因此,他这趟过来,桓裕自是邀他围猎一场。
只是一场追逐下来,袁循气喘吁吁地直摇头,“叔齐兄,我真不行,我已经两三年没有拉弓,手上没力。”
说完,望向着桓裕身后,躺着一只咽了气躯体僵硬的死老虎,又笑道:“你休养这几年,手上的功夫,倒一点儿也没有落下。”
桓裕闻言,盯着累极了趴在一块石头上,毫无形象可言的袁循,这话要是别人来说,他还要琢磨几个来回,但从袁循口中说出来,就真正只是表面上的意思。
“整日无事,和山上这些活物斗斗,也能添不少乐趣。”
“叔齐兄,最近北地不太平,阿耶想北伐,以雪当年兵围豫州、直逼建康之耻,但一直没有合适的统帅,我想向阿耶举荐你。”
袁循说到这儿,面露愧色,“不过,太傅极不赞同,其他人也不同意,所以举荐的奏疏一直压在东宫。”
自从袁循被册立为皇太子后,袁纲选了郑家的十八郎君,前任国子祭酒郑混为太子太傅。
“你的心意我领了。”
桓裕神色有些淡,“那封折子,你回去后把他销毁。”
袁循闻言,欲加不安起来,“叔齐兄……”
“客奴,你该多听听太傅和东宫众位幕僚的话,这件事,今后不要再提起,眼下的生活,我挺满意的。”
瞧着袁循一副拎不清状况的蠢样,桓裕只觉得头痛,难怪袁纲对庶长子,即大皇子袁睦,越发地器重了,袁循眼下也就占了一个好出身,嫡长子的身份。
不然,就他这样,将来能否保住太子之位,都难说。
“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觉得,你待在这里,荒废了你的才干。”袁循以为阿耶对桓裕讳忌如此之深,是因为桓裕那年攻下荆州城,存了心结。
在袁循看来,这件事已过去好几年了,荆州眼下已在桓氏手中,大家的心结,也该解了才是。
眼下,又是用人之际。
自大齐建立后,短短四年间,朝廷已颁发了五道求贤诏,几乎每年都要征辟一批人才。
即如此,干嘛要放着熟悉的大才不用呢。
幸而,桓裕不知袁循心中所想,他更料不到,袁循会这么天真,不然,肯定会骂他是绣花枕头,瞧着模样好,中看不中用。
饶是这样,他也不愿意和袁循再讨论这件事了,而是提起郑绥嘱托他的另外一件事。
“嗯,下个月是阿婆的五十寿辰,阿娘说,让我去给阿婆磕个头。”
“那阿姐去完京城后,还会不会来这里?”
桓令姗惊诧过后,又满脸期待,她私下里偷听过阿娘和仆妇们的说话,知道萧令姜的阿婆,是前朝的徐贵嫔,十几年前,已在建康归善寺落发出家了。
“不会。”
萧令姜应答得干脆利落,一如她手中扔出去的石子,目标精准,力道很足,掷地之音,格外响亮。
她刚来那一日,给他们演示投石子,四兄桓度当场便说:她的手劲,不比五郎桓广差。
桓令姗听了,半信半疑,毕竟五弟是天生神力,今年只六岁,和四房的八舅舅郑绅掰腕力,这两年,就没怎么输过。
然而,令姜姐则完全不一样。
令姜姐与她同岁,小时候在衡山上的记忆,桓令姗没有察觉到她有这样的天赋,如果真是天生神力,她当年为了护母,就不会让她姑姑东阳县主,一掌给推倒在地,无招架之力。
东阳县主,之前的封邑为淮阳,即前朝淮阳公主,大齐代楚后,降为县主,封邑迁至东阳。
五弟身边的武师吕先生,和她提过一句:淳安县主的手劲,是长年练出来的。
桓令姗后面牵萧令姜的手时,果然发现她手掌上有一层厚实的茧,不同于她握笔,所形成的薄茧,有些勒手,似乎比五郎练锏的手,还要粗糙。
只是萧令姜,一介女郎,为什么要练手劲?
桓令姗百思不得其解,好在她心大,很快就抛至脑后。
此刻,亦是如此,短暂的失望后,又兴致勃勃地道:“我跟阿姐一起去京中,我好久没见到阿舅和舅母他们了,还有询表姐、谌表兄,阿诩弟弟,听说五舅母又生了位表弟,我还没见过他……”
“……询表姐今年及笄,我要去参加她的及笄大礼,阿娘肯定会让我去的,我们可以在京中多待一会儿,之后,我可以陪你回衡山……阿娘一直念叨着从母,我替阿娘去看从母和诤表弟……”
听着桓令姗的絮絮叨叨,旁边的萧令姜,没有露出半丝不耐烦,相反,听得很认真,一向清冷孤艳的脸庞上,有一丝丝的裂痕,眉宇多了一抹温和的神情。
只是这抹神情并未持续多久,很快,一闪而逝,又恢复的冷若冰霜的模样。
“接下来,那位殿下还要跟你一起走?”
萧令姜闻言,回过神来,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
桓令姗口中的殿下,是指这次陪同萧令姜一起来临汝,当今大齐的皇太子袁循,“我瞧着,他对你挺好的。”
她隐隐知道,阿耶和阿娘,不会去京城。
不过,跟着那位殿下一起,阿耶阿娘,应该会放心她出门,桓令姗心中已开始无限向往,这趟建康之行了。
“他挺照顾你的,比之我阿耶对我,也不差多少。”这话是桓令姗私下里听阿耶说过的原话。
只是话音一落,萧令姜突然顿住了脚步,目光冷冷地瞥了眼桓令姗。“他对我好,是想讨好阿娘,他想做我继父。”
桓令姗脚下忽地一个趑趔,差点摔倒,扶着身边婢女的手,站稳了身,纵使再粗心,她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干笑两声,面上尽是讪讪然。
——*——*——
东山,原名麻姑山。
周围几十座山头,已让郑家圈为猎场。
近年来,郑氏子弟习武射箭,都把这些山头,当作了训练场,用山上的活物练手,早在一年前,五郎桓广就能够拉弓射兔子。
凡在临汝举办的宴会,围猎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竞技活动。
袁循和桓裕一样,出身军旅,因此,他这趟过来,桓裕自是邀他围猎一场。
只是一场追逐下来,袁循气喘吁吁地直摇头,“叔齐兄,我真不行,我已经两三年没有拉弓,手上没力。”
说完,望向着桓裕身后,躺着一只咽了气躯体僵硬的死老虎,又笑道:“你休养这几年,手上的功夫,倒一点儿也没有落下。”
桓裕闻言,盯着累极了趴在一块石头上,毫无形象可言的袁循,这话要是别人来说,他还要琢磨几个来回,但从袁循口中说出来,就真正只是表面上的意思。
“整日无事,和山上这些活物斗斗,也能添不少乐趣。”
“叔齐兄,最近北地不太平,阿耶想北伐,以雪当年兵围豫州、直逼建康之耻,但一直没有合适的统帅,我想向阿耶举荐你。”
袁循说到这儿,面露愧色,“不过,太傅极不赞同,其他人也不同意,所以举荐的奏疏一直压在东宫。”
自从袁循被册立为皇太子后,袁纲选了郑家的十八郎君,前任国子祭酒郑混为太子太傅。
“你的心意我领了。”
桓裕神色有些淡,“那封折子,你回去后把他销毁。”
袁循闻言,欲加不安起来,“叔齐兄……”
“客奴,你该多听听太傅和东宫众位幕僚的话,这件事,今后不要再提起,眼下的生活,我挺满意的。”
瞧着袁循一副拎不清状况的蠢样,桓裕只觉得头痛,难怪袁纲对庶长子,即大皇子袁睦,越发地器重了,袁循眼下也就占了一个好出身,嫡长子的身份。
不然,就他这样,将来能否保住太子之位,都难说。
“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觉得,你待在这里,荒废了你的才干。”袁循以为阿耶对桓裕讳忌如此之深,是因为桓裕那年攻下荆州城,存了心结。
在袁循看来,这件事已过去好几年了,荆州眼下已在桓氏手中,大家的心结,也该解了才是。
眼下,又是用人之际。
自大齐建立后,短短四年间,朝廷已颁发了五道求贤诏,几乎每年都要征辟一批人才。
即如此,干嘛要放着熟悉的大才不用呢。
幸而,桓裕不知袁循心中所想,他更料不到,袁循会这么天真,不然,肯定会骂他是绣花枕头,瞧着模样好,中看不中用。
饶是这样,他也不愿意和袁循再讨论这件事了,而是提起郑绥嘱托他的另外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