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集思广益
刘大羽的膝盖上放着一个笔记本,他不时在上面写着什么。当刘大羽合上笔记本装进口袋的时候,谈话结束了。
四个人告别桑小兰和仇主任,离开了医院。
在汽车上,刘大羽从口袋里面掏出笔记本,翻到其一页,递给了欧阳平。
欧阳平认真地看了起来,韩玲玲和周颖将头凑了上去。
让我们来看看刘大羽在笔记本上写了些什么内容:
7——06案:a
“身高,一米七左右,年龄,不详。”
我们一看就知道,“a”就是凶手。桑小兰始终没有提到凶手的年龄。
“血型,o型血。体貌特征,长发;指甲,比较长;生活习性,抽烟,左撇。”
“辅助信息,1,红塔山牌香烟,2,打火机,3,《石城日报》,4,铁路制服——七十年代老式制服。”刘大羽之所以把铁路制服放在辅助信息里面,是因为暂时还不能确定铁路制服和凶手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冯局长的指示,刑侦队下午要开一个案情分析会,刘大羽的这份材料就是为下午的分析会准备的。这个工作正是欧阳平想做又没有来得及做的。
别看刘大羽长得五大三粗,他做起事情来心思细密,从这个小小的细节,我们也能看出刘大羽和欧阳平的配合是何等的默契。
在吃饭之前,欧阳平让陈杰将现场勘查记录和桑小兰的谈话记录进行了复印,并且发到每个人的手上。
吃过饭以后,大家聚集在会议室里,对7——06凶杀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
在分析会之前,欧阳平接到了仇主任的电话,同志们离开医院之后,桑小兰想起了一件事情:凶手的身上有一种奇怪的香味,虽然很香,但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案似乎越来越复杂:一个男人,身上有香味,这意味着什么呢?
讨论和分析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1,凶手和竹林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凶手所处的范围。
刘大羽认为,根据作案的手法和时间,凶手极有可能是竹林附近的人,理由有如下几点:
“首先,凶手充分利用了现场的环境,碉堡是历史遗迹,周围全是灌木和杂草,一般人是不会到里面去的——里面黑暗潮湿,还会有一些脏东西,欧阳平和刘大羽已经领教过了,蛇和蜈蚣可是要人命的啊!这次,如果不是桑小兰提到碉堡,碉堡里面的秘密恐怕一时半会还不会为我们所知。这说明凶手对竹林的环境非常熟悉,只有在这一带生活的人才具备这个条件。”
“其次,萧鹏和桑小兰的遇害绝不是偶然的,凶手肯定掌握了他们活动的规律,他埋伏在碉堡附近的灌木和杂草丛,如果凶手不是竹林附近的人,他是不可能掌握萧鹏和桑兰的活动规律的,凶手盯上萧鹏和桑小兰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了。”
“再者,凶手离开案发现场的时间在点左右,他用不着走太远的路,所以他根本就不用考虑时间迟早的问题。”
“如果再把1号碉堡里面发生的案放在一起来考虑的话,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凶手就住在竹林的附近的话,那么,我们的勘查工作一定被他发现了。这对刑侦工作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是啊!灯光透露了所有的信息。说不定我们的行动已经打草惊蛇了。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和特殊,我们不能不那样做。”欧阳平不无遗憾道,“我同意大羽的分析,凶手极有可能就住在案发现场附近。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到案发现场附近去调查走访。”
“队长,如果能确认照片是何许人,说不定会对我们的侦破工作有所帮助。”柳彬想起了那两张画像。
“对,在调查走访的过程,我们要寻找这个人的踪迹。”
“队长,林业大学包不包括在案发现场附近的范畴里面呢?”左向东出语不凡,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左向东的话不是没来由的。
“向东,说说你的看法。”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左向东。
“我是把两个案放在一起的考虑的,一个女孩,把另一个男人的照片放在自己的皮夹里面,这好像是知识女性常干的事情。”
“很好,我们的调查范围要扩大到林业大学。”刘大羽赞同左向东的想法。”
“了解一下这一两年来,林业大学有没有女性失踪的报案。”周颖道。
“学校里面,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拿到毕业证以后,有些人就不在学校了,即使有人失踪,已经不在学校控制的范围之内了。”左向东越来越善于动脑筋了。
同志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离开,学校都有档案资料,柳彬的两张画像应该能派上用场。”周颖道。在左向东的启发下,周颖的思路也被打开了。
“还有,凶手——我指的是7——06凶杀案的凶手,他的装扮,以及他作案的方式,说明这个家伙的智商很高。”
“向东,你是不是想说,凶手可能是一个化层次比较高的人。”严建华听出了左向东的言外之意。
“是这样。我觉得,林业大学应该是调查重点之一。凶手为什么始终蒙着脸呢?还有,他为什么从头至尾都不开口说话呢?”
“不开口说话,会不会是怕受害者听出他的口音,左向东,你是不是想说,萧鹏和桑小兰有可能认识凶手?”严建华道。
左向东点点头。
“那我们找桑小兰谈一谈,看看在她的周围,有没有喜欢或者暗恋她的人。”刘大羽道。
“我看很有必要。”欧阳平点头表示赞同,“凶手对萧鹏和桑小兰的活动规律了如指掌,这里面不简单啊!我们的调查走访就从林业大学开始。”
大家在第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凶手的住地很可能在案发现场附近,林业大学也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
四个人告别桑小兰和仇主任,离开了医院。
在汽车上,刘大羽从口袋里面掏出笔记本,翻到其一页,递给了欧阳平。
欧阳平认真地看了起来,韩玲玲和周颖将头凑了上去。
让我们来看看刘大羽在笔记本上写了些什么内容:
7——06案:a
“身高,一米七左右,年龄,不详。”
我们一看就知道,“a”就是凶手。桑小兰始终没有提到凶手的年龄。
“血型,o型血。体貌特征,长发;指甲,比较长;生活习性,抽烟,左撇。”
“辅助信息,1,红塔山牌香烟,2,打火机,3,《石城日报》,4,铁路制服——七十年代老式制服。”刘大羽之所以把铁路制服放在辅助信息里面,是因为暂时还不能确定铁路制服和凶手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冯局长的指示,刑侦队下午要开一个案情分析会,刘大羽的这份材料就是为下午的分析会准备的。这个工作正是欧阳平想做又没有来得及做的。
别看刘大羽长得五大三粗,他做起事情来心思细密,从这个小小的细节,我们也能看出刘大羽和欧阳平的配合是何等的默契。
在吃饭之前,欧阳平让陈杰将现场勘查记录和桑小兰的谈话记录进行了复印,并且发到每个人的手上。
吃过饭以后,大家聚集在会议室里,对7——06凶杀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
在分析会之前,欧阳平接到了仇主任的电话,同志们离开医院之后,桑小兰想起了一件事情:凶手的身上有一种奇怪的香味,虽然很香,但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案似乎越来越复杂:一个男人,身上有香味,这意味着什么呢?
讨论和分析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1,凶手和竹林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凶手所处的范围。
刘大羽认为,根据作案的手法和时间,凶手极有可能是竹林附近的人,理由有如下几点:
“首先,凶手充分利用了现场的环境,碉堡是历史遗迹,周围全是灌木和杂草,一般人是不会到里面去的——里面黑暗潮湿,还会有一些脏东西,欧阳平和刘大羽已经领教过了,蛇和蜈蚣可是要人命的啊!这次,如果不是桑小兰提到碉堡,碉堡里面的秘密恐怕一时半会还不会为我们所知。这说明凶手对竹林的环境非常熟悉,只有在这一带生活的人才具备这个条件。”
“其次,萧鹏和桑小兰的遇害绝不是偶然的,凶手肯定掌握了他们活动的规律,他埋伏在碉堡附近的灌木和杂草丛,如果凶手不是竹林附近的人,他是不可能掌握萧鹏和桑兰的活动规律的,凶手盯上萧鹏和桑小兰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了。”
“再者,凶手离开案发现场的时间在点左右,他用不着走太远的路,所以他根本就不用考虑时间迟早的问题。”
“如果再把1号碉堡里面发生的案放在一起来考虑的话,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凶手就住在竹林的附近的话,那么,我们的勘查工作一定被他发现了。这对刑侦工作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是啊!灯光透露了所有的信息。说不定我们的行动已经打草惊蛇了。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和特殊,我们不能不那样做。”欧阳平不无遗憾道,“我同意大羽的分析,凶手极有可能就住在案发现场附近。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到案发现场附近去调查走访。”
“队长,如果能确认照片是何许人,说不定会对我们的侦破工作有所帮助。”柳彬想起了那两张画像。
“对,在调查走访的过程,我们要寻找这个人的踪迹。”
“队长,林业大学包不包括在案发现场附近的范畴里面呢?”左向东出语不凡,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左向东的话不是没来由的。
“向东,说说你的看法。”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左向东。
“我是把两个案放在一起的考虑的,一个女孩,把另一个男人的照片放在自己的皮夹里面,这好像是知识女性常干的事情。”
“很好,我们的调查范围要扩大到林业大学。”刘大羽赞同左向东的想法。”
“了解一下这一两年来,林业大学有没有女性失踪的报案。”周颖道。
“学校里面,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拿到毕业证以后,有些人就不在学校了,即使有人失踪,已经不在学校控制的范围之内了。”左向东越来越善于动脑筋了。
同志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离开,学校都有档案资料,柳彬的两张画像应该能派上用场。”周颖道。在左向东的启发下,周颖的思路也被打开了。
“还有,凶手——我指的是7——06凶杀案的凶手,他的装扮,以及他作案的方式,说明这个家伙的智商很高。”
“向东,你是不是想说,凶手可能是一个化层次比较高的人。”严建华听出了左向东的言外之意。
“是这样。我觉得,林业大学应该是调查重点之一。凶手为什么始终蒙着脸呢?还有,他为什么从头至尾都不开口说话呢?”
“不开口说话,会不会是怕受害者听出他的口音,左向东,你是不是想说,萧鹏和桑小兰有可能认识凶手?”严建华道。
左向东点点头。
“那我们找桑小兰谈一谈,看看在她的周围,有没有喜欢或者暗恋她的人。”刘大羽道。
“我看很有必要。”欧阳平点头表示赞同,“凶手对萧鹏和桑小兰的活动规律了如指掌,这里面不简单啊!我们的调查走访就从林业大学开始。”
大家在第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凶手的住地很可能在案发现场附近,林业大学也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