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抗日之商人传说

第六十五章 洞中洞

    却不料这一脚踏进去,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只见李云烟在跨进去的那一个刹那,却是感觉脚下一空,整个人就朝里面甩了进去。

    但是好在没有多高,李云烟也就是被摔了一下,也没有受到伤。

    站了起来的李云烟朝洞口看去,却是不由笑了笑,道:“自己还真的是不够小心的,居然是几个台阶让自己摔了下来!真是的,要是说出去还不让人给笑死!!”

    想到这,李云烟正打算继续观看一下情况!!

    忽然,李云烟停住了,不走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就在刚才那一瞬间,李云烟的念头忽然让台阶给搅乱了,因此一时间没有意识到台阶的事!

    但是随后,李云烟却是想到:如果这山洞没有人进来的话,哪里会来台阶了?所以,想到这,李云烟才失声笑了起来。

    快步的走了过去,来到了台阶前面,李云烟仔细的观察起来!!

    只见台阶的整个风格却是不像是民间自己生活的风格,反到是有些像和尚用的台阶。

    因为,李云烟在仔细的观察后,惊异的发现上面刻的都是一些佛字,而字字都是不同...

    看到这里,李云烟心道:然到这是一个和尚的苦修地点还是参禅地点???

    想到这,李云烟心里余下的只有好奇。

    因为,李云烟真的很想知道以前的和尚是怎么生活的,在国一直以来的说法里,和尚都是功夫的代名词,更是功夫的泰斗。

    所以,李云烟心里很是期待自己这一次能发现什么。

    继续的往下面看去,只见台阶上的字却是被那厚厚的灰尘给覆盖了。

    看到这,李云烟也不在迟疑,迅速的把灰尘给清理干净,然后又开始看了起来,只见下面的字依旧是:

    余本是明末清初时期一游走僧人,因战争,整个原大地却到处是白骨片地,血流成河。

    在这其多有所感,但却无法为之。

    行走于原大地多少日月,路途也曾救过多少之人,但却是没有丝毫帮助。

    终有一日,于战场看见夕阳,这才发现自己以是夕阳之人。

    后却不甘,继续寻走。

    却无丝毫成绩,于一日有所感。

    随即不在行走于大地,而是寻找了此处做为自己的苦修和参禅地。

    却无法静心...

    无奈之下,只好参动禅,于是下山买了一丙刻刀,开始与台阶上刻佛字,足足刻了万余佛字,字字不同。

    时间却是过得很快,也许是诚心感动佛祖,终于心有得到召唤之意。

    即知道,将去也。

    但却不忍一身所学所传无人,遂刻下珍本:易经筋及自己休息此书的心得。

    慈悲亲留!

    李云烟看到这,对于前面这慈悲大师所说的却不由是深有同感,因为此时自己在从事也是一样的事!

    但是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随着慢慢的看下去,看到了后面的那些字后,李云烟心却是不由大喜。

    因为在这之后的战斗,李云烟感觉到了自己的势力不单薄,但是个人实力却是单薄了一些,随即想到千年来素有胜名的:易经筋。

    但是在这个年代那珍本的易经筋却是几乎没地去寻,却不料如此戏剧化的得到。

    想到着一点,李云烟却是也不由感觉到自己的运气之好!!

    想到这,李云烟也顾不得其他的,而是继续的看下去。

    只见:

    ------------------------

    易经筋本为一修身练体之书,虽然没有明间传说的那么神奇,但也是一本绝世之书。

    但易经筋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有着功半速倍的效果。

    更是能使人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锻炼,从而使五脏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强身,敏捷和轻身的效果。

    看到这,李云烟大呼过瘾,随后继续看下去:

    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

    一直到12、掉尾式....

    一口气看完,李云烟只感觉这易经筋除了前两式之外,其余的无不可在运动完成,看到这,李云烟感觉这易经筋实在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终于,李云烟还是做出了决定,现在就开始练易经筋。

    说到做到,李云烟站了起来,就按照那讲解开始做了起来。

    只见时间就在李云烟练习度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