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好日子
建隆元年二月十六,黄道吉日。
是赵铮的好日子,也是赵匡胤的好日子,因为今天是长春节,大宋开国之君的寿诞之日。
一大早,赵匡胤就在接受了群臣朝贺,随后赐宴,并赐群臣衣一袭,以示恩宠。
当上了皇帝过生日,滋味自然不同,按理说赵匡胤本该高兴才是。可是宴会之后,坐在垂拱殿里,寿星皇帝却愁眉不展。
长春节,除了在汴梁的群臣,大宋的藩属与邻国也少不得来朝贺,南唐和吴越都是有使者前来的。还有各地的节度使自然也必不可少,没能亲自来的,至少也得派个代表前来为皇帝陛下贺寿。
河东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没来,但他的儿子李守节来了。
赐宴之后,很荣幸地获得了皇帝陛下的单独召见,但过程却不大愉快。
李守节刚一进殿,赵匡胤便冷冷一句:“太子,汝何故来?”
劈头盖脸的一句话把李守节吓得魂飞魄散,跪在赵匡胤面前,冷汗直流。
赵匡胤称呼一个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乃后周遗臣,自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便驻守河东,乃是一元悍将,对后周颇为忠诚。
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了皇帝,全盘接受了后周官僚体系。对高官重臣加以抚慰,各地节度使更是着重笼络,登基之后就为李筠加了中书令的头衔。
李筠开始坚持拒不受命,在幕僚的劝说下才接受了旨意,表示臣服
。可是随后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在款待宋庭宣谕使的宴会上,李筠突然莫名其妙地将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悬挂于厅上,跪拜之后嚎啕大哭。
当着新朝使者的面,悼念旧主,情节何其严重?李筠的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惊慌失措。
宋庭宣谕令使最为尴尬,正要拂袖而去的时候,李筠的幕僚出面圆场:“李公醉酒,行为失态,多多包涵云云。”
一时的尴尬倒是过去的,但消息传回汴梁,赵匡胤心里不痛快了。
李筠真的喝醉了吗?一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对前朝皇帝念念不忘,如何能让人放心!
这也就是赵匡胤对李守节口出惊天之语的原因!
李守节已经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经达到,可赵匡胤的心情却尚未平复,眉头紧锁,默默地等待着。
许久之后,垂拱殿门口闪过两道人影,却是刚刚改名的皇弟赵光义与赵普联袂而来。
“皇兄(官家)!”
“情况如何?李守节人呢?”赵匡义也没打招呼,直接开门见山询问。
赵普道:“走了,出了皇宫之后,火速出城回潞州去了。”
“嗯!”赵匡胤道:“给了他中书令,给了他儿子皇城使,朕待他也算不薄了,就看李筠是否知好歹了?”
“皇兄,臣弟以为还是早做准备吧!”赵光义沉声道:“刚刚接到消息,北汉皇帝刘均已经在与李筠接触了,彼此或已有勾结。”
“哦?”赵匡胤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转而道:“则平,你怎么看?”
赵普道:“臣以为关键还是在李筠,若是他能安分守己,刘均无论如何拉拢都无济于事。”
“那你以为,李筠能不能安分?”
“怕是不能!”赵普道:“潞州传来的消息只是一方面,其实从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出端倪。”
“哦?说说看看!”
赵普并未回答,先问道:“官家,你以为李守节如何?可是轻狂之人?”
“还别说,他这个儿子倒是处处谨慎,与李筠大相径庭。”
“那就对了!”赵普道:“昨日李守节进城,马车与开路的骑士在汴梁城里狂奔,险些伤人。试想李筠若有畏惧之心,自然小心谨慎,可他派来的人却如此嚣张。至少说明他不曾约束叮嘱过,并未将朝贺官家看得很重。见微知著,如此境况下,他心里又有多少敬畏臣服之心?
其子李守节虽然谨慎,却连贴身的扈从都无法约束,可见他在潞州并无多少威信,想要说服李筠很难。所以李守节怕是要辜负了官家的良苦用心,李筠也未必领情。”
赵光义愤愤道:“我就不明白了,皇兄待他不薄了,何以李筠还是这般不识相?念旧恩这种话冠冕堂皇,当初他对柴荣也不怎么恭敬。”
“或有念旧之心,却也有野心作祟。”
赵匡胤摇头道:“朕看他心里是不服气,他成为昭义节度使的时候,朕还是张驸马(张永德)麾下的禁军班行首(低职位)。现在朕君临天下,他不服气,也不愿臣服。”
“皇兄,现在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他若一意孤行,便怪不得我们,却也得早做准备。”
“放心好了,朕早有防备!”
赵普提醒道:“官家,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件事,现在看来很要紧,该着手了。”
“何事?”赵匡胤日理万机,近来事情千头万绪,一时竟想不起来。
“符璃郡主的事!”
听到小姨子的名字,赵光义恍然道:“是了,符璃在潞州,已经去了很久了。”
赵普道:“郡主是去吊唁外祖母,按理说早该回来了,可近日传来消息,郡主的舅父突然要为老夫人做九九八十一天法事,郡主是代表王妃去尽孝的,自然不能走了,现如今一直在潞州普济寺!”
“有何不妥吗?”赵光义似乎有些不大明白。
赵普道:“臣得到消息,郡主的舅父是受了闾丘仲卿的怂恿才做长期法事的,而闾丘仲卿正是李筠的心腹!”
此言一出,赵匡胤兄弟的脸色都是一沉,显然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郡主身后就是符王爷,闾丘仲卿此举显然是要扣住郡主,居心叵测,或要挟,抑或诱导符王爷!”
赵光义摇头道:“岳父已经明确表态,效忠皇兄。”
“符王爷是表态了,可他人还在魏州,会不会有反复呢?尤其是李筠也牵连其中,他若是以郡主要挟符王爷呢?众所周知,魏王府七郡主是最得宠的。”
赵普道:“即便王爷深明大义,可有了符璃郡主这个联系在,万一符王爷受到了李筠的怂恿劝说,生出什么变数来,后果不堪设想!”
赵光义的脸色很不好,符彦卿是他岳父,却也是柴荣的岳父,前朝小皇帝柴宗训的外公,立场和态度确实复杂。万一弄出个什么事情来,对自己没有好处。
赵匡胤对此也颇为忧虑,问道:“则平以为如何是好?”
“最好是将郡主接回来,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很难!不若派人到她身边去,保护郡主。至少……至少也可以……留意相关举动!”赵普有些不好意思,保护不假,却也有监视的意思。
“可派谁去呢?”赵光义道:“我们派人去,李筠肯定会察觉,必定阻拦,很难见到符璃,更加不能用强……”
赵普轻轻一笑,低声道:“陛下,臣心中倒是有个人选!”
“何人?”
“符璃郡主现应该在普济寺中守孝,差不多还要待两个月,派其他人前往颇为突兀,想要长期接近很难,可若是……”赵普笑了笑;“若去的是个僧人,是否顺理成章呢?”
赵光义眼前一亮道:“对,这个办法可行!”
“也是,僧人进入普济寺名正言顺,也规避了男女之防,可以长期停留。”赵匡胤颇为赞同,却又皱眉道:“这个和尚可不好找,去潞州可不光是念念经……”
赵普笑道:“官家,其实眼前就有这么一个人……”
“谁?”赵光义急忙追问。
赵匡胤略微迟疑,沉声道:“你不会是说……”
“戒色,定力院那个小和尚?”赵光义也反应过来了,疑惑道:“可是他的底细未查清,如此重大的事情,怎么能用他?”
“殿下多虑了!”赵普道:“此人的底细确实没查清楚,不过无论他是谁的人呢,在这件事上与我们的立场是相同的。从他那晚的表现来看,此人聪明有谋略,机敏灵动,善于应付危局。
而且他还有一身好功夫,可以保护郡主。最重要的是,他正经是个和尚,更为自然,人又年轻,容易被轻视,行事也能更方便。”
“这……”赵光义显然是多有疑虑,赵匡胤则是沉吟不语,应该是在权衡利弊。
赵普趁机道:“陛下,那小子确实是个人才,也许他过去受命他人,但将来……若是擒纵得当,恩威并施,未必不能使其归心,陛下可愿意试试?”
赵匡胤沉吟许久,点头道:“好,光义啊,你亲自走一遭定力院,带他秘密进宫来。”
“是!”
赵光义领命欲行,赵普提醒道:“殿下最好快点,没记错的话,小和尚今天还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dd>
是赵铮的好日子,也是赵匡胤的好日子,因为今天是长春节,大宋开国之君的寿诞之日。
一大早,赵匡胤就在接受了群臣朝贺,随后赐宴,并赐群臣衣一袭,以示恩宠。
当上了皇帝过生日,滋味自然不同,按理说赵匡胤本该高兴才是。可是宴会之后,坐在垂拱殿里,寿星皇帝却愁眉不展。
长春节,除了在汴梁的群臣,大宋的藩属与邻国也少不得来朝贺,南唐和吴越都是有使者前来的。还有各地的节度使自然也必不可少,没能亲自来的,至少也得派个代表前来为皇帝陛下贺寿。
河东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没来,但他的儿子李守节来了。
赐宴之后,很荣幸地获得了皇帝陛下的单独召见,但过程却不大愉快。
李守节刚一进殿,赵匡胤便冷冷一句:“太子,汝何故来?”
劈头盖脸的一句话把李守节吓得魂飞魄散,跪在赵匡胤面前,冷汗直流。
赵匡胤称呼一个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乃后周遗臣,自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便驻守河东,乃是一元悍将,对后周颇为忠诚。
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了皇帝,全盘接受了后周官僚体系。对高官重臣加以抚慰,各地节度使更是着重笼络,登基之后就为李筠加了中书令的头衔。
李筠开始坚持拒不受命,在幕僚的劝说下才接受了旨意,表示臣服
。可是随后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在款待宋庭宣谕使的宴会上,李筠突然莫名其妙地将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悬挂于厅上,跪拜之后嚎啕大哭。
当着新朝使者的面,悼念旧主,情节何其严重?李筠的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惊慌失措。
宋庭宣谕令使最为尴尬,正要拂袖而去的时候,李筠的幕僚出面圆场:“李公醉酒,行为失态,多多包涵云云。”
一时的尴尬倒是过去的,但消息传回汴梁,赵匡胤心里不痛快了。
李筠真的喝醉了吗?一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对前朝皇帝念念不忘,如何能让人放心!
这也就是赵匡胤对李守节口出惊天之语的原因!
李守节已经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经达到,可赵匡胤的心情却尚未平复,眉头紧锁,默默地等待着。
许久之后,垂拱殿门口闪过两道人影,却是刚刚改名的皇弟赵光义与赵普联袂而来。
“皇兄(官家)!”
“情况如何?李守节人呢?”赵匡义也没打招呼,直接开门见山询问。
赵普道:“走了,出了皇宫之后,火速出城回潞州去了。”
“嗯!”赵匡胤道:“给了他中书令,给了他儿子皇城使,朕待他也算不薄了,就看李筠是否知好歹了?”
“皇兄,臣弟以为还是早做准备吧!”赵光义沉声道:“刚刚接到消息,北汉皇帝刘均已经在与李筠接触了,彼此或已有勾结。”
“哦?”赵匡胤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转而道:“则平,你怎么看?”
赵普道:“臣以为关键还是在李筠,若是他能安分守己,刘均无论如何拉拢都无济于事。”
“那你以为,李筠能不能安分?”
“怕是不能!”赵普道:“潞州传来的消息只是一方面,其实从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出端倪。”
“哦?说说看看!”
赵普并未回答,先问道:“官家,你以为李守节如何?可是轻狂之人?”
“还别说,他这个儿子倒是处处谨慎,与李筠大相径庭。”
“那就对了!”赵普道:“昨日李守节进城,马车与开路的骑士在汴梁城里狂奔,险些伤人。试想李筠若有畏惧之心,自然小心谨慎,可他派来的人却如此嚣张。至少说明他不曾约束叮嘱过,并未将朝贺官家看得很重。见微知著,如此境况下,他心里又有多少敬畏臣服之心?
其子李守节虽然谨慎,却连贴身的扈从都无法约束,可见他在潞州并无多少威信,想要说服李筠很难。所以李守节怕是要辜负了官家的良苦用心,李筠也未必领情。”
赵光义愤愤道:“我就不明白了,皇兄待他不薄了,何以李筠还是这般不识相?念旧恩这种话冠冕堂皇,当初他对柴荣也不怎么恭敬。”
“或有念旧之心,却也有野心作祟。”
赵匡胤摇头道:“朕看他心里是不服气,他成为昭义节度使的时候,朕还是张驸马(张永德)麾下的禁军班行首(低职位)。现在朕君临天下,他不服气,也不愿臣服。”
“皇兄,现在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他若一意孤行,便怪不得我们,却也得早做准备。”
“放心好了,朕早有防备!”
赵普提醒道:“官家,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件事,现在看来很要紧,该着手了。”
“何事?”赵匡胤日理万机,近来事情千头万绪,一时竟想不起来。
“符璃郡主的事!”
听到小姨子的名字,赵光义恍然道:“是了,符璃在潞州,已经去了很久了。”
赵普道:“郡主是去吊唁外祖母,按理说早该回来了,可近日传来消息,郡主的舅父突然要为老夫人做九九八十一天法事,郡主是代表王妃去尽孝的,自然不能走了,现如今一直在潞州普济寺!”
“有何不妥吗?”赵光义似乎有些不大明白。
赵普道:“臣得到消息,郡主的舅父是受了闾丘仲卿的怂恿才做长期法事的,而闾丘仲卿正是李筠的心腹!”
此言一出,赵匡胤兄弟的脸色都是一沉,显然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郡主身后就是符王爷,闾丘仲卿此举显然是要扣住郡主,居心叵测,或要挟,抑或诱导符王爷!”
赵光义摇头道:“岳父已经明确表态,效忠皇兄。”
“符王爷是表态了,可他人还在魏州,会不会有反复呢?尤其是李筠也牵连其中,他若是以郡主要挟符王爷呢?众所周知,魏王府七郡主是最得宠的。”
赵普道:“即便王爷深明大义,可有了符璃郡主这个联系在,万一符王爷受到了李筠的怂恿劝说,生出什么变数来,后果不堪设想!”
赵光义的脸色很不好,符彦卿是他岳父,却也是柴荣的岳父,前朝小皇帝柴宗训的外公,立场和态度确实复杂。万一弄出个什么事情来,对自己没有好处。
赵匡胤对此也颇为忧虑,问道:“则平以为如何是好?”
“最好是将郡主接回来,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很难!不若派人到她身边去,保护郡主。至少……至少也可以……留意相关举动!”赵普有些不好意思,保护不假,却也有监视的意思。
“可派谁去呢?”赵光义道:“我们派人去,李筠肯定会察觉,必定阻拦,很难见到符璃,更加不能用强……”
赵普轻轻一笑,低声道:“陛下,臣心中倒是有个人选!”
“何人?”
“符璃郡主现应该在普济寺中守孝,差不多还要待两个月,派其他人前往颇为突兀,想要长期接近很难,可若是……”赵普笑了笑;“若去的是个僧人,是否顺理成章呢?”
赵光义眼前一亮道:“对,这个办法可行!”
“也是,僧人进入普济寺名正言顺,也规避了男女之防,可以长期停留。”赵匡胤颇为赞同,却又皱眉道:“这个和尚可不好找,去潞州可不光是念念经……”
赵普笑道:“官家,其实眼前就有这么一个人……”
“谁?”赵光义急忙追问。
赵匡胤略微迟疑,沉声道:“你不会是说……”
“戒色,定力院那个小和尚?”赵光义也反应过来了,疑惑道:“可是他的底细未查清,如此重大的事情,怎么能用他?”
“殿下多虑了!”赵普道:“此人的底细确实没查清楚,不过无论他是谁的人呢,在这件事上与我们的立场是相同的。从他那晚的表现来看,此人聪明有谋略,机敏灵动,善于应付危局。
而且他还有一身好功夫,可以保护郡主。最重要的是,他正经是个和尚,更为自然,人又年轻,容易被轻视,行事也能更方便。”
“这……”赵光义显然是多有疑虑,赵匡胤则是沉吟不语,应该是在权衡利弊。
赵普趁机道:“陛下,那小子确实是个人才,也许他过去受命他人,但将来……若是擒纵得当,恩威并施,未必不能使其归心,陛下可愿意试试?”
赵匡胤沉吟许久,点头道:“好,光义啊,你亲自走一遭定力院,带他秘密进宫来。”
“是!”
赵光义领命欲行,赵普提醒道:“殿下最好快点,没记错的话,小和尚今天还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