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节并止戈
次日,炎帝召群臣商议政事,有羽人列席其中。
炎帝之子炎居细述昨日间谍之事,最后说道,这批人肯定是黄帝派来的,肯定是冲着羽仙而来,是来刺探我方军情的。虽未都让他们跑掉了,但仍然要感谢列位羽仙给予的帮助。
炎居话毕,上前对着羽人躬身施礼,以表感激。
大将刑天说道,黄帝族人欺我太甚,我愿领兵前去与其讨个说法。
大将共工也说道,以前或许我们实力稍弱于黄帝,但现在我们有羽仙的襄助,肯定能够大败黄帝族部。我也愿以领兵征伐黄帝。
共工手下部将浮游说道,共工说的对,我们现在有羽仙相助,荡平黄帝部族易如反掌也。
羽人汉灵也上前应道,愿意助炎军一臂之力。
众人随声附和,皆言欲与黄帝决一死战。
炎帝一时不能决断,目视炎居。炎居也是面有难色,然而却一言不发。
于是,炎帝对众人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鲁莽行事,大家可就此散去,容我三思。
众人散尽,炎帝回到内室,对炎居说道,为父年事已高,看惯了征讨杀伐,与民无益也。方才在堂上议事,众口一词,谏我起兵讨伐黄帝,让我左右为难。
炎居答道,父亲所言极是,我族与黄帝部族已经数年不曾相互征讨杀伐过了。这些年,我族各部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孩儿我也着实不愿看到两大族人再起干戈。
炎帝问道,那你刚才在堂上为什么缄口不语?
炎居答道,刚才有羽仙在场,孩儿不便多说。
炎帝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炎居答道,数十年来,我族势力多逊于黄帝部族,而今父亲年迈,孩儿也非大贤巨能之人,势力更是不如从前。然而堂上众人之所以谏言父亲起兵征伐黄帝,皆是因为倚仗有羽仙之助也。然而,羽仙乃天外来客,不可能久居于人间,若其悉数离开之时,吾族又以何拒黄帝族部之反攻也。
炎帝叹气道,吾儿所虑深远,句句在理,只恐怕共工及诸将不明此理坚持起兵啊!
炎居答道,孩儿之言,方才在堂上有羽仙在场,不便明说。孩儿愿私下前往共工处,具陈征伐之利害,说服共工及诸将再勿言战。
炎帝赞道,如此甚好!
当晚,炎居既独自去往共工处,商议起兵之事。
炎居对共工说道,将军身经百战,威名扬天下,乃我族之柱石,征伐之事自然要倚重于将军了。
共工问道,如此说来,难道炎帝也有起兵之意?
炎居答道,父亲有起兵征伐之心久也,然我族人力物力向来皆逊于黄帝,真若是要兴兵讨伐则胜负难料也,且举以重兵,动辄耗损巨大且生灵涂炭,故于心不忍也。
共工说,我一向知道炎帝心善怯事,故从不轻言战事,然而,现在我族有羽仙相助,乃天助我也,此时起兵,荡平黄帝部族易如反掌,定然一战即可定乾坤于永固也。
炎居答道,共工所言极是。然而,黄帝族部久居北地,幅员辽阔,部落众多,就如同夜空的星辰一般,不能尽数。今日,我族依仗羽仙之力而将其击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日,羽仙复归天界,我族无所依仗,黄族定然复来攻我,届时当如何是好?
共工应道,两虎相争,且有带伤流血,更何况征讨杀伐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惧怕的。
炎居欲再进言,共工摆手示意,其意已决不必再言。
炎居终究不能说服共工,只得回见炎帝,把事情经过详细复述了一遍。
炎帝说,共工好战,乃其禀性也。此事还需要慢慢劝解,不能急激也。
第二天,众人再次聚到炎帝殿堂前议政,人都已经聚齐了却一直不见炎帝的踪影,等到日上三竿后,方才有人出来传话说,炎帝昨夜偶染风寒,今天不能起床前来议政了,请炎居代为主持。
传话的人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已知道炎帝的意思,已欲与堂前炎居讨论些农耕水利的政事,只有共工感觉很是气愤,也不言语就起身甩袖而去。
众人见状,也纷纷离去,会议无疾而终。
就这样,一连数日,炎帝都慌称身体有恙,坚持不出来堂前与众人议事。众人倒没有觉得什么不悦的,而共工却十分恼怒,终于开始在殿堂上怒斥炎居,并坚持要求炎帝出来议政。
炎居无奈,只得入内室禀告炎帝,备述共工之言。
炎帝不语,乃取白巾裹头,躺到床上,盖好被子,竟自睡去。
炎居见此,只能出来再与共工周旋。
炎居的女儿节并得知此事,便随其父亲一起来到堂前。
在大殿之上,还没等炎居开口,节并已立于共工面前气愤地说道,征讨杀伐乃氏族部落之大事,关系到众人之死生,理当深谋远虑,而不可鼠目寸光。而不管族众生死,不谋族众福祉,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气,乃匹夫之勇也。争强好胜者,必将招致祸患,这是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共工为何却执迷不悟呢?
共工没有想到,闹了半天,炎帝没出来却出来一个黄毛丫头,“噼里啪啦”地竟然说出这番训斥的话,一时竟无言以对。
众人见此情景,知道是共工的克星来了,竟哄堂大笑起来。
共工终于也笑了起来,手指着节并欲言又止,最后先自拂袖而去。
众人随后也各自散去,自此,部族中竟再无言战之人。
节并乃炎帝之孙女儿,其母尚木有观天象而评天下,察人颜而知祸福的本领,节并自幼受其母之教诲,才思敏捷,机智过人,氏族之人无不称奇的。
节并不光人聪明,而且勇武善斗,最喜欢狩猎,其能耐多数男人都不能比。
一年多前,节并曾在出巡打猎时,在木克部落的附近山上,徒手杀死一只流窜伤人的老虎,至今仍被氏族之人津津乐道。
节并与共工之女后土关系甚好,常常白天一起出去游玩,晚上回来还同床共枕。
节并性烈,因常在共工家里玩耍,所以从没惧怕过共工。倒是共工出于对节并的喜爱,从不跟她计较,总被她呼来喊去的,也不觉得有失颜面。
节并年长于后土,且素有男儿气概,被大家称为女英雄。后土年幼于节并,征伐狩猎的才能远不及节并,但人长得却天生丽质,是部族里出了名的美人。
而后土不仅人长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平日里乐善好施,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上山采药,下山为人医病,且每次她看过的病人都能药到病除。由于后土乐于助人且在医药方面才能出众,因此常被大家称为小神仙。
小神仙后土并非天生就懂医术,而是因为她后天的勤奋学习所得来的。起初,后土跟随炎居之妻节并之母尚木,学习一些基本病理知识和药理知识。可是没过几年,尚木就对后土讲,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了,若想医术更加精进,可以去氏族部落里另觅医术高明者为师。
后土听从了尚木的建议,遍寻各部医官,只要稍有医术的人,她便与之探讨医术,虚心向人请教,或遇医术高明的人,她便拜人为师,悉心学习。
渐渐地,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得到族人的敬仰,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医术已非等闲,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勤奋好学的精神。
炎帝知道这些以后,就把后土地叫去,把一本珍藏多年的医学经书交给了她。
那本经书虽为炎帝部族自行编辑的,却也借鉴了黄帝及其他部族的医学成就,所以是一本集天下医术之大成者,乃当世天下的医学奇书。
后土得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修了数月,终于得以掌握书中所述的全部内容。
相传,一日后土进山采药,下山途中经过一个部落,看到有一户人家门前集聚了很多人,屋内不时传出老人小孩的哭喊声。
后土感觉好奇,便走上前去向围观的人询问原由。
有人就告诉她,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三天前进山打猎,不小心被不知名的毒虫咬伤,很快就不省人事,被同伴抬回家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周围懂医术的人都来看过了,药方也开了不少,可都无济于事。
今天来的医官看过后说,他只剩下半条命了,不可能再醒过来了,叫家人提前准备后事。
你再看看这户人家,老的老小的小,今后的生活还不知道怎么过。左邻右舍看着可怜,就都过来想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后土对那人说,我也曾学了点医术,能不能让我进去看一看?
那人十分惊诧,哭笑道,来看的医生多了,你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娃儿家,能有什么本事?
后土答道,权且看一看,或许有救。
那人觉得看一看也无妨,就拨开众人把后土让了进去。
屋子里光线很暗,空气也很污浊,混杂有一股腐肉的恶臭。眼睛慢慢适应了微光之后,后土看到床上躺着一个人,面部和四肢浮肿发紫,气息十分微弱,感觉随时都可能停止。他的伤在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一片血肉模糊还散发着阵阵腐臭,让人一见就犯恶心。
那人已经是危在旦夕命悬一线了,后土已经顾不得多想,便让人把窗户打开通风,让围观的人都到门外去,只留下病人家属及两个帮忙的邻居,然后告诉大家,一起配合她的医治。
后土先从药篓里取出一种新采的草药,交给家属拿去煎熬。然后,又从药蒌里取出采药的弯刀,顺便又抓一把另一种新采的草药,把那把弯刀反复擦拭几遍,又揉成一个团放在一边。接着,后土让那两个邻居帮忙把病人的腿按稳,就拿弯刀去剜割伤口,剔除腐肉挤净脓血,又把方才揉成围的草药全部压在伤口上,最后用麻布扎好。
后土做完这一切后,留下了口服和外用两种草药的样本,并吩咐家人一日三次自行采来与病人使用,然后就离开了。
三日之后,那人便醒来,半月之后,那人就痊愈了。
从此,后土的医术就开始在部族间广泛传颂,她也就有了小神仙的称号。
http://
起点中文网
炎帝之子炎居细述昨日间谍之事,最后说道,这批人肯定是黄帝派来的,肯定是冲着羽仙而来,是来刺探我方军情的。虽未都让他们跑掉了,但仍然要感谢列位羽仙给予的帮助。
炎居话毕,上前对着羽人躬身施礼,以表感激。
大将刑天说道,黄帝族人欺我太甚,我愿领兵前去与其讨个说法。
大将共工也说道,以前或许我们实力稍弱于黄帝,但现在我们有羽仙的襄助,肯定能够大败黄帝族部。我也愿以领兵征伐黄帝。
共工手下部将浮游说道,共工说的对,我们现在有羽仙相助,荡平黄帝部族易如反掌也。
羽人汉灵也上前应道,愿意助炎军一臂之力。
众人随声附和,皆言欲与黄帝决一死战。
炎帝一时不能决断,目视炎居。炎居也是面有难色,然而却一言不发。
于是,炎帝对众人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鲁莽行事,大家可就此散去,容我三思。
众人散尽,炎帝回到内室,对炎居说道,为父年事已高,看惯了征讨杀伐,与民无益也。方才在堂上议事,众口一词,谏我起兵讨伐黄帝,让我左右为难。
炎居答道,父亲所言极是,我族与黄帝部族已经数年不曾相互征讨杀伐过了。这些年,我族各部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孩儿我也着实不愿看到两大族人再起干戈。
炎帝问道,那你刚才在堂上为什么缄口不语?
炎居答道,刚才有羽仙在场,孩儿不便多说。
炎帝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炎居答道,数十年来,我族势力多逊于黄帝部族,而今父亲年迈,孩儿也非大贤巨能之人,势力更是不如从前。然而堂上众人之所以谏言父亲起兵征伐黄帝,皆是因为倚仗有羽仙之助也。然而,羽仙乃天外来客,不可能久居于人间,若其悉数离开之时,吾族又以何拒黄帝族部之反攻也。
炎帝叹气道,吾儿所虑深远,句句在理,只恐怕共工及诸将不明此理坚持起兵啊!
炎居答道,孩儿之言,方才在堂上有羽仙在场,不便明说。孩儿愿私下前往共工处,具陈征伐之利害,说服共工及诸将再勿言战。
炎帝赞道,如此甚好!
当晚,炎居既独自去往共工处,商议起兵之事。
炎居对共工说道,将军身经百战,威名扬天下,乃我族之柱石,征伐之事自然要倚重于将军了。
共工问道,如此说来,难道炎帝也有起兵之意?
炎居答道,父亲有起兵征伐之心久也,然我族人力物力向来皆逊于黄帝,真若是要兴兵讨伐则胜负难料也,且举以重兵,动辄耗损巨大且生灵涂炭,故于心不忍也。
共工说,我一向知道炎帝心善怯事,故从不轻言战事,然而,现在我族有羽仙相助,乃天助我也,此时起兵,荡平黄帝部族易如反掌,定然一战即可定乾坤于永固也。
炎居答道,共工所言极是。然而,黄帝族部久居北地,幅员辽阔,部落众多,就如同夜空的星辰一般,不能尽数。今日,我族依仗羽仙之力而将其击败,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日,羽仙复归天界,我族无所依仗,黄族定然复来攻我,届时当如何是好?
共工应道,两虎相争,且有带伤流血,更何况征讨杀伐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惧怕的。
炎居欲再进言,共工摆手示意,其意已决不必再言。
炎居终究不能说服共工,只得回见炎帝,把事情经过详细复述了一遍。
炎帝说,共工好战,乃其禀性也。此事还需要慢慢劝解,不能急激也。
第二天,众人再次聚到炎帝殿堂前议政,人都已经聚齐了却一直不见炎帝的踪影,等到日上三竿后,方才有人出来传话说,炎帝昨夜偶染风寒,今天不能起床前来议政了,请炎居代为主持。
传话的人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已知道炎帝的意思,已欲与堂前炎居讨论些农耕水利的政事,只有共工感觉很是气愤,也不言语就起身甩袖而去。
众人见状,也纷纷离去,会议无疾而终。
就这样,一连数日,炎帝都慌称身体有恙,坚持不出来堂前与众人议事。众人倒没有觉得什么不悦的,而共工却十分恼怒,终于开始在殿堂上怒斥炎居,并坚持要求炎帝出来议政。
炎居无奈,只得入内室禀告炎帝,备述共工之言。
炎帝不语,乃取白巾裹头,躺到床上,盖好被子,竟自睡去。
炎居见此,只能出来再与共工周旋。
炎居的女儿节并得知此事,便随其父亲一起来到堂前。
在大殿之上,还没等炎居开口,节并已立于共工面前气愤地说道,征讨杀伐乃氏族部落之大事,关系到众人之死生,理当深谋远虑,而不可鼠目寸光。而不管族众生死,不谋族众福祉,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气,乃匹夫之勇也。争强好胜者,必将招致祸患,这是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共工为何却执迷不悟呢?
共工没有想到,闹了半天,炎帝没出来却出来一个黄毛丫头,“噼里啪啦”地竟然说出这番训斥的话,一时竟无言以对。
众人见此情景,知道是共工的克星来了,竟哄堂大笑起来。
共工终于也笑了起来,手指着节并欲言又止,最后先自拂袖而去。
众人随后也各自散去,自此,部族中竟再无言战之人。
节并乃炎帝之孙女儿,其母尚木有观天象而评天下,察人颜而知祸福的本领,节并自幼受其母之教诲,才思敏捷,机智过人,氏族之人无不称奇的。
节并不光人聪明,而且勇武善斗,最喜欢狩猎,其能耐多数男人都不能比。
一年多前,节并曾在出巡打猎时,在木克部落的附近山上,徒手杀死一只流窜伤人的老虎,至今仍被氏族之人津津乐道。
节并与共工之女后土关系甚好,常常白天一起出去游玩,晚上回来还同床共枕。
节并性烈,因常在共工家里玩耍,所以从没惧怕过共工。倒是共工出于对节并的喜爱,从不跟她计较,总被她呼来喊去的,也不觉得有失颜面。
节并年长于后土,且素有男儿气概,被大家称为女英雄。后土年幼于节并,征伐狩猎的才能远不及节并,但人长得却天生丽质,是部族里出了名的美人。
而后土不仅人长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平日里乐善好施,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上山采药,下山为人医病,且每次她看过的病人都能药到病除。由于后土乐于助人且在医药方面才能出众,因此常被大家称为小神仙。
小神仙后土并非天生就懂医术,而是因为她后天的勤奋学习所得来的。起初,后土跟随炎居之妻节并之母尚木,学习一些基本病理知识和药理知识。可是没过几年,尚木就对后土讲,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了,若想医术更加精进,可以去氏族部落里另觅医术高明者为师。
后土听从了尚木的建议,遍寻各部医官,只要稍有医术的人,她便与之探讨医术,虚心向人请教,或遇医术高明的人,她便拜人为师,悉心学习。
渐渐地,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得到族人的敬仰,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医术已非等闲,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勤奋好学的精神。
炎帝知道这些以后,就把后土地叫去,把一本珍藏多年的医学经书交给了她。
那本经书虽为炎帝部族自行编辑的,却也借鉴了黄帝及其他部族的医学成就,所以是一本集天下医术之大成者,乃当世天下的医学奇书。
后土得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修了数月,终于得以掌握书中所述的全部内容。
相传,一日后土进山采药,下山途中经过一个部落,看到有一户人家门前集聚了很多人,屋内不时传出老人小孩的哭喊声。
后土感觉好奇,便走上前去向围观的人询问原由。
有人就告诉她,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三天前进山打猎,不小心被不知名的毒虫咬伤,很快就不省人事,被同伴抬回家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周围懂医术的人都来看过了,药方也开了不少,可都无济于事。
今天来的医官看过后说,他只剩下半条命了,不可能再醒过来了,叫家人提前准备后事。
你再看看这户人家,老的老小的小,今后的生活还不知道怎么过。左邻右舍看着可怜,就都过来想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后土对那人说,我也曾学了点医术,能不能让我进去看一看?
那人十分惊诧,哭笑道,来看的医生多了,你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娃儿家,能有什么本事?
后土答道,权且看一看,或许有救。
那人觉得看一看也无妨,就拨开众人把后土让了进去。
屋子里光线很暗,空气也很污浊,混杂有一股腐肉的恶臭。眼睛慢慢适应了微光之后,后土看到床上躺着一个人,面部和四肢浮肿发紫,气息十分微弱,感觉随时都可能停止。他的伤在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一片血肉模糊还散发着阵阵腐臭,让人一见就犯恶心。
那人已经是危在旦夕命悬一线了,后土已经顾不得多想,便让人把窗户打开通风,让围观的人都到门外去,只留下病人家属及两个帮忙的邻居,然后告诉大家,一起配合她的医治。
后土先从药篓里取出一种新采的草药,交给家属拿去煎熬。然后,又从药蒌里取出采药的弯刀,顺便又抓一把另一种新采的草药,把那把弯刀反复擦拭几遍,又揉成一个团放在一边。接着,后土让那两个邻居帮忙把病人的腿按稳,就拿弯刀去剜割伤口,剔除腐肉挤净脓血,又把方才揉成围的草药全部压在伤口上,最后用麻布扎好。
后土做完这一切后,留下了口服和外用两种草药的样本,并吩咐家人一日三次自行采来与病人使用,然后就离开了。
三日之后,那人便醒来,半月之后,那人就痊愈了。
从此,后土的医术就开始在部族间广泛传颂,她也就有了小神仙的称号。
http://
起点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