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长宁公,长宁王?
太阳落山之后,出门会友的房乔才骑马回到家中。() 月亮还没出来,父亲房里已经掌灯,窗边的桂花树在清冷的秋风中,散发着浓烈的郁香,父亲披衣握卷的影子映在窗纸上。
“父亲已经老了...”房乔看着窗纸上那照映着的佝偻背影,突然心头一阵沉重,不知不觉中,心中一直伟岸的父亲已经老矣。而他,也转眼近二十弱冠,两年前由州中举进士,然后得授了散阶最低一阶的羽骑尉,这是从九品散阶,开皇年间新设的八郎八尉中的最低一阶。不过他也清楚,隋承自西魏北周,关陇贵族们向来压制东魏北齐一脉的山东士族。两年前得了羽骑尉这个散阶之后,房乔并没有得授实职,近两年来,他一直在等待吏部的诠选,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是在长安与河东往返,常年在河东大儒王通的门下听讲。在龙门,王通的门下弟子过千,他也结识了无数的年青才俊,甚至有种不愿回来的感觉。这次若非父亲派老家人赶到河东让他马上返京,房乔都不会马上回来。比起大兴城里的关陇贵族们的得意不可一世,他更愿意留在河汾与同学师友们一起钻研经义礼乐。
“妫州怀安县令!”一边走着,房乔一边摇头,这也是父亲急着叫他回来的原因。朝廷在北疆新设武州、妫州二总管府,二州辖四县,这次父亲动用人脉关系,为他谋的这个怀安县令实缺是下县县令,正八品。论起来。能够直接从一个无实职的散官羽骑尉实授一县父母官,这若是寻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不过怀安虽是一县,但是新设之县。北疆长城脚下,荒僻之地,尤其是眼下朝廷上下哪个不知道北方与突厥之战一触即发。有关系的愿意冒险的,更愿意调入军中任职,以求战场上博功名。而一些胆小的,这个时候却更是不敢跑去怀安这样的险地了,如此。倒是让他这个山东士子也有了机会一下子得了个实缺县令。
对于父亲的这个安排,房乔没多少的反感。他知道父亲的意思,北齐国灭之后。许多山东士族选择了不再出仕,干脆闭门当起了地主,在家读书研究经学。这也是因为天下得势的是关陇贵族,山东士族是失败者。被打压下。许多人便干脆不去做官受气。可房乔的父亲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关陇贵族打压山东士族,那么他们就越不能放弃,反而要努力出仕,这样才能争取话语权。
房乔的祖地是河北的清河,到了他八世祖房湛时因做过燕国的太尉椽,而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从那以后。房家便一直留在齐州历城,二百多年间。历城房氏一直是诗书传家,家族世代为官从政,也是历城的士族名门。房乔的高祖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也作过南朝宋的太守。他的父亲十八岁出仕,从州主簿起家,四十岁时,也就是在十二年前,被郡守举荐入京做了监察御史,直到如今。
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官员,品级并不算高,只有从八品,甚至还没有如今房乔新授的怀安县令品高。
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早年为从三品,开皇五年后降为正四品,次官有从五品的治书侍御史,从七品的侍御史,正八品的殿内侍御史,从八品的监察御史。房乔父亲的官职在御史台中级别也是低的,不过御史台职掌纠察弹劾,品低却权重,哪怕只是从八品的监察御史一样如此。不过老父当了十二年的监察御史,至今都没有升迁过,却也与他们是山东士族出身有极大的关系。这一点,也一直是房乔心中对朝廷暗中不满之处。若非父亲坚持,他并不愿意去当大隋的官。
他一路思索着这些问题,从侧门沿着院中假山间的小径走向父亲书房,璀璨的天河悬挂在夜空,秋风吹拂着院中的树枝,将渐已枯黄的树叶带离。
他即将出京往北疆担任怀安县令一职,随着他的正式出仕,历城房家又一代人踏入官途。而随着他的任职,他也将正式超过父亲的官品,儿子一当官就比父亲还高,听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
他经过父亲窗前的时候,把脚步放轻,可父亲却依然已经听到了。
“玄龄回来了?”
“是,大人。”房乔只好站住,答道。
“嗯,进来吧,为父有话和你说。”
当房玄龄踏上走廊,通往父亲书房的走道时,他决定不再和父亲争论。之前,他曾经对出任怀安县令之事,并没有明确的答复。没有立即答应,犹豫即是反对。不过现在,想到父亲已知天命,渐老迈,便打算顺从父亲的安排。他知道父亲这一生过的也很辛苦,虽然房家是官宦世家,可实际上父亲幼年就丧父,连父亲都不认识,自小是由长兄教授读书,后来十五岁时过继给了叔父。之后跟随在伯父乐陵太守房豹身边做事,后又师从于博士尹琳,学得一身学问,十八岁时就已经被征辟为官。
“为父再问你一遍,你是否愿意去怀安?”房彦谦已经年过五十,发须半白,人比较削瘦,不过坐在那里,却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儒雅的气质。
“儿已经打算三日后起程东去赴任。”
听到这个答复,房彦谦很是欣慰。
“为父过些天也要外放了。”
房玄龄有些意外,惊讶的问,“父亲去哪?”
“不是贬谪。”房彦谦笑着对儿子道,“入京十二年,我也有些倦了,如今你也正式出仕为一县父母官,我也就放心了。这次就找了一故人相助,谋了一个外放。秦州总管府录事参军!”
听到这里,房玄龄稍放了点心。他还担心父亲在朝中为人过于正直,因此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官。秦州总管府曾经由三皇子杨俊总管。一度统领整个关陇诸州,是大总管府。不过自秦俊获罪削去官职回京之后,秦州总管也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总管府,不过论品级,依然是要比上州还要高一级。做为秦州总管府的录事参军事,其品级也是正七品。相比于监察御史的正八品,父亲的官品算是升了两级。而且总管府的录事参军也是实权职务。总管府总管是最高官兼任刺史,下面是长史和司马,然后就是录事参军事和列曹参军事等官。录事参军事是总管府第三序列的官职,其职责则和中央朝廷的御史台一样,是负责监督句检的。能出任这个职务,确实说明父亲并非是贬谪了。
不过他心中有一个疑问。能出任这个职务。确实是高升了。只是父亲在朝中坐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这次又是借了哪个贵人的力。
“不知是谁出力?”
“张建平。”
“扬州总管府司马张衡张建平?”房玄龄惊道。
“正是张司马。”房彦谦似乎早知道儿子会惊讶。房彦谦在御史台多年,虽然品低但权重,尤其是担任着监察之职的御史之位,对于许多贵人来说,若能拉拢过来,那是极大的助力。当年他一入大兴城,就有诸多人拉拢试探。可这些年,他却一直是不偏不倚。保持着不站队的中立姿态。这个姿态,自然也就是两面不讨好,因此才会一直十二年都没升过职。可如今,他九品散阶升八品县令,父亲也升任七品外任实职,房玄龄自然马上清楚了,看来父亲已经站队了。而且他刚才也已经透露帮忙的是张建平,张衡和父亲有旧他是早知道的,张衡曾经担任过司门侍郎,后来便一直跟随着晋王杨广,杨广为河北行台尚书令时,张衡担任刑部、度支二曹郎,后来杨广镇并州,他又为并州总管掾,及杨广转镇扬州,张衡又跟着转任扬州总管掾,如今更已经成为扬州总管府司马,成为晋王的心腹。
父亲已经选择了晋王杨广这边站队了。
对于父亲的眼光,他很佩服。房玄龄虽然最近几年一直在河东读书,但对于朝中情况,自然也是很熟悉的。当今虽然杨勇以嫡长子身份坐在太子位上已经十八年了,可这太子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有识之人,都能看出来,太子杨勇并不得天子之意,特别是有了贤王杨广和庞王杨谅在后觊觎太子之位。
不过天下人皆称赞晋王最贤,不过房玄龄可不会为那表象所迷惑,在他看来,晋王是有才能的,这是作不的假的。但晋王有才不代表他就最贤,在他眼中,晋王的贤,更多的只是伪装出来的。不知为何,房玄龄对于杨广有点天然的不喜,说不上理由,就是心里感觉。
“父亲,传闻中新任武州总管是晋王私生子之事,当真?”房玄龄突然问道。
最近大兴城最热的传闻,没有之一,就是新任的武州总管、广宁郡公,大将军易风究竟是太子嫡子还是晋王私生子的流言猜测。这件事情如今是越传越火,几乎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房玄龄从河东回来的一路上,都已经不时能听到。甚至还有传闻说,这位易风其实是天子的私生子,也有人说易风还曾经拜河东大儒王通门下读书,也是河汾门下。
对于这些流言,房玄龄也是难以分明,不过他倒是曾听到同学说过,曾经也在龙门听课的巨鹿魏征如今在这位易风帐下做事,据说魏征曾经信中说过,易风当初曾数次亲至龙门听老师讲课。不过魏征想来思去,似乎也没有想起来自已印象中有易风这个人。不过这也并不能说易风就没到过龙门听课,毕竟河汾门下,如今弟子早过千人,每日赶来求学听课的士子不计其数,除了少数的入室亲传弟子,多数都只是记名弟子,甚至大多数只是连师徒名份都没有的旁听士子而已。
魏征就是一个旁听士子,不过魏征的名气在旁听士子中不易风曾经数次去河东听课,那就极有可能是真的。不过如此一来,却让他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易风越发的迷糊起来,有人说易风是个马贼,有人说他是个孤儿,也有人说他是皇孙甚至是皇子,各种传闻纷芸,但这个人却短时间内生生在塞外拉起了一支不小的势力,引得天下侧目。马上就要去怀安了,怀安紧靠着怀荒,对于这位未来邻居,他确实有些好奇。
对于易风究竟是太子嫡子,还是晋王私生子,或者皇帝私生子,房玄龄觉得还是晋王私生子更靠谱一些。
“此事为父也是弄不明白。”房彦谦摇了摇头,抚了抚长须,“独孤后性烈善妒,想当年天子临幸尉迟氏,转眼独孤后就将其杖死,气的皇帝负气出走,还得杨素和高颍策马追回。虽然自那次后,皇后不得不放宽了些,为皇帝选了江南的陈氏和蔡氏,可也是近年之事。十八年前,却是绝不可能让天子有私生子的。”独孤氏的厉害是天下皆知的,身为堂堂天子的杨坚,至今只有五子五女,而且全都是与独孤氏所出,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独孤皇后的厉害了。连偷偷临幸一个宫女,一经发现宫女都会马上被杖死,更不可能有私生子了。
“不过无风不起浪,就看天家到现在也并没有马上清除谣言,那么这易风倒真的极有可能是皇室遗落在外的皇孙。至于他究竟是晋王私生子还是太子嫡子...”房彦谦想了想,“按理说极有可能就是太子之子,但不太可能是元妃所生,应当是太子在外的私生子。”房彦谦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当今太子杨勇在这方面可是有前科的,云昭训就是他在外面野合的外室,现在的长子就是他和云昭训在外野合私生,最后带入宫中的。
房玄龄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儿记得太子长子俨的封号是长宁王,如今这易风新得爵位不就是长宁公?这....”
经儿子一说,房彦谦也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太子长子封号长宁郡王,而这易风如今的封号是长宁郡公,这难道是巧合?或者说,这里面真的有什么玄妙?
“易风,易风...”房玄龄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里竟然对即将远赴怀安赴任有了几分期待起来。(未完待续。。)u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父亲已经老了...”房乔看着窗纸上那照映着的佝偻背影,突然心头一阵沉重,不知不觉中,心中一直伟岸的父亲已经老矣。而他,也转眼近二十弱冠,两年前由州中举进士,然后得授了散阶最低一阶的羽骑尉,这是从九品散阶,开皇年间新设的八郎八尉中的最低一阶。不过他也清楚,隋承自西魏北周,关陇贵族们向来压制东魏北齐一脉的山东士族。两年前得了羽骑尉这个散阶之后,房乔并没有得授实职,近两年来,他一直在等待吏部的诠选,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是在长安与河东往返,常年在河东大儒王通的门下听讲。在龙门,王通的门下弟子过千,他也结识了无数的年青才俊,甚至有种不愿回来的感觉。这次若非父亲派老家人赶到河东让他马上返京,房乔都不会马上回来。比起大兴城里的关陇贵族们的得意不可一世,他更愿意留在河汾与同学师友们一起钻研经义礼乐。
“妫州怀安县令!”一边走着,房乔一边摇头,这也是父亲急着叫他回来的原因。朝廷在北疆新设武州、妫州二总管府,二州辖四县,这次父亲动用人脉关系,为他谋的这个怀安县令实缺是下县县令,正八品。论起来。能够直接从一个无实职的散官羽骑尉实授一县父母官,这若是寻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不过怀安虽是一县,但是新设之县。北疆长城脚下,荒僻之地,尤其是眼下朝廷上下哪个不知道北方与突厥之战一触即发。有关系的愿意冒险的,更愿意调入军中任职,以求战场上博功名。而一些胆小的,这个时候却更是不敢跑去怀安这样的险地了,如此。倒是让他这个山东士子也有了机会一下子得了个实缺县令。
对于父亲的这个安排,房乔没多少的反感。他知道父亲的意思,北齐国灭之后。许多山东士族选择了不再出仕,干脆闭门当起了地主,在家读书研究经学。这也是因为天下得势的是关陇贵族,山东士族是失败者。被打压下。许多人便干脆不去做官受气。可房乔的父亲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关陇贵族打压山东士族,那么他们就越不能放弃,反而要努力出仕,这样才能争取话语权。
房乔的祖地是河北的清河,到了他八世祖房湛时因做过燕国的太尉椽,而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从那以后。房家便一直留在齐州历城,二百多年间。历城房氏一直是诗书传家,家族世代为官从政,也是历城的士族名门。房乔的高祖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也作过南朝宋的太守。他的父亲十八岁出仕,从州主簿起家,四十岁时,也就是在十二年前,被郡守举荐入京做了监察御史,直到如今。
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官员,品级并不算高,只有从八品,甚至还没有如今房乔新授的怀安县令品高。
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早年为从三品,开皇五年后降为正四品,次官有从五品的治书侍御史,从七品的侍御史,正八品的殿内侍御史,从八品的监察御史。房乔父亲的官职在御史台中级别也是低的,不过御史台职掌纠察弹劾,品低却权重,哪怕只是从八品的监察御史一样如此。不过老父当了十二年的监察御史,至今都没有升迁过,却也与他们是山东士族出身有极大的关系。这一点,也一直是房乔心中对朝廷暗中不满之处。若非父亲坚持,他并不愿意去当大隋的官。
他一路思索着这些问题,从侧门沿着院中假山间的小径走向父亲书房,璀璨的天河悬挂在夜空,秋风吹拂着院中的树枝,将渐已枯黄的树叶带离。
他即将出京往北疆担任怀安县令一职,随着他的正式出仕,历城房家又一代人踏入官途。而随着他的任职,他也将正式超过父亲的官品,儿子一当官就比父亲还高,听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
他经过父亲窗前的时候,把脚步放轻,可父亲却依然已经听到了。
“玄龄回来了?”
“是,大人。”房乔只好站住,答道。
“嗯,进来吧,为父有话和你说。”
当房玄龄踏上走廊,通往父亲书房的走道时,他决定不再和父亲争论。之前,他曾经对出任怀安县令之事,并没有明确的答复。没有立即答应,犹豫即是反对。不过现在,想到父亲已知天命,渐老迈,便打算顺从父亲的安排。他知道父亲这一生过的也很辛苦,虽然房家是官宦世家,可实际上父亲幼年就丧父,连父亲都不认识,自小是由长兄教授读书,后来十五岁时过继给了叔父。之后跟随在伯父乐陵太守房豹身边做事,后又师从于博士尹琳,学得一身学问,十八岁时就已经被征辟为官。
“为父再问你一遍,你是否愿意去怀安?”房彦谦已经年过五十,发须半白,人比较削瘦,不过坐在那里,却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儒雅的气质。
“儿已经打算三日后起程东去赴任。”
听到这个答复,房彦谦很是欣慰。
“为父过些天也要外放了。”
房玄龄有些意外,惊讶的问,“父亲去哪?”
“不是贬谪。”房彦谦笑着对儿子道,“入京十二年,我也有些倦了,如今你也正式出仕为一县父母官,我也就放心了。这次就找了一故人相助,谋了一个外放。秦州总管府录事参军!”
听到这里,房玄龄稍放了点心。他还担心父亲在朝中为人过于正直,因此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官。秦州总管府曾经由三皇子杨俊总管。一度统领整个关陇诸州,是大总管府。不过自秦俊获罪削去官职回京之后,秦州总管也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总管府,不过论品级,依然是要比上州还要高一级。做为秦州总管府的录事参军事,其品级也是正七品。相比于监察御史的正八品,父亲的官品算是升了两级。而且总管府的录事参军也是实权职务。总管府总管是最高官兼任刺史,下面是长史和司马,然后就是录事参军事和列曹参军事等官。录事参军事是总管府第三序列的官职,其职责则和中央朝廷的御史台一样,是负责监督句检的。能出任这个职务,确实说明父亲并非是贬谪了。
不过他心中有一个疑问。能出任这个职务。确实是高升了。只是父亲在朝中坐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这次又是借了哪个贵人的力。
“不知是谁出力?”
“张建平。”
“扬州总管府司马张衡张建平?”房玄龄惊道。
“正是张司马。”房彦谦似乎早知道儿子会惊讶。房彦谦在御史台多年,虽然品低但权重,尤其是担任着监察之职的御史之位,对于许多贵人来说,若能拉拢过来,那是极大的助力。当年他一入大兴城,就有诸多人拉拢试探。可这些年,他却一直是不偏不倚。保持着不站队的中立姿态。这个姿态,自然也就是两面不讨好,因此才会一直十二年都没升过职。可如今,他九品散阶升八品县令,父亲也升任七品外任实职,房玄龄自然马上清楚了,看来父亲已经站队了。而且他刚才也已经透露帮忙的是张建平,张衡和父亲有旧他是早知道的,张衡曾经担任过司门侍郎,后来便一直跟随着晋王杨广,杨广为河北行台尚书令时,张衡担任刑部、度支二曹郎,后来杨广镇并州,他又为并州总管掾,及杨广转镇扬州,张衡又跟着转任扬州总管掾,如今更已经成为扬州总管府司马,成为晋王的心腹。
父亲已经选择了晋王杨广这边站队了。
对于父亲的眼光,他很佩服。房玄龄虽然最近几年一直在河东读书,但对于朝中情况,自然也是很熟悉的。当今虽然杨勇以嫡长子身份坐在太子位上已经十八年了,可这太子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有识之人,都能看出来,太子杨勇并不得天子之意,特别是有了贤王杨广和庞王杨谅在后觊觎太子之位。
不过天下人皆称赞晋王最贤,不过房玄龄可不会为那表象所迷惑,在他看来,晋王是有才能的,这是作不的假的。但晋王有才不代表他就最贤,在他眼中,晋王的贤,更多的只是伪装出来的。不知为何,房玄龄对于杨广有点天然的不喜,说不上理由,就是心里感觉。
“父亲,传闻中新任武州总管是晋王私生子之事,当真?”房玄龄突然问道。
最近大兴城最热的传闻,没有之一,就是新任的武州总管、广宁郡公,大将军易风究竟是太子嫡子还是晋王私生子的流言猜测。这件事情如今是越传越火,几乎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房玄龄从河东回来的一路上,都已经不时能听到。甚至还有传闻说,这位易风其实是天子的私生子,也有人说易风还曾经拜河东大儒王通门下读书,也是河汾门下。
对于这些流言,房玄龄也是难以分明,不过他倒是曾听到同学说过,曾经也在龙门听课的巨鹿魏征如今在这位易风帐下做事,据说魏征曾经信中说过,易风当初曾数次亲至龙门听老师讲课。不过魏征想来思去,似乎也没有想起来自已印象中有易风这个人。不过这也并不能说易风就没到过龙门听课,毕竟河汾门下,如今弟子早过千人,每日赶来求学听课的士子不计其数,除了少数的入室亲传弟子,多数都只是记名弟子,甚至大多数只是连师徒名份都没有的旁听士子而已。
魏征就是一个旁听士子,不过魏征的名气在旁听士子中不易风曾经数次去河东听课,那就极有可能是真的。不过如此一来,却让他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易风越发的迷糊起来,有人说易风是个马贼,有人说他是个孤儿,也有人说他是皇孙甚至是皇子,各种传闻纷芸,但这个人却短时间内生生在塞外拉起了一支不小的势力,引得天下侧目。马上就要去怀安了,怀安紧靠着怀荒,对于这位未来邻居,他确实有些好奇。
对于易风究竟是太子嫡子,还是晋王私生子,或者皇帝私生子,房玄龄觉得还是晋王私生子更靠谱一些。
“此事为父也是弄不明白。”房彦谦摇了摇头,抚了抚长须,“独孤后性烈善妒,想当年天子临幸尉迟氏,转眼独孤后就将其杖死,气的皇帝负气出走,还得杨素和高颍策马追回。虽然自那次后,皇后不得不放宽了些,为皇帝选了江南的陈氏和蔡氏,可也是近年之事。十八年前,却是绝不可能让天子有私生子的。”独孤氏的厉害是天下皆知的,身为堂堂天子的杨坚,至今只有五子五女,而且全都是与独孤氏所出,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独孤皇后的厉害了。连偷偷临幸一个宫女,一经发现宫女都会马上被杖死,更不可能有私生子了。
“不过无风不起浪,就看天家到现在也并没有马上清除谣言,那么这易风倒真的极有可能是皇室遗落在外的皇孙。至于他究竟是晋王私生子还是太子嫡子...”房彦谦想了想,“按理说极有可能就是太子之子,但不太可能是元妃所生,应当是太子在外的私生子。”房彦谦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当今太子杨勇在这方面可是有前科的,云昭训就是他在外面野合的外室,现在的长子就是他和云昭训在外野合私生,最后带入宫中的。
房玄龄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儿记得太子长子俨的封号是长宁王,如今这易风新得爵位不就是长宁公?这....”
经儿子一说,房彦谦也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太子长子封号长宁郡王,而这易风如今的封号是长宁郡公,这难道是巧合?或者说,这里面真的有什么玄妙?
“易风,易风...”房玄龄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里竟然对即将远赴怀安赴任有了几分期待起来。(未完待续。。)u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