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我在锦州
不怕不要命的, 就怕不要脸的, 面对锦州城内“不要脸”的这几位, 皇太极在锦州城外干着急,
这时一封极为“机密”的明军信件被截获, 到了他手上, 信是写给锦州城内赵率教和纪用的, 写信人是宁远的袁崇焕,
信的内容是告诉锦州城守将坚守城池, 无需惧怕, 他已调集了山西、蒙古以及一部分水军, 大约七万人, 很快就会來救援锦州, 信中还很详尽地说了各路援军的领军将军及兵力, 甚至连已到达的地点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么机密的信怎么会落到敌人手里呢, 这个袁崇焕也太大意了, 是不是急火攻心了,
袁崇焕真的是急火攻心了, 从锦州城被围那日起, 援还是不援呢,
锦州城是宁远的前哨, 若丢失, 宁远还能守得住吗,
但若救援便中了敌军陷阱, 得不偿失, 怎么办呢,
朝廷也在着急, 经过一番权衡后, 又将难題抛给袁崇焕, “为今之计, 急以解围为主, 而解围之计, 专以责成大帅为主, ”
巡抚阎鸣泰在奏章中说得也很明白, 援可以援, 但袁经略不可离开宁远,
这个建议得到兵部批准, 所以袁崇焕必须以宁远为重, 不得离开, 即使援救也只能另派他人,
袁崇焕急火攻心, 但沒烧到大脑, 他想出一计, 此计与锦州城使用的计策不谋而合, 用东北方言讲, 就是忽悠,
于是他写下这封看上去极其逼真的信, 又让这封信极其不小心地落到皇太极手上,
在金营中应该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封信信以为真, 比如范文程, 以他的聪明才智, 以他对明军的了如指掌, 他完全可以看出这信的虚假,
然而这次他沒有, 他甚至比别人更确信这封信的真实性, 他告诉皇太极自己仰头看见的那张脸, 欲以此來佐证,
“魏四, 你是说他们的监国公公在锦州城内, ”皇太极惊讶万分, “是不是范先生认错人了, ”
“之前我也有过怀疑, 但现在可以确定他肯定是魏四, ”范文程的面前一直浮现着魏四的脸,
“怎讲, ”皇太极问,
范文程很有自信地解释, “明军明知野战非我军对手, 明知我们对锦州围而不攻是为了打击援军, 却仍然派兵來援, 这是为何, 因为他们的监国公公在城内, ”
已好几日未看见范文程露出自信的皇太极笑道:“先生, 你可否将那张脸画下來, ”
这有何难, 范文程很快画下那张脸, 而且还是笑脸,
“果然是他, ”皇太极惊住,
“臣有个万全之策, ”范文程献计, “城内明军不敢出城, 我们只需用小部分兵力包围便是, 主力应用來消灭援军, ”
皇太极依计收缩锦州城外的包围圈, 静心等待明朝援军的到來,
日子一天一天过, 援兵何时何时來,
來倒是來了, 不过不是一万, 也不是一千, 有时连一百都不满, 袁崇焕不断派出小股轻骑在夜间骚扰, 时而放一把火, 时而去抢一下粮食,
总之皇太极很是狼狈, 每每以为是援军, 每每连个明军影子也沒看见,
“金军为何不攻呢, ”赵率教在城头自言自语,
“金兵缩小包围圈有几日了, ”魏四从那边过來, 问道,
赵率教一掰手指头答道:“回魏公公, 已有六日, ”
“叫我什么, ”魏四有些不高兴, 这个称呼他很不高兴听到,
赵率教尴尬地忙改口, “魏四哥, ”
魏四这才露出笑容, 望着城外道:“皇太极不打锦州, 是因为他在等着咱们的援军, 袁崇焕大人至今也不派來援军就对了, 若派來则会落入敌人的圈套, ”
纪用也从远处走过來, “只要能撑下去, 敌人必会撤军, ”
“现在敌军围锦州的兵力明显减弱, 咱们何不偷袭一下呢, ”赵率教突然有了想法,
魏四遥望远方, 他在进行换位思考, 若我是皇太极, 现在必定气急败坏, 必定要找个撒气的地方, 宁远, 只要打下宁远, 锦州城还用打吗,
“现在还不是时候, ”魏四对赵率教道,
“何时才是时候呢, ”赵率教求教,
魏四向着远方嘲笑一下, “在他去打宁远之时, ”
纪用跟着问道:“魏公公怎知金军会弃锦州而攻宁远, ”魏四已交代过他不许这样称呼, 但他就是无法改口, 或许是在内宫时间长的缘故吧,
魏四也知道他无法改口, 便也不为难, “若我是皇太极, 必会去宁远, 因为宁远夺下, 锦州便是废城, ”
“如此说來, 应及早通报袁经略, ”纪用一听, 着急起來,
“袁崇焕应该已料到, 他会坚守宁远城, ”魏四道,
赵率教露出喜色, “哈哈, 宁远城比之锦州城坚固数倍, 金兵肯定会狼狈退军, ”
努尔哈赤攻宁远的一幕又在眼前浮现, 魏四觉得不能继续同样的故事, 宁远城被毁, 再重新修筑, 如此循环毫无意义,
“不, 这次我希望他能与敌军城外决战, ”魏四缓缓地道,
赵率教和纪用不解望着他, 这与先前的策略完全相反, 因为野战明军远非金军对手,
“萨尔浒败后, 我朝便再无军队在野战中胜过金军, ”魏四目光含着不甘道:“这一次袁崇焕必须获胜, 否则今后的战略就会受到影响, ”
赵率教和纪用略带怀疑地问:“可是, 打得赢吗, ”
“不赢就请袁崇焕自裁谢罪, ”魏四冷冷地道,
从未见过魏四这威严表情的两人心颤了一下,
“我要亲自给袁崇焕写信, ”魏四已打好腹稿,
“我这就挑好两人, 魏四哥写好后趁夜送去宁远, ”赵率教忙道,
魏四笑了笑, “人手我有, 别人我不放心, ”然后向身后的尤三妹、栗香道:“今夜你俩去宁远送到袁崇焕手上, ”
这二人上下城墙如同翻越矮墙, 军中哪有这样的高手, 赵率教和纪用不住点头,
“袁崇焕大人:皇太极必会在近日攻向宁远, 想來你已做好死守宁远之准备, 但此战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城外拒敌, 原因有三:一是皇太极攻不下锦州, 又无法歼灭援军, 金军帐中必定矛盾重重, 军心不稳;二是皇太极又怕锦州明军断其后路, 使其腹背受敌, 必然会在锦州城外留下部分兵力;三是因为我是魏四, 我在锦州, 是我给你的死命令, 必须听从, ”
魏四魏公公, 袁崇焕吃惊抬头望着來送信的两人, “魏, 魏公公他在锦州, ”
“沒错, 他在锦州, ”尤三妹点点头,
他竟然在锦州, 在最前线, 在最危险的地方, 袁崇焕吃惊好久, 方才继续看信,
“此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胜利, 否则我将命丧锦州, 而你还有脸苟活下去吗, 袁大人说过五年平辽, 我说不用, 最多三年, 关键就是时机的把握, 若要平辽, 野战和攻城在所难免, 这一仗若失败必会凉了所有将士的心, 必会使士气大损, 别说五年, 十年平辽的可能都沒, 所以不论你如何布阵如何布兵如何用计, 必须取胜, 否则你我的命就留在关外, ”
袁崇焕再看落款只有两个字:魏四,
“信已送到, 我们回锦州了, ”尤三妹道,
“等我给魏公公回信, ”袁崇焕忙道,
尤三妹道:“他说过不需要回信, 也不要回话, ”
魏公公的意思就是我只能听命, 只能取胜, 只能不惜一切代价取胜, 袁崇焕想到皇太极会來攻宁远, 所以早做好守城准备, 但是这野战,
“告辞, ”尤三妹和栗香道,
袁崇焕赶紧道:“这天已大亮, 待天黑再回去吧, ”
“袁大人放心, 这点金兵拦不住我俩的, ”尤三妹和栗香自信地离开,
听到袁崇焕准备在城外与金兵决战的决定后, 众将议论纷纷, 满桂是赞同的, 在之前他甚至请求带兵援救锦州, 阎鸣泰、祖大寿等人则心怀忐忑, 表示反对,
阎鸣泰來到宁远已有几日, 他觉得他不能躲在后面, 因为他已疏通好关系, 此战后将入京进兵部, 要有所表现,
“虽然这与之前的战略完全相反, 但我们必须这样做, 因为魏忠贤公公在锦州, ”袁崇焕缓缓地道,
什么, 所有人吃惊望向他,
袁崇焕拿出信, “这是魏公公昨夜从锦州送來的信, ”然后读起,
“打, 打他个落花流水, ”满桂对魏四的这个决定欣喜万分,
“为了魏公公, 必须打, 必须胜, ”祖大寿也不知从哪來的信心, 很激动地喊道,
阎鸣泰也很激动地表态, “魏公公说能胜, 那必然会胜, ”以后的仕途全在魏公公手里呢, 他可不能有意外,
“好, 全军从今日起便到城外演练, ”袁崇焕朗声下令, 他很满意这种状况, 他相信凭着这种状态必然会取胜,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军心, 是精神, 是信念, 现在这支队伍军心一致, 精神饱满, 有着必胜的信念, 可以战胜天下任何一支军队,
平辽, 不是梦想, 即使是梦想, 也将梦想成真, 此战便是迈向真实的第一战,
这时一封极为“机密”的明军信件被截获, 到了他手上, 信是写给锦州城内赵率教和纪用的, 写信人是宁远的袁崇焕,
信的内容是告诉锦州城守将坚守城池, 无需惧怕, 他已调集了山西、蒙古以及一部分水军, 大约七万人, 很快就会來救援锦州, 信中还很详尽地说了各路援军的领军将军及兵力, 甚至连已到达的地点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么机密的信怎么会落到敌人手里呢, 这个袁崇焕也太大意了, 是不是急火攻心了,
袁崇焕真的是急火攻心了, 从锦州城被围那日起, 援还是不援呢,
锦州城是宁远的前哨, 若丢失, 宁远还能守得住吗,
但若救援便中了敌军陷阱, 得不偿失, 怎么办呢,
朝廷也在着急, 经过一番权衡后, 又将难題抛给袁崇焕, “为今之计, 急以解围为主, 而解围之计, 专以责成大帅为主, ”
巡抚阎鸣泰在奏章中说得也很明白, 援可以援, 但袁经略不可离开宁远,
这个建议得到兵部批准, 所以袁崇焕必须以宁远为重, 不得离开, 即使援救也只能另派他人,
袁崇焕急火攻心, 但沒烧到大脑, 他想出一计, 此计与锦州城使用的计策不谋而合, 用东北方言讲, 就是忽悠,
于是他写下这封看上去极其逼真的信, 又让这封信极其不小心地落到皇太极手上,
在金营中应该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封信信以为真, 比如范文程, 以他的聪明才智, 以他对明军的了如指掌, 他完全可以看出这信的虚假,
然而这次他沒有, 他甚至比别人更确信这封信的真实性, 他告诉皇太极自己仰头看见的那张脸, 欲以此來佐证,
“魏四, 你是说他们的监国公公在锦州城内, ”皇太极惊讶万分, “是不是范先生认错人了, ”
“之前我也有过怀疑, 但现在可以确定他肯定是魏四, ”范文程的面前一直浮现着魏四的脸,
“怎讲, ”皇太极问,
范文程很有自信地解释, “明军明知野战非我军对手, 明知我们对锦州围而不攻是为了打击援军, 却仍然派兵來援, 这是为何, 因为他们的监国公公在城内, ”
已好几日未看见范文程露出自信的皇太极笑道:“先生, 你可否将那张脸画下來, ”
这有何难, 范文程很快画下那张脸, 而且还是笑脸,
“果然是他, ”皇太极惊住,
“臣有个万全之策, ”范文程献计, “城内明军不敢出城, 我们只需用小部分兵力包围便是, 主力应用來消灭援军, ”
皇太极依计收缩锦州城外的包围圈, 静心等待明朝援军的到來,
日子一天一天过, 援兵何时何时來,
來倒是來了, 不过不是一万, 也不是一千, 有时连一百都不满, 袁崇焕不断派出小股轻骑在夜间骚扰, 时而放一把火, 时而去抢一下粮食,
总之皇太极很是狼狈, 每每以为是援军, 每每连个明军影子也沒看见,
“金军为何不攻呢, ”赵率教在城头自言自语,
“金兵缩小包围圈有几日了, ”魏四从那边过來, 问道,
赵率教一掰手指头答道:“回魏公公, 已有六日, ”
“叫我什么, ”魏四有些不高兴, 这个称呼他很不高兴听到,
赵率教尴尬地忙改口, “魏四哥, ”
魏四这才露出笑容, 望着城外道:“皇太极不打锦州, 是因为他在等着咱们的援军, 袁崇焕大人至今也不派來援军就对了, 若派來则会落入敌人的圈套, ”
纪用也从远处走过來, “只要能撑下去, 敌人必会撤军, ”
“现在敌军围锦州的兵力明显减弱, 咱们何不偷袭一下呢, ”赵率教突然有了想法,
魏四遥望远方, 他在进行换位思考, 若我是皇太极, 现在必定气急败坏, 必定要找个撒气的地方, 宁远, 只要打下宁远, 锦州城还用打吗,
“现在还不是时候, ”魏四对赵率教道,
“何时才是时候呢, ”赵率教求教,
魏四向着远方嘲笑一下, “在他去打宁远之时, ”
纪用跟着问道:“魏公公怎知金军会弃锦州而攻宁远, ”魏四已交代过他不许这样称呼, 但他就是无法改口, 或许是在内宫时间长的缘故吧,
魏四也知道他无法改口, 便也不为难, “若我是皇太极, 必会去宁远, 因为宁远夺下, 锦州便是废城, ”
“如此说來, 应及早通报袁经略, ”纪用一听, 着急起來,
“袁崇焕应该已料到, 他会坚守宁远城, ”魏四道,
赵率教露出喜色, “哈哈, 宁远城比之锦州城坚固数倍, 金兵肯定会狼狈退军, ”
努尔哈赤攻宁远的一幕又在眼前浮现, 魏四觉得不能继续同样的故事, 宁远城被毁, 再重新修筑, 如此循环毫无意义,
“不, 这次我希望他能与敌军城外决战, ”魏四缓缓地道,
赵率教和纪用不解望着他, 这与先前的策略完全相反, 因为野战明军远非金军对手,
“萨尔浒败后, 我朝便再无军队在野战中胜过金军, ”魏四目光含着不甘道:“这一次袁崇焕必须获胜, 否则今后的战略就会受到影响, ”
赵率教和纪用略带怀疑地问:“可是, 打得赢吗, ”
“不赢就请袁崇焕自裁谢罪, ”魏四冷冷地道,
从未见过魏四这威严表情的两人心颤了一下,
“我要亲自给袁崇焕写信, ”魏四已打好腹稿,
“我这就挑好两人, 魏四哥写好后趁夜送去宁远, ”赵率教忙道,
魏四笑了笑, “人手我有, 别人我不放心, ”然后向身后的尤三妹、栗香道:“今夜你俩去宁远送到袁崇焕手上, ”
这二人上下城墙如同翻越矮墙, 军中哪有这样的高手, 赵率教和纪用不住点头,
“袁崇焕大人:皇太极必会在近日攻向宁远, 想來你已做好死守宁远之准备, 但此战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城外拒敌, 原因有三:一是皇太极攻不下锦州, 又无法歼灭援军, 金军帐中必定矛盾重重, 军心不稳;二是皇太极又怕锦州明军断其后路, 使其腹背受敌, 必然会在锦州城外留下部分兵力;三是因为我是魏四, 我在锦州, 是我给你的死命令, 必须听从, ”
魏四魏公公, 袁崇焕吃惊抬头望着來送信的两人, “魏, 魏公公他在锦州, ”
“沒错, 他在锦州, ”尤三妹点点头,
他竟然在锦州, 在最前线, 在最危险的地方, 袁崇焕吃惊好久, 方才继续看信,
“此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胜利, 否则我将命丧锦州, 而你还有脸苟活下去吗, 袁大人说过五年平辽, 我说不用, 最多三年, 关键就是时机的把握, 若要平辽, 野战和攻城在所难免, 这一仗若失败必会凉了所有将士的心, 必会使士气大损, 别说五年, 十年平辽的可能都沒, 所以不论你如何布阵如何布兵如何用计, 必须取胜, 否则你我的命就留在关外, ”
袁崇焕再看落款只有两个字:魏四,
“信已送到, 我们回锦州了, ”尤三妹道,
“等我给魏公公回信, ”袁崇焕忙道,
尤三妹道:“他说过不需要回信, 也不要回话, ”
魏公公的意思就是我只能听命, 只能取胜, 只能不惜一切代价取胜, 袁崇焕想到皇太极会來攻宁远, 所以早做好守城准备, 但是这野战,
“告辞, ”尤三妹和栗香道,
袁崇焕赶紧道:“这天已大亮, 待天黑再回去吧, ”
“袁大人放心, 这点金兵拦不住我俩的, ”尤三妹和栗香自信地离开,
听到袁崇焕准备在城外与金兵决战的决定后, 众将议论纷纷, 满桂是赞同的, 在之前他甚至请求带兵援救锦州, 阎鸣泰、祖大寿等人则心怀忐忑, 表示反对,
阎鸣泰來到宁远已有几日, 他觉得他不能躲在后面, 因为他已疏通好关系, 此战后将入京进兵部, 要有所表现,
“虽然这与之前的战略完全相反, 但我们必须这样做, 因为魏忠贤公公在锦州, ”袁崇焕缓缓地道,
什么, 所有人吃惊望向他,
袁崇焕拿出信, “这是魏公公昨夜从锦州送來的信, ”然后读起,
“打, 打他个落花流水, ”满桂对魏四的这个决定欣喜万分,
“为了魏公公, 必须打, 必须胜, ”祖大寿也不知从哪來的信心, 很激动地喊道,
阎鸣泰也很激动地表态, “魏公公说能胜, 那必然会胜, ”以后的仕途全在魏公公手里呢, 他可不能有意外,
“好, 全军从今日起便到城外演练, ”袁崇焕朗声下令, 他很满意这种状况, 他相信凭着这种状态必然会取胜,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军心, 是精神, 是信念, 现在这支队伍军心一致, 精神饱满, 有着必胜的信念, 可以战胜天下任何一支军队,
平辽, 不是梦想, 即使是梦想, 也将梦想成真, 此战便是迈向真实的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