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良才能人
魏四沒有欣喜, 有意淡淡地道:“这些话也只能随便聊聊, 万不可有此心, ”
李永贞站起道:“魏四兄弟, 我与你虽之前只见过一面, 但已认准你必成大事, 既然你有这个本事, 又何必掖着藏着呢, 难道你忍心看着内宫这样不堪下去吗, ”
王体乾跟着道:“不错, 魏四兄弟你若再如此下去, 我们这些老哥哥的心都寒了, ”
魏四望向刘若愚, 想听听他的看法,
刘若愚微笑道:“良才善用, 能者居之, 魏四, 你是良才, 也是能者, ”
三人的劝说让魏四心潮澎湃, 是啊, 我有着先进的大脑, 为何放弃使用呢, 其实我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他严肃庄重的眼神从三人脸上划过, “你们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
“决不掺假, 我们是真心诚意敬佩老弟的本事, 愿意全心全意地帮助, ”王体乾也很郑重, 另两人不断点头表示同意,
好, 那就开始逆袭吧, 魏四站起, 用很坚定的语气道:“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我魏四愿意承受这份重量, ”
“哈哈, 魏四老弟, ”三人欣喜不已, 不停喊着魏四的名字,
兴奋的叫声吵來尤三妹、杨留留等人, 大家以为发生了什么, 纷纷跑來观望,
“呵呵, 我与几位公公聊得兴起, 无甚事, 大家都回吧, ”魏四笑着让众人离开, 有很多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王体乾和李永贞早已想好对付王安的办法, 那就是以先皇故去后“红丸案”与“移宫案”为主, 指责王安的无能, 缺乏统领内宫的能力,
既然已加入, 自是要尽力, 刘若愚提出王安对先皇遗孀, 即李选侍这些皇妃们的处理上有违礼数, 过于严厉, 有愧先皇,
既然出手, 就要一击即中, 魏四笑笑, “这些还远远不够, 真正击倒他的那拳还沒來到, 我觉得应先按兵不动, ”
“你是说辽东, ”三人同时想到,
魏四叹口气点头, “不错, ”
“那要等到何时才能动呢, ”王体乾问,
“很快, 我想会很快, 因为努尔哈赤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魏四很肯定地道,
王安拖着病体回到乾清宫, 他丝毫沒感觉到正有股势力渐渐向他吞噬过來, 因为辽东之事让他焦头烂额,
对于毫无军事经验的他來说, 这真是难事, 而外廷的人, 从叶向高到兵部尚书张鸣鹤, 哪个又懂呢,
虽是过大年, 这些内外廷的重要人物不敢休息, 紧急商议着熊延弼与王化贞的矛盾处理办法, 最终办法是有了, 那就是由一人兼任经略和巡抚两职,
这也不失为好办法, 一个人说了算, 怎还会有矛盾呢,
现在出问題了, 该由谁來兼任呢,
按理内阁首辅叶向高、兵部尚书张鸣鹤倾向于王化贞, 也是能做最后决定的人, 怎么还会有问題呢,
不错, 你们可以做这个决定, 但你们敢承担之后的恶果吗, 刘一璟、杨涟、左光斗等人坚定不移地持反对意见, 令叶、张二人不由犹豫,
那就听这一派的不就完事了吗, 但鉴于大家都是东林人, 而熊延弼不是, 刘一璟等人能坚定不移地持反对意见, 却不能坚定不移地力挺熊延弼是这个人选,
王安虽对熊延弼的才能很是钦佩, 但在两种不同声音面前, 再一次不作为, 只等着内阁和兵部拿出最终人选, 代小皇帝盖上玉玺,
王体乾几人静静等着, 他们相信魏四的判断不会错, 那个机会很快就会來到,
争论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才暂时停息, 在权衡后, 刘一璟等人作出让步, 李永贞成为身兼两职的辽东主宰, 至于熊延弼, 撤职回京待用,
正月十七, 王安在王体乾、刘若愚等秉笔太监面前拿起玉玺, 坚定地盖下,
正月十八, 兵部正准备派人前往辽东宣布命令时, 辽东前线的加急军报到來, 金军已渡过辽河, 突破明军第一道防线, 逼近广宁,
张鸣鹤大惊, 急忙向内阁禀报,
朝廷又乱起, 先前的决定只好被搁置, 临阵换帅, 兵家之大忌, 即使不懂用兵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
王化贞犯了个大错, 他以为广宁城前有辽河、三岔河为险阻, 足可保广宁无忧,
可这时正是隆冬严寒, 河水结冰, 如履平地, 何险之有, 努尔哈赤看准这点, 正月十五发兵, 两日到达辽河, 踏冰过河, 守河将士未战便开始逃窜, 第一道防线轻而易举被攻破,
第二道防线乃是熊延弼部署的西平、镇武、闾阳三地品字形防线, 西平在最上方, 守军与金兵展开激战,
熊延弼闻讯, 立即命令王化贞亲自督战, 王化贞不予理睬, 派亲信将领孙得功率兵增援,
孙得功这人不得不多说一下, 他便是王化贞派往金营策反李永芳那人, 他带來的消息是李永芳已被策反, 但实际是他已被李永芳策反降金,
熊延弼深知西平之重要, 令镇武、闾阳两处援救西平, 于是在沙岭, 大明军队与金军铁骑展开决战,
结果可想而知, 明军难以抵挡八旗雄师的攻击, 大败, 而孙得功这时在军中大散“失败退兵”谣言, 明军全线溃败, 西平被攻陷,
这还沒完, 孙得功退回广宁继续造谣“金兵将要來攻打, 城将不保”, 令士兵们和百姓惊慌失措, 纷纷逃离,
这时的王化贞还在署衙内想着朝廷何时來公布那个好消息, 几名参将跑进來告诉他孙得功已叛变降金, 正接应金兵入城,
蒙在鼓里的王化贞大惊失色, 在众参将的搀扶下逃离广宁,
这时的熊延弼在距广宁四十里的右屯, 听闻这个消息, 犹豫起來,
广宁城内尚有守军一万多, 自己这有五千, 若去守广宁, 未必能抵得住六万敌军, 若是失广宁, 那责任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眼下很显然是王化贞丢了广宁, 罪责难逃, 自己又何必为他背这个黑锅呢,
想到这, 他沒有疾驰广宁, 而是去迎接逃回的王化贞,
王化贞见到他大声哭诉失城的原因, 熊延弼一番嘲讽后令他先入山海关, 自己在关外做些善后事宜便撤回,
其实努尔哈赤在第二日才來到广宁, 未损一兵一卒, 大摇大摆地进入这座已不设防的重镇,
随后仅仅两日, 义州失陷, 广阔的辽西地区沦入努尔哈赤之手, 山海关以北已非大明所属,
广宁失陷, 京城内人人自危, 乱成一团, 稍微有点路子的官员纷纷将家眷送走, 自己也在作南逃的准备,
高估王化贞能力, 广宁丢失, 自己难脱干系, 叶向高把肠子悔到了青, 带着愧意, 他提出安排各部、科官员分守京城的十六门, 并在城外配置重炮, 并请求从京城道山海关每十里设一个报马, 所有驿站皆以军务为第一位,
提议得到内、外宫的一致赞同,
张鸣鹤在第一时间递上辞呈, 他这样做的理由, 第一是作为兵部尚书, 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便是保叶向高, 避免他被牵连, 致使东林的大好局面受到损失,
辞呈不出意外地得到批准, 兵部尚书的空缺又引來一番纷争, 人选众多, 其中以孙承宗最为炙手可热,
王体乾决定在这时向王安发动攻击, 却找不到魏四, 赵应元按魏四的交代告诉他, 魏四出京去了山海关, 暂不可轻举妄动,
魏四去了山海关,
沒错, 这时的他已到山海关, 与他同行的是袁崇焕,
广宁一失, 魏四便想到袁崇焕, 他清晰地记得这时的袁崇焕会单骑出关考察, 严格意义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历史中露面, 从此铺开他波澜壮阔而又悲壮凄凉的一生, 魏四决定在路上等他,
袁崇焕很吃惊地望着魏四, “你, 怎会在这, ”
魏四笑笑, “等袁大人一同出关, ”
“你怎知我要出关, ”袁崇焕更是惊奇,
魏四仍在笑, “我还知道很多, 以后袁大人会慢慢体会到, ”
袁崇焕不再纠结这个问題, 转而问道:“你是宫里的太监, 做好你的事便可, 去关外作甚, ”
“袁大人也不过兵部的小小文书, 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又为何去关外呢, ”魏四笑着反问,
“哈哈, 既然如此, 那就一起吧, ”袁崇焕不想提及他的远大志向,
“能与袁大人同行, 魏四之幸也, ”魏四爽朗大笑,
两人快马加鞭, 奔向山海关, 奔向辽阔的关外大地,
朝廷的争论很快停下來, 因为当今朝廷中在军事才能方面超过孙承宗的人不多, 或者说沒有, 孙承宗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管理兵部事务,
孙承宗果然有两下子, 针对当前局势, 他提出安抚西部蒙古, 抚恤边镇百姓, 减少京城驻军等举措, 另外他指出目前武将作战却由文官指挥, 不论大战小战皆需要请示朝廷, 犯兵家之大忌, 应作改变,
广宁失守的追责也拉开, 逮捕王化贞, 交与刑部审讯;熊廷弼则遣回原籍, 削职为民, 听候审查,
如果是这样, 倒还不失公允, 只可惜熊延弼最终仍未能逃脱被斩, 传首九边的噩运,
李永贞站起道:“魏四兄弟, 我与你虽之前只见过一面, 但已认准你必成大事, 既然你有这个本事, 又何必掖着藏着呢, 难道你忍心看着内宫这样不堪下去吗, ”
王体乾跟着道:“不错, 魏四兄弟你若再如此下去, 我们这些老哥哥的心都寒了, ”
魏四望向刘若愚, 想听听他的看法,
刘若愚微笑道:“良才善用, 能者居之, 魏四, 你是良才, 也是能者, ”
三人的劝说让魏四心潮澎湃, 是啊, 我有着先进的大脑, 为何放弃使用呢, 其实我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他严肃庄重的眼神从三人脸上划过, “你们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
“决不掺假, 我们是真心诚意敬佩老弟的本事, 愿意全心全意地帮助, ”王体乾也很郑重, 另两人不断点头表示同意,
好, 那就开始逆袭吧, 魏四站起, 用很坚定的语气道:“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我魏四愿意承受这份重量, ”
“哈哈, 魏四老弟, ”三人欣喜不已, 不停喊着魏四的名字,
兴奋的叫声吵來尤三妹、杨留留等人, 大家以为发生了什么, 纷纷跑來观望,
“呵呵, 我与几位公公聊得兴起, 无甚事, 大家都回吧, ”魏四笑着让众人离开, 有很多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王体乾和李永贞早已想好对付王安的办法, 那就是以先皇故去后“红丸案”与“移宫案”为主, 指责王安的无能, 缺乏统领内宫的能力,
既然已加入, 自是要尽力, 刘若愚提出王安对先皇遗孀, 即李选侍这些皇妃们的处理上有违礼数, 过于严厉, 有愧先皇,
既然出手, 就要一击即中, 魏四笑笑, “这些还远远不够, 真正击倒他的那拳还沒來到, 我觉得应先按兵不动, ”
“你是说辽东, ”三人同时想到,
魏四叹口气点头, “不错, ”
“那要等到何时才能动呢, ”王体乾问,
“很快, 我想会很快, 因为努尔哈赤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魏四很肯定地道,
王安拖着病体回到乾清宫, 他丝毫沒感觉到正有股势力渐渐向他吞噬过來, 因为辽东之事让他焦头烂额,
对于毫无军事经验的他來说, 这真是难事, 而外廷的人, 从叶向高到兵部尚书张鸣鹤, 哪个又懂呢,
虽是过大年, 这些内外廷的重要人物不敢休息, 紧急商议着熊延弼与王化贞的矛盾处理办法, 最终办法是有了, 那就是由一人兼任经略和巡抚两职,
这也不失为好办法, 一个人说了算, 怎还会有矛盾呢,
现在出问題了, 该由谁來兼任呢,
按理内阁首辅叶向高、兵部尚书张鸣鹤倾向于王化贞, 也是能做最后决定的人, 怎么还会有问題呢,
不错, 你们可以做这个决定, 但你们敢承担之后的恶果吗, 刘一璟、杨涟、左光斗等人坚定不移地持反对意见, 令叶、张二人不由犹豫,
那就听这一派的不就完事了吗, 但鉴于大家都是东林人, 而熊延弼不是, 刘一璟等人能坚定不移地持反对意见, 却不能坚定不移地力挺熊延弼是这个人选,
王安虽对熊延弼的才能很是钦佩, 但在两种不同声音面前, 再一次不作为, 只等着内阁和兵部拿出最终人选, 代小皇帝盖上玉玺,
王体乾几人静静等着, 他们相信魏四的判断不会错, 那个机会很快就会來到,
争论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才暂时停息, 在权衡后, 刘一璟等人作出让步, 李永贞成为身兼两职的辽东主宰, 至于熊延弼, 撤职回京待用,
正月十七, 王安在王体乾、刘若愚等秉笔太监面前拿起玉玺, 坚定地盖下,
正月十八, 兵部正准备派人前往辽东宣布命令时, 辽东前线的加急军报到來, 金军已渡过辽河, 突破明军第一道防线, 逼近广宁,
张鸣鹤大惊, 急忙向内阁禀报,
朝廷又乱起, 先前的决定只好被搁置, 临阵换帅, 兵家之大忌, 即使不懂用兵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
王化贞犯了个大错, 他以为广宁城前有辽河、三岔河为险阻, 足可保广宁无忧,
可这时正是隆冬严寒, 河水结冰, 如履平地, 何险之有, 努尔哈赤看准这点, 正月十五发兵, 两日到达辽河, 踏冰过河, 守河将士未战便开始逃窜, 第一道防线轻而易举被攻破,
第二道防线乃是熊延弼部署的西平、镇武、闾阳三地品字形防线, 西平在最上方, 守军与金兵展开激战,
熊延弼闻讯, 立即命令王化贞亲自督战, 王化贞不予理睬, 派亲信将领孙得功率兵增援,
孙得功这人不得不多说一下, 他便是王化贞派往金营策反李永芳那人, 他带來的消息是李永芳已被策反, 但实际是他已被李永芳策反降金,
熊延弼深知西平之重要, 令镇武、闾阳两处援救西平, 于是在沙岭, 大明军队与金军铁骑展开决战,
结果可想而知, 明军难以抵挡八旗雄师的攻击, 大败, 而孙得功这时在军中大散“失败退兵”谣言, 明军全线溃败, 西平被攻陷,
这还沒完, 孙得功退回广宁继续造谣“金兵将要來攻打, 城将不保”, 令士兵们和百姓惊慌失措, 纷纷逃离,
这时的王化贞还在署衙内想着朝廷何时來公布那个好消息, 几名参将跑进來告诉他孙得功已叛变降金, 正接应金兵入城,
蒙在鼓里的王化贞大惊失色, 在众参将的搀扶下逃离广宁,
这时的熊延弼在距广宁四十里的右屯, 听闻这个消息, 犹豫起來,
广宁城内尚有守军一万多, 自己这有五千, 若去守广宁, 未必能抵得住六万敌军, 若是失广宁, 那责任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眼下很显然是王化贞丢了广宁, 罪责难逃, 自己又何必为他背这个黑锅呢,
想到这, 他沒有疾驰广宁, 而是去迎接逃回的王化贞,
王化贞见到他大声哭诉失城的原因, 熊延弼一番嘲讽后令他先入山海关, 自己在关外做些善后事宜便撤回,
其实努尔哈赤在第二日才來到广宁, 未损一兵一卒, 大摇大摆地进入这座已不设防的重镇,
随后仅仅两日, 义州失陷, 广阔的辽西地区沦入努尔哈赤之手, 山海关以北已非大明所属,
广宁失陷, 京城内人人自危, 乱成一团, 稍微有点路子的官员纷纷将家眷送走, 自己也在作南逃的准备,
高估王化贞能力, 广宁丢失, 自己难脱干系, 叶向高把肠子悔到了青, 带着愧意, 他提出安排各部、科官员分守京城的十六门, 并在城外配置重炮, 并请求从京城道山海关每十里设一个报马, 所有驿站皆以军务为第一位,
提议得到内、外宫的一致赞同,
张鸣鹤在第一时间递上辞呈, 他这样做的理由, 第一是作为兵部尚书, 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便是保叶向高, 避免他被牵连, 致使东林的大好局面受到损失,
辞呈不出意外地得到批准, 兵部尚书的空缺又引來一番纷争, 人选众多, 其中以孙承宗最为炙手可热,
王体乾决定在这时向王安发动攻击, 却找不到魏四, 赵应元按魏四的交代告诉他, 魏四出京去了山海关, 暂不可轻举妄动,
魏四去了山海关,
沒错, 这时的他已到山海关, 与他同行的是袁崇焕,
广宁一失, 魏四便想到袁崇焕, 他清晰地记得这时的袁崇焕会单骑出关考察, 严格意义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历史中露面, 从此铺开他波澜壮阔而又悲壮凄凉的一生, 魏四决定在路上等他,
袁崇焕很吃惊地望着魏四, “你, 怎会在这, ”
魏四笑笑, “等袁大人一同出关, ”
“你怎知我要出关, ”袁崇焕更是惊奇,
魏四仍在笑, “我还知道很多, 以后袁大人会慢慢体会到, ”
袁崇焕不再纠结这个问題, 转而问道:“你是宫里的太监, 做好你的事便可, 去关外作甚, ”
“袁大人也不过兵部的小小文书, 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又为何去关外呢, ”魏四笑着反问,
“哈哈, 既然如此, 那就一起吧, ”袁崇焕不想提及他的远大志向,
“能与袁大人同行, 魏四之幸也, ”魏四爽朗大笑,
两人快马加鞭, 奔向山海关, 奔向辽阔的关外大地,
朝廷的争论很快停下來, 因为当今朝廷中在军事才能方面超过孙承宗的人不多, 或者说沒有, 孙承宗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管理兵部事务,
孙承宗果然有两下子, 针对当前局势, 他提出安抚西部蒙古, 抚恤边镇百姓, 减少京城驻军等举措, 另外他指出目前武将作战却由文官指挥, 不论大战小战皆需要请示朝廷, 犯兵家之大忌, 应作改变,
广宁失守的追责也拉开, 逮捕王化贞, 交与刑部审讯;熊廷弼则遣回原籍, 削职为民, 听候审查,
如果是这样, 倒还不失公允, 只可惜熊延弼最终仍未能逃脱被斩, 传首九边的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