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鸡肋般的战局
214鸡肋般的时局
荀爽十余日,自白身登位三公的传奇,刘杲自然知道。
只是刘杲没有想到,身怀大名的荀爽,竟然为他这等少年,毁自己所刻竹简,并放下身份,请刘杲指正他所著书籍。
这种行为,代表着荀爽内心,刘杲占着很大份量。
刘杲不理解。
他与荀爽素不相识,又无结交,荀爽为何如此推崇他刘杲?
昔日荀彧、戏志才等人路过邯郸,也不过停留数日而已,虽注意过刘杲,却也不曾视刘杲为天下少有,无人能比之俊才。荀彧如此,荀爽怎会注意?
这亦是刘杲不知一篇《大学章句注》,份量究竟多重。
荀彧、戏志才不过是行走四方游学时,偶然得知刘杲讲学而已。刘杲所讲《格物》等,虽然能产生影响,但是却吸引不住荀彧、荀攸、戏志才等。类如荀彧、荀攸、戏志才,皆是倾心于国要,经营民生,振兴朝政,一心大志唯在不枉费所学,成就一番大事业。
譬如华歆,他虽然亦有功名之心,但是却亦推崇管宁、邴原之清静德操。对于华歆来说,官可为之,但亦不强求之,随遇而安,时过竟迁,心如止水。
事来,努力经营之;事不来,吾亦不理会之。
吾之谏言,你听之,我则详说之;你不听之,我便沉默不再言之。
这亦是华歆独特性格。
是以历史上,华歆能为曹操,率军兵入皇宫,亲自强行扯出伏皇后,且又不曾如荀彧、荀攸那般深受曹操忌讳,但而后大魏初建,华歆对曹丕却多有应付之心。幸亏华歆平时朋友多多,类如陈群等人,又多方照应,华歆才得以身处高位,无衰败之忧。至曹睿时,华歆更是屡辞官职,请让于管宁,不欲再任事。
后世人评价言:不夷不惠,两可之间,集荀若{荀彧}、管幼安{管宁}之才德者,非华鱼,孰能为之?
因个人性格不同,所以华歆才能守在刘杲身边,安然行事;而荀彧等人则选择入雒,参与仕途晋升。
至于荀爽看重刘杲,则纯属于学问上敬重,认为刘杲在经学成就远超于他。
《大学章句注》义理,毕竟与汉世相隔千年。千年内,儒学废弃过,褒奖过,变革过,融入过。又因千年时事变迁,以及理学就宇宙方面对儒学的补充,纵然是郑玄、荀爽,数日之间,也只能窥视出这是一篇妙,但是具体妙在哪里,义理基础在何点,还须长时间钻研,进而一点点吃透。
荀爽稍稍钻研出一点《大学章句注》所含义理,准备就所有疑惑之处,向刘杲请教时,刘杲却已经提马并州,收编白波黄巾、降服匈奴。
刘杲虽然不理解荀爽为何尊崇他,但是刘杲却心怀窃喜。
这是因为,比起老迈的荀爽,刘杲更关注的是荀彧、荀悦以及荀攸等荀氏大才。
荀若,荀公达,后世可谓是虽乡村妇孺,亦能偶尔提及。
至于荀悦,虽然因为其为刘协近臣,而当时则朝政大权归于曹操,荀悦之策划谋略不曾使用,是以荀悦声名比于荀彧、荀攸低上许多。但是从荀悦存留后世的典来看,荀悦之眼界,**之见解,都是绝才级别,不让于荀彧、荀攸两人。
一门三人杰,刘杲岂会不关注?
闻听荀爽推崇自己,刘杲心窃喜:“这却是好消息。若能以荀爽为媒介,联络上荀彧、荀攸、荀悦,再加上华歆,有这四位大能,我这班底才算真正建起雏形。不过正如华歆先前谏言,我首先需要展现出器量,折服荀氏。不然他们与我关系再好,也是私人之间,而非国事层次,与大事无益。”
窃喜许久之后,刘杲偶然间望向南方的林立旌旗,心的激动顿时被扑灭大半:眼前他还被困在北邙阪,难有作为呢!
却说数日前,刘杲虽然听从华歆之谏言,绝情弃义,置宋都、甄姜两女安慰之不顾,一路急行,催马至黄河。但是因为刘杲当夜犹豫,耽搁半日,等刘杲赶至黄河岸边时,事情已经发展到张让投河,闵贡携带刘辩、刘协返回雒京。
便是因为这半夜犹豫,刘杲生生被雒阳大变局一脚踢开。虽然刘杲强渡黄河,欲挽回劣势,但是董卓却已收拢吕布,并使吕布率两三万兵卒,将刘杲困在北邙阪。
这么一来,刘杲便好比棋局之上,敌方大营之孤,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真如典故上,杨修的鸡肋之说。
若是进取,刘杲必须先击破吕布,再冲破何进部曲卫尉群兵,最后还要逆击董卓。
强弓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刘杲如今不过步骑千,焉能接连破敌?
若是退守,那也不成。
士卒临阵贵在士气。好比后世共和建国时期,投降太祖的**,稍稍被改编,武器装备皆不换,立刻能将以前的战友打的找不到方向。便是抗美援朝期间,这些改编于**的部伍,也与联合**打的有声有色,丝毫不复千里溃败时模样。
士气,这东西看似玄乎,但是它却是切切实实存在,且对军伍的战斗力影响非常大。但凡军将、国家权力元首,无不重视士气。
刘杲今日若是灰不溜秋,毫无建功,便回兵退守。那刘杲背后的朱儁,南面的吕布,西面的屯在夕阳亭的董卓大军,雒阳城内改编于何进部下的南军卫尉、北军五校,以及那些精锐虎赍、羽林郎,怕是将会在董卓领导下,群扑而来,将刘杲当作逆臣,围杀在黄河。
也是因为明白刘杲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劣势,董卓才不慌不忙的一方面整顿雒阳时局,一方面小心拉拢吕布,视刘杲千步骑为小患。
董卓心,只要吕布这两三万兵卒被他收拢,雒阳八关可无忧矣。至于刘杲,因为强军猛进,孤军深入,背靠大河,则难有作为。
虽然韩信背水一战,立下不世之功,但是这更显露出背水作战是如何劣势,难以成功。
还好如今汉帝国局势未曾崩溃,关东诸侯不反叛,则大汉威仪尚在。不是迫不得已,无人愿意直接互相捉杀。
这个时候,汉帝国制度尚在,**斗争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单纯军事杀伐。
刘杲若想有作为,便必须破局而出。
而这盘棋局,便有一个关键点,这关键点在刘杲手,则刘杲胜,在董卓手,则董卓胜。
读好书,敬请关注()
..COM首发
荀爽十余日,自白身登位三公的传奇,刘杲自然知道。
只是刘杲没有想到,身怀大名的荀爽,竟然为他这等少年,毁自己所刻竹简,并放下身份,请刘杲指正他所著书籍。
这种行为,代表着荀爽内心,刘杲占着很大份量。
刘杲不理解。
他与荀爽素不相识,又无结交,荀爽为何如此推崇他刘杲?
昔日荀彧、戏志才等人路过邯郸,也不过停留数日而已,虽注意过刘杲,却也不曾视刘杲为天下少有,无人能比之俊才。荀彧如此,荀爽怎会注意?
这亦是刘杲不知一篇《大学章句注》,份量究竟多重。
荀彧、戏志才不过是行走四方游学时,偶然得知刘杲讲学而已。刘杲所讲《格物》等,虽然能产生影响,但是却吸引不住荀彧、荀攸、戏志才等。类如荀彧、荀攸、戏志才,皆是倾心于国要,经营民生,振兴朝政,一心大志唯在不枉费所学,成就一番大事业。
譬如华歆,他虽然亦有功名之心,但是却亦推崇管宁、邴原之清静德操。对于华歆来说,官可为之,但亦不强求之,随遇而安,时过竟迁,心如止水。
事来,努力经营之;事不来,吾亦不理会之。
吾之谏言,你听之,我则详说之;你不听之,我便沉默不再言之。
这亦是华歆独特性格。
是以历史上,华歆能为曹操,率军兵入皇宫,亲自强行扯出伏皇后,且又不曾如荀彧、荀攸那般深受曹操忌讳,但而后大魏初建,华歆对曹丕却多有应付之心。幸亏华歆平时朋友多多,类如陈群等人,又多方照应,华歆才得以身处高位,无衰败之忧。至曹睿时,华歆更是屡辞官职,请让于管宁,不欲再任事。
后世人评价言:不夷不惠,两可之间,集荀若{荀彧}、管幼安{管宁}之才德者,非华鱼,孰能为之?
因个人性格不同,所以华歆才能守在刘杲身边,安然行事;而荀彧等人则选择入雒,参与仕途晋升。
至于荀爽看重刘杲,则纯属于学问上敬重,认为刘杲在经学成就远超于他。
《大学章句注》义理,毕竟与汉世相隔千年。千年内,儒学废弃过,褒奖过,变革过,融入过。又因千年时事变迁,以及理学就宇宙方面对儒学的补充,纵然是郑玄、荀爽,数日之间,也只能窥视出这是一篇妙,但是具体妙在哪里,义理基础在何点,还须长时间钻研,进而一点点吃透。
荀爽稍稍钻研出一点《大学章句注》所含义理,准备就所有疑惑之处,向刘杲请教时,刘杲却已经提马并州,收编白波黄巾、降服匈奴。
刘杲虽然不理解荀爽为何尊崇他,但是刘杲却心怀窃喜。
这是因为,比起老迈的荀爽,刘杲更关注的是荀彧、荀悦以及荀攸等荀氏大才。
荀若,荀公达,后世可谓是虽乡村妇孺,亦能偶尔提及。
至于荀悦,虽然因为其为刘协近臣,而当时则朝政大权归于曹操,荀悦之策划谋略不曾使用,是以荀悦声名比于荀彧、荀攸低上许多。但是从荀悦存留后世的典来看,荀悦之眼界,**之见解,都是绝才级别,不让于荀彧、荀攸两人。
一门三人杰,刘杲岂会不关注?
闻听荀爽推崇自己,刘杲心窃喜:“这却是好消息。若能以荀爽为媒介,联络上荀彧、荀攸、荀悦,再加上华歆,有这四位大能,我这班底才算真正建起雏形。不过正如华歆先前谏言,我首先需要展现出器量,折服荀氏。不然他们与我关系再好,也是私人之间,而非国事层次,与大事无益。”
窃喜许久之后,刘杲偶然间望向南方的林立旌旗,心的激动顿时被扑灭大半:眼前他还被困在北邙阪,难有作为呢!
却说数日前,刘杲虽然听从华歆之谏言,绝情弃义,置宋都、甄姜两女安慰之不顾,一路急行,催马至黄河。但是因为刘杲当夜犹豫,耽搁半日,等刘杲赶至黄河岸边时,事情已经发展到张让投河,闵贡携带刘辩、刘协返回雒京。
便是因为这半夜犹豫,刘杲生生被雒阳大变局一脚踢开。虽然刘杲强渡黄河,欲挽回劣势,但是董卓却已收拢吕布,并使吕布率两三万兵卒,将刘杲困在北邙阪。
这么一来,刘杲便好比棋局之上,敌方大营之孤,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真如典故上,杨修的鸡肋之说。
若是进取,刘杲必须先击破吕布,再冲破何进部曲卫尉群兵,最后还要逆击董卓。
强弓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刘杲如今不过步骑千,焉能接连破敌?
若是退守,那也不成。
士卒临阵贵在士气。好比后世共和建国时期,投降太祖的**,稍稍被改编,武器装备皆不换,立刻能将以前的战友打的找不到方向。便是抗美援朝期间,这些改编于**的部伍,也与联合**打的有声有色,丝毫不复千里溃败时模样。
士气,这东西看似玄乎,但是它却是切切实实存在,且对军伍的战斗力影响非常大。但凡军将、国家权力元首,无不重视士气。
刘杲今日若是灰不溜秋,毫无建功,便回兵退守。那刘杲背后的朱儁,南面的吕布,西面的屯在夕阳亭的董卓大军,雒阳城内改编于何进部下的南军卫尉、北军五校,以及那些精锐虎赍、羽林郎,怕是将会在董卓领导下,群扑而来,将刘杲当作逆臣,围杀在黄河。
也是因为明白刘杲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劣势,董卓才不慌不忙的一方面整顿雒阳时局,一方面小心拉拢吕布,视刘杲千步骑为小患。
董卓心,只要吕布这两三万兵卒被他收拢,雒阳八关可无忧矣。至于刘杲,因为强军猛进,孤军深入,背靠大河,则难有作为。
虽然韩信背水一战,立下不世之功,但是这更显露出背水作战是如何劣势,难以成功。
还好如今汉帝国局势未曾崩溃,关东诸侯不反叛,则大汉威仪尚在。不是迫不得已,无人愿意直接互相捉杀。
这个时候,汉帝国制度尚在,**斗争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单纯军事杀伐。
刘杲若想有作为,便必须破局而出。
而这盘棋局,便有一个关键点,这关键点在刘杲手,则刘杲胜,在董卓手,则董卓胜。
读好书,敬请关注()
..COM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