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 僵持(下)
***本章节来源 **COM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第210僵持(下)
昔日箕关时,刘杲曾问高顺:若与吕布对阵,君应如何应对。
当时高顺回答:吕布与他皆是大汉兵卒,不会刀兵相向、临阵搏杀。高顺顾左右而言他,不愿诚心回答刘杲这种“无稽之谈”。却是,高顺根本不知天下即将大乱、军阀纷争。
高顺在吕布帐下效力数年。而且,若是历史未曾更改,直至陈宫投靠吕布前,高顺逐渐成长为吕布的第一亲信。
反过来,高顺挂名刘杲帐下,尚不到一年。
且自刘杲接手并州牧后,忙于梳理田政、开发军需武备、构设窑砖、煤井、冶铁、盐田、畜牧等产业,全面了解并州,整合并州,开发并州,将并州打造成根基厚实的基地。
且在这之前,刘杲很少与臣、武将进行感情沟通。刘杲自己知道大汉即将衰败,军阀迭起,但这些武将、臣不知。纵然倾心与这些武将、臣结交,赢得的也不过是私人友谊,与争霸天下无关。
就好比,真实历史上。徐晃、关羽这两位河东大将,私交甚好,双方战阵之时,还能侃侃而谈半个时辰。但是聊天完毕,徐晃立即提兵与关羽厮杀,以千金悬赏关羽人头。
后世许少林,原本是太祖第一对手张特立帐下亲信。然而一朝太祖斗倒张特立,许少林却成为太祖手下忠诚卫士,至死不曾心生他意。共和建国多年后,许少林曾经感概言道:一生只服两人,一为张特立,一为太祖。
盖私人之情,不足于论国事。
刘杲若想留住人心,当尽力在合适时刻展现自己的魅力、势力,吸引那些欲成大事者,自动投入帐下,倾心效力。那些心怀功名者,若想其投靠你,必然是看重你的势力,而非所谓的私人恩情。
而且,恩情这东西,亦不是你稍微施点恩,别人就必定感怀投报,视你为恩主,非要肝脑涂地,弃生死而不顾,为你效命。
与其花费心力,笼络那些不知是否会支持自己争霸之人,还不如只须闲时稍稍关注点那些臣、武将,平时则耗费大力气,为未来宏图筹建根基。这就是刘杲心论断。
也是因此,高顺与刘杲之间,仅仅是刘杲相信高顺才干,全力提拔高顺上位而已,至于私人之间的感情,则完全谈不上。
如今刘杲与吕布对持北邙阪,手上只有高顺一张牌可打。且这张牌又来自于吕布大营,可谓是相当窘迫。
当此时,刘杲也担忧高顺会投诚吕布,向他反戈一击。
毕竟吕布如今身为骑都尉,官秩两千石,已经踏入大汉高层官员行列。高顺此时携功投靠吕布,以汉世人的目光来看,这未必不是光明前途。
所幸,当刘杲准备试探性攻击一下吕布,顺便试试高顺是否可靠时,高顺并没有令刘杲失望。高顺全心全意,真刀真枪的与吕布火拼两场,五日间,刘杲这面已经大约死伤七百余人。
高顺与吕布阵前小范围剧烈厮杀,互相试探,以此窥视对方军伍之弊端不足。
令刘杲感兴趣的是,有一日,吕布阵前竟然对高顺感叹:“部下有此将帅,吾却不曾大用之,我吕布不识人如是。久闻刘并州才高远见,初时以为民间谣言,世间无此妖人,直至今日才知,盛名其下,必有实才。”
以此言论断,看来高顺之前,还没被吕布发掘出。却说,不遇万千艰难、盘根错节,又怎知谁是凡人,谁是英雄?
就好比此时,除刘杲外,谁知此时正免职在家的公孙度,将会在短短时间内,飞速崛起,割据辽东?
与吕布在北邙阪僵持数日后,刘杲与华歆开始寻求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千步骑,对阵两三兵卒,这肯定是输多赢少,不能在这方面太过痴心妄想。
便在此时,孙密悄悄走进议事大帐,递给刘杲两三页纸张,道:“这是凉州事件调查结果。”
刘杲刚瞄上一眼,眉头已经紧紧皱起。
马腾!
凉州局势的扑朔迷离,经过锦衣卫调查多日后,得出结论,根结缘由应该起于马腾。
马腾,字寿成。马腾之父,久在汉阳郡任官,而后因某事被免职。免官之后,马腾之父不愿归乡,遂定居汉阳郡。因客居汉阳,且马腾之父又不善于经营,家庭逐渐贫困,周遭无人愿意与马家婚嫁联姻。
不得已,马腾之父,为马腾娶来一位羌女,传嗣继脉。
汉世之时,诸胡羡慕大汉内地繁华,皆以婚嫁汉人为荣耀。与此相反,汉世家族,非破败户,根本不愿意娶胡人为妻。
汉世时,不少内地生活困难的流民,不少人逃亡边疆。盖一至边疆,无论这人如何不咋滴,只要他是纯种汉人,必定有羌族、鲜卑、匈奴、乌桓等部落等家户,牵着女儿,带着聘礼,前来求取婚姻。
若是这人祖上五代之人,出过大汉高管,便是诸胡的权贵,也要趋步来前来交结婚姻。
这亦是汉世间汉、胡联姻之间的常情。
这类羌胡一旦与汉人婚姻,就好比后世在某国拿到绿卡,身份立即转变,待遇大增。
马腾娶羌女之后,其岳父将全部家产,分给马家,助马腾成事。马腾应募时,召集的数十人部下,大半亦为羌类。这些羌类,便是由马腾岳父平素间牵针引线,才聚集在马腾周围。
因为马腾与羌女婚姻,羌人也因之认为与马腾与他们血缘较近,比其他汉人更亲密一切,是以羌类多来投奔马腾。
真实历史上,初始,借助羌类助力,马腾才得已屡破叛羌,官职连升。
在这时空,马腾也是率领羌类,冲锋陷阵,以功劳累积至一定程度时,才被手持刘杲嘱托的刘石发现。
因为刘杲的嘱托,刘石很看重马腾。经过数年发展后,马腾在西凉,声名已与韩当、颜良等人并列。
且因众人之,马腾岁龄最大,刘石也因此最为倚重马腾。
自刘杲军,流传起向韩遂输送军粮后,金城众将,人心浮动,常常议论,军将多有离心印象。
锦衣卫在搜集凉州情报时,首先调查的便是这消息源头。经过多日调查后,锦衣卫发现首先传播刘石向韩遂私运粮食之事的,竟然便是刘石相当亲信的马腾。
这么一来,事情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Ps:本卷主要是描述汉世间诸人物。开笔写时,我已彻底丢弃演义故事,专门分析史书寥寥几句记载背后的故事。话说,这也是我读历史书籍的特色。
既然写三国,就难免提到三国人物。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成功,历史人物早已面谱化,且因为汉末历史混杂,许多事情,不同书籍,各执一词,或言其善,或言你非。
材料不一,事情始末不明,故汉末历史也最为复杂难辩。
码本时,我只想叙述一些,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一些史实而已。这些历史资料,既然存在,肯定有其价值。
譬如董卓败于黄巾,一直被人诟病,并以此来言董卓不通军事。但是又有几人知晓,历史上董卓兵发广宗时,曾上书称,当一如卢植所筹划,只需再坚持围困数十日,便能一战破黄巾?只是朝廷求功,直接驳斥回董卓奏章,令其急速进击。之后董卓兵败,真实历史上也是小败,伤亡不曾触及骨肉。只是因为董卓军事策略,和卢植一样,不合朝廷之心意,这才被调遣。。。。
又譬如董卓废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董卓败亡根本原因。但是,却都忽略废立之事,其实是袁绍叔父袁隗主持的……。
读本书的人,应该大多或多或少读过史乐读。希望看到所写,与你心对此人物认知有偏差时,不是匆匆忙忙驳斥我胡言乱语,而是能够再翻翻书,验证一番,是否是曾经有过此事。
大凡爱读历史者,首先当有一颗包容之心,容忍下不同论点。我人物,虽然全部按照史书勾划,但肯定与历史上真实人物,错差万里,不能等视而论。作者本智商有限,见识有限,无法真正理解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
但无论如何,本绝对不会出现“英雄其实都是凡人,我不一定比他差”这种论调。
如此而已。
当然那些喜爱《新三国演义》乃至《终极三国》一流的三国FaNs,彻底忽略我吧!对于你们,我就是一个不通时事的老古究。
==========最近心情不好,有点爱啰嗦=======================
-\**COM ||||书友上传/-
第210僵持(下)
昔日箕关时,刘杲曾问高顺:若与吕布对阵,君应如何应对。
当时高顺回答:吕布与他皆是大汉兵卒,不会刀兵相向、临阵搏杀。高顺顾左右而言他,不愿诚心回答刘杲这种“无稽之谈”。却是,高顺根本不知天下即将大乱、军阀纷争。
高顺在吕布帐下效力数年。而且,若是历史未曾更改,直至陈宫投靠吕布前,高顺逐渐成长为吕布的第一亲信。
反过来,高顺挂名刘杲帐下,尚不到一年。
且自刘杲接手并州牧后,忙于梳理田政、开发军需武备、构设窑砖、煤井、冶铁、盐田、畜牧等产业,全面了解并州,整合并州,开发并州,将并州打造成根基厚实的基地。
且在这之前,刘杲很少与臣、武将进行感情沟通。刘杲自己知道大汉即将衰败,军阀迭起,但这些武将、臣不知。纵然倾心与这些武将、臣结交,赢得的也不过是私人友谊,与争霸天下无关。
就好比,真实历史上。徐晃、关羽这两位河东大将,私交甚好,双方战阵之时,还能侃侃而谈半个时辰。但是聊天完毕,徐晃立即提兵与关羽厮杀,以千金悬赏关羽人头。
后世许少林,原本是太祖第一对手张特立帐下亲信。然而一朝太祖斗倒张特立,许少林却成为太祖手下忠诚卫士,至死不曾心生他意。共和建国多年后,许少林曾经感概言道:一生只服两人,一为张特立,一为太祖。
盖私人之情,不足于论国事。
刘杲若想留住人心,当尽力在合适时刻展现自己的魅力、势力,吸引那些欲成大事者,自动投入帐下,倾心效力。那些心怀功名者,若想其投靠你,必然是看重你的势力,而非所谓的私人恩情。
而且,恩情这东西,亦不是你稍微施点恩,别人就必定感怀投报,视你为恩主,非要肝脑涂地,弃生死而不顾,为你效命。
与其花费心力,笼络那些不知是否会支持自己争霸之人,还不如只须闲时稍稍关注点那些臣、武将,平时则耗费大力气,为未来宏图筹建根基。这就是刘杲心论断。
也是因此,高顺与刘杲之间,仅仅是刘杲相信高顺才干,全力提拔高顺上位而已,至于私人之间的感情,则完全谈不上。
如今刘杲与吕布对持北邙阪,手上只有高顺一张牌可打。且这张牌又来自于吕布大营,可谓是相当窘迫。
当此时,刘杲也担忧高顺会投诚吕布,向他反戈一击。
毕竟吕布如今身为骑都尉,官秩两千石,已经踏入大汉高层官员行列。高顺此时携功投靠吕布,以汉世人的目光来看,这未必不是光明前途。
所幸,当刘杲准备试探性攻击一下吕布,顺便试试高顺是否可靠时,高顺并没有令刘杲失望。高顺全心全意,真刀真枪的与吕布火拼两场,五日间,刘杲这面已经大约死伤七百余人。
高顺与吕布阵前小范围剧烈厮杀,互相试探,以此窥视对方军伍之弊端不足。
令刘杲感兴趣的是,有一日,吕布阵前竟然对高顺感叹:“部下有此将帅,吾却不曾大用之,我吕布不识人如是。久闻刘并州才高远见,初时以为民间谣言,世间无此妖人,直至今日才知,盛名其下,必有实才。”
以此言论断,看来高顺之前,还没被吕布发掘出。却说,不遇万千艰难、盘根错节,又怎知谁是凡人,谁是英雄?
就好比此时,除刘杲外,谁知此时正免职在家的公孙度,将会在短短时间内,飞速崛起,割据辽东?
与吕布在北邙阪僵持数日后,刘杲与华歆开始寻求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千步骑,对阵两三兵卒,这肯定是输多赢少,不能在这方面太过痴心妄想。
便在此时,孙密悄悄走进议事大帐,递给刘杲两三页纸张,道:“这是凉州事件调查结果。”
刘杲刚瞄上一眼,眉头已经紧紧皱起。
马腾!
凉州局势的扑朔迷离,经过锦衣卫调查多日后,得出结论,根结缘由应该起于马腾。
马腾,字寿成。马腾之父,久在汉阳郡任官,而后因某事被免职。免官之后,马腾之父不愿归乡,遂定居汉阳郡。因客居汉阳,且马腾之父又不善于经营,家庭逐渐贫困,周遭无人愿意与马家婚嫁联姻。
不得已,马腾之父,为马腾娶来一位羌女,传嗣继脉。
汉世之时,诸胡羡慕大汉内地繁华,皆以婚嫁汉人为荣耀。与此相反,汉世家族,非破败户,根本不愿意娶胡人为妻。
汉世时,不少内地生活困难的流民,不少人逃亡边疆。盖一至边疆,无论这人如何不咋滴,只要他是纯种汉人,必定有羌族、鲜卑、匈奴、乌桓等部落等家户,牵着女儿,带着聘礼,前来求取婚姻。
若是这人祖上五代之人,出过大汉高管,便是诸胡的权贵,也要趋步来前来交结婚姻。
这亦是汉世间汉、胡联姻之间的常情。
这类羌胡一旦与汉人婚姻,就好比后世在某国拿到绿卡,身份立即转变,待遇大增。
马腾娶羌女之后,其岳父将全部家产,分给马家,助马腾成事。马腾应募时,召集的数十人部下,大半亦为羌类。这些羌类,便是由马腾岳父平素间牵针引线,才聚集在马腾周围。
因为马腾与羌女婚姻,羌人也因之认为与马腾与他们血缘较近,比其他汉人更亲密一切,是以羌类多来投奔马腾。
真实历史上,初始,借助羌类助力,马腾才得已屡破叛羌,官职连升。
在这时空,马腾也是率领羌类,冲锋陷阵,以功劳累积至一定程度时,才被手持刘杲嘱托的刘石发现。
因为刘杲的嘱托,刘石很看重马腾。经过数年发展后,马腾在西凉,声名已与韩当、颜良等人并列。
且因众人之,马腾岁龄最大,刘石也因此最为倚重马腾。
自刘杲军,流传起向韩遂输送军粮后,金城众将,人心浮动,常常议论,军将多有离心印象。
锦衣卫在搜集凉州情报时,首先调查的便是这消息源头。经过多日调查后,锦衣卫发现首先传播刘石向韩遂私运粮食之事的,竟然便是刘石相当亲信的马腾。
这么一来,事情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Ps:本卷主要是描述汉世间诸人物。开笔写时,我已彻底丢弃演义故事,专门分析史书寥寥几句记载背后的故事。话说,这也是我读历史书籍的特色。
既然写三国,就难免提到三国人物。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成功,历史人物早已面谱化,且因为汉末历史混杂,许多事情,不同书籍,各执一词,或言其善,或言你非。
材料不一,事情始末不明,故汉末历史也最为复杂难辩。
码本时,我只想叙述一些,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一些史实而已。这些历史资料,既然存在,肯定有其价值。
譬如董卓败于黄巾,一直被人诟病,并以此来言董卓不通军事。但是又有几人知晓,历史上董卓兵发广宗时,曾上书称,当一如卢植所筹划,只需再坚持围困数十日,便能一战破黄巾?只是朝廷求功,直接驳斥回董卓奏章,令其急速进击。之后董卓兵败,真实历史上也是小败,伤亡不曾触及骨肉。只是因为董卓军事策略,和卢植一样,不合朝廷之心意,这才被调遣。。。。
又譬如董卓废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董卓败亡根本原因。但是,却都忽略废立之事,其实是袁绍叔父袁隗主持的……。
读本书的人,应该大多或多或少读过史乐读。希望看到所写,与你心对此人物认知有偏差时,不是匆匆忙忙驳斥我胡言乱语,而是能够再翻翻书,验证一番,是否是曾经有过此事。
大凡爱读历史者,首先当有一颗包容之心,容忍下不同论点。我人物,虽然全部按照史书勾划,但肯定与历史上真实人物,错差万里,不能等视而论。作者本智商有限,见识有限,无法真正理解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
但无论如何,本绝对不会出现“英雄其实都是凡人,我不一定比他差”这种论调。
如此而已。
当然那些喜爱《新三国演义》乃至《终极三国》一流的三国FaNs,彻底忽略我吧!对于你们,我就是一个不通时事的老古究。
==========最近心情不好,有点爱啰嗦=======================
-\**COM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