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 黄巾初印象(3)
***本章节来源 **COM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别驾从事,州刺史行部,校尉行部则逢引,录众事。按照汉帝国官制旧例,别驾州刺史大都是亲信充当,虽无长史之名,而有长史之权。其权利,大概可以参考后世某领导的专用司机。
但这个官职在广宗城却是个闲职,也就是挂名而已。刘杲心思:“恐怕这是张角不想用我,却又担心诸生指责,有‘失贤’之亏名,施行的安慰之策。”
好在刘杲根本没打算在黄巾军积累军功,通过黄巾这个小树,爬上权利巅峰。刘杲只要能在广宗城便宜行事,才不管身着何职,是以根本毫不理会什么闲职不闲职的。
太平道因汉奉行以孝治国,所以也有礼拜死人习俗。刘杲虽然对蛊惑张阿牛一行冒险大作战无所谓,但也做不到把他们当作旧衣一般抛弃。刘杲没有妇人之仁,在生死关头,他可以毫不愧疚的随意利用他人充当自己棋,但却也不会将棋视作可有可无的人形数据。
刘杲为当日战死的十三人,设下简单祭坛,全心全意祈祷。看着哀伤的活着面孔,想起昨日死者笑容,刘杲内心对自己理想更加迫切。倘若他无所作为,那么自此以后将会有一场长达四百年,彻底打垮国自信心的战乱。
这可是四百年战乱啊!
刘杲想起清末之际至共和初建,百年战乱和低潮,被打垮的民族自信至他穿越的和谐十三年,尚没有恢复,还处在努力冲破封锁、苦命挣扎的阶段。那这个冷兵器四百年的战乱,又会给华夏大地带来多大的伤痛?这样的伤痛,岂是仅仅“岛夷”“索虏”所能表现的?
刘杲祭拜完后,把自身所有财物递与张阿牛,以尽自己微薄之力。战场上死兵、伤兵的处置问题,历来是军伍永远的痛,即便是刘杲穿越而来的后世,当时世界上各国也没法完全解决这一难题,更何况这一千八百多年前,社会动荡不安的汉末时代?
刘杲也不会认为,自己先蛊惑他人赴死,继而奉献微薄之力,是种虚伪的表现,而且刘杲清楚,倘若自己不死,他还会煽动起更多的大汉民赴入战场,以荡平乱世,再还日月清明。历来世界上的战争,入伍宣传,从某种意义上,哪个不是蛊惑或是煽动?刘杲是信奉“窃国者侯”理论的人。
张阿牛入城后,被张角提为南门军侯,辖二百余人。看似不如刘杲,但是实权却远甚于刘杲。但是令刘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准备告辞张阿牛一众时,张阿牛部下,会有两人向他投诚。这两人一名左政,字伯宽;一名李晋,字升。
左政、李升两人,都是与刘杲共患难,闯入广宗城的人之一。左政,也就是当初刘杲在张阿牛一行人之最先注意到那个疤痕男,他在张阿牛一行的声望仅次于张阿牛。李晋,却是当初在战场上扶助同伴,却被刘杲警告“与其两人皆死,不如一人独活!”的那位。
事情是这样的。
李晋当日斩杀时同伴时,被跟在后面的张甲看见。张甲,以及被李晋斩杀的那位同伴,张阿牛,三人都是博陵县人。入城后,张阿牛与刘杲分开直去南门,路上张甲开始发难,指责李晋妄杀同僚。张阿牛认为李晋若只是弃走还犹可原谅,私杀同伴天地不容;李晋自辩,官兵杀掠甚重,晚死受折磨不如完体早死。
一番争论后,张阿牛准备以李晋之命祭祀亡者。李晋自然不肯乖乖奉死,恰巧队伍二号人物左政与李晋为亲戚,相互援助。于是五人小队分为两派,因左政故,张阿牛也不敢轻易祭起屠刀。由于两派之间矛盾难以协调,李晋与左政私下商讨后,认为:“楚别驾,非常人也,可往而倚之。”于是,趁着今日机会,两人前来投靠刘杲。
刘杲没有拒绝两人投诚,他今日孤身陷入广宗危局,总要团结一批可以暂时信任的手下。而且,刘杲觉得李晋虽然冷血无情点,但从当时有扶助同伴念头来看,未尝不可收留。
于是,左政,李晋摇身一变,成为刘杲帐下属吏。左政、李晋倚借刘杲之名与张阿牛辞别,张阿牛因顾忌刘杲,一脸笑容与左政、李晋辞别,唯有张甲面色愠怒,始终不能介怀。
左政、李晋投诚后,刘杲也没有过多拉拢,只是把所有属于别驾事务、权利,都下放与两人。左政、李晋起自乡下,对刀笔吏事简直是一窍不通,所幸黄巾也只是一伙反贼,城内诸事务除军政、教务外,都是乱七八糟的,两人还能勉强应付得来。两人自以为,刘杲现在缺少属吏,此刻正是投靠最佳时机,办事非常努力,态度也是异常恭谨。这么一来,完全放权的刘杲,却是几乎彻底闲起来。
空闲下来的刘杲在广宗城四周四处晃,多看、少说、不问,细细观察这座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大汉城池。由于战乱,广宗城内,除流民、黄巾兵各部大营外,城内街巷很少有人走动,一眼望去,尽是萧条景色。这么肆意走动的刘杲格外惹眼,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上奏张角,言刘杲乃是官兵派来打探城内布置的密探间谍,请有司下狱。若不是这种流言及上奏苗头被张角一力压下来,恐怕刘杲已经钻进小黑屋。
卢植与张角的对阵,并不是一潭死水。虽然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没有展开,但是双方小型攻防转换战斗却是三两天一次。由于卢植尽占地利,攻城器械也越来越齐备,黄巾兵伤亡不断增大,广宗城内士气又再次慢慢陷入低沉。四处游荡的刘杲已经不止一次听到黄巾军有人在抱怨:“不是说各地连连战胜么?怎没有援军前来相助?”
同时,还有一股厌战的情绪开始在黄巾军蔓延。前途无路,功勋厚赏不可期;城上死伤,又一日数百,这样的战争除非是心智坚强之辈,否然谁能承受?但刘杲同时又注意到,即便再怎么厌战的流民、兵众,也愿意冲出广宗城,与官兵殊死决战。也就是说,倘若刘杲此时愿意舍弃广宗城而转战四方,卢植再怎么厉害,恐怕也难以阻挡住。
在真实的历史上,皇甫嵩携带扫平天下黄巾之势,在攻破广宗县城前,还偶有受挫,即便最后破敌,也称广宗城黄巾凶猛。张角若是有心冲破重围,即便舍弃城内流民三分之二,只要兵入东郡,连势河南诸黄巾,那时怕是雒京八大都尉,也要人人惊惧,朝廷不得不招四大郎将回防雒京。但是,张角放弃这些无数有利因素,偏偏选择与卢植死磕,这却是让人着实看不懂。
刘杲不知不觉已经待在广宗城近半月。刘杲长期行走于县城左右,又因为张角对他似乎特别照顾点,许多小黄巾官员都乐意与刘杲相交,当然是出于表面应付还是倾心相交就难说了。这个张角钦点的别驾,似乎还有几分分量,黄巾军不少人都肯卖刘杲几分面。刘杲也来者不拒,或真或假与他们相交,并在言谈间时不时的主动显示自己在某些方面才华,是以慢慢竟与不少人相识,甚至还有人向张角直接推荐,请张角辟刘杲入军。
这日,刘杲路过流民大营,应某不知名小官之邀请,入营相谈。席间,此处流民校尉言,无兵书可读,刘杲自言有《孙》十三篇。流民校尉大喜,问此书得传于何人,又有何人做注?
-\**COM ||||书友上传/-
别驾从事,州刺史行部,校尉行部则逢引,录众事。按照汉帝国官制旧例,别驾州刺史大都是亲信充当,虽无长史之名,而有长史之权。其权利,大概可以参考后世某领导的专用司机。
但这个官职在广宗城却是个闲职,也就是挂名而已。刘杲心思:“恐怕这是张角不想用我,却又担心诸生指责,有‘失贤’之亏名,施行的安慰之策。”
好在刘杲根本没打算在黄巾军积累军功,通过黄巾这个小树,爬上权利巅峰。刘杲只要能在广宗城便宜行事,才不管身着何职,是以根本毫不理会什么闲职不闲职的。
太平道因汉奉行以孝治国,所以也有礼拜死人习俗。刘杲虽然对蛊惑张阿牛一行冒险大作战无所谓,但也做不到把他们当作旧衣一般抛弃。刘杲没有妇人之仁,在生死关头,他可以毫不愧疚的随意利用他人充当自己棋,但却也不会将棋视作可有可无的人形数据。
刘杲为当日战死的十三人,设下简单祭坛,全心全意祈祷。看着哀伤的活着面孔,想起昨日死者笑容,刘杲内心对自己理想更加迫切。倘若他无所作为,那么自此以后将会有一场长达四百年,彻底打垮国自信心的战乱。
这可是四百年战乱啊!
刘杲想起清末之际至共和初建,百年战乱和低潮,被打垮的民族自信至他穿越的和谐十三年,尚没有恢复,还处在努力冲破封锁、苦命挣扎的阶段。那这个冷兵器四百年的战乱,又会给华夏大地带来多大的伤痛?这样的伤痛,岂是仅仅“岛夷”“索虏”所能表现的?
刘杲祭拜完后,把自身所有财物递与张阿牛,以尽自己微薄之力。战场上死兵、伤兵的处置问题,历来是军伍永远的痛,即便是刘杲穿越而来的后世,当时世界上各国也没法完全解决这一难题,更何况这一千八百多年前,社会动荡不安的汉末时代?
刘杲也不会认为,自己先蛊惑他人赴死,继而奉献微薄之力,是种虚伪的表现,而且刘杲清楚,倘若自己不死,他还会煽动起更多的大汉民赴入战场,以荡平乱世,再还日月清明。历来世界上的战争,入伍宣传,从某种意义上,哪个不是蛊惑或是煽动?刘杲是信奉“窃国者侯”理论的人。
张阿牛入城后,被张角提为南门军侯,辖二百余人。看似不如刘杲,但是实权却远甚于刘杲。但是令刘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准备告辞张阿牛一众时,张阿牛部下,会有两人向他投诚。这两人一名左政,字伯宽;一名李晋,字升。
左政、李升两人,都是与刘杲共患难,闯入广宗城的人之一。左政,也就是当初刘杲在张阿牛一行人之最先注意到那个疤痕男,他在张阿牛一行的声望仅次于张阿牛。李晋,却是当初在战场上扶助同伴,却被刘杲警告“与其两人皆死,不如一人独活!”的那位。
事情是这样的。
李晋当日斩杀时同伴时,被跟在后面的张甲看见。张甲,以及被李晋斩杀的那位同伴,张阿牛,三人都是博陵县人。入城后,张阿牛与刘杲分开直去南门,路上张甲开始发难,指责李晋妄杀同僚。张阿牛认为李晋若只是弃走还犹可原谅,私杀同伴天地不容;李晋自辩,官兵杀掠甚重,晚死受折磨不如完体早死。
一番争论后,张阿牛准备以李晋之命祭祀亡者。李晋自然不肯乖乖奉死,恰巧队伍二号人物左政与李晋为亲戚,相互援助。于是五人小队分为两派,因左政故,张阿牛也不敢轻易祭起屠刀。由于两派之间矛盾难以协调,李晋与左政私下商讨后,认为:“楚别驾,非常人也,可往而倚之。”于是,趁着今日机会,两人前来投靠刘杲。
刘杲没有拒绝两人投诚,他今日孤身陷入广宗危局,总要团结一批可以暂时信任的手下。而且,刘杲觉得李晋虽然冷血无情点,但从当时有扶助同伴念头来看,未尝不可收留。
于是,左政,李晋摇身一变,成为刘杲帐下属吏。左政、李晋倚借刘杲之名与张阿牛辞别,张阿牛因顾忌刘杲,一脸笑容与左政、李晋辞别,唯有张甲面色愠怒,始终不能介怀。
左政、李晋投诚后,刘杲也没有过多拉拢,只是把所有属于别驾事务、权利,都下放与两人。左政、李晋起自乡下,对刀笔吏事简直是一窍不通,所幸黄巾也只是一伙反贼,城内诸事务除军政、教务外,都是乱七八糟的,两人还能勉强应付得来。两人自以为,刘杲现在缺少属吏,此刻正是投靠最佳时机,办事非常努力,态度也是异常恭谨。这么一来,完全放权的刘杲,却是几乎彻底闲起来。
空闲下来的刘杲在广宗城四周四处晃,多看、少说、不问,细细观察这座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大汉城池。由于战乱,广宗城内,除流民、黄巾兵各部大营外,城内街巷很少有人走动,一眼望去,尽是萧条景色。这么肆意走动的刘杲格外惹眼,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上奏张角,言刘杲乃是官兵派来打探城内布置的密探间谍,请有司下狱。若不是这种流言及上奏苗头被张角一力压下来,恐怕刘杲已经钻进小黑屋。
卢植与张角的对阵,并不是一潭死水。虽然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没有展开,但是双方小型攻防转换战斗却是三两天一次。由于卢植尽占地利,攻城器械也越来越齐备,黄巾兵伤亡不断增大,广宗城内士气又再次慢慢陷入低沉。四处游荡的刘杲已经不止一次听到黄巾军有人在抱怨:“不是说各地连连战胜么?怎没有援军前来相助?”
同时,还有一股厌战的情绪开始在黄巾军蔓延。前途无路,功勋厚赏不可期;城上死伤,又一日数百,这样的战争除非是心智坚强之辈,否然谁能承受?但刘杲同时又注意到,即便再怎么厌战的流民、兵众,也愿意冲出广宗城,与官兵殊死决战。也就是说,倘若刘杲此时愿意舍弃广宗城而转战四方,卢植再怎么厉害,恐怕也难以阻挡住。
在真实的历史上,皇甫嵩携带扫平天下黄巾之势,在攻破广宗县城前,还偶有受挫,即便最后破敌,也称广宗城黄巾凶猛。张角若是有心冲破重围,即便舍弃城内流民三分之二,只要兵入东郡,连势河南诸黄巾,那时怕是雒京八大都尉,也要人人惊惧,朝廷不得不招四大郎将回防雒京。但是,张角放弃这些无数有利因素,偏偏选择与卢植死磕,这却是让人着实看不懂。
刘杲不知不觉已经待在广宗城近半月。刘杲长期行走于县城左右,又因为张角对他似乎特别照顾点,许多小黄巾官员都乐意与刘杲相交,当然是出于表面应付还是倾心相交就难说了。这个张角钦点的别驾,似乎还有几分分量,黄巾军不少人都肯卖刘杲几分面。刘杲也来者不拒,或真或假与他们相交,并在言谈间时不时的主动显示自己在某些方面才华,是以慢慢竟与不少人相识,甚至还有人向张角直接推荐,请张角辟刘杲入军。
这日,刘杲路过流民大营,应某不知名小官之邀请,入营相谈。席间,此处流民校尉言,无兵书可读,刘杲自言有《孙》十三篇。流民校尉大喜,问此书得传于何人,又有何人做注?
-\**COM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