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调教盛唐

第165章:“杨钊”之死六

    长安城风云将起,郑炎和李林甫两人不约而同的开始动用能够掌握的力量,打算一决雌雄。作为大唐第一士族的郑氏,郑炎有信心也有能力收拾一个礼部尚书。而且他还就打算这么做了。

    李林甫不甘束手就擒,本就受李唐王室猜忌的赵郡李氏他指望不上,也不想指望。为了一次莫名的争斗,就将家族势力倾巢而出,李林甫还没有蠢到那份儿上。

    因此面对着郑氏的步步紧逼,李林甫只好走迂回路线,同武惠妃联合。武氏因为武则天的关系,想成为大唐第一士族,根本不可能。但是武惠妃却十分乐意见到一些实际的利益。

    因此李林甫红口白牙的说,只要搬倒郑氏,到时候空出来的位置利益等等大半以上将会留给武氏。急需积聚力量,为自己儿寿王李瑁铺路的武惠妃自然同李林甫一拍即合。

    于是这位跟武则天十分相像的武惠妃便在床底之间,给老男人吹起了枕头风。李隆基虽然英明神武(开元时期),但耳朵软的毛病,他一辈都没有改。

    经过武惠妃的一番鼓吹,李隆基心里隐隐的觉得,在杨钊之死的事件,是郑炎做的过了。再加上,杨钊十有**是死于郑氏的手,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思,开始偏向了一向信任的李林甫。

    大明宫,紫宸殿。

    老男人眉头紧邹的思索着,他总感觉事情有些蹊跷。杨钊的身手不错,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被人暗杀了呢?年初已经将宇融给一撸到底,年终再起争端,时时内斗,与治国不利啊……

    在一旁伺候着,顺便替李隆基处理一些情报或者奏章的高力士,看到皇帝皱着眉头,大气都不敢出。作为一个太监,高力士很明白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在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显得越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强迫着,将自己的目光专注于内卫送来的情报之上,高力士越看感觉越怪。这份情报是记录着杨钊从襄城到汝州等等的事情。直到爆出杨钊的死讯之后停止。

    单看表面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千牛卫本身负责外派暗访官员的安全,迄今为止,并没有传出任何关于杨钊的消息。而内卫的情报显示,杨钊死时,并没有任何人在身边。那么千牛卫的人去什么地方了?

    有了疑惑的高力士接着翻开了,汝州刺史李忠关于杨钊之死而上的自辩奏章,上面依然没有任何关于两个千牛卫的消息。仿佛石沉大海,两个千牛卫就这么消失的无影无终。

    千牛卫是皇家卫率,忠诚无需怀疑。那么能让两个千牛卫消失的无影无终的,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杨钊并没有死。

    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之后,高力士惊讶了,引发朝廷动荡,作为郑李之争根源的杨钊,如果没有死,那么对于现在跟一锅沸水的朝廷而言,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

    嘴巴持续的张着,高力士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将朝廷搅成一锅沸水的,这么做的目的又何在?

    李隆基抬头扫过大殿,突然发现了高力士的样,便咳嗽了一声。

    高力士浑身一哆嗦,然后以极其快速的身形,将手的情报呈递到了李隆基的案头。并且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源源不断的解释了出来。

    一点通,处处通,李隆基稍微一看,便明白了。这事十有**,杨钊并没有死。但可能是受到了袭击之后,假意装死,好暗收集证据。却不想事情被一个所谓的李大棒槌给捅的天下皆知。无奈之下,杨钊假戏真做,带着千牛卫暗藏起,等候事情水落石出。谁会袭击他杨钊,这事不用查都知道。但是再次的袭击却不得不防。

    整个事情的疑点,经过一番分析之后,李隆基将目光盯在了如同昙花一现的李大棒槌的身上,这个人将矛盾升级,并且借着李岫前往汝州的事,转移矛盾。手腕不可谓不高明。思索了半响,李隆基缓缓的将目光盯向了最近极不老实的各个老牌士族的身上。在他看来,最后渔翁得利的也只有这些人。

    将手的情报摔在了桌上,李隆基有些头疼,郑炎不识大局也就罢了。李林甫竟然也磨刀霍霍,难道朕还不能为你们做主了吗?

    至始至终,李隆基都没有怀疑杨钊,在他看来,杨钊是一个有什么事总是第一个向自己禀报(先前的三份奏章),受了委屈又不声不响(隐藏调查)。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尽职尽责的好臣。只是可惜,这个杨家大郎,似乎并不知道他在朕心的地位要高的多……

    思绪走到这里,李隆基的郁闷一扫而光。关于郑李之争,他的心里业已有了判决的方案。就等着两人在朝会上公开掐架,然后显示他作为大唐明皇的威严了。

    ——————————

    朱雀大街,杨家大院。

    按照杨钊的级别,大院暂时还没有称为杨府的权力。

    杨母张氏,被杨玄缴给鼓捣着坐在了主位之上。这一天正是“杨钊”死讯传来的第十天。

    如今张氏可算得上是家财万贯,但“杨钊”故去“许久”,杨玄缴的二儿杨斌,同父亲合计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此杨斌早晚请安,日夜伺候伤心欲绝的张氏。卖乖讨好无所不用。

    张氏虽然也知道杨斌的心思多半可能是冲着自家的财产而来,但是亲已丧,若无一个养老送终之人,杨询一脉就此而绝,她又如何对得起泉之下的夫君。心思稍稍回转的张氏,在杨斌苦苦哀求之下,不得不答应了杨玄缴将杨斌过继的想法。

    尽管丫头雨桐和小玉环都不同意,但可惜的是她们在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而这一日正是杨斌过继所举行的典礼。

    杨斌乖乖的跪着,手里捧着一碗茶,恭敬的将之递给了张氏。高声道:“儿,给母亲奉茶……”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