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一百零三章 三边总督

    张应昌从营中冲出的时候衣着单薄,尽管情急中往身上裹了条毛毯,仍是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嘴唇乌青,只是逃命要紧,这些末节此时也顾不得了。一路狂奔出十余里,方才遇上总督杨鹤派出的斥候队,将其接应回营。

    杨鹤是位相貌清癯的老者,他资历极老,乃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以都御史之位出任三边总督,全面负责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军务,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的九总兵,端的是位高权重。他还有个儿子大大有名,那就是日后一度将李自成打得只剩18骑的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都隶属其麾下。

    杨鹤本人性格温和,循循儒雅,对百姓的苦难比较同情,算得是一个好官。他在任上极力主张解决流贼问题应该剿抚并用,而其中又应以抚为主,并且要重点解决就抚流贼的生计问题。其实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观点,流贼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老百姓活不下去,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叛乱一时平息下去,终究还是会再起来的,正如杨鹤向崇祯皇帝自辩时所言:“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明末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了极点,土地兼并极为严重,朝廷、王公贵戚象一座座大山般压在百姓头上,而地方上的豪绅地主不仅享有额定的优免权力,还勾结吏胥,通过诡寄、飞洒、影射等方式逃避粮税,以致沉重的赋税徭役大多落在了贫苦百姓身上。这种情况是杨鹤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就连崇祯皇帝贵为天子也一样无法触动这些人的利益,因为他本人就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而朝廷重臣也无一例外都是这个利益团体的一员。让他们放弃自家利益,主动减轻农民负担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杨鹤的抚局初期本来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有不少巨寇纷纷就抚,并被授予官职,但朝廷并不对这些投降的流民发粮发饷,只每人给付一张“免死票”便勒令其回乡。在朝廷大佬看来,不杀你们这些反贼就已经是天恩浩荡了,竟然还吵着要吃饭,当真是丧心病狂!于是乎,这些投降了的流民只得就地“打粮”,抢劫富户粮食以活命,而这时他们就被称为“降而复叛”了。以这些事例攻击杨鹤的人非常多,而崇祯皇帝的脑袋也未必那么清白,最后下旨斥责杨鹤招抚的策略有误,将其免职下狱。

    说起来有些事现代人很难理解,比如崇祯皇帝有一次在杨鹤的多方请求之下才命御史吴甡携带10万两银子到陕西招抚放赈,而他放赈的对象有多少人呢?据记载仅巨寇神一魁部就有六七万之众,其他拥众逾万的大小流贼头目亦不下七八人,更别提还有大量守法饥民嗷嗷待哺。这10万两银子换成米只够10万人活50天的,按史料所言,所救之人“不及十一”,造成的后果就是刚被招抚的流贼又沿途“打粮”,“旋抚旋叛”。讽刺的是,在逮捕了杨鹤,弃抚用剿之后,流贼反而大兴,朝廷为了剿灭流贼所花经费比招抚所费要多得多,比如说崇祯十二年之后,朝廷为了剿灭流贼花费多少呢?每年加派剿饷和练饷共计1010万两白银!

    杨鹤这次率领自己直属的3千总督标营和延绥总兵杜文焕的1万镇军合兵一处,号称3万大军,作为主力大军一路尾随“二王”南下,此时已行至离三岔口不到40里的地方,而张应昌逃跑时同行皆为骑兵,速度极快,当他们遇见杨鹤大军的斥候时,败军大潮还远远落在后面。

    当杨鹤见到张应昌的时候,这位宁夏镇东路参将的模样要多狼狈有多狼狈,盔甲兵器全部丢弃不说,身上只着单衣,披着一张毛毯,脚上的鞋都掉了一只。他自知有罪,远远看见杨鹤就挣扎下马,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膝行匍匐前进,待到近前,方抬头向杨鹤和杜文焕二人抱拳拱手,颤声道:“总督大人,总戎大人,罪将张应昌有紧急军情禀报。”

    杨鹤见他这般模样,又好气又好笑,鼻中哼了一声,毕竟关心前方军情,淡淡道:“张将军,先请起身,前方军情如何?”一边作势虚扶一下,一边让旁边的人给张应昌去拿来衣物,让其穿戴整齐。杜文焕乃是积年宿将,见张应昌这般模样,心中已然有数,不待其开口便向杨鹤告个罪,带同几名将领自去部署防线,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股败军和追兵。

    张应昌到现在对自家如何败绩还是糊里糊涂,他并不知道自家5千大军其实是被流贼败军冲散的,还道是遭了流贼突袭。问了同行的亲信家丁,也均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根据自己的猜测胡乱编造了几句说辞,大体就是流贼诡计多端,突然全军一起压上,自家猝不及防之下犹自率部力战不屈,但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云云。

    杨鹤一直和“二王”保持着联系,深知“二王”中的老大王嘉胤倾向于招安,只是王二态度有些**,但应该也不反对,因此他对自己的招抚政策一直信心满满。但此时事态发展成这样,不由得他不怀疑是否哪里出了什么岔子。听得张应昌禀报流贼是主动袭击他的,心里一个咯噔,暗道莫非流贼内部发生了什么变故?

    杨鹤正在怔忪不定,败军的前锋已经到了,因杨鹤和杜文焕是从安塞北面来的,与张应昌走的不是一条路,宁夏镇的溃兵多数沿来路往庆阳那边跑回家去了,连同流贼溃兵也跟过去了一些。此时过来的败军大潮主要以流贼为主,势头已是小了许多,而杜文焕早有准备,严阵以待,竟是稳稳地将这股败军挡在了阵势之外。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武昌鱼拜谢了!</d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