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节 撇开苏联
二计罗斯福的态度是为了赢得对日德战争,火须借助苏量,所以他用尽各种手段,努力使苏联在战后也能协助美国的世界政策。因此,罗斯福对斯大林所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全部无代价地予以允诺,以期获得斯大林的好感,使他不但在战时可以合作,即在战后也能配合美国的世界政策。
唯独在对国的军事援助问题上,罗斯福却坚决不容妥协。仅仅表示,会在确保对华军事援助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苏联的军事援助。
这是一个很清楚的事实,如个苏联对付欧州方向的德国,就已经需要美国的大力物资支援了,对于日本的进攻,绝对不可能在对德战争结束之前展开。而现在罗斯福之所以和历史上一样的再次提出让苏联参加对德作战,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注意到日在徐州战场的新一轮交战陷入僵持,如果这时候苏联在北方倾力一击,就算不能直接破坏日军的东北大基地,也能给国的徐州战场创造机会。
他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现在这个时空的国战场。
斯大林想让罗斯福甩开国和苏联单干,在罗斯福看来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敲定协议,最终,关于亚洲的对日作战问题上,苏联还是被顾虑重重的美国排除在外了。
这是一个截然不同于原本历史上的改变,如果苏联这次未能获得再次介入亚洲的机会,那对于今后几十年的亚洲格局来说,绝对有非常至关重要的影响。
罗斯福的上述措施正斯大林的下怀,可以确保两个方向战线的物资供应,却只要主攻德国一个方向,更符合了他苏联利益第一的目的。虽然不能借此机会拿美国人的钱打入亚洲分配,错过了一个好机会,但斯大林相信,这样的机会今后肯定还有,只要国国内的两党斗争还在,苏联就绝对可以再次找到机会介入亚洲的权力分配。
对于罗斯福所提出的《大西洋宪章》,斯大林也表示同意,对于战争的一般目的,即拥护民主主义等事,当然也表示赞成。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战时或战后的国际协助等诸问题,都没有表示反对。同时,斯大林对过去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并未多提。
斯大林还进一步透露在德国崩溃后三个月内,苏联肯定也可以参加对日战争,这一点使以为游说不成的罗斯福同样喜悦。
罗斯福甚至相信用基督教的民主主义的方式与斯大林直接会谈,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他更公开地说:
“苏联的要求,仅是为了确保安全,其目的仍是为了和平。为了这个目的,苏联需要与西方国家合作。”
罗斯福当然不可能是一位幼稚的人,相反,他绝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时候适合说什么话,怎么样说才对美国利益最好。于是,罗斯福“误”认为苏联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在德黑兰会议之后所发表的声明,也使用了这种名词。
其实毫无疑问,美、苏的世界政策在根本观点上是不同的,无论所谓“和平”还是“民主主义”双方的解释均有天壤之别。但是由于罗斯福等美国领导者克无条件地表示了这种态度,致使政府各部门及民间机构,甚而派驻国或南美的美国人,也都信以为真而采取了这种态度,或者说,至少表面上采取了这种态度。
德黑兰会议时,苏联的领袖们对于未来战争的发展似乎已经获得了结论,症结已经不是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德国屈服有关战争最后阶段的问题,也就是结束战争的问题。
苏联所追求的并不是什荐理想,而是具体的利益。它所想的是如何将**势力在各地区扩张,也就是在东欧、巴尔干及央亚细亚与远东所面临的势力范围问题。
一四二年五月,莫洛托夫访问伦敦时,希望英国同意苏联在东欧及巴尔干的势力范围,但艾登外相考虑到美国方面的意图,并未承诺,反而建议柿结英、苏同盟条约。苏联的目的,永远是猎获具体的权益,所以斯大林表面上赞成罗斯福所怀抱的世界政策,实际上他是想努力利用这个。而达到自己的目标。爱好和平的两大国领袖思想、外表是一致,而实际却是根本水火不相容的。
这一个时空在德黑兰会议小关于对德作战有关的军事及政治方面最重要问题,曾加以重点讨论,反倒是原本历史的对日问题,属于仅仅过场罢了。国和范哈儿的强势崛起,让亚洲战场完全变得面目全非,现在国的能力和地位,已经完全取代了苏联在亚州将会发挥的能力和地位了。
英美联合参谋班为了弄清楚德黑兰会议上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决定的含意,再次举行了开罗会谈。丘吉尔首相对决定持悲观态度看来是有充”误二凶,英国二军参谋长们早爽试图取消,“海盗,作战卞”海的攻势扩大到爱琴海,但是他们为此所作的努力最后被斯大林否定了。作为可供选择的另一种战略,他们免强同意,除了“霸王”作战计哉以外另在法国南部采取“铁砧”登陆行动,但是他们争论说,这一行动需要更多的登陆艇,因而无法在远东再发动大规模的两栖攻势。丘吉尔现在可以借这场争论之机使罗斯福总统相信,斯大林作出的在远东参战的许诺降低了让国人积极抗日的重要性,英国人对此非常在意,不过美国人和罗斯福都清楚的知道,不管苏联什么时候参加亚洲的对日作战,他们能发挥的作用,绝对不会超过现在的老蒋和范哈儿。
历史上,蒋介石在开罗首脑会议之后曾夸口说,他的要求罗斯福总统都不会拒绝。然而,他并不知道。因为庞大苏联表现出比国更强的对日打击能力,国短暂的大国地位已经被美英两国在德黑兰同斯大林达成的秘密协议出卖了。在德黑兰会议后不久,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直截了当地拒绝向国会提出新的十亿美元贷款计划,拒绝履行在开罗会议罗斯福和老蒋达成的协议,迅速消耗它和国好不容易达成的友好资本。接下来,罗斯福也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
但毫无疑问,这个时空范哈儿和老蒋表现出的能量,还是赢得了罗斯福极大重视的。
当范哈儿在得知罗斯福并没有和斯大林达成共同对日作战协议后,几乎是欣喜若狂。
即便现在的国已经比历史上强大了不少,但最多也就是从待宰的肉牛变成了彪悍的公牛而已,现在少了一头凶残的巨熊跟你抢食,那怎么可能不兴奋。
范哈儿甚至可以想像,历史上正是因为美国在开罗协议后又和苏联人达成了德黑兰协议,造成亚洲最终全面混乱,战后各国长时间内战不断,而现在少了德黑兰协议关于亚洲的内容,是不是战后各国就能马上完成统一了呢?
在德黑兰最终未能和苏联达成对日作战协议,更是加强了美国对国战场的关注,随后不久,摩根就按计划向美国国会提出了新的十亿美元贷款计划”甚至在附加条件承诺直接拨付给所有参战的国各势力分配,这里面既包括老蒋和范哈儿,也包括**和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军阀。
虽然德黑兰首脑会议最后解决了盟国之间从哪条路线进攻拍林这个。重大战略问题上的争论,但是联合参谋长会议仍然不能决定从哪条路进攻东京。
原本从徐州方向突破,再从国华北打到国东北,最后朝鲜半岛对日本本土发起大规模的登陆战役,这无疑是最稳妥的方案。但是现在,美再在西太平洋岛链的作战顺利,加上范哈儿成功实现对国南部海域边疆的收伏,却是让盟军多了几条更快更现实的选择。
美国海军于十一月攻占吉尔伯特之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 人员报告说: “太平洋的战局预示从那里能较快地向日本推进
而麦克阿瑟在和范哈儿了解广州战情后,直接报告:
“利用收复国东部沿海地区,直接攻占台湾岛,再根据岛链逐个。北上进攻日本本土,绝对是最安全和最快速的方法
在阿诺德将军的支持下他需要为他的战略轰炸机找到能飞到东京的基地,金说服马歇尔同意以美国部队全力支持他发动的攻势。但同时,由于政治原因也不能放弃麦克阿瑟经西南太平洋向菲律宾发动的进攻,对于即将收复的国东部沿海,更是不会放弃利用。
结果是决定继续进行这两个攻势,并指示“沿着新几内亚一荷属东印度群岛一菲律宾轴线发动的进攻将与夺回各托管岛屿的战斗同时进行。在国东部沿海省份、关岛、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将建立一支轰炸机部队,以便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
美国陆军计划小人员现在十分重视他们的一囚型轰炸机。这种四引擎的“超级堡垒”轰炸机的翼展是一百四十一英尺,发动机是二千二百马力,能运载四吨炸弹航行三千五百英里。一囚型轰炸机前一年首次使用时出了一些技术问题。尽管受到了挫折,阿诺德将军发现,这种轰炸机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它的武器装备威力强大,在遇到战斗机时可以自卫。他断言,这种超级堡垒有可能使美国不必对敌国本土诸岛发动代价极大的入侵。
对日本的轰炸将从印度和在重庆北部专门修建的前进机场发动,直到美国海军的战役推进到马里亚纳群岛并夺取了向东京发动空袭的较近的基地为止。
“分仪”指示在总结盟军对战略轰炸的效果所抱的信心时说:
“出兵日本本土诸岛可能是不必要的,通过海上和空封锁并沧浅基地进行的密集轰炸可能打败日本曰” 由于肯尼将军的第五航空队为通过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向前推进而作的努力,麦克阿瑟将军已改变了态度,他开始热烈支持空力量的潜力,但是他还不相信出兵日本是不必要的,能否再占领菲律宾是他的“雷诺田”战略和他个。人的圣战成败的关键。然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迟迟不批准这个行动。
萨瑟兰将军从开罗报告说,看来参谋长联席会议赞成依靠海军通过太平洋推进,然后在台湾,甚至在国大陆建立基地开辟通往东京的比较直接的道路。这个消息使麦克阿瑟非常欣喜,一边拍电报恭喜范哈儿即将成为主场,一边却也是感叹自己的菲律宾作战计划要被搁置了。
为了使这位难对付的西南太平洋统帅放心,马歇尔将军决定乘飞机经过绕地球一周的艰难航程回国,途在布里斯班停留。麦克阿瑟将军最初的反应是,他应当去领导盟军预定在阿拉维岛的登陆行动,以便避免同马歇尔的“有点尴尬的”见面。阿拉维岛登陆是开始对新不列颠的拉包尔的进攻。 尽管如此。他仍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马歇尔推销他对太平洋战略的见解。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发现马歇尔理解他的意见并坚持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没有就从哪条路线进攻东京问题作出最后决定。
因此,麦克阿瑟听到罗斯福总统在圣诞夜的广播讲话时感到鼓舞。总统断定,陆军参谋长最近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会议“将使日本佬在不久的将来听到大量的坏消息”
虽然国战区最关键的徐州会战没有胜利迹象,但太平洋岛屿上的种种迹象显示,美军可以自由打击日本本土的日已经不远了。至于日本的战斗力能力,更是在过去的一些日里,正在不断被削减。
很明显,它的战力已经从战争的一个最顶点,开始缓慢下降了。
战争开始时,日本拥有百多万吨商船。事实可能已经证明,这个运载能力刚好能满足在这个分散的岛屿帝国运输货物和军用补给品的需要。但是东京政府几乎完全没有注意建立曾经帮助英国赢得对付德国潜艇的大西洋战役的那种有效的船舶管理机构;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太迟了。陆军征用了大批商船作为货船从日本开出;其实他们本来可以利用别的船只,因为有许多船常常空船到南面的国家去运回从“共荣区”掠夺的货物。已经被培养成象英国皇家海军那样野心勃勃的帝国海军也同样犯了轻视潜艇部队和潜艇战的错误。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了沉痛的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刚好及时想起了这个教。然而,尽管轴心国伙伴们的水下战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帝国海军仍然执述不悟,看不到护航战术的必要性。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立即宣布了在太平洋进行不受限制的潜艇战的政策,由于鱼雷质量不高和美军指挥官们作战缺乏积极主动,这种战术最初只取得了有限的结果。由于滥用无线电情报,最初总是让太平洋舰队的潜艇穿越整个大洋跟踪敌人的巨型军舰,而不是集力量封锁日军的主要运输线。在头个月,美国潜艇只击沉了三十五条日本商船,还不如能干的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一次巡逻击沉的船只多。东京海军参谋本部作出的反应就反映了美国潜艇的拙劣战绩,他们在台湾建立了“第一护航舰队”任用的是年龄过大的军官。分派给他们的只有几艘古老的驱逐舰。护航效率低是不重要的,因为在整个一四二年日本损失的船只不到七十万吨,而德国人在大西洋每个月差不多击沉这样的数量。那一年日本造船厂建造了一百多万吨新船,补充损耗绰绰有余。
直到灾难性的第一年的年底。美国潜艇战才开始整顿。查尔斯?洛克伍德海军少将从领导驻扎在布里斯班的小舰队的地位晋升为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他原先在伦敦当武官,在那里有机会研究关于德国潜艇袭击英国航运生命线情况的第一手材料,被召回以后最初负责指挥从澳大利亚各港口出击的一些小舰队。他在那里很快就断定,他的舰艇性能不佳 在开进荷属东印度群岛时多次不能击沉军舰或阻止护航力量薄弱的运输舰队“一定是因为鱼雷质量不高和他手下的艇长们缺乏积极主动精神。实验证明,这个问题在技术上的原因,是标准的美国“马克十七式”鱼雷控制潜水深度的装置不合格,如果不调整这种装置,鱼雷就会从目标军舰的龙骨下面穿过而无损于军舰。他们发出订货单,要求改进不精确的装置,但是一四三年头几个月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
唯独在对国的军事援助问题上,罗斯福却坚决不容妥协。仅仅表示,会在确保对华军事援助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苏联的军事援助。
这是一个很清楚的事实,如个苏联对付欧州方向的德国,就已经需要美国的大力物资支援了,对于日本的进攻,绝对不可能在对德战争结束之前展开。而现在罗斯福之所以和历史上一样的再次提出让苏联参加对德作战,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注意到日在徐州战场的新一轮交战陷入僵持,如果这时候苏联在北方倾力一击,就算不能直接破坏日军的东北大基地,也能给国的徐州战场创造机会。
他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现在这个时空的国战场。
斯大林想让罗斯福甩开国和苏联单干,在罗斯福看来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敲定协议,最终,关于亚洲的对日作战问题上,苏联还是被顾虑重重的美国排除在外了。
这是一个截然不同于原本历史上的改变,如果苏联这次未能获得再次介入亚洲的机会,那对于今后几十年的亚洲格局来说,绝对有非常至关重要的影响。
罗斯福的上述措施正斯大林的下怀,可以确保两个方向战线的物资供应,却只要主攻德国一个方向,更符合了他苏联利益第一的目的。虽然不能借此机会拿美国人的钱打入亚洲分配,错过了一个好机会,但斯大林相信,这样的机会今后肯定还有,只要国国内的两党斗争还在,苏联就绝对可以再次找到机会介入亚洲的权力分配。
对于罗斯福所提出的《大西洋宪章》,斯大林也表示同意,对于战争的一般目的,即拥护民主主义等事,当然也表示赞成。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战时或战后的国际协助等诸问题,都没有表示反对。同时,斯大林对过去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并未多提。
斯大林还进一步透露在德国崩溃后三个月内,苏联肯定也可以参加对日战争,这一点使以为游说不成的罗斯福同样喜悦。
罗斯福甚至相信用基督教的民主主义的方式与斯大林直接会谈,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他更公开地说:
“苏联的要求,仅是为了确保安全,其目的仍是为了和平。为了这个目的,苏联需要与西方国家合作。”
罗斯福当然不可能是一位幼稚的人,相反,他绝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时候适合说什么话,怎么样说才对美国利益最好。于是,罗斯福“误”认为苏联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在德黑兰会议之后所发表的声明,也使用了这种名词。
其实毫无疑问,美、苏的世界政策在根本观点上是不同的,无论所谓“和平”还是“民主主义”双方的解释均有天壤之别。但是由于罗斯福等美国领导者克无条件地表示了这种态度,致使政府各部门及民间机构,甚而派驻国或南美的美国人,也都信以为真而采取了这种态度,或者说,至少表面上采取了这种态度。
德黑兰会议时,苏联的领袖们对于未来战争的发展似乎已经获得了结论,症结已经不是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德国屈服有关战争最后阶段的问题,也就是结束战争的问题。
苏联所追求的并不是什荐理想,而是具体的利益。它所想的是如何将**势力在各地区扩张,也就是在东欧、巴尔干及央亚细亚与远东所面临的势力范围问题。
一四二年五月,莫洛托夫访问伦敦时,希望英国同意苏联在东欧及巴尔干的势力范围,但艾登外相考虑到美国方面的意图,并未承诺,反而建议柿结英、苏同盟条约。苏联的目的,永远是猎获具体的权益,所以斯大林表面上赞成罗斯福所怀抱的世界政策,实际上他是想努力利用这个。而达到自己的目标。爱好和平的两大国领袖思想、外表是一致,而实际却是根本水火不相容的。
这一个时空在德黑兰会议小关于对德作战有关的军事及政治方面最重要问题,曾加以重点讨论,反倒是原本历史的对日问题,属于仅仅过场罢了。国和范哈儿的强势崛起,让亚洲战场完全变得面目全非,现在国的能力和地位,已经完全取代了苏联在亚州将会发挥的能力和地位了。
英美联合参谋班为了弄清楚德黑兰会议上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决定的含意,再次举行了开罗会谈。丘吉尔首相对决定持悲观态度看来是有充”误二凶,英国二军参谋长们早爽试图取消,“海盗,作战卞”海的攻势扩大到爱琴海,但是他们为此所作的努力最后被斯大林否定了。作为可供选择的另一种战略,他们免强同意,除了“霸王”作战计哉以外另在法国南部采取“铁砧”登陆行动,但是他们争论说,这一行动需要更多的登陆艇,因而无法在远东再发动大规模的两栖攻势。丘吉尔现在可以借这场争论之机使罗斯福总统相信,斯大林作出的在远东参战的许诺降低了让国人积极抗日的重要性,英国人对此非常在意,不过美国人和罗斯福都清楚的知道,不管苏联什么时候参加亚洲的对日作战,他们能发挥的作用,绝对不会超过现在的老蒋和范哈儿。
历史上,蒋介石在开罗首脑会议之后曾夸口说,他的要求罗斯福总统都不会拒绝。然而,他并不知道。因为庞大苏联表现出比国更强的对日打击能力,国短暂的大国地位已经被美英两国在德黑兰同斯大林达成的秘密协议出卖了。在德黑兰会议后不久,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直截了当地拒绝向国会提出新的十亿美元贷款计划,拒绝履行在开罗会议罗斯福和老蒋达成的协议,迅速消耗它和国好不容易达成的友好资本。接下来,罗斯福也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
但毫无疑问,这个时空范哈儿和老蒋表现出的能量,还是赢得了罗斯福极大重视的。
当范哈儿在得知罗斯福并没有和斯大林达成共同对日作战协议后,几乎是欣喜若狂。
即便现在的国已经比历史上强大了不少,但最多也就是从待宰的肉牛变成了彪悍的公牛而已,现在少了一头凶残的巨熊跟你抢食,那怎么可能不兴奋。
范哈儿甚至可以想像,历史上正是因为美国在开罗协议后又和苏联人达成了德黑兰协议,造成亚洲最终全面混乱,战后各国长时间内战不断,而现在少了德黑兰协议关于亚洲的内容,是不是战后各国就能马上完成统一了呢?
在德黑兰最终未能和苏联达成对日作战协议,更是加强了美国对国战场的关注,随后不久,摩根就按计划向美国国会提出了新的十亿美元贷款计划”甚至在附加条件承诺直接拨付给所有参战的国各势力分配,这里面既包括老蒋和范哈儿,也包括**和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军阀。
虽然德黑兰首脑会议最后解决了盟国之间从哪条路线进攻拍林这个。重大战略问题上的争论,但是联合参谋长会议仍然不能决定从哪条路进攻东京。
原本从徐州方向突破,再从国华北打到国东北,最后朝鲜半岛对日本本土发起大规模的登陆战役,这无疑是最稳妥的方案。但是现在,美再在西太平洋岛链的作战顺利,加上范哈儿成功实现对国南部海域边疆的收伏,却是让盟军多了几条更快更现实的选择。
美国海军于十一月攻占吉尔伯特之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 人员报告说: “太平洋的战局预示从那里能较快地向日本推进
而麦克阿瑟在和范哈儿了解广州战情后,直接报告:
“利用收复国东部沿海地区,直接攻占台湾岛,再根据岛链逐个。北上进攻日本本土,绝对是最安全和最快速的方法
在阿诺德将军的支持下他需要为他的战略轰炸机找到能飞到东京的基地,金说服马歇尔同意以美国部队全力支持他发动的攻势。但同时,由于政治原因也不能放弃麦克阿瑟经西南太平洋向菲律宾发动的进攻,对于即将收复的国东部沿海,更是不会放弃利用。
结果是决定继续进行这两个攻势,并指示“沿着新几内亚一荷属东印度群岛一菲律宾轴线发动的进攻将与夺回各托管岛屿的战斗同时进行。在国东部沿海省份、关岛、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将建立一支轰炸机部队,以便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
美国陆军计划小人员现在十分重视他们的一囚型轰炸机。这种四引擎的“超级堡垒”轰炸机的翼展是一百四十一英尺,发动机是二千二百马力,能运载四吨炸弹航行三千五百英里。一囚型轰炸机前一年首次使用时出了一些技术问题。尽管受到了挫折,阿诺德将军发现,这种轰炸机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它的武器装备威力强大,在遇到战斗机时可以自卫。他断言,这种超级堡垒有可能使美国不必对敌国本土诸岛发动代价极大的入侵。
对日本的轰炸将从印度和在重庆北部专门修建的前进机场发动,直到美国海军的战役推进到马里亚纳群岛并夺取了向东京发动空袭的较近的基地为止。
“分仪”指示在总结盟军对战略轰炸的效果所抱的信心时说:
“出兵日本本土诸岛可能是不必要的,通过海上和空封锁并沧浅基地进行的密集轰炸可能打败日本曰” 由于肯尼将军的第五航空队为通过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向前推进而作的努力,麦克阿瑟将军已改变了态度,他开始热烈支持空力量的潜力,但是他还不相信出兵日本是不必要的,能否再占领菲律宾是他的“雷诺田”战略和他个。人的圣战成败的关键。然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迟迟不批准这个行动。
萨瑟兰将军从开罗报告说,看来参谋长联席会议赞成依靠海军通过太平洋推进,然后在台湾,甚至在国大陆建立基地开辟通往东京的比较直接的道路。这个消息使麦克阿瑟非常欣喜,一边拍电报恭喜范哈儿即将成为主场,一边却也是感叹自己的菲律宾作战计划要被搁置了。
为了使这位难对付的西南太平洋统帅放心,马歇尔将军决定乘飞机经过绕地球一周的艰难航程回国,途在布里斯班停留。麦克阿瑟将军最初的反应是,他应当去领导盟军预定在阿拉维岛的登陆行动,以便避免同马歇尔的“有点尴尬的”见面。阿拉维岛登陆是开始对新不列颠的拉包尔的进攻。 尽管如此。他仍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马歇尔推销他对太平洋战略的见解。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发现马歇尔理解他的意见并坚持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没有就从哪条路线进攻东京问题作出最后决定。
因此,麦克阿瑟听到罗斯福总统在圣诞夜的广播讲话时感到鼓舞。总统断定,陆军参谋长最近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会议“将使日本佬在不久的将来听到大量的坏消息”
虽然国战区最关键的徐州会战没有胜利迹象,但太平洋岛屿上的种种迹象显示,美军可以自由打击日本本土的日已经不远了。至于日本的战斗力能力,更是在过去的一些日里,正在不断被削减。
很明显,它的战力已经从战争的一个最顶点,开始缓慢下降了。
战争开始时,日本拥有百多万吨商船。事实可能已经证明,这个运载能力刚好能满足在这个分散的岛屿帝国运输货物和军用补给品的需要。但是东京政府几乎完全没有注意建立曾经帮助英国赢得对付德国潜艇的大西洋战役的那种有效的船舶管理机构;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太迟了。陆军征用了大批商船作为货船从日本开出;其实他们本来可以利用别的船只,因为有许多船常常空船到南面的国家去运回从“共荣区”掠夺的货物。已经被培养成象英国皇家海军那样野心勃勃的帝国海军也同样犯了轻视潜艇部队和潜艇战的错误。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了沉痛的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刚好及时想起了这个教。然而,尽管轴心国伙伴们的水下战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帝国海军仍然执述不悟,看不到护航战术的必要性。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立即宣布了在太平洋进行不受限制的潜艇战的政策,由于鱼雷质量不高和美军指挥官们作战缺乏积极主动,这种战术最初只取得了有限的结果。由于滥用无线电情报,最初总是让太平洋舰队的潜艇穿越整个大洋跟踪敌人的巨型军舰,而不是集力量封锁日军的主要运输线。在头个月,美国潜艇只击沉了三十五条日本商船,还不如能干的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一次巡逻击沉的船只多。东京海军参谋本部作出的反应就反映了美国潜艇的拙劣战绩,他们在台湾建立了“第一护航舰队”任用的是年龄过大的军官。分派给他们的只有几艘古老的驱逐舰。护航效率低是不重要的,因为在整个一四二年日本损失的船只不到七十万吨,而德国人在大西洋每个月差不多击沉这样的数量。那一年日本造船厂建造了一百多万吨新船,补充损耗绰绰有余。
直到灾难性的第一年的年底。美国潜艇战才开始整顿。查尔斯?洛克伍德海军少将从领导驻扎在布里斯班的小舰队的地位晋升为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他原先在伦敦当武官,在那里有机会研究关于德国潜艇袭击英国航运生命线情况的第一手材料,被召回以后最初负责指挥从澳大利亚各港口出击的一些小舰队。他在那里很快就断定,他的舰艇性能不佳 在开进荷属东印度群岛时多次不能击沉军舰或阻止护航力量薄弱的运输舰队“一定是因为鱼雷质量不高和他手下的艇长们缺乏积极主动精神。实验证明,这个问题在技术上的原因,是标准的美国“马克十七式”鱼雷控制潜水深度的装置不合格,如果不调整这种装置,鱼雷就会从目标军舰的龙骨下面穿过而无损于军舰。他们发出订货单,要求改进不精确的装置,但是一四三年头几个月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w w w .1 6 K b o o k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