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节 消极怠工
在原来的历史。(www.16kbook.com)除了少部分管不住下半身的美章燕骡,小国人对其他大多数美国人都十分友好,而且绝对比对自己的同胞还要好。这个现象,甚至是可以普及到所有外国人身上的,除了抗战开始后的日本人。
在飞虎队的美军士兵看来,国人不但发明了炮药和印刷术,而且也发明了友善和亲睦。当他们看到七十四队的官兵们时,总是面带笑容地表示欢迎。而且不论贫富贵贱,都是如此。自最穷的贫民,做苦工的工人,光着脚,背着笨重的军用背包,在泥土路上走路的国士兵,以及身为一方司令的将军,对于驻华美军,都一样地表现了对美军的诚挚友情。
在国战区的美国驻军,作战最艰苦的自然是口一的鲨鱼式战斗机的驾驶员和地勤人员。他们在战时需要的每天出击任务,可以高达四至次之多。
二十三大队的七十四、七十五、七十队,全都包括在内。还有一些负责情报、联络,以及交通的人员,也都在前方与**队共同作战。
短短的几年时间,飞虎队就在国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经过美宣传部门的特别加工包装,推向大众知晓后,更是产生了极大的效应。
很多国人纷纷为这些美军士兵感动,对美军士兵更加友善;很多美国人也为美友谊感动,而更加积极的参加对华援助工作。
飞虎队士兵勇敢与牺牲的动人故事,多到不可胜计,这是所有曾在国战区服务的美军官兵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尤其是在赣州基地的最后一段时间,七十四队的官兵们所表现的坚强和勇敢,真可比美克劳凯特和他的部下们,在阿拉读时的表现;或是在其最后防卫战的卡斯特尔一样的勇敢。
在缅甸雷多公路上,美国的卡车司机们,也同样表现了他们的坚定无畏精神,驾着他们的车。冒险驰骋于山冉、土匪、不安全的桥梁、日本飞机的炸射、大炮的轰击,,等险象环生的公路上。当他们不幸在上述的种种危险情况下,而为国捐驱,葬身于蛮荒的公路边上时,当然不像那些被列为“在国战场的空战失踪”的空军们,听起来那样的雄壮,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为了国家而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其价值决不在那些获得飞行十字勋章者之下。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战区直到美国被拖入战场后,亚洲战事才算是真正列入了世界大战之,还被冠上了一个太平洋战事的名号。而到了这个时空,却因为日之间的提前暂时停战,而让亚洲陆地战事变得分外平静。即便太平洋战争爆发已经有一年时间,在陆地上的战斗,其实也就是菲律宾和新加坡这么几次战役而已,真正的血腥大战还没开始过。
但时间在到了 暇年底前,随着南京和徐州方向日大军云集,包括美英等国美军也象征性的派远征军抵达后,在国东方已经聚集了超过十万的国正规军队,如果算上对面的三十万精锐日军和同等数量的伪军,那仅仅是徐州 南京一线,就会聚了超过一百万的兵力,一次规模空前的亚洲战事即将爆发。 但就在外界和日本都认为徐州南京方向的战事随时有可能爆发时,他们却不知道,在重庆的盟军联络司令部内,国的将军们正和史迪威为首的美国将军们争吵,间或两边还要和英国的几个将军们辩论几句。
因为老蒋对美国提出的三项要求,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满足。
即便已经随时可以开战,但不愿当冤大头的老蒋,就是坚持拖着战事不发动,在等美国的反应。反正现在国方面对于战事维持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等不住的是美国人,他当然没必要这么着急开火。
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把欧洲放在首位,对亚洲战场的战略尚未确定,目前所能设想的就是必需让国继续同日本作战,以便以国为基地空袭日本的海上航线和最后以国为跳板进攻日本本土。因为此时所谓的蛙跳理论根本还没形,任何一个美军将领都难以想象能在两内打到美国本土。此时的战场态势,让美军觉得,如果一个个冉屿争夺去逼近日本本土的话,那美国和日本的战事起码得打上五年,这样一比较,利用国规模庞大而装备落后的陆军,通过武装他们打击日军,直接从远东的大陆上逼近日本,效仿忽必烈征讨日本那样就近攻击,就变得容易很多了。
陆军部在这个时候制订了一项计划,题目是《使国继续作战》。使国继续作战实际上意味着得运去足够的军需品,实际上也意味着从对英国的援助抽取一部分东西,让给国人。
史迪威在结束对央军十个师的换装整编后,脑里已经构思好了一项美陆军联合反攻日本的计划,准备一到重庆就写出来。由于有了之前和老蒋接触的经验,史迪威直接在计划要求美国派部队作战。
他提出这一要求是必然的,他在月万日发给陆军部的电报说:十旧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幕酝删一战区派遣作战部队是犯了个严重错误。”
马歇尔一心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线,史迪威没能说服他把任何兵力抽调到亚洲。马歇尔只答应把第十航空队重新划归史迪威指挥。缅印战区的前景已经不成问题,但国陆军消灭日本陆军的前景则显然不那么令人鼓舞,史迪威更加决心实施他的在国练一支特遣部队的计划了。
但是,史迪威没得到多大支持。在国战区任职的美国人,许多人受到失败造成的有害气氛的影响,加上长时间无战事,也有许多人觉得自己是在一个不受重视的战区任职。驻重庆的美国人员一个接一个地要求调职,有的称病请调,有的雄心勃勃地想得到更有前途的差事。
“天哪,难道他们就没有一个人把战争放在第一个、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二个吗?”史迪威本人因黄热病而出现黄疽,浑身虚弱无力,一连几个星期断断续续地卧床不起,但责任感使他很难同情任何要求调职的人。
他对那些不把自己对当前使命应尽的义务放在首个的军人感到无法理解,史迪威对当一名真正军人有一种高尚的构想,但是,他所理想的真正军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史迪威同韦维尔举行磋商,强烈要求英国方面出兵,起码也要从印度抽调部分士兵来到国,参加联合作战。但韦维尔根本无法说动丘大胖出兵,最后只能嗫嗫嚅嚅地以本人名义保证愿意将香港后撤到重庆的那批英军,暂时交给史迪威指挥。
在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七次往返于他在德里和重庆的两个总部之间。为的就是英国派兵参加国战区的反攻计划。
德里和重庆相距两千一百英里,他先要从德里飞越一千一百英里到阿萨姆机场,然后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飞行五百五十英里到昆明,最后再飞四百五十英里到重庆。喜马拉雅山脉海拔一万五千多英尺,比飞机通常飞行高度高一舟,而且常常出现强大气流,狂暴的气流甚至能使飞机破裂。飞机飞到海拔一万七千到两万英尺的高度,人就得戴氧气罩。
速度缓慢的旧式运输机不适宜在这种条件下飞行,因为飞机上没有导航辅助设备,也没有配备武器对付日本飞机追击。史迫威这次乘坐的是时速二百五十英里的一万型轰炸机,它们显然不怎么舒服,但快得不得了,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运输机快多了。
史迪威发现,即便老蒋很不满美国履行承诺的速度,但委员长夫妇对他的接待还是一如既往的非常热诚。
考虑到他没有说服美国政府接受国提出的三项条件,这种接待是令人惊异的。委员长邀请他到他们黄山的宅邸过周末,虽然他因病得太厉害而没有能去。蒋介石尽管表面上态度热诚。但他对盟国,特别是对英国已经完全幻灭了。为了得到史迪威主管的租借物资,他还不能对美国太失望。
其实国确实有充足的理由感到失望,它过去抱有巨大期望,希望能得到盟国援救,但现在的处境相比战前并没有更好的改变,反而比以前更加糟糕了,滇缅铁路遭到日军攻击了;范哈儿带着远征军征战印度支那去了;甚至西南空军都被抽调去支援新加坡和巴丹了;而国反而由于美国发动的杜利特尔袭击,致使日军又在淅江大举讨伐。
很多国平民百姓担心日军会打破休战,进而重新进攻徐州,甚至南京。国除了在军事上屡屡遭到要求外,政治上却没有取得盟国的平等对待。
盟国制订了大西洋宪章,但没有制订以反对殖民主义为原则的太平洋宪章,这显然不符合此时国的利益。此外,盟国把重点放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方针,也意味着不重视国局势。这一点在月份丘吉尔第二次访问华盛顿时就已经显得很明显了,因为当时盟国开会没让国参加,更加损害国感情的是继续不让国参加军火分配委员会。联合参谋长会议的成员就是耸火分配委员会的成员,国曾直截了当地要求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但在月日继续遭到拒绝,理由是要保密。
结果到了现在,老蒋和大多数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将领,都看透了这场盟国反法西斯战争,态度越来越消极了。
自从国远征军在东南亚节节胜利,而美国承诺的援助迟迟不到,却是单方面的叫嚣让国按照美国意图,在国战场发动牵制性攻击后,在重庆的茶馆里,“让盟国去干吧”的论点就非常流行。 以夷治夷是国传统的治国原则,这项原则现在看来不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可取,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道理了。
很多人都认为,国已经抗战五年,又已经承担牵制日军大批兵力的事实,现在不仅有理由采取消极态度,而且有权利在盟国作战的时候尽量离盟国远一些,争取行使这种权利成了国政府在这场战争要干的主要事情。
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摆脱外国,摆脱依赖,但迄今没获得成功。这个甩”然太大了,因为即便范呤几不行动,国内其他势力捌略北口“政府在处理对美关系上的表现,进行大肆攻击,凭什么盟国合作抗日,只让国人出兵美国人不出钱?反正随着国民政府应付本国形势的能力越来越国民党却是也竭力想使对外国的依赖合算一些。
面对国内各派系的压力,蒋介石很快就告急。他 咙年年底警告美国说,如果国人民看不到得到盟国帮助的明显证据,他们对盟国的信心就会彻底动摇,那可的预示着国的抗战可能会走放弃盟国合作的单方面路线。
蒋夫人写信给租借物资管理局局长劳克林?柯里,说国的士气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低过。她还说,委员长也“第一次。对美国感到真正失望。随后,老蒋也亲自写信给罗斯福,要罗斯福派哈里?霍普金斯代表他本人到国来,因为局势发展到了我过去从未经历的危急阶段。国民政府在给美国的另外一些函件警告说,如果美国不能对央军提供大批的武器和物资,准备推翻蒋介石并向日本屈服的失败主义分会抬头,到时国肯定大乱,亚洲局势很可能崩盘。
罗斯福本来就已经极为担心,他要求阿诺德将军研究”将物资空运到国的一切可能途径,因为不管多么困难,“都必须使航线保持畅通。在国发起反击前,补充给他们足够的武器和物资”。高思大使虽然并不认为国同日本单独媾和的危险很大,但是,他认为,国以一种“不宣布同日本媾和但实际上同日本停战”的方式长期采取消极方针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这同派史迫威到国去实现的目标截然相反,租借法案的理论根据实质上是利用盟国的兵力打击共同敌人,派史迪威到国去的目的就是保障使租借物资达到这一目的。史迪威现在遇到的障碍是接受租借物资的人,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采取了消极态度。委员长之所以还打仗,只不过是因为不这么干美国就可能停止提供物资。他光靠消极威胁不可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军火,但同时为了使美国决心提供必需物资,他又得答应采取军事行动。史边威在这方面拥有决定权,但老蒋认为,史迪威作为他的参谋长,其职责却是为他搞到他所需要的物资。
史迪威不认为自己是承办商,甚至不认为自己是用来达到国目的的工具性的顾问。他认为,自己是个军人,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是打败敌人,因此需要有支军队。不管有没有一支美国部队打头阵,主体作战部队都得是国部队。
因此,为了提高战斗力,国现有的部队或其能投入作战的部队得进行改革。
史迪威跟怀疑派截然相反,他主张实行改革,而且是个实干家。央军十个师经过他的换装整编,成绩显然非常不错。蒋介石从不视察他的部队,他老是一个劲地谈论卡车、飞机和大炮,这完全说明他对练、补充兵员、领导、医疗和后勤供应等工作的必要性并不重视。史迪威知道,改革工作规模太大,很可能自行垮掉。但是,他认为,有租借物资作为交换条件,他可以要求实行改革,至少可以从计划练的三十个师开始,至于反攻日?他又不是马歇尔参谋长,这个要求完全可以交给盟军联络司令部的其他人来解决。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建议的抵制从来不是坚定不移或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他认为史迪威能为他从美国要到东西的多寡而变化不定的。
而且他还在美军有一位同盟者,那就是飞虎队的指挥官陈纳德。
飞虎队自然是战果显赫,但使陈纳德更加火冒三丈的是物资供应不足,他之所以恼火是因为他完全深信,如果能得到装备,光用他的航空队就能截断南海的日本军用物资运输线,使日本大吃苦头。这个办法的诱惑力是很大的。陈纳德写道:“我们始终应该研究如何做最为适宜,而应该忘掉这样做是否可行的问题,因为那样很快会给我们造成足够的危害。我们应该看看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应该为之感到鼓舞。”他本人就受到了这种令人钦佩的原则的莫大鼓舞。他在那年夏天写信给史迪威说,太平洋战略的目标是切断日本的海上通道,鼓励国出动地面部队进攻日占区,在缅甸和印度支那地区压制住日本空军,减轻日军对印度的威胁,保卫通往国的喜马拉雅山航线和“提供军需品以成叫也发动一场攻势,来激励所有盟国如果给他五百架战斗机和一百架运输机,再加上让他“全权指挥这个战区的空军”他就能实现上述目标。
在老蒋夫妇看来,陈纳德的论点是很难不予相信的。如果给陈纳德五百架战斗机、一百架运输机和“全部指挥权”就能打赢这场战争,那就没有必要改革军队,也没有必要打乱各集团、各派系和各战区司令官之间的极其微妙的关系了,因为蒋介石的很不牢靠的权力宝座就是靠这些关系支撑的。
在飞虎队的美军士兵看来,国人不但发明了炮药和印刷术,而且也发明了友善和亲睦。当他们看到七十四队的官兵们时,总是面带笑容地表示欢迎。而且不论贫富贵贱,都是如此。自最穷的贫民,做苦工的工人,光着脚,背着笨重的军用背包,在泥土路上走路的国士兵,以及身为一方司令的将军,对于驻华美军,都一样地表现了对美军的诚挚友情。
在国战区的美国驻军,作战最艰苦的自然是口一的鲨鱼式战斗机的驾驶员和地勤人员。他们在战时需要的每天出击任务,可以高达四至次之多。
二十三大队的七十四、七十五、七十队,全都包括在内。还有一些负责情报、联络,以及交通的人员,也都在前方与**队共同作战。
短短的几年时间,飞虎队就在国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经过美宣传部门的特别加工包装,推向大众知晓后,更是产生了极大的效应。
很多国人纷纷为这些美军士兵感动,对美军士兵更加友善;很多美国人也为美友谊感动,而更加积极的参加对华援助工作。
飞虎队士兵勇敢与牺牲的动人故事,多到不可胜计,这是所有曾在国战区服务的美军官兵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尤其是在赣州基地的最后一段时间,七十四队的官兵们所表现的坚强和勇敢,真可比美克劳凯特和他的部下们,在阿拉读时的表现;或是在其最后防卫战的卡斯特尔一样的勇敢。
在缅甸雷多公路上,美国的卡车司机们,也同样表现了他们的坚定无畏精神,驾着他们的车。冒险驰骋于山冉、土匪、不安全的桥梁、日本飞机的炸射、大炮的轰击,,等险象环生的公路上。当他们不幸在上述的种种危险情况下,而为国捐驱,葬身于蛮荒的公路边上时,当然不像那些被列为“在国战场的空战失踪”的空军们,听起来那样的雄壮,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为了国家而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其价值决不在那些获得飞行十字勋章者之下。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战区直到美国被拖入战场后,亚洲战事才算是真正列入了世界大战之,还被冠上了一个太平洋战事的名号。而到了这个时空,却因为日之间的提前暂时停战,而让亚洲陆地战事变得分外平静。即便太平洋战争爆发已经有一年时间,在陆地上的战斗,其实也就是菲律宾和新加坡这么几次战役而已,真正的血腥大战还没开始过。
但时间在到了 暇年底前,随着南京和徐州方向日大军云集,包括美英等国美军也象征性的派远征军抵达后,在国东方已经聚集了超过十万的国正规军队,如果算上对面的三十万精锐日军和同等数量的伪军,那仅仅是徐州 南京一线,就会聚了超过一百万的兵力,一次规模空前的亚洲战事即将爆发。 但就在外界和日本都认为徐州南京方向的战事随时有可能爆发时,他们却不知道,在重庆的盟军联络司令部内,国的将军们正和史迪威为首的美国将军们争吵,间或两边还要和英国的几个将军们辩论几句。
因为老蒋对美国提出的三项要求,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满足。
即便已经随时可以开战,但不愿当冤大头的老蒋,就是坚持拖着战事不发动,在等美国的反应。反正现在国方面对于战事维持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等不住的是美国人,他当然没必要这么着急开火。
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把欧洲放在首位,对亚洲战场的战略尚未确定,目前所能设想的就是必需让国继续同日本作战,以便以国为基地空袭日本的海上航线和最后以国为跳板进攻日本本土。因为此时所谓的蛙跳理论根本还没形,任何一个美军将领都难以想象能在两内打到美国本土。此时的战场态势,让美军觉得,如果一个个冉屿争夺去逼近日本本土的话,那美国和日本的战事起码得打上五年,这样一比较,利用国规模庞大而装备落后的陆军,通过武装他们打击日军,直接从远东的大陆上逼近日本,效仿忽必烈征讨日本那样就近攻击,就变得容易很多了。
陆军部在这个时候制订了一项计划,题目是《使国继续作战》。使国继续作战实际上意味着得运去足够的军需品,实际上也意味着从对英国的援助抽取一部分东西,让给国人。
史迪威在结束对央军十个师的换装整编后,脑里已经构思好了一项美陆军联合反攻日本的计划,准备一到重庆就写出来。由于有了之前和老蒋接触的经验,史迪威直接在计划要求美国派部队作战。
他提出这一要求是必然的,他在月万日发给陆军部的电报说:十旧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幕酝删一战区派遣作战部队是犯了个严重错误。”
马歇尔一心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线,史迪威没能说服他把任何兵力抽调到亚洲。马歇尔只答应把第十航空队重新划归史迪威指挥。缅印战区的前景已经不成问题,但国陆军消灭日本陆军的前景则显然不那么令人鼓舞,史迪威更加决心实施他的在国练一支特遣部队的计划了。
但是,史迪威没得到多大支持。在国战区任职的美国人,许多人受到失败造成的有害气氛的影响,加上长时间无战事,也有许多人觉得自己是在一个不受重视的战区任职。驻重庆的美国人员一个接一个地要求调职,有的称病请调,有的雄心勃勃地想得到更有前途的差事。
“天哪,难道他们就没有一个人把战争放在第一个、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二个吗?”史迪威本人因黄热病而出现黄疽,浑身虚弱无力,一连几个星期断断续续地卧床不起,但责任感使他很难同情任何要求调职的人。
他对那些不把自己对当前使命应尽的义务放在首个的军人感到无法理解,史迪威对当一名真正军人有一种高尚的构想,但是,他所理想的真正军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史迪威同韦维尔举行磋商,强烈要求英国方面出兵,起码也要从印度抽调部分士兵来到国,参加联合作战。但韦维尔根本无法说动丘大胖出兵,最后只能嗫嗫嚅嚅地以本人名义保证愿意将香港后撤到重庆的那批英军,暂时交给史迪威指挥。
在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七次往返于他在德里和重庆的两个总部之间。为的就是英国派兵参加国战区的反攻计划。
德里和重庆相距两千一百英里,他先要从德里飞越一千一百英里到阿萨姆机场,然后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飞行五百五十英里到昆明,最后再飞四百五十英里到重庆。喜马拉雅山脉海拔一万五千多英尺,比飞机通常飞行高度高一舟,而且常常出现强大气流,狂暴的气流甚至能使飞机破裂。飞机飞到海拔一万七千到两万英尺的高度,人就得戴氧气罩。
速度缓慢的旧式运输机不适宜在这种条件下飞行,因为飞机上没有导航辅助设备,也没有配备武器对付日本飞机追击。史迫威这次乘坐的是时速二百五十英里的一万型轰炸机,它们显然不怎么舒服,但快得不得了,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运输机快多了。
史迪威发现,即便老蒋很不满美国履行承诺的速度,但委员长夫妇对他的接待还是一如既往的非常热诚。
考虑到他没有说服美国政府接受国提出的三项条件,这种接待是令人惊异的。委员长邀请他到他们黄山的宅邸过周末,虽然他因病得太厉害而没有能去。蒋介石尽管表面上态度热诚。但他对盟国,特别是对英国已经完全幻灭了。为了得到史迪威主管的租借物资,他还不能对美国太失望。
其实国确实有充足的理由感到失望,它过去抱有巨大期望,希望能得到盟国援救,但现在的处境相比战前并没有更好的改变,反而比以前更加糟糕了,滇缅铁路遭到日军攻击了;范哈儿带着远征军征战印度支那去了;甚至西南空军都被抽调去支援新加坡和巴丹了;而国反而由于美国发动的杜利特尔袭击,致使日军又在淅江大举讨伐。
很多国平民百姓担心日军会打破休战,进而重新进攻徐州,甚至南京。国除了在军事上屡屡遭到要求外,政治上却没有取得盟国的平等对待。
盟国制订了大西洋宪章,但没有制订以反对殖民主义为原则的太平洋宪章,这显然不符合此时国的利益。此外,盟国把重点放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方针,也意味着不重视国局势。这一点在月份丘吉尔第二次访问华盛顿时就已经显得很明显了,因为当时盟国开会没让国参加,更加损害国感情的是继续不让国参加军火分配委员会。联合参谋长会议的成员就是耸火分配委员会的成员,国曾直截了当地要求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但在月日继续遭到拒绝,理由是要保密。
结果到了现在,老蒋和大多数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将领,都看透了这场盟国反法西斯战争,态度越来越消极了。
自从国远征军在东南亚节节胜利,而美国承诺的援助迟迟不到,却是单方面的叫嚣让国按照美国意图,在国战场发动牵制性攻击后,在重庆的茶馆里,“让盟国去干吧”的论点就非常流行。 以夷治夷是国传统的治国原则,这项原则现在看来不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可取,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道理了。
很多人都认为,国已经抗战五年,又已经承担牵制日军大批兵力的事实,现在不仅有理由采取消极态度,而且有权利在盟国作战的时候尽量离盟国远一些,争取行使这种权利成了国政府在这场战争要干的主要事情。
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摆脱外国,摆脱依赖,但迄今没获得成功。这个甩”然太大了,因为即便范呤几不行动,国内其他势力捌略北口“政府在处理对美关系上的表现,进行大肆攻击,凭什么盟国合作抗日,只让国人出兵美国人不出钱?反正随着国民政府应付本国形势的能力越来越国民党却是也竭力想使对外国的依赖合算一些。
面对国内各派系的压力,蒋介石很快就告急。他 咙年年底警告美国说,如果国人民看不到得到盟国帮助的明显证据,他们对盟国的信心就会彻底动摇,那可的预示着国的抗战可能会走放弃盟国合作的单方面路线。
蒋夫人写信给租借物资管理局局长劳克林?柯里,说国的士气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低过。她还说,委员长也“第一次。对美国感到真正失望。随后,老蒋也亲自写信给罗斯福,要罗斯福派哈里?霍普金斯代表他本人到国来,因为局势发展到了我过去从未经历的危急阶段。国民政府在给美国的另外一些函件警告说,如果美国不能对央军提供大批的武器和物资,准备推翻蒋介石并向日本屈服的失败主义分会抬头,到时国肯定大乱,亚洲局势很可能崩盘。
罗斯福本来就已经极为担心,他要求阿诺德将军研究”将物资空运到国的一切可能途径,因为不管多么困难,“都必须使航线保持畅通。在国发起反击前,补充给他们足够的武器和物资”。高思大使虽然并不认为国同日本单独媾和的危险很大,但是,他认为,国以一种“不宣布同日本媾和但实际上同日本停战”的方式长期采取消极方针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这同派史迫威到国去实现的目标截然相反,租借法案的理论根据实质上是利用盟国的兵力打击共同敌人,派史迪威到国去的目的就是保障使租借物资达到这一目的。史迪威现在遇到的障碍是接受租借物资的人,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采取了消极态度。委员长之所以还打仗,只不过是因为不这么干美国就可能停止提供物资。他光靠消极威胁不可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军火,但同时为了使美国决心提供必需物资,他又得答应采取军事行动。史边威在这方面拥有决定权,但老蒋认为,史迪威作为他的参谋长,其职责却是为他搞到他所需要的物资。
史迪威不认为自己是承办商,甚至不认为自己是用来达到国目的的工具性的顾问。他认为,自己是个军人,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是打败敌人,因此需要有支军队。不管有没有一支美国部队打头阵,主体作战部队都得是国部队。
因此,为了提高战斗力,国现有的部队或其能投入作战的部队得进行改革。
史迪威跟怀疑派截然相反,他主张实行改革,而且是个实干家。央军十个师经过他的换装整编,成绩显然非常不错。蒋介石从不视察他的部队,他老是一个劲地谈论卡车、飞机和大炮,这完全说明他对练、补充兵员、领导、医疗和后勤供应等工作的必要性并不重视。史迪威知道,改革工作规模太大,很可能自行垮掉。但是,他认为,有租借物资作为交换条件,他可以要求实行改革,至少可以从计划练的三十个师开始,至于反攻日?他又不是马歇尔参谋长,这个要求完全可以交给盟军联络司令部的其他人来解决。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建议的抵制从来不是坚定不移或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他认为史迪威能为他从美国要到东西的多寡而变化不定的。
而且他还在美军有一位同盟者,那就是飞虎队的指挥官陈纳德。
飞虎队自然是战果显赫,但使陈纳德更加火冒三丈的是物资供应不足,他之所以恼火是因为他完全深信,如果能得到装备,光用他的航空队就能截断南海的日本军用物资运输线,使日本大吃苦头。这个办法的诱惑力是很大的。陈纳德写道:“我们始终应该研究如何做最为适宜,而应该忘掉这样做是否可行的问题,因为那样很快会给我们造成足够的危害。我们应该看看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应该为之感到鼓舞。”他本人就受到了这种令人钦佩的原则的莫大鼓舞。他在那年夏天写信给史迪威说,太平洋战略的目标是切断日本的海上通道,鼓励国出动地面部队进攻日占区,在缅甸和印度支那地区压制住日本空军,减轻日军对印度的威胁,保卫通往国的喜马拉雅山航线和“提供军需品以成叫也发动一场攻势,来激励所有盟国如果给他五百架战斗机和一百架运输机,再加上让他“全权指挥这个战区的空军”他就能实现上述目标。
在老蒋夫妇看来,陈纳德的论点是很难不予相信的。如果给陈纳德五百架战斗机、一百架运输机和“全部指挥权”就能打赢这场战争,那就没有必要改革军队,也没有必要打乱各集团、各派系和各战区司令官之间的极其微妙的关系了,因为蒋介石的很不牢靠的权力宝座就是靠这些关系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