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杀人放火受招安
</d></r></ble></d>
<d><ble border='0' lgn='lef'><r><d>
<scrp lnguge="jvscrp" src="/scrps/red/syle4.js"></scrp></d></r></ble></d>
</r></ble>
第一百零二章杀人放火受招安
“赵君用?他来干什么?”逯鲁曾愣了愣,诧异的追问。
红巾军虽然把他软禁在了这所宅院当,对他麾下的四个抬滑竿的家仆,却没有做任何行动范围上的限制。所以通过仆人的代劳,他已经将徐州红巾军的内部结构和造反以来的所作所为都打听了个清清楚楚。早就知道赵君用乃为徐州红巾的行军长史,是徐州红巾军内除了芝麻李之外的第一号实权人物。
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二当家,不去操演兵马继续攻城掠地,跑到老夫这里来做什么?!演一出礼贤下士,骗老夫投降么?好,老夫就叫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当面斥贼,以卫臣节?!
想到这儿,逯鲁曾也没心思继续练他的狂草了。把毛笔朝砚台上一撂,大声吩咐,“你去跟他说,且到正堂看茶。老夫腿脚不便,无法亲自出门迎接,请他见谅!”
“老爷,他,他可是是!”家仆的嘴角动了动,却不敢再劝。只好小心翼翼地去门房传话。谁料那赵君用对禄老夫的无礼举动,一点都不生气。听了家仆故意婉转了无数倍的传话之后,笑着站起来,低声吩咐,“那就有劳小兄弟你头前领个路。禄夫是儒林长者,赵某可不敢让他久等。”
“是,是!唉——唉!”原本已经替自家主人准备承接怒火的家仆再一次惊得两眼溜圆,答应了一声,赶紧小跑着头前带路。赵君用则仔细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儒衫,迈开四方步跟在了他身后。
不多时,来到了正堂门外,没等家仆进去汇报,赵君用就清清嗓,朗声说道:“末学后辈萧县赵生,拜见善公。久闻善公大名,今日得以当面聆听教诲,实乃晚辈的三生之幸!”
“你,你是读书人?”逯鲁曾闻听,当即又是一愣。快步拉开了屋门,大声问道。
“曾经在县学里读过三个月书,后来县学裁撤,就自谋生路了!”赵君用叹了口气,带着几分遗憾回应。
当隔着窗看到赵君用一身儒衫的刹那,逯鲁曾心里其实已经猜测他曾经是一个读书人。此刻再听赵君用亲口证实,便叹了口气,苦笑着回应,“禄某现在是阶下之囚,教诲一词,就不要再提了。当年朝廷下令裁撤各地县学,禄某也曾据理力争过。但国库空虚,四处需要用钱的事情又耽搁不得。所以,所以”
说后半段,他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烫。于是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到最后,已经微不可闻。
为了让治下百姓更好地明白“君臣之义”,大元朝廷,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把学校开到了县一级。甚至在个别地区,还开办了社学这一基层“教化”机构。然而像大元朝其他政令一样,很快,这项善政就无疾而终了。大多数县学都关了门,甚至府、路两级的学校规模,也因为财政和出路等问题,一撤再撤。
作为儒林的头面人物之一,逯鲁曾当然对朝廷裁撤学校的举动,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不过蒙元朝廷要他们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做样给天下读书人看,免得后者因为绝望而造反。所以反对意见每次都无任何效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元朝治下的学校越来越少,官办的寺庙却越来越多。
科举时开时废,学校也越办越少。这全天下的读书人,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自然对朝廷的怨气越来越深。想到此节,逯鲁曾原本准备在肚里的斥骂话,便有些说不出口了。又长长地叹了口气,低声补充道:“前些年朝庭待读书人的确轻慢了些,一些举措也有失长远。然而自打脱脱右相复位以来,这种情况已经渐有改观。只是,有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夫亦不可能逼得太急!”
“晚辈在民间,也曾听闻善公多次为我儒家弟仗义执言的壮举。心钦佩有加,因此一抽出空闲,立刻赶过来登门拜访。不知道善公可愿准许晚辈入内一叙,以成全了晚辈多年倾慕之心?!”赵君用立刻又笑了笑,一边恭维着对方,一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逯鲁曾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堵在门口,尴尬地笑了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快进,快进。这原本就是你们徐州红巾的地方,禄某鹊巢鸠占,怎有将原主人挡在门外的道理?!”
“如此,晚辈就多谢了!”赵君用又做了个揖,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拎起长袍,抬腿迈过了门坎。
逯鲁曾见他言谈举止虽然生硬了些,却处处透着一股浓浓的儒林味道。一些伤和气的话就愈发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了。先分宾主跟对方落座上茶,又随便客套了几句,接着就主动问道:“赵生既然入过县学,想必也有表字吧?!禄某是朝廷的淮南宣慰使,而你是徐州红巾的长史,彼此招呼起来都别扭。不如以表字相称如何?!”
“不敢,不敢,善公乃儒林前辈,后学无论如何不敢僭越!”赵君用闻听,立刻又站了起来。一边重新向对方施礼,一边大声补充,“晚辈的表字就是君用。原本有个名字叫士良。但已经很久没人叫了,晚辈自己差一点儿都忘了。”
“士良?君用?”逯鲁曾嘴里重复了一遍对方的名和字,眼睛顿时就开始发亮。这一名一字,可是从里到外透着对大元朝的忠心啊!非是被逼不得已,怎么会走到邪路上去?!
正满怀激动地想着,却又听见赵君用笑着说道:“当年晚辈也曾经想过,学得一身本事,有朝一日像善公那样唱名崇天门下。怎奈造化弄人,稀里糊涂间,便成了这徐州军的二当家!”
闻听此言,逯鲁曾的眼神愈发显得明亮,赶紧站起来,双手将赵君用的胳膊托住,客客气气地扶回座位。然后以儒林长者的姿态教训道:“崇天门下唱名,不过是我辈儒者展示心所学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没什么好羡慕的。倒是君用在这徐州红巾当,能约束得了麾下众人,让他们少做杀孽,多行善举,暗合我儒林所奉行的仁恕之道。令老夫闻听之后,都甚感佩服!”
“不敢当善公盛赞!”赵君用连忙又站了起来,讪讪地摆手。“不杀无辜,善待百姓,乃是我徐州红巾上下起兵之初就奉行的圭臬。晚辈以为只有如此,我徐州义军才当得起一个“义”字。日后史家提起我等所为,才不会将我等归入盗拓,黄巢之流。”
“君用亦畏史家之言乎?!”逯鲁曾眉头微微上跳,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两道炙烈的光芒。
“史笔如刀,岂能不畏?!晚辈此生已成蹉跎,怎敢身后再留下千秋骂名?!”赵君用慢慢退后半步,叹息着回应。
这两军话说得虽然都极为短暂,却将彼此的心态,透露了个清清楚楚。逯鲁曾立刻觉得心脏一阵狂跳,努力压制了几次,才哆嗦着退回自己的座位,缓缓说道:“如此,君用今天,肯定不是为了侮辱老夫而来!”
“善公身负盛名,君用岂敢做那无聊之事,与天下儒者为敌?!”赵君用笑了笑,轻轻摇头。“况且善公又岂是那肯为威逼利诱所动之人?!晚辈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来见善公,就是因为心一直没权衡清楚,不想早早地过来自讨欺辱而已。”
“如今,君用可权衡清楚了?!”逯鲁曾慢慢地端起茶碗,试图往嘴里倒,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根本无法将茶水端平。
“善公何必明知故问!”赵君用的回答声,却非常地平静。好像为这一刻,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一般。“晚辈非但自己权衡清楚了。并且已经说动了赵总管,愿意放下兵器,听候朝廷处置!”
“哗——啦!”逯鲁曾手里的茶杯终是没有端住,大半杯水,一下全倒到了自己怀里。他却丝毫不觉得烫,从椅上跳下来,盯着赵君用的眼睛追问,“此话当真?”
“大人想必也知晓,我等原本就是因为不愿成为饿殍,才做出此忤逆之事!”赵君用又后退半步,恭恭敬敬地施礼,“如果朝廷肯给与宽大处置。我等愿意交出兵器,回家务农!此愿,望前辈能如实上达天听。赵某和徐州红巾上下八万弟,必将视前辈为再生父母,永不辜负活命大恩!”
“这,且容老夫想想。且容老夫仔细想个章程出来!”逯鲁曾再也顾不上装大义凛然状,围着桌案不停地转圈儿。
被俘之后,念及自己的家人都住在大都,族长辈也都生活在朝廷的统治范围之内。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宁愿拼上一死,也不接受红巾军的招揽,祸及家人。但是在内心深处,求生的愿望却和当初从水里爬出来时一样的强烈!无论默念多少儒家典籍,写多长的诗词来表明必死之志,都无法将这个愿望压制得下!
如今,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终于送上门了!自己活着回去,并非是贪生怕死,而是欲替朝廷早日平定徐州红巾。不但再也不会拖累家人,功过相抵,先前打了败仗的事情,应该也不会受到任何惩处!
而打不赢就招安的事情,朝廷不是没有先例在。方谷屡降屡叛,为祸东南多少年了?眼下,朝廷不照样要封他做领军万户?!芝麻李占的地盘比方谷大,麾下部众比方谷多,授他一个汉军指挥使做,又有何不可?!倘若将这八万雄兵抓在手,什么颍州刘福通,什么蕲州徐寿辉,平定下去的最后时间指日可待!而自己因为替朝廷招安了一支劲旅的大功
想到这儿,逯鲁曾心里一片火热。快走几步,再度双手拉住赵某人的胳膊,“君用!若此事得成,日后这归德路,必然有你一个位置。事不宜迟,你尽快将徐州红巾的要求写下来,老夫,老夫定然全力替尔等玉成此事!”
<d><ble border='0' lgn='lef'><r><d>
<scrp lnguge="jvscrp" src="/scrps/red/syle4.js"></scrp></d></r></ble></d>
</r></ble>
第一百零二章杀人放火受招安
“赵君用?他来干什么?”逯鲁曾愣了愣,诧异的追问。
红巾军虽然把他软禁在了这所宅院当,对他麾下的四个抬滑竿的家仆,却没有做任何行动范围上的限制。所以通过仆人的代劳,他已经将徐州红巾军的内部结构和造反以来的所作所为都打听了个清清楚楚。早就知道赵君用乃为徐州红巾的行军长史,是徐州红巾军内除了芝麻李之外的第一号实权人物。
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二当家,不去操演兵马继续攻城掠地,跑到老夫这里来做什么?!演一出礼贤下士,骗老夫投降么?好,老夫就叫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当面斥贼,以卫臣节?!
想到这儿,逯鲁曾也没心思继续练他的狂草了。把毛笔朝砚台上一撂,大声吩咐,“你去跟他说,且到正堂看茶。老夫腿脚不便,无法亲自出门迎接,请他见谅!”
“老爷,他,他可是是!”家仆的嘴角动了动,却不敢再劝。只好小心翼翼地去门房传话。谁料那赵君用对禄老夫的无礼举动,一点都不生气。听了家仆故意婉转了无数倍的传话之后,笑着站起来,低声吩咐,“那就有劳小兄弟你头前领个路。禄夫是儒林长者,赵某可不敢让他久等。”
“是,是!唉——唉!”原本已经替自家主人准备承接怒火的家仆再一次惊得两眼溜圆,答应了一声,赶紧小跑着头前带路。赵君用则仔细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儒衫,迈开四方步跟在了他身后。
不多时,来到了正堂门外,没等家仆进去汇报,赵君用就清清嗓,朗声说道:“末学后辈萧县赵生,拜见善公。久闻善公大名,今日得以当面聆听教诲,实乃晚辈的三生之幸!”
“你,你是读书人?”逯鲁曾闻听,当即又是一愣。快步拉开了屋门,大声问道。
“曾经在县学里读过三个月书,后来县学裁撤,就自谋生路了!”赵君用叹了口气,带着几分遗憾回应。
当隔着窗看到赵君用一身儒衫的刹那,逯鲁曾心里其实已经猜测他曾经是一个读书人。此刻再听赵君用亲口证实,便叹了口气,苦笑着回应,“禄某现在是阶下之囚,教诲一词,就不要再提了。当年朝廷下令裁撤各地县学,禄某也曾据理力争过。但国库空虚,四处需要用钱的事情又耽搁不得。所以,所以”
说后半段,他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烫。于是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到最后,已经微不可闻。
为了让治下百姓更好地明白“君臣之义”,大元朝廷,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把学校开到了县一级。甚至在个别地区,还开办了社学这一基层“教化”机构。然而像大元朝其他政令一样,很快,这项善政就无疾而终了。大多数县学都关了门,甚至府、路两级的学校规模,也因为财政和出路等问题,一撤再撤。
作为儒林的头面人物之一,逯鲁曾当然对朝廷裁撤学校的举动,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不过蒙元朝廷要他们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做样给天下读书人看,免得后者因为绝望而造反。所以反对意见每次都无任何效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元朝治下的学校越来越少,官办的寺庙却越来越多。
科举时开时废,学校也越办越少。这全天下的读书人,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自然对朝廷的怨气越来越深。想到此节,逯鲁曾原本准备在肚里的斥骂话,便有些说不出口了。又长长地叹了口气,低声补充道:“前些年朝庭待读书人的确轻慢了些,一些举措也有失长远。然而自打脱脱右相复位以来,这种情况已经渐有改观。只是,有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夫亦不可能逼得太急!”
“晚辈在民间,也曾听闻善公多次为我儒家弟仗义执言的壮举。心钦佩有加,因此一抽出空闲,立刻赶过来登门拜访。不知道善公可愿准许晚辈入内一叙,以成全了晚辈多年倾慕之心?!”赵君用立刻又笑了笑,一边恭维着对方,一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逯鲁曾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堵在门口,尴尬地笑了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快进,快进。这原本就是你们徐州红巾的地方,禄某鹊巢鸠占,怎有将原主人挡在门外的道理?!”
“如此,晚辈就多谢了!”赵君用又做了个揖,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拎起长袍,抬腿迈过了门坎。
逯鲁曾见他言谈举止虽然生硬了些,却处处透着一股浓浓的儒林味道。一些伤和气的话就愈发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了。先分宾主跟对方落座上茶,又随便客套了几句,接着就主动问道:“赵生既然入过县学,想必也有表字吧?!禄某是朝廷的淮南宣慰使,而你是徐州红巾的长史,彼此招呼起来都别扭。不如以表字相称如何?!”
“不敢,不敢,善公乃儒林前辈,后学无论如何不敢僭越!”赵君用闻听,立刻又站了起来。一边重新向对方施礼,一边大声补充,“晚辈的表字就是君用。原本有个名字叫士良。但已经很久没人叫了,晚辈自己差一点儿都忘了。”
“士良?君用?”逯鲁曾嘴里重复了一遍对方的名和字,眼睛顿时就开始发亮。这一名一字,可是从里到外透着对大元朝的忠心啊!非是被逼不得已,怎么会走到邪路上去?!
正满怀激动地想着,却又听见赵君用笑着说道:“当年晚辈也曾经想过,学得一身本事,有朝一日像善公那样唱名崇天门下。怎奈造化弄人,稀里糊涂间,便成了这徐州军的二当家!”
闻听此言,逯鲁曾的眼神愈发显得明亮,赶紧站起来,双手将赵君用的胳膊托住,客客气气地扶回座位。然后以儒林长者的姿态教训道:“崇天门下唱名,不过是我辈儒者展示心所学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没什么好羡慕的。倒是君用在这徐州红巾当,能约束得了麾下众人,让他们少做杀孽,多行善举,暗合我儒林所奉行的仁恕之道。令老夫闻听之后,都甚感佩服!”
“不敢当善公盛赞!”赵君用连忙又站了起来,讪讪地摆手。“不杀无辜,善待百姓,乃是我徐州红巾上下起兵之初就奉行的圭臬。晚辈以为只有如此,我徐州义军才当得起一个“义”字。日后史家提起我等所为,才不会将我等归入盗拓,黄巢之流。”
“君用亦畏史家之言乎?!”逯鲁曾眉头微微上跳,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两道炙烈的光芒。
“史笔如刀,岂能不畏?!晚辈此生已成蹉跎,怎敢身后再留下千秋骂名?!”赵君用慢慢退后半步,叹息着回应。
这两军话说得虽然都极为短暂,却将彼此的心态,透露了个清清楚楚。逯鲁曾立刻觉得心脏一阵狂跳,努力压制了几次,才哆嗦着退回自己的座位,缓缓说道:“如此,君用今天,肯定不是为了侮辱老夫而来!”
“善公身负盛名,君用岂敢做那无聊之事,与天下儒者为敌?!”赵君用笑了笑,轻轻摇头。“况且善公又岂是那肯为威逼利诱所动之人?!晚辈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来见善公,就是因为心一直没权衡清楚,不想早早地过来自讨欺辱而已。”
“如今,君用可权衡清楚了?!”逯鲁曾慢慢地端起茶碗,试图往嘴里倒,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根本无法将茶水端平。
“善公何必明知故问!”赵君用的回答声,却非常地平静。好像为这一刻,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一般。“晚辈非但自己权衡清楚了。并且已经说动了赵总管,愿意放下兵器,听候朝廷处置!”
“哗——啦!”逯鲁曾手里的茶杯终是没有端住,大半杯水,一下全倒到了自己怀里。他却丝毫不觉得烫,从椅上跳下来,盯着赵君用的眼睛追问,“此话当真?”
“大人想必也知晓,我等原本就是因为不愿成为饿殍,才做出此忤逆之事!”赵君用又后退半步,恭恭敬敬地施礼,“如果朝廷肯给与宽大处置。我等愿意交出兵器,回家务农!此愿,望前辈能如实上达天听。赵某和徐州红巾上下八万弟,必将视前辈为再生父母,永不辜负活命大恩!”
“这,且容老夫想想。且容老夫仔细想个章程出来!”逯鲁曾再也顾不上装大义凛然状,围着桌案不停地转圈儿。
被俘之后,念及自己的家人都住在大都,族长辈也都生活在朝廷的统治范围之内。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宁愿拼上一死,也不接受红巾军的招揽,祸及家人。但是在内心深处,求生的愿望却和当初从水里爬出来时一样的强烈!无论默念多少儒家典籍,写多长的诗词来表明必死之志,都无法将这个愿望压制得下!
如今,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终于送上门了!自己活着回去,并非是贪生怕死,而是欲替朝廷早日平定徐州红巾。不但再也不会拖累家人,功过相抵,先前打了败仗的事情,应该也不会受到任何惩处!
而打不赢就招安的事情,朝廷不是没有先例在。方谷屡降屡叛,为祸东南多少年了?眼下,朝廷不照样要封他做领军万户?!芝麻李占的地盘比方谷大,麾下部众比方谷多,授他一个汉军指挥使做,又有何不可?!倘若将这八万雄兵抓在手,什么颍州刘福通,什么蕲州徐寿辉,平定下去的最后时间指日可待!而自己因为替朝廷招安了一支劲旅的大功
想到这儿,逯鲁曾心里一片火热。快走几步,再度双手拉住赵某人的胳膊,“君用!若此事得成,日后这归德路,必然有你一个位置。事不宜迟,你尽快将徐州红巾的要求写下来,老夫,老夫定然全力替尔等玉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