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民乱初定
***本章节来源 **COM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陈庆夜访杨鹤之后,双方暗地里就达成了一个协议。
陈庆答应朝廷遣散部众的要求,只是,这要等到朝廷有所表示之后,按杨鹤的话来说,就是要等到皇上的圣旨下来方才能做最后决断。陈庆不会傻到连货物都没拿到就把钱给了的地步。
在与杨鹤再次交谈后,陈庆揣测到朝廷的态度是要尽快解决陕西乱局,于是,陈庆便提出要杨鹤资助粮草的请求,杨鹤思虑再三,点头同意,在他看来,青松寨上下迟早都会卸甲归田,这些粮草迟早都会送出去的,不过,为了掌握主动权,杨鹤将粮草分批发配,每次只够数天用度,饶是如此,民军的吃饭问题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陈庆为避嫌疑,甘愿留在平凉为质,并修书一封,向陆平说了平凉城事情进展,并吩咐他做好遣散部众的准备,当然,这所谓遣散也是名义上的,在他手下那些跟着宋杰起事的汉,以往大部分都是做着刀口上舔血的勾当,这些人不会种地或者懒于种地,钱粮一用完,那是安分不了几天的,而那些原本是庄户的人,陈庆也不担心,陕西的旱灾是持续数年的,农户减产严重,农户是过不下去的,而且,据他了解,崇祯朝此次招安是极度失败的,其根源还是没有足够的赈灾粮草,招而不抚,民不反才怪。况且,陈庆还知道,就在今年年末,皇太极会突破长城沿线,进逼北京,此乃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乱,到那时,大明朝廷无暇他顾,正是农民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真正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似乎错过了这段时日。
只要安排得当,等到朝廷与后金作战时,义军再次崛起,也不是难事。
杨鹤自然不能未卜先知,他唯有从当前事态发展看出,民军此时陷入低谷,招抚起来定然顺利,临走时崇祯那句“乱民亦是民”他还是记得的,他这个钦差大臣说到底就是崇祯的手脚,崇祯怎么想的,他就得怎么做,因而,杨鹤不敢僭越擅自做主,自然要奏达天听,是剿是抚,都要等待上面的命令。
双方静下心来,一切只等皇上圣裁。
………………
秦军上下有陆平打理,陈庆是比较放心的,在这世上,要说陈庆最信任的人,莫过于刘婉儿和陆伯安,刘婉儿是他妻自不必说,单说这陆平,与他乃是八拜之交,况且出生入死这么久,平日里私交也笃深,是没理由要害他的——若是陆平真有想法,宋杰死后其完全可以诛杀陈庆,继而自己上位。
陈庆在平凉城里,百无聊赖,他也不住客栈了,而是被杨鹤接到府上,陈庆知道杨鹤是怕自己玩什么花样,所以将他软禁了,但是,有杨渝陪伴,陈庆还是比较舒坦的。
杨鹤为陈庆单独安排了个房间,并着人监视,但并不限制陈庆在杨府内闲逛,杨鹤不可能对陈庆如何,因为陈庆一旦出事,那就代表双方决裂,那后果是谁都不想看到的,虽然陈庆手下万余民兵战力不如曹诏,但一直窝在深山里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杨鹤所住的是昔日的平凉知府衙门,陈庆对此处还是很熟悉的,知道在这衙门后院有一个好去处。
在杨府东院,有一处花园,陈庆闲来无事,便在此安了条躺椅,身旁的石桌上停了一杯淡茶,烟袅袅,一边,杨渝微倾着身,以手撑颚,坐在一条石凳上看着他。
杨渝一进院,就把负责监视陈庆的园丁家役都轰走了,这些下人不敢触杨渝的晦头,既然杨渝在陈庆身边,那陈庆就不可能跑掉,他们乐得清闲,便躲在一边耍。
淡茶入口,陈庆舒服地转了个身,侧躺在椅上,看着杨渝为自己斟上,只见她唇儿微翘,似乎在笑,鹅蛋脸儿上略施淡妆,清雅透着柔美,她手一动,淡红色的薄裙便起了波澜,如风拂桃花,艳过了其身后满树的木槿。
被关禁闭还有美人相伴,也是人间一大乐事。
明朝的邮政确实不太发达,陈庆入杨府时,就知道自己要足足等上半月才能得到朝廷的答复,陈庆既然是招安对象,那定是要守规矩的,一切都得听从组织的安排,于是,他权当这是放长假了。
陈庆暗自想来,自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未放过长假……亦不知那个世界的亲人如何了,父亲和母亲他们还好么?
人一闲下来,总爱想些杂事,陈庆也是一样,不由起了思亲之情。
杨渝很是喜欢这种与陈庆单独相处的感觉,每当杨鹤出去了,她就会偷偷一个人溜过来,要么陪陈庆说话,要么就这般坐着,为他添茶倒酒,一天也就这么过来了,杨鹤发现后,制止过她几次,杨渝依然我行我素,杨鹤哪能猜不到杨渝的心思,只是,杨渝极为固执,杨鹤劝她不动,而杨鹤最近又忙于政务,也就只得任她去了——在老杨大人看来,等到圣上诏书下来,他就再也不用在平凉待下去了,杨渝自然就见不到陈庆了。
时间就这般闲地飞逝着。
………………
崇祯元年七月十二日,北京皇城金銮殿。
崇祯早朝散后,精神极好:朝上,兵部尚书王在晋上禀,陕西首逆宋杰伏诛,余部有意归降朝廷,杨鹤特请崇祯定夺,崇祯乐得消停,金口一开,准了杨鹤所请,这事就如此结了。
陕西民乱已平,大明江山将迎来新的曙光!
崇祯雄心勃勃,他抬头看了看骄阳,陕西若定,如今只剩辽东,皇太极……哼哼,朕不会输给你!
崇祯上了龙撵,往渊阁而去,每次下朝,崇祯都会赶到那里去处理公务,这是自登基一来,崇祯养成的习惯。
崇祯负手入了渊阁,唤王廷恩取了一杯凉茶,崇祯坐于案后,提笔批朱。
一份折吸引了崇祯的眼球。这是吏部递交的折,是关于陕西各州府官员安排的,其有杨鹤的建议,意欲封陕北各路较大的乱民首领为官,杨鹤的意思是以官职来磨灭这些草莽枭雄的锋芒,这是要让孙悟空变成弼马温。
权力固然好,但有时候却会成为羁绊。
这是个好办法。崇祯点头,大笔一挥,准了。
陕北各州府的官员,因民乱死了一些,逃了一些,崇祯思虑片刻,在吏部的折下加了一句:就地提拔最佳,京官下放为次。
……
崇祯的旨意传达得很快,八百里加急,一路飞驰。
崇祯元年七月十五日,杨鹤得到了皇上确切的旨意,终于可以放手去做了。
如今的陕北,战乱初歇,陈庆与神一魁、王嘉胤等部已经接受了招抚,只是圣旨未到,并未遣散部众。
双方罢战,自然要举行一下仪式,祭告天地,海誓山盟是必要的,虽然这些胆敢起兵造反的豪杰没几个信仰老天的,但这过场却不可或缺。
七月十八日这天,是各路首领会誓的日。
祭天台在平凉城东,正是当初宋杰称王的地方,只是经过杨鹤再一次休整,祭天台看起来肃穆得多了。
整个祭台呈圆形,四处台阶,台阶下,由巨石堆出一些奇怪的形状,陈庆不懂《易经》,但还是能勉强认出,这些似乎是卦象,在祭台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枝茂密,如今正当盛夏,树上蝉鸣阵阵,平添暑意。
杨鹤为表示朝廷招安的诚意,特意将这个祭天仪式搞得很隆重,当然,为了表示公平,双方都没有带兵前来,而杨鹤孤身一人,只带了十数个扈从,不过这十数个扈从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
时辰已到,杨鹤从东面台阶而上,身后跟着他的贴身护卫,陈庆则与一干草莽英雄,从西面台阶而上。
双方在祭台正站定,彼此离了两丈之地,然后,是念祭,劳教老天爷开眼作证,继而,双方盟誓,各自表达了从此以后,各自相安,不能再生事端的决心,最后,杨鹤代天授予丹书铁券,以示皇帝不再追究。
整个仪式行云流水,很顺利。
陈庆知道,这算是正式签订了停战协议,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这些草莽豪杰各个回营,按朝廷安排,解散部众了。
双方无事,各下祭台,就在这时,一箭突然从祭台不远处的大树上飞来,直射杨鹤……
-\**COM ||||书友上传/-
陈庆夜访杨鹤之后,双方暗地里就达成了一个协议。
陈庆答应朝廷遣散部众的要求,只是,这要等到朝廷有所表示之后,按杨鹤的话来说,就是要等到皇上的圣旨下来方才能做最后决断。陈庆不会傻到连货物都没拿到就把钱给了的地步。
在与杨鹤再次交谈后,陈庆揣测到朝廷的态度是要尽快解决陕西乱局,于是,陈庆便提出要杨鹤资助粮草的请求,杨鹤思虑再三,点头同意,在他看来,青松寨上下迟早都会卸甲归田,这些粮草迟早都会送出去的,不过,为了掌握主动权,杨鹤将粮草分批发配,每次只够数天用度,饶是如此,民军的吃饭问题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陈庆为避嫌疑,甘愿留在平凉为质,并修书一封,向陆平说了平凉城事情进展,并吩咐他做好遣散部众的准备,当然,这所谓遣散也是名义上的,在他手下那些跟着宋杰起事的汉,以往大部分都是做着刀口上舔血的勾当,这些人不会种地或者懒于种地,钱粮一用完,那是安分不了几天的,而那些原本是庄户的人,陈庆也不担心,陕西的旱灾是持续数年的,农户减产严重,农户是过不下去的,而且,据他了解,崇祯朝此次招安是极度失败的,其根源还是没有足够的赈灾粮草,招而不抚,民不反才怪。况且,陈庆还知道,就在今年年末,皇太极会突破长城沿线,进逼北京,此乃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乱,到那时,大明朝廷无暇他顾,正是农民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真正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似乎错过了这段时日。
只要安排得当,等到朝廷与后金作战时,义军再次崛起,也不是难事。
杨鹤自然不能未卜先知,他唯有从当前事态发展看出,民军此时陷入低谷,招抚起来定然顺利,临走时崇祯那句“乱民亦是民”他还是记得的,他这个钦差大臣说到底就是崇祯的手脚,崇祯怎么想的,他就得怎么做,因而,杨鹤不敢僭越擅自做主,自然要奏达天听,是剿是抚,都要等待上面的命令。
双方静下心来,一切只等皇上圣裁。
………………
秦军上下有陆平打理,陈庆是比较放心的,在这世上,要说陈庆最信任的人,莫过于刘婉儿和陆伯安,刘婉儿是他妻自不必说,单说这陆平,与他乃是八拜之交,况且出生入死这么久,平日里私交也笃深,是没理由要害他的——若是陆平真有想法,宋杰死后其完全可以诛杀陈庆,继而自己上位。
陈庆在平凉城里,百无聊赖,他也不住客栈了,而是被杨鹤接到府上,陈庆知道杨鹤是怕自己玩什么花样,所以将他软禁了,但是,有杨渝陪伴,陈庆还是比较舒坦的。
杨鹤为陈庆单独安排了个房间,并着人监视,但并不限制陈庆在杨府内闲逛,杨鹤不可能对陈庆如何,因为陈庆一旦出事,那就代表双方决裂,那后果是谁都不想看到的,虽然陈庆手下万余民兵战力不如曹诏,但一直窝在深山里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杨鹤所住的是昔日的平凉知府衙门,陈庆对此处还是很熟悉的,知道在这衙门后院有一个好去处。
在杨府东院,有一处花园,陈庆闲来无事,便在此安了条躺椅,身旁的石桌上停了一杯淡茶,烟袅袅,一边,杨渝微倾着身,以手撑颚,坐在一条石凳上看着他。
杨渝一进院,就把负责监视陈庆的园丁家役都轰走了,这些下人不敢触杨渝的晦头,既然杨渝在陈庆身边,那陈庆就不可能跑掉,他们乐得清闲,便躲在一边耍。
淡茶入口,陈庆舒服地转了个身,侧躺在椅上,看着杨渝为自己斟上,只见她唇儿微翘,似乎在笑,鹅蛋脸儿上略施淡妆,清雅透着柔美,她手一动,淡红色的薄裙便起了波澜,如风拂桃花,艳过了其身后满树的木槿。
被关禁闭还有美人相伴,也是人间一大乐事。
明朝的邮政确实不太发达,陈庆入杨府时,就知道自己要足足等上半月才能得到朝廷的答复,陈庆既然是招安对象,那定是要守规矩的,一切都得听从组织的安排,于是,他权当这是放长假了。
陈庆暗自想来,自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未放过长假……亦不知那个世界的亲人如何了,父亲和母亲他们还好么?
人一闲下来,总爱想些杂事,陈庆也是一样,不由起了思亲之情。
杨渝很是喜欢这种与陈庆单独相处的感觉,每当杨鹤出去了,她就会偷偷一个人溜过来,要么陪陈庆说话,要么就这般坐着,为他添茶倒酒,一天也就这么过来了,杨鹤发现后,制止过她几次,杨渝依然我行我素,杨鹤哪能猜不到杨渝的心思,只是,杨渝极为固执,杨鹤劝她不动,而杨鹤最近又忙于政务,也就只得任她去了——在老杨大人看来,等到圣上诏书下来,他就再也不用在平凉待下去了,杨渝自然就见不到陈庆了。
时间就这般闲地飞逝着。
………………
崇祯元年七月十二日,北京皇城金銮殿。
崇祯早朝散后,精神极好:朝上,兵部尚书王在晋上禀,陕西首逆宋杰伏诛,余部有意归降朝廷,杨鹤特请崇祯定夺,崇祯乐得消停,金口一开,准了杨鹤所请,这事就如此结了。
陕西民乱已平,大明江山将迎来新的曙光!
崇祯雄心勃勃,他抬头看了看骄阳,陕西若定,如今只剩辽东,皇太极……哼哼,朕不会输给你!
崇祯上了龙撵,往渊阁而去,每次下朝,崇祯都会赶到那里去处理公务,这是自登基一来,崇祯养成的习惯。
崇祯负手入了渊阁,唤王廷恩取了一杯凉茶,崇祯坐于案后,提笔批朱。
一份折吸引了崇祯的眼球。这是吏部递交的折,是关于陕西各州府官员安排的,其有杨鹤的建议,意欲封陕北各路较大的乱民首领为官,杨鹤的意思是以官职来磨灭这些草莽枭雄的锋芒,这是要让孙悟空变成弼马温。
权力固然好,但有时候却会成为羁绊。
这是个好办法。崇祯点头,大笔一挥,准了。
陕北各州府的官员,因民乱死了一些,逃了一些,崇祯思虑片刻,在吏部的折下加了一句:就地提拔最佳,京官下放为次。
……
崇祯的旨意传达得很快,八百里加急,一路飞驰。
崇祯元年七月十五日,杨鹤得到了皇上确切的旨意,终于可以放手去做了。
如今的陕北,战乱初歇,陈庆与神一魁、王嘉胤等部已经接受了招抚,只是圣旨未到,并未遣散部众。
双方罢战,自然要举行一下仪式,祭告天地,海誓山盟是必要的,虽然这些胆敢起兵造反的豪杰没几个信仰老天的,但这过场却不可或缺。
七月十八日这天,是各路首领会誓的日。
祭天台在平凉城东,正是当初宋杰称王的地方,只是经过杨鹤再一次休整,祭天台看起来肃穆得多了。
整个祭台呈圆形,四处台阶,台阶下,由巨石堆出一些奇怪的形状,陈庆不懂《易经》,但还是能勉强认出,这些似乎是卦象,在祭台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枝茂密,如今正当盛夏,树上蝉鸣阵阵,平添暑意。
杨鹤为表示朝廷招安的诚意,特意将这个祭天仪式搞得很隆重,当然,为了表示公平,双方都没有带兵前来,而杨鹤孤身一人,只带了十数个扈从,不过这十数个扈从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
时辰已到,杨鹤从东面台阶而上,身后跟着他的贴身护卫,陈庆则与一干草莽英雄,从西面台阶而上。
双方在祭台正站定,彼此离了两丈之地,然后,是念祭,劳教老天爷开眼作证,继而,双方盟誓,各自表达了从此以后,各自相安,不能再生事端的决心,最后,杨鹤代天授予丹书铁券,以示皇帝不再追究。
整个仪式行云流水,很顺利。
陈庆知道,这算是正式签订了停战协议,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这些草莽豪杰各个回营,按朝廷安排,解散部众了。
双方无事,各下祭台,就在这时,一箭突然从祭台不远处的大树上飞来,直射杨鹤……
-\**COM ||||书友上传/-